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高一年级语文

高一年级语文

发布时间: 2021-08-23 23:11:10

❶ 高一语文课文

请问你是要课文吗?
幼学纪事
于是之


幼学记事
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跟着寡居的祖母和母亲过日子。她们都一字不识。那时形容人们无文化,常说他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我的祖母和母亲则更彻底,她们压根儿就没有名字。
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但只有一册,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历书。她们只能从书里的图画中数出当年是“几龙治水”,借以预测一年的天时。至于全年二十四个节气都发生在哪一天和什么时辰,编书人未能画成图像,她们自然也就辨认不出了。直到我上小学,家里上两代人的这个困惑才算解除,“皇历”也才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利用。
真的,不要小看小学生。在我住过的那个杂院里,出个小学生,就算得上个知识分子。比如同院拉洋车的老郝叔,孩子多,拉了饥荒要“请会”(一种穷人之间的经济上的互助活动,但要出利息),就找到了我,叫我帮他起草一个“请会”的“通知”,其中包括本人遇到什么困难,为什么要发起这个活动,将要怎么办等等的内容。那时我顶多不到三年级,怎么写得了!但老郝叔鼓励我:“你照我说的写,他们都懂。”我于是拿了毛笔、墨盒伏在老郝叔的炕上他家无桌,炕上只有一张席,硬而且平,伏在上面写字是极方便的就这样,他说我写,不大会儿的工夫,居然写出来了。随后又抄了若干份分别送出。“凡著诸竹帛者皆为文学”,讲起文学的定义来,是有这么一说的。那么,我替老郝叔起草的这篇“通知”,无疑是一篇为人生的文学了,何况还分送出去,也算是发表了的呢!这篇出自老郝叔的心与口的好文章,我现在竟一句也记不起来了。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也就化为乌有。但对老郝叔,我老是不能忘记,总觉得再能为他做些什么才可以安心似的。

