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和美语文

和美语文

发布时间: 2021-08-18 02:06:36

❶ 巜语文之美》记叙文600字以上

嗨喽!
美就在我们身边

美,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美,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只在乎你是否有仔细体会。其实,美,就在身边。 在公园里,看见五彩缤纷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这些花真美!”
在街道旁,遇见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欣赏她:“她真美!”
可是,这些美仅仅只是人或事物的外在美,真正的内在美通常在细小的一件事中无声地表现出来。
自古以来,梅花被无数的诗人所歌颂,正是因为她的美,渲染着周边的人。每当万木凋零,风欺雪压时,她总是在白雪皑皑之时,傲立雪中,把清香洒满人间。只是美,真正在身边体验到的内在美!
有一件事,她深深地把人心的内在美散播在人们的心里。 那是北风呼啸的日子,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那是我见到她的第一次。
在巴士上,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窗口那边,不停的对手哈着气,试图想更暖和一点。没想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突然,司机猛地一刹车,“哇”的一声,把车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位中年妇女身上。
刚刚可能是因为司机的急刹车,这位中年妇女受不住,吐在了一个时髦的年轻姑娘身上。妇女紧皱着眉头,连声说着对不起,姑娘缓缓的回过头,全车人都把心揪得紧紧的,在为这位中年妇女担心着。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迎来的不是一顿狠狠的怒骂,而是姑娘把外面的那层衣服脱了,对妇女说:“大姐,你需要坐在通风的位置,我就要下车了,这个位子给你坐吧。”“可是,你的衣服?”“没关系,这件衣服也旧了,大不了洗洗再穿呗。”
车门开了,姑娘走下车,大家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这女孩儿真善良!”“这女孩儿心眼儿真好!”
这就是美,年轻姑娘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善良和美合为一体的化身。
她和梅花一样,拥有着纯洁高尚的品质。美,就在身边。
美就在身边
我的世界里,充满了美,它们是五彩的颜料,是多姿的音符。把我的世界装点的有声有色,五彩绚丽。 早上起床,昏昏欲睡的我看见了放在桌上的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不由得我精神百倍;冬天,我搓着冻僵的双手,妈妈递来一双雪白色的,毛茸茸的手套,带上它,顿时感受到了阵阵暖意……。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美就在我身边。亲情之美,如白色般的纯洁。
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同学撑起蓝色的伞陪我回家,我没淋到一滴雨,而她却湿了一半;我丢了钱包,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同学送来了拾到的。蓝色的钱包竟如橙色般的绚丽……,这一切,都让我体会到:美就在我身边。友情之美,是蓝色的,那样清澈。
走在街上,看见“红领巾”搀扶一个盲人过马路,我敬佩地望着在鱼贯人群中慢慢行走的那一高一矮的身影;在幼儿园门边,看见几个穿红校服的女同学在耐心地哄一个哭泣的小男孩儿,我内心不由发出赞叹……,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美就在我身边。心灵之美是红色,那样耀眼。
美就在我身边,当朋友为我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当我为躺在病床的老爷爷弹奏一段优美的旋律;当同学们为孤独的老人唱起了一首又首欢快的歌曲,我感受到了美所谱成的《春之声》奏鸣曲。
美就在我身边,当与以前的“仇人”冰释前嫌,当你张开双臂迎接远方归来的亲人;当你和知心朋友坐在一起听音乐;当同学取得了成功给他送上衷心祝福;我感受到了,美奏出的快乐乐章。
美就在我身边,当一个对生活推动失去信心的人,看到了初升的太阳,听到鸟儿的歌唱,又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当失聪的孩子费尽力气喊出了“妈妈。”当遭遇挫折的人,看见了在蓝天上翱翔雄雄鹰。我感受到了,美唱出的欢快乐章。
美就在我身边,不是吗?
为你解除疑惑是我的快乐!

