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语文
Ⅰ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附加题。
以春开头的四字成语写四个;春回大地、春风送暖、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以夏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写四个;夏日炎炎、夏阳酷暑、夏日可畏、夏意正浓
以秋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写四个;秋高气爽、秋高气爽、秋水伊人、秋风习习
以冬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写四个:冬扇夏炉、冬日可爱 、冬天寒严 、冬烘头脑
Ⅱ 语文附加题
.水底双双比目鱼,岸上鸳鸯户(刘致 醉中天 西湖春感 )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 )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锦瑟 )
(二)名著阅读填空
1.红楼梦中,香菱向黛玉学写诗,黛玉要她先把杜甫的七言律读一二百首,再把李白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2.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梁山泊英雄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请写出其中两人的名字武松 鲁智深。
Ⅲ 小学 语文 附加题
零存整取-(积少成多)
长途电话-(遥相呼应)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户外峰秀-(开门见山)
户户垂柳-(有所建树)
海底捞金--(获益匪浅)
翻印底片--(颠倒黑白)
古文译注--(引经据典)另一答案是“深入浅出”
高谈阔论--(东拉西扯)很多答案是“夸夸其谈”感觉不太对。
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Ⅳ 中考语文附加题都考些什么
去年刚中考完的我。。表语文没有附加题
Ⅳ 要几道语文附加题
罴(①) 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罂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 搏(⑥) 挽(⑦) 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罂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14.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 3 分)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 2 分) 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
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
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答案: 14 .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 评分标准】 共3 分。断对一处得1 分。
15 、B
【 评分标准】 共2 分。
16、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 评分标准】:3 分。不必苛求字词落实,意思对即可。
17、: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评分标准】共2 分。答对一点给1 分。
(二)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 守:镇守,做……知州。颖州,在今安徽阜阳一带。② 一过:一遍 。③ 囊琴:用袋子装着琴。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若议其善否者 否:差,不好 B.、工即鼓前曲一过 鼓:弹奏
C、 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 薪:薪金 D.、受工之直而已 直:同“值”,价钱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3、试概括詹懋举的性格特点或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答案 21、C
22、我有一具(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赠送的,现在我把它献给您。
23、(1)有气度,不摆架子,虚心求教;(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
我的翻译: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
2.欣赏诗歌,回答下列问题。(4分)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的情绪。(2分)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分)
我的分析:
1(1) 2 丢失; 这(此)。
(2) 2 让诸侯听到此事,(会)以为我们的国君看重鸟儿而轻视士人。
(3) 2 示例:1.凡事应从大局考虑,不能轻率行事,因小失大;2.说话应注重语言艺术,使人易于接受;3.应知错即改。(能写出一点即可)
2(1) 2 萧瑟苍凉(凄凉);孤寂愁苦(悲伤)
(2) 2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答案: 附加题:
1.(1)称赞,赞许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Ⅵ 高考文科语文附加题考什么
第一题是文言文包括断句,翻译和有关文章内容的简答题
第二题是名著,有选择和简答题,主要是考记忆
还有文字应用,就像归纳题
Ⅶ 小学语文附加题(含答案)
、请根据提供的情境填上不同的成语,每空一个。
面对这场考试,你做了充分的准备,感到很有把握,用一个成语来描绘: ;来到考场,每个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你此刻的心情是 ;看看你的监考老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她)的外貌: ;再看看你周围的同学,他们个个埋头答题,好像答得很顺手,你想到了成语: ;这时候,你也该集中注意力, 地答题了;不管考试结果如何,你会做到 。
Ⅷ 四年级语文附加题
2、
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⑤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⑦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⑩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