一个人的读书习惯,依我看,总是靠熏陶渐染逐步养成的,这就需要一个稍微好些的文化环境。我的家庭和所住的杂院,教给了我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但就培养读书习惯而言,那不能说是好的文化环境。我正经上学只念到初中,且功课不好。虽然读了《苦儿努力记》,也没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道稍微繁难的算术题,我憋住了,能找谁去?杂院里是没有这样的老师的。我后来所以还喜欢读点书,全靠我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
开始叫我接近了文艺的是孔德小学的老师们。
有一次,一位眼睛近视得很厉害而又不戴眼镜的老师,把我们几个同学招呼到他的宿舍里去,给我们诵读《罪恶的黑手》。他屋里哪儿都是书,光线显得很暗,所以他需要把诗集贴近鼻尖才能读得出。他的声音不洪亮,也无手势,读得很慢,却很动人。长大以后,我再没去读这首诗,然而它给我的印象,却始终留在脑海里。这位老师不久就不见了。当时,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兴致叫几个孩子去听这首诗呢?我至今也不明白。每当路过孔德旧址,我还常常想起他来,我总觉得他或者是一位诗人,或者是一位革命者,老幻想着有一天会碰上他。
还有一位美术老师,是卫天霖先生。他是一位大画家,可是那时我们却全然不懂他的价值。
孔德学校有一间美术教室,小学部、中学部共用,无论大小学生一律要站在画架子前上美术课。先是铅笔画,铅笔要“6B”的,还要带上橡皮。后是学用炭条作画,炭条消耗大,向家里要钱时,已从大人的脸上窥出几分难色;待知道了擦炭笔画不能用橡皮而必须用烤过的面包时,我便不敢再回家去说了。记不清是我个人没学着炭笔画,还是卫先生更换了教法,反正是这个阶段不长,后来就改学画水彩不管我是否买得起炭条和面包,但卫先生这种在一两年内,多种画法都叫孩子们尝试一遍的做法,我是拥护的。
卫先生还有一种教法,我们当时也很喜欢。开始是静物写生,画小瓶小罐之类。过了一阵以后,又叫我们到户外去,先画校园里头,后来就去东华门外的筒子河。孩子们对跑出去画画快活无比。我们画,卫先生跟着看,他也好像很高兴。一次写生,我画的地方前边是许多槐树,后边是一排矮松,再往后则是满墙的爬山虎。当时只知道看见的都要画上,哪里懂虚、实、疏、密这许多深奥的道理!结果,我的画画满了绿树、绿蔓、绿叶、绿茎,简直是绿得不可开交,一塌糊涂。谁知这时候卫先生正站在我身后看,我扭头看见他,笑了;他看着我和我的那幅绿色作品,也笑了,而且还称赞了我。到底是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当时我可没想这么多,反正是被老师夸了,就觉得了不起,就还要画。
此后,我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差不多延续到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
对于卫天霖先生,我并不是为写这篇文章才想起他来的。时间还要早十来年。那时,首都剧场附近有一阵颇贴了一些所谓“揭露”卫先生“罪状”的印刷品。大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都学会了一种本事,就是能够在通篇辱骂的文字里看出一个人的真价值来。我也正是从那些印刷品里才知道,原来第一个引导我接近了艺术的竟是这样一位大人物,我不禁骄傲了。
前两年,美术馆举办了先生的画展,我去看了。我在先生的自画像前,伫立了许久。他并没有把自己画得如何的色彩斑斓,还是他教我们时那样的平凡。我不知道美术界里对他是怎样评价,我只觉得他曾是一位默默的播种者,他曾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而美育,我以为,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从十五岁那年起,我就上不起学了。
我上学是由本家供给的。那时祖母已殁,只剩下母亲和我。本家们有的给我们些钱,贴补吃喝;有的给我们间房住;有的灵活些,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缺吃的了,到他家去,添两双筷子总还可以;而有一家就是专门供我一年两次的学费。十五岁以前,我受到的就是这么一种“集体培养”。但是,就在那年的冬天,这位本家来到母亲和我的屋里。
“干什么呢?”他问。
“温书,准备寒假考试。”我答。
“别考了。现在大伙都不富裕,你也不小了,出去找点事做吧。”
我沉默了,母亲也无言。吃人嘴短,还能说什么呢?于是我合上了笔记本和书,从此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涯。
“找点事做”,那时很难。先要买些“履历片”回来填写,写好后再托本家、亲戚四面八方找门路,呈送上去。回音,大都是没有的,但是要等待。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
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比每天上学稍晚的时间,便挟个包去当铺,当了钱出来径直奔粮店买粮。家底单薄,当得的钱,只够一天的“嚼裹儿”,计:棒子面一斤,青菜若干,剩下的买些油盐。当得无可再当了,便去押“小押”。那是比当铺更低一等,因此也是更加苛酷的买卖。他们为“方便”穷人计,可以不收实物,拿了当铺的“当票”就能押。押得无可再押了,仍旧有办法,就是找“打小鼓的”把“押票”再卖掉。卖,就更“方便”了。每天胡同里清脆的小鼓声不绝如缕,叫来就可以交易。一当二押三卖,手续虽不繁难,我和母亲的一间小屋里可就渐渐地显露出空旷来,与老郝叔的家日益接近。