❷ 纯洁的爱情和美是一致的还是对立的 语文演讲要讲的话题,请详细阐述一下您的观点,谢谢

纯洁的爱情和美是对立的。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

  1. 美在客观说。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这与爱情中的唯一性是矛盾对立的;

  2. 美在主观说。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也与爱情中的排他性,唯一性矛盾;

  3. 主、客观关系说。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爱情是盲目的,纯洁的爱情更是抛弃客观的美丑、胖瘦、金钱地位;

  4. 超自然说。认为美是上帝、神或某种超越主、客观的“第三力量”创造的。

  5. 社会实践说。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是自由的形式。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美、明法、成理存在于天地、四时、万物之中,是天地、四时、万物的组成部分。爱情则是排他的,感性的,自私的;与庄子的大美对立。

怎么学好语文

加大阅读量,作些习题,对文章细心体会,不能简单的浏览,只有理解文章意思轻车熟路才能学好

当然,考试经验是必须的,分析某一类文章时,比如说一个人豁出性命救人,这样的文章主题一定是赞扬了某人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一定要能够对文章类型有个大概的了解,而且你要看明白出题人的目的,就是他想让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不要仅仅理解题目字面,要想一下出这道题的目的,这样正确率才高

❹ 和美语文的名词解释

和美的名词解释大概是说和谐美好
和平美好的意思
常见的四字词语是和和美美

❺ 有关语文学习。。。。。。

其实,汉语作为母语,无论是文或理,语文都不会差到哪去的,但是有一些朋友在语文课中确实是遇到了看不见的墙。
与其他科目不同,语文课上得再认真,作业做得再漂亮,实际上帮助是不大的。因为语文考试除了默写,基本是不考教材的。
那么,由于我不清楚现在的语文考试都有哪些题型,就以我当年高考的那些题型来作例子吧。
1,读音和字。这个题型基本是属于鸡蛋里挑骨头的那种……没办法,只有多背多看那些容易混淆的。市面上应该有那种语文复习教材,我们当年就有,厚厚的一大本,想想就怕。而且说实话,这些东西背了很快就忘的,纯粹是在应付考试。
2,选择。具体内容记不得了……不过都是一些知识点,根据大纲来复习吧,不会很难。只要平时多看多记一点,细心一些,还是蛮容易的。
3,阅读。这个就没谱了,因为这个理解是有一个标准答案放在那的,你只有顺着他的意思去理解,可是天知道他是怎么理解的!这个,就多看看教材上那些分析课文的部分吧,反正就是那些话。
4,古文。这个很多同学都觉得难,其实只是因为练习不够。如果你还有时间,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种容易的东西,再看《古文观止》,看完看懂了,基本就没问题了。如果没时间的话,就先看明清时代的散文,然后再看唐宋时代的文章。总之时代越往前难度越大。这涉及到一个历史演化的问题,我们在此不讨论。
5,作文。这个是真不好说了。背范文肯定是最愚蠢的办法,可是改卷老师的口味确实也不好把握,很多垃圾被他们看作好,很多不错的文章只能拿到不高的分数。唯一的办法,多看名家的作品了(啥,你说韩寒和郭敬明也算名家?啥啥?可爱淘也算?……汗,你说算就算吧。还有,《萌芽》上的文章风格是绝对要不得的,那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发泄自己感情的地方。不信你下次作文写一篇试试,你看50分的作文你能得10分墨水分不)小推荐一下余秋雨,朱自清和鲁迅。散文都很别致。另外,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社会是和谐的,因为你是在考试,不是在写文章,中国的教育就是玫瑰色的教育。

其他题型没大印象了……题海战术你也不妨一试。市面上的语文试题还是蛮多的,网上也有往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小炫耀一下,本人03级的(2003年参加高考,结果题目10年来最难的一次,KAO),高中语文课基本不听,语文考试基本70/100+,高考语文全省210名。
家教效果不大啦……个人感觉。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 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的原则是一致的。历届高考命题,如第1卷全是单项选择,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迅速四选一,又如第2卷简答题,考核学生对语法章法的运用和应变能力,都体现了上述原则。那么,如何在平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

①比较: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必须细心发现与感悟某些基础知识的同中之异。平时,有的同学只注意了借代与借喻;象征与借喻、双关;移用、移觉与移情;连动句与兼语句等修辞语法方面的比较,其实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善于发现在标点、词语(包括成语)章法诸方面的相异处。如省略号与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中断,但究竟有什么细微差别,表注释说明的破折号、冒号、括号有什么不同的适用范围,清早、清晨、黎明、拂晓(军事用语)有什么不同,“密密匝匝”与“密密麻麻”有什么差别,“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与“每行事辄先人后己”中的“先”“后”是使动还是意动(似乎都可译为“把什么放在……”,但前一句是给门客作思想工作时说明自己主观认识的,在语境中宜为意动;后者使动)。又如,一段文章首有概括,尾有总结,应该以哪句为中心句?这就需要比较其明晰度和全面性。

