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础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 估算过程多样 ② 估算方法多样 ③ 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 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次 )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8 )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 19 )。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 23 )只,兔有( 12 )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 63/8 )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 6分钟 )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 66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② 小学数学试题
2÷2=1(dm)
S长表=(ab+ah+bh)×2
(2×1+2×1+1×1)×2=10(dm²)
V长=abh
2×1×1=2(dm³)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平方分米,体积是2立方分米。
③ 小学数学老师考试试题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 )、( 自主探索 )与( 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 )者,( 引导 )者和( 合作 )者
3.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过程 )。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获得( 必需 )的数学。
5.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数学的同时,要把发展( 启发 )和培养( 思维 )贯穿在各年级数学的始终。
6.随着现代化计算工具的广泛应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和运算,笔算加减法以( 自然 )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 4 )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成熟一般不超过( 3 )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 3 )位数,四则混和运算以( 乘除 )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 3 )步。
④ 小学数学总复习试题
小学数学判断题总复习
1.a3一定比3a大。
( )
2.“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所以0不是数。 ( )
3.0除任何数都得0。
( )
4.自然数既可以表示“多少个”,又可以表示“第几个”。 ( )
5.“3号房间住着3位旅客。”这句话中的两个3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 )
6.如果1÷a=b,那么a和b互为倒数。 ( )
7.大于1.4且小于1.6的小数只有1.5一个。 ( )
9.如果一个分数比它的倒数小,它一定是个真分数。 ( )
10.一个数乘以真分数,所得的积都小于被乘数。 ( )
12.假分数肯定不是最简分数。 ( )
13.分数比整数小。 ( )
1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自然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
17.85000毫升=85升=85立方分米。 ( )
18.4个0. 25 的积是1。 ( )
19.平年二月的下旬是9天。 ( )
20.1996年是闰年,这一年的第6届奥运会在美国举行。因此,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都将在闰年举行。 ( )
21.钟表的分钟转一圈,时针旋转30°。 ( )
23.55005500的四个零都不读出来。 ( )
24.一个分数,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也越大。 ( )
25.最大的小数计数单位比最大的分数单位少80%。 ( )
26.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 )
27.甲、乙两数都是自然数,如果甲数÷0.52=乙数,那么甲数一定小于乙数。 ( )
28. 5.327327327 是循环小数。 ( )
( )
30.7.8+7.8+2.2+2.2=(7.8+2.2)×2。 ( )
31.x的5倍比3.2少0.7,求x。列方程是5x-3.2=0.7。 ( )
32.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解方程。 ( )
33.15÷10=1.5,可以说15是10的1.5倍,所以15是10的倍数。 ( )
34.4.9除以1.6商3,余数是1。 ( )
37.七成改写成百分数是70%。 ( )
38.1米的30%就是30%米。 ( )
39.0.8和0.80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
40.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41.在20后面添上一个“%”,得到的数比原数缩小100倍。 ( )
( )
45.如果数a增加它的100%,正好与数b相等,那么原来的数a是数b的2倍。 ( )
( )
( )
49.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全班的4%,那么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全班的4%。 ( )
50.面粉比大米少45吨,如果大米和面粉各售出40%,大米就比面粉多45吨。 ( )
定相等。 ( )
52.从A地到B地,甲要行10小时,乙要行8小时,乙比甲快25%。 ( )
53.六年级102个学生参加毕业考试,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2%。 ( )
54.六(1)班学生做一道数学题,正确的有40人,错误的有4人,解这道题的错误率是10%。 ( )
55.给灾区捐款,六(1)班54人,捐款率是100%。该班54人捐了款。 ( )
56.小军家参加“普通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3万元,按每年0.2%的保险费率计算,投保3年,需交保险费180元。 ( )
57.1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还是一个质数。 ( )
58.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59.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 )
60.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61.合数都能被2整除。 ( )
62.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 )
63.三个自然数的和一定小于它们的积。 ( )
64.因为a÷b=7,所以a能被b整除。 ( )
65.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有时是相等的。 ( )
66.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 ( )
67.在a÷b=c中,如果a能被b整除,那么a是b的倍数,也是c的倍数。 ( )
68.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是甲数的最大公约数。 ( )
69.把 90分解质因数为90=2×5×9。 ( )
70.有约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 )
71.质数的约数只有1个。 ( )
72.一个质数与比它小的任何自然数都是互质数。 ( )
73.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不同的数,必是互质数。 ( )
74.如果两个数的积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这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 )
75.如果a和b是不同的质数,那么a和b一定是互质数。 ( )
76.两个数是互质数,这两个数不一定都是质数。 ( )
77.一个数,既含有约数2,又能被3整除,这个数一定是6的倍数。 ( )
78.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正比例。 ( )
79.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成正比例。 ( )
80.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成反比例。 ( )
82.从学校各自回家,小英用10分钟,小明用8分钟,小英与小明的速度比是4∶5。 ( )
83.1.4∶2能够和7∶10组成比例。 ( )
84.如果3a=4b,a、b 都不为零,那么a∶b=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