或者我是个侥幸者,或者生活本来就是由许多的“偶然”所铸成。辍学以后,在过着“一当二押三卖”的日子里,我居然进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辅仁大学中文系,当了一阵子一文不花的大学生。那是由于有几位好友,和我们住得邻近,他们比我年纪大些,都是那所高等学府的学生。他们同情我的境遇,于是就夹带着我混进了辅仁大学。事是好事,但头一天我一进校门,就觉出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起来,眼睛只敢看地板,看楼梯。好像是走了一段很长的路,才进了教室。教室里学生们大部已经就座,只有我兀立一旁,这就更增加了我的紧张。我真想掉头归去,回到我的家,回到我或当或押或卖的“自由”的生活中去。我的热心的好友走去找他的几个同学,只见他们嘁嘁喳喳了一阵以后,就指着一个空位子告诉我:“你今天先坐这儿吧。”我于是坐下。心想,我明天坐哪儿呢?果然,第二天我就更换了一个地方。此后天天如是,先是我浑身不自在地进入教室,他们则照例要嘁嘁喳喳一阵,而后为我指出一个安身的所在。
尽管是这样,然而听课还是令我神往。现在记得起的是一位孙教授讲秦少游,一位顾教授讲辛弃疾。从他们精到的讲解里,叫我领略出这些大词人的妙处:他们能在婉约近人的文字中抒发出忧国、爱国的深情以至豪情来。多么美呀,多么精巧啊,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的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
听课虽然有趣而令人神往,但内心的恐惧却不容易消除。日久天长,我才明白,高等学府里的教授们是不管点名的。学生们都有固定的位子,点名的人只能在窗外,看位子空着的便画“旷课”,位子上只要坐着人,不管是谁,他便画“到”。我之所以能坐上位子,而位子又须每天更换,就是由于每天总免不了有人旷课的缘故。但在当时,我于听课神往之余,心里总不免于忐忑,谁知道那些花了钱的学子什么时候会突然闯进教室把我撵走呢?因此,我那时常生做贼之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偷窃知识的人。
此后,靠朋友们的帮忙,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职业。那时我只有十六岁,而我的同事们,比起我的年龄来,翻一番的寥寥可数,多数都是翻了两番以上的老头子们。他们同我无话可讲,我也只能报之以沉默。虽然有了职业,但并不足以糊口,前途依旧茫然。只是偶然在一根电线杆子上的招生广告里,我又为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就在我做事的地方附近,有一家中法汉学研究所,广告上说那里要办一个法文研究班,每周晚上开两堂法语课。一个“汉学”,一个“法语”,再加上是个夜校,这对我简直是个天赐的机缘。于是我去报名了。经过口试,我说了我对“汉学”和“语言”的兴趣,很快便通知我被录取了。从此,我又进入了另一所特殊的高等学府。
这个夜校简直是一座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头一年照例是从字母念起,学些简单的对话和短文。第二年选文里可就出现了莫里哀和雨果。依次读下去,到了最后的一年,就读到了19世纪末的散文和诗。教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也听得入神。以至于在上课时,我竟仿佛觉得自己已近“雅人”。但是,在课前和课后,我却不能不继续过我的“俗人”的生活。
我那时住在北京西单,每天需步行过北海大桥,才能到达近东四我上班的地方。平时只带一顿午饭,不过是窝头小菜之类。赶到上夜校时,就需带上晚餐了。把窝头带进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已经很不协调,更何况“殿堂”里是只烧暖气而不生炉火的。到了冬天,暖气烤不了窝头,冷餐总不舒服。幸好,“殿堂”之外的院子里有一间小厕所。为了使上下水道不至于受冻,那里面安着一个火炉。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香甜过后,再去上课,听的偏是菩提树、夜莺鸟这样的诗情。下课以后,又需步行回家。天高夜冷,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足音。且走且诵,路成了我最好的温课的地方。早晨上班也一样,将生字写在小纸片上,看一眼就可以背一会子,也发生不了什么交通事故。据我那时的经验,从西单走到东四,少说可以背下四五个单词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衷心地喜欢这两句话,读起来总感到亲切。我庆幸自己在那样恶劣的政治制度下竟遇上那么多好的老师和好的朋友,他们为我启蒙,教我知道书这种东西的宝贵,使我没有胡乱地生长。

❷ 高一语文

臣语曰, 语,告诉,名作动
可与不 不,通否
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大王必欲急臣 急,使动用法
召有司案图 案,同按
诈详 详,佯,假装
孰计议之 孰,熟,仔细
a
.判断句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
蔺相如者,赵人也

3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4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
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7
且相如素贱人

8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9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0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被动句:

1
拜为上卿

拜,(被)授予官职

2
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3
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4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

5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罪当诛,这个罪应当“被”杀死

6
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
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
、何以知之

2
、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1
、求人可使报秦者
,
未得

③介词结构后置:

1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2
、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3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
臣头今与壁与柱俱碎矣
)
4
、设九宾于廷
(
于廷设九宾
)
5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6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强秦之所以不敢于赵者加兵)

d.
省略句

1
、窃计欲亡走(于)燕

2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
、君不如肉袒伏(于)斧质请罪

4
、于是王召见(之,代蔺相如)

5
、城入赵而璧留于(秦)

6
、相如奉璧奏(于)秦王

7
、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8
、王受(之以)璧

9
、大王见臣(于)列观

10
、传(之)于美人

11
、欲以(之)击柱

12
、舍相如(于)广成传舍

13
、使(之)归(于)赵

14
、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15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16
、请奉盆缻(于)秦王

17
、为(之)一击缻

18
、而位居(于)我上

❸ 高一年级语文辅导的重要性是什么

高一是相对比较闲暇的时间.所以如果要提高语文方面的成绩.
我建议,买2本辅导书.1本是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另一本是古诗文分析之类的.然后自己整理关于拼音、易错字、标点……这些到高三就是很痛苦的事情.而且必考,高一高二老师都不会去讲,但是每次考试都会考,所以高一的时候开始积累是最好的.尤其是英语、语文,到了高三成绩基本就不会提高了.经常要把整理好的东西翻出来读一读,自然而然就积累起来了.
然后是背诵的内容,背诵内容很多,但是考到的内容却只有几句,而且一句话才1分,写错1个字1分都没有.所以教你个偷懒的方法,把平常练习、考卷啊里面背诵部分的内容在书上做红笔的记号,划过标志的波浪线啊什么的.考前就看这些划线的句子.基本就是考这些,不用大段、全文的背诵.但是要注意个别字怎么写.记住一句话,就要每个字都记住,不然记一点也是丢分的.
阅读,注意答题达到关键和答题的套路.这个方面想要提分很困难.以后高三老师会特别教的,高一不用管它.
古诗,一般就是考表达诗人什么情感、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者是描写本诗的内容,也会考意境、意象之类的.这些注意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还有特别的几个诗人要记住.类似:陆游、屈原就是忧国忧民的.陶渊明:寄情山水的.这些到了高三针对性讲,提分会快些.
作文,这块内容很头疼.但是短期想最快提分.就是考前准备好几篇作文,然后考场上往里面套.但是长远的看,平时注重积累.高考就是议论文、抒情的散文,平时多看看美文、好闻提高语感和写作水平是有必要的.
全手打,有点累.总之,语文和英语都不是一下子可以提高的,多积累.还有高一,数学一定要打好基础.不然以后这个一定是块包袱.有时间多做数学题吧,这个很拉分的.

❹ 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本

人民交易出版社有人教版的目录及电子版
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7 纪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 包身工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后记

必修二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

采薇
5 离骚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我有一个梦想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❺ 高一语文有哪些需要背诵

你好!我就是高一学生哦!我们高一上学期要学两本语文书(必修一)(必修二),所有要背的都在下面了!自己慢慢看吧!
语文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
2、《诗两首》(两首诗:雨巷、再别康桥)
3、《荆轲刺秦王》(只要背里面的一段)
4、《记念刘和珍君》(背里面的三个自然段)

语文必修二:

1、《诗经两首》(两首诗:氓、采薇)
2、《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田园归居·其一)
3、《兰亭集序》
4、《赤壁赋》
5、《游褒禅山记》(只要背里面的一段)

高一语文下学期我们也要学两本书哦!学的的语文必修三、必修四。要背的都在下面了!自己慢慢看吧!

语文必修三:

1、《蜀道难》
2、《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3、《琵琶行》
4《寡人之于国也》
5、《劝学》
6、《过秦论》(背诵后三个自然段)

语文必修四:

1、《苏轼词两首》(念奴娇、定风波)
2、《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
3、《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4、《廉颇蔺相如列传》(背诵一个自然段)

高一语文所有要背的都在这里了!统统给你例了出来!全是自己打出来的哦!绝对没有复制!孩子加油哦!一看就是好孩子!