B“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必须善于发现和感悟异中之同。这是同学们较少涉及的一种比较。事实上,很多知识都有交叉重合之处,如果没有求同的习惯,势必造成认识的混乱和做题的犹豫。学习好的学生,总是带着“旧知”去感悟“新知”,既能区分某些知识的相异点,又能抓出相同点。如比喻与此比拟常常兼格,泰山岩石“有的像莲花瓣(形似;以拟物),有的像大象(同上),有的像老人(只是形似,而人格化不足,此语不能说比喻比拟人兼格),有的像卧虎(同前),有的错落成桥(同前),有的兀立如柱(同前),有的侧身探海(拟人为好),有的怒目相向(拟猛虎)。经一一比较,总的说来运用了比喻和比似是不错的。又如“阿”与“陟”中有相同的“左耳”(左耳为“阜”,土山),因此“阿”有山陵义,“陟”为登高。其他如徘徊、踯躅、踟躇(蹰)、彷徨、徜徉、逡巡,有共同的意素;连动句、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谓语,都可用存现动词(有、没有)带出;说明顺序的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都体现了“逻辑关系”……经常异中求同,则可“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②总结:“暗中摸索总非真,眼触心生法自神”。光靠平时听课,从老师那里学一些答题的方法(如下定义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当“眼触心生”各种方法,把自己学习和运用的一些粗浅的或精要的体会,总结出几条,作为学习和实践的遵循。如概括段意有三法:或牵头羊(取中心句);或摘熟瓜(联缀关键的并列词语);或自炼金钟(自出文句,超级概括)。又如,在分析复句或分层时,必须把长句缩短、内容化简,才便于把握上下文章及其关系。而长句缩短有老师讲的“紧缩法”(找主干),可有时用紧缩法不但没用,而且有害,因为紧缩后只剩皮骨而没有血肉。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化简: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传统独具,贡献卓越。这样一来就把中华民族历史的基本特征涵盖了。这种方法是把宾语转为主语,把定语转成谓语,可以叫做转换法。又如很多同字写议论文的结尾非常简陋,不是机械重复论点,就是口号化、公式化,那么,通过学习课内外文章也要自评总结一下。如归纳升华法(〈拿来主义〉);优胜条件激励法(〈崇高的理想〉);目的意旨伸说法(〈当说必说〉)等等。

③练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除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之外,要有自己独到的练习。首先,要注意选择综合性强、又紧扣考点考题的练习。当前有些同学多侧重有关构字法、词语合成方式、句子语法图解、修辞格辩识的练习。这类练习拘泥于单项知识的初步运用,又有违离考试说明的原则之嫌,没有什么价值。应着重综合性强、内容看似平易却奇崛的练习。如高考题中考查的字词,很多是常见字词(迫不即[及]待、仗义直[执]言、酗[xiōng?xù]、觥[guāng ?gōng] ),所谓奇形崛,应是一指“常字见险”,二指文字意味浓(如考题有“繁翳”、“羞赧”、“绮丽”),三指维护语言的纯洁的必要工程,如“覆”、“像”、“叠”几字曾一度合法简化为“复”、“象”、“迭”,而后来又纠正了,比如1997年“二简字”在1986年废止了。而其中有的影响深广或不被重视,高考对此也有涉及(迭与叠)。又如,近义词和近义成语的运用,综合性很强,这些更应多作练习。当然,也要注意关于标点符号等灵活性强、难度大的单项练习。如1993年有这样的题: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学校对我们的意见很重视”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A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及时。 B大家对他的关心使他很受感动。 他对我的意见很不少。 我对你的长处了解得很清。

其次,要注意练习节奏:初练不怕慢,练后有反馈。比如上题,同样的介词结构,却作了不同的成分,应当从语意与语法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上细心感悟一番,说出自己的心得。当然,练习还有属于应试能力的事,不是我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范畴,在此从略。

