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明珠小学数学

明珠小学数学

发布时间: 2021-08-11 03:25:06

Ⅰ 明珠小学的校史简介

1993年6月批准成立
1993年7月成立学校高级顾问团
1993年7月出台学校第一个5年办学规划
1993年9月,学校正式开学,取消教导处和总务处,实行分管校长负责制,全面实施“学校承办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经费包干制、岗位责任制”的办学
方案
1993年9月,学校开设小班化教学班2个,每班24个学生
1993年9月,全面引进《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全面开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
1993年10月,成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
1994年9月,倡导“一、二年级学生不背书包回家,减轻学业负担”的举措
1994年5月,获得华东地区小学生“现代小学数学”竞赛团体一等奖
1995年3月,建设完成明珠大楼(三产)
1995年3月,被评为浦东新区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合格学校
1995年4月,成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面向浦东小学骨干教 师,开设“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1995年9月,成立上海市实验学校明珠教学部,全面引进“八五”国家级重点科研
项目的“整体改革实验教材”,开设实验性教学班,开展实验教学
1995年9月,成立“三结合”大专学历班培训基地,面向浦东小学教师开设大专学

Ⅱ 明珠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60页答案是多少

这样是很难得到答案的。
在这里提问可以直接把那个问题发出来。
这样很快就会获得答案了。

Ⅲ 潍坊小学和明珠小学比怎么

不知道你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潍坊小学早就不存在了,几年前由明珠小学托管,然后所有学生毕业了以后就自然消亡了。
也许你看到现在潍坊小学的校址有学生在上课吧,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这个是明珠小学的B区学生,因为明珠小学B区的校舍在防震加固,所以临时搬到原来潍坊小学的校舍过度一年,2013年4月左右就会搬回原来的地址。

Ⅳ 上海市浦东明珠小学的办学特色

“多元智慧”教育是明珠小学的办学特色。小学教育为基础教育范畴,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德、体、智、美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原来有多少聪明,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变得聪明,在某一方面变得更聪明。因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着眼于范围广阔、精益求精、夯实基础、个性张扬、重视全面、和谐发展,把“和智慧一起成长”作为学校的校铭,构建多元智慧教育的办学特色。
专家、学者顾问
李业富:博士教授(香港)香港天才教育研究会会长
钟启泉:博导教授(华师大)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顾大僖:博导教授(上师大)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张梅玲:博导教授(中科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育心理学专家
恽昭世: 教 授 (上师大)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吴立岗: 教 授 (上师大)全国作文教学专家
罗佩明: 教 授 (上外)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
惠 中: 教 授 (上师大)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
夏惠贤:博导教授(上师大)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
郑金洲:博导教授(华师大)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顾汝佐:著名特级教师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梅仲荪:著名特级教师 研究员 教育心理学专家
邱学华:著名特级教师 研究员 尝试教育创立者
张天孝:著名特级教师 研究员 现代小学数学总策划

Ⅳ 明珠小学用学数学长智慧一书,相对能力考试题目是什么

你这是要偷懒啊

Ⅵ 长春明珠小学数学教材是哪个版本

语文是二期课改教材
数学是浙版教材+自编的《智慧数学》
英语是牛津+自编的《智慧英语》

Ⅶ 上海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和明珠小学哪个更好一点

上海明珠小学好,活动挺多,学习的比较超前。

Ⅷ 孩子在明珠小学读书,马上二生三了,但是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语文阅读理解方面,不会做也不愿做,所以想问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谈一些教学体会和浅见,且将阅读理解解题思路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1、速读原文材料;2、看清题目要求;3、细找文中原话;4、认真回答问题。(一)速读原文材料——优化阅读方法,讲求阅读实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理解的方法,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有的喜欢小声朗读或用手指、笔、尺子等指字认读;有的则习惯咬文嚼字,逐词逐句慢慢读,以为这样读才能读得透彻、理解得深刻。针对这些不良读法,在阅读练习时,我要求他们做到:集中注重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课文《神童的“秘诀”》中陈毅读书的方法,学生可以借鉴。认真地阅读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只有认真地通读全篇,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二)看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1、基础知识,牢牢掌握。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摘抄比喻句、划出中心句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训练过,粗心的同学却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同学反而把错误的词语划去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这些基础知识的题目时要格外仔细,这些题目尽量不要失分。2、生字新词,不要着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①利用构词法即拆分词素的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②有些名词要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思; ③有的生词是故意不给注释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实际的表现和所得到的称谓或名声是一致的。第二种情况相对于难度小一些。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 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 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4、想像说话,联系生活。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醒学生写答案时要答满线格。例如:《邻家的星期四》“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我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请你联系上文写写“我”可能联想到什么?(一连三张纸条,一连三次提醒,这位女主人真是热心哪!她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悉尼人高度的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这些环保意识也能扎根在我们心里,让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能越来越美丽,以优美、整洁的环境迎接世博会。)像类似的发挥想像的问题,要联系生活来领会文中的关键句段的意思,即从文中读出自己,读出“我”,学会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这样答案才能更加完美。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三)细找文中原话——巧借关键词句,进行答案定位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层问题的题型,我分别举例说明。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数阅读试题会出自选文的某一处地方,其关键词基本涉及到具体的字词句,我们可以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的出处。答案一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搜索定位。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低年级较为常见)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例如:《家是什么》(节选)家是什么?1983年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故事,也许能给家做一个贴切的注解。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填空:热拉尔“悲喜交集”,“悲”的是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喜”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样的题目多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的题型出现,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答案。找好答案后,做好标记,以便检查核对,然后认真准确地抄写下来。2、提取信息后概括。有时候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如若它指定必须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概括。例如:《父亲》(节选)我小时候,不知什么原因,非常厌恶胡萝卜的味道,而弟弟就是不愿吃青菜。面对我们的挑食,父亲苦口婆心地劝过好几回,总不见效。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天,当我和弟弟坐上饭桌时,看到的是:我的面前是一碗胡萝卜,而弟弟面前放着一碗青菜。我和弟弟面面相觑,谁都不肯动筷。父亲铁面无情地说:“今天,只有这个菜,不吃就吃白饭!”说得很干脆,毫无商量的余地。我们把求援的目光投向母亲,母亲似乎

热点内容
hpv要治疗多久 发布:2025-06-28 23:50:50 浏览:60
体育老师图片大全 发布:2025-06-28 23:48:05 浏览:431
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发布:2025-06-28 23:35:19 浏览:78
宁波教育考试中心 发布:2025-06-28 23:09:28 浏览:87
朗诵教学教案 发布:2025-06-28 20:42:26 浏览:594
老师同居 发布:2025-06-28 19:20:26 浏览:701
煮海螺多久 发布:2025-06-28 17:46:57 浏览:554
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发布:2025-06-28 17:28:01 浏览:653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发布:2025-06-28 14:51:29 浏览:842
挂面挂多久 发布:2025-06-28 14:30:40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