PS:好好的学习吧!加油。。。

❻ 高一语文如何学啊

呵呵,作文,其实很简单,你可以拿几篇高考满分作文看看,到底是好在何处,你的差距在哪里,有何改进的方法。对于分析课文,插一句,看来你们老师水平很低啊,居然让你们干这种事,我觉得这是浪费时间的一种做法。你们有早自习吗?我当时的做法是在早自习上每天读几篇经典作文,或《智慧背囊》之类的书,十分钟,在高一的时候积累,还有就是有时间多读读红楼梦,功利一点地说,高考作文一般涉及红楼梦的,而且文笔比较优美的,分数都很高,经验之谈。最主要的是你要有自己的一套战略部署,首先,你要学会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写法,两种文体兼通,其次,重点培养一种,然后从高考优秀作文里选出你喜欢的类型,模仿着写几次,要主动写,然后给老师看看。当然,除此之外,你还得牢记基本知识,如易错读音,错别字,词义辨析……别把这当作对立的,这一样可以提高你的语文水平
不过,再功利一点,如果你的目标是考一本,不必如此累,重点还是数理化(理科,文科不清楚),因为在数理化上能拉开的差距远远大于语文,不过如果你想750里考700,你还是找上面说的做吧,高考考130应该可以

❼ 高一语文怎么学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方面,语文的简单分类,第二个方面,语文学习的现状,第三方面,初高中语文学科的差别。第四方面,语文学习的方法,重点介绍第四方面。
第一方面,语文的简单分类。如果说把语文分一下类,语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试语文,一种是生活化的语文。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就是第二种语文。作为第二种语文,生活就是语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走进语文,我们就走进了一个最真实的情感世界。人类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语文之中体验到。不仅是体验,而且是一种在美感中的体验。美,这本来就是语言表达的潜在原则。即使是批判丑恶的事物,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美好感情的存在。学习语文,就是在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会我们爱,也教会我们恨。它教会我们爱一切关好的事物,恨一切丑恶的事物。可以这么说,热爱语文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就应该热爱语文,学好语文会使你的生活更美好。因此,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们就要学好语文。为了使生活更美好,我们更要学好语文。
第二个方面,语文学习的现状。语文学习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认为中国话谁不会说,认为语文没有什么可学的,这是轻视语文的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中考的语文成绩已是130多分,而初中阶段自己并没有努力或者说从未努力学过语文,这样轻松就获得了高分,高中阶段也想这样学语文,认为好运总是垂青于你,这是一种侥幸心理;还有的学生愿意学理不愿意学文,认为学理科尤其是做难题有一种成就感,就好象高考只考理科不考语文,对语文视而不见,这是一种对自己前途不负责任的偏科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上了高中之后虽然努力学习语文,却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我认为这是初升高的语文学习没有衔接好。以上四种现状我们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情况与之一一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方面,初高中语文学科的差别。要在高中阶段学好语文还有必要了解初中和高中语文学科的差异,同学们最关注的差异就是高考试卷和初升高试卷的差异,概括来说,就是差异很大,第一点差异,也是知识系统本身的差异。从汉字的音形意,到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欧美文学,高中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更强,涉及的面要更广,教学内容更深了。举一个例子: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的也就成了内容涉及面很广,理解有一定难度的论述类文章和内容比较复杂、手法多样的小说和传记。第二点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到了高三又进一步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价的能力"。从"了解"到"分析"论证方法,就是一种质的飞跃;"理清层次""逻辑性""质疑、释疑、评价"等都是初中不曾有的要求。第三点差异,因为学习语文的难度加大了,所以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初中时你的语文成绩是130多分不算是高分,甚至还可以说是比较差,而高中时你如果在高考中能答125分以上,就算是很好的成绩了。平时语文总分应在115以上,能说得上是好成绩。第四点差异,语文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了。高中的语文周课时只有5节,而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有的还是结业考试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微乎其微了。这样的"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初高语文差异如此之大,那么在高中如何学好语文呢?
大前题就是要重视。态度决定一切。平时不认真学习,不勤于积累,不把这150分的科目当成重要课目来学,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