④当小先生:“谆谆而后喻,讠尧 讠尧(náo,据理反驳)而后服。”根据实验,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轮流“讲习”活动,或向老师请示,自行组织轮流讲习,是深入理解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当你站出独立讲习的时候,最能促使你作充分准备,把问题说深讲透、记牢用熟。其时间安排:每课前三分钟;晚自习下课前三分钟;课余时间互相之间;集中时间多人分组讲。内容:名言佳句、成语、课文探宝、课外难题。如此,久而久之、大有裨益。

❻ 和美春节和乐元宵作文

和乐的春节万宁海之南实验学校六(l)班:苏亿芳(指导教师:姜世权)春节是一年一次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期盼、忙碌。在放寒假的一个月里,每一天,和乐镇的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的,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家都在忙着筹办年货。大人们有事干,小孩子们也有事干,不能把小孩子忘了,他们最盼望新年到来了,一放假就哭哭啼啼地嚷着,要爸爸妈妈带到街上去买新衣服。大人们当然也会爽快地答应,大过年的,说什么也不能扫了孩子们的兴啊!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或是亲自试穿了新衣服,尽管要等到正月初一才能正式穿,心里也放心多了,还不忘在同伴们面前眉飞色舞地炫耀一番。给孩子们买好新衣服,大人们要准备的年货还有很多。要买对联、年糕、汤圆、鞭炮、苹果、喜糖……这些都是必备的。当然,最重要的金桔可别忘了,先挑选几十斤散装小金桔,用来招待客人的。还要买两大盆金桔盆栽,差不多有一人多高的小桔树上,挂满了黄澄澄、金灿灿的小金桔,不过,这些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摆放在大门两边,图个“大吉大利"。有的还要在桔树上面挂满各色各样的红包呢!到了除夕之夜,估计你是睡不着的。整个小镇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到处张灯结彩,亮如白昼。街道两边的店铺都关门了,直到初五才会开业。家家户户忙着做年菜,差不多是男女老少齐动手,全家总动员。年菜做好之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团圆饭。大人们会把红包放在桌子上,小孩子们吃完饭就去拿一个,别提多开心啦!到半夜的时候,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看烟花也玩够了,又开始嚷着要吃汤圆,于是大人们又开始煮起了香喷喷的汤圆。整个春节恐怕要数大年初一初二最特别了。初一不出门,全家人窝在家里喝茶、聊天、打牌、看电视、吃各种好吃的东西,享受着全家团圆的温馨、快乐。初二去外家。外家的人都很热情好客,早早地摆好鞭炮,等着我们到的时候放。还做好了一大桌子美食等着我们回来一起吃。外公外婆还要为我们送上亲手熬制的年糕让我们品尝,那种特别的味道一辈子也忘不掉。一眨眼的工夫,又要开学了,大人们也按往日一样忙着做事了。海南万宁和乐,这样一个小镇,像中国无数大大小小的城市、乡村一样,就这样度过了一个热闹、安宁、幸福、祥和的春节。简评: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以“买新衣、办年货、过除夕、走亲戚”为重点,介绍了海南的一个小镇过春节的习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很好地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美好,也流露出自己对过春节的那种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

❼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和美课堂

如何打造具有和谐美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为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愿景。教师应当转换传统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精神,共同打造具有和谐美的小学语文课堂

❽ “美”字为什么是“羊”加“大”,羊和美有什么关系呢

古人因为猪杂食而不讲卫生,觉得猪肉很肮脏,不吃猪肉,而农业社会的耕牛是重要的农业工具常年禁止宰杀,所以一般来说肉食就是吃羊肉——你看鲜这个字是由鱼和羊构成的,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羊肉很鲜美,所以这个美不是美女的美,而是鲜美的美。

热点内容
德宏州历史 发布:2025-05-23 04:10:49 浏览:944
化学式hf 发布:2025-05-23 03:35:36 浏览:858
零基础学b超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23 02:08:22 浏览:876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发布:2025-05-22 23:46:40 浏览:782
学美术赚钱 发布:2025-05-22 22:37:49 浏览:740
n97多少钱 发布:2025-05-22 20:56:55 浏览:451
大学数学的题 发布:2025-05-22 20:37:43 浏览:333
金聪老师 发布:2025-05-22 19:44:09 浏览:902
曹冰老师 发布:2025-05-22 19:03:11 浏览:143
上海五年级数学试卷 发布:2025-05-22 18:44:58 浏览: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