具体方法如下:
一、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仅体现语文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需要,现在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上不封顶;卷面不洁也要适当扣分。而造成卷面不洁、错别字多的主要原因就是书写潦草、书写不认真。可有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却不以为意,本来字写得就不好看,写字时还连蹦带跑,缺撇少捺,难以辨识。老师帮他指出问题,还振振有词说自己到正式考试就会认真写。其实,如果你平时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考试的特定的紧张情绪中,当你想起要认真书写的时候,可能作文已经要接近尾声了。所以,我们平时写字时就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规范大方,不写错别字,不乱涂改,不忽视标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如果你的字现在没有写好,现在开始练习还来得及。俗语说,"练字不过百日"就是说,用一百天就能练一手好字,同学们不妨现在就去买一本好字贴,现在就开始练字。
如果说写一手好字,关系到一个人的脸面,那么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体现了一个人素养。说丹东话并不能说明我们爱家乡,更何况我们丹东话并不太好听,也影响我们语文语感的形成,而语感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平时考试地都有很大作用,平时做题时,有时说不清为什么,但却选对了答案,就是语感和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对于普通话,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在生活中也要说,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体现出自己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养成零打碎敲勤积累的好习惯
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积累本,这个本一定要保存好,高三复习时它就有大用途了,不夸张地说,到时千金不卖。平时我们要在本子里记下咬不准音、形、义的字词,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老师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比较新奇的题型,可以说,无论是教材的还是试卷的,无论是报刊的还是杂志的,无论是谈话的还是阅读的,只要是自己拿不准的,只要是高考考的,都是我们应该积累的。积累的方法就是随时随地地有需要就分门别类地记在本上。对于学习,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三、养成勤于朗读背诵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每篇课文都朗读2---3遍,在读的过程中划一划,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做到一手拿书,一手拿笔,一边思考,一边朗读。不能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这有助于我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速度的提高,节省更多的阅读时间用来答题,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于背诵。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因此,对积累本我们平时要经常翻看查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才能在说话时、写作时、考试时把材料信手拈来,增强作文文采,提高语文成绩。
四、养成勤于联想、勤于练笔好习惯
语文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关于练笔,只要有利于练笔的都可以写,日记、摘抄,美景,人物,大事,小事都可以写。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与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练笔要写得具体、生动,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这样考试时才能有素材,有思路,有情感。
五、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的好习惯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六、抓紧课堂的四十分钟。
这是平时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四十分钟课堂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集中了老师的汗水和才智,通过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老师不仅教会同学们知识,更教给同学们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重视四十分钟课堂,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每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要问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我记住了什么。哪怕记住一个词,记住一个句子,一种方法,都是收获,试想,如果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都有这样的收获,日积月累,语文能力就会提高,语文能力的形成正是语文知识达到一定量的积累的结果,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可能有的同学认为对于考试而言,课文只是例子,考试时也不会出现,而且语文也不如数、理、化一样,我今天不听明天就听不明白了(因为我们的教材是由一篇篇相对独立的课文构成的),因而就对语文课的课文分析不重视。但是要知道我们的阅读经验就是在一篇篇课文的分析、讲解中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对课文的感性认识的积累,阅读的水平很难提高,如果别人是一篇篇积累,你是一篇篇扔掉,三年下来,你的语文水平能有多大的提高,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同学们应该重视语文课堂的学习。
总之,在高一同学们要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听课时要注意思考和笔记相结合,切勿只想不记,或只记不思;说,指上课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读,要多读书,读好书,并要学会通读、精读和速读;写,要练就一笔好字,做到“三清”,即笔画要清楚,字迹要清晰,卷面要清洁,还要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好语文要靠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同学们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正如荀子《劝学》中提到的那样,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我相信,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都相信,同学们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学好语文,只要肯付出,就一定能学好语文。最后,祝同学们能学好语文,在高考中语文能取得好成绩,更祝同学们高中生活愉快。

❽ 高一语文!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❾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背的内容有哪些

1、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