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高中语文词性

高中语文词性

发布时间: 2021-08-28 13:22:14

㈠ 高中语文文言文怎么根据词性翻译请好心人帮帮忙!!!

一般,就是联系现代汉语中的句法,对重点词进行翻译要注意词性,如有的动词会被动用法,对一般的词,能组词的就进行组词翻译,翻译后使句子符合语法,语义通顺,不改变原意

㈡ 高中语文,分析一下这段话的词性

答:我(代)提(动)着(时态助词)这(指示代词)灵巧(形)的(结构助词)小(形)桔灯(名),慢慢(形)地(结构助词)在(介)黑暗(形)潮湿(形)的(结构助词)山路上(方位)走(动)着(时态助词)。这(指示代词)朦胧(形)的(结构助词)桔红(形)的(结构助词)光(名),实在(副词)照(动)不(副)了(动)多(副)远(形),但(关联)这(指示代词)小(形)姑娘(名)的(结构助词)镇定(形)、勇敢(形)、乐观(形)的(结构助词)精神(名)鼓舞(动)了(时态助词)我(代),我(代)似乎(副)觉得(动)眼前(方位)有(动)无限(形)光明(名)!

㈢ 详细、分条理的介绍下高中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知识、词性、特殊句式等。要比较方便看的。

接过几届高一新生,在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对于语法知识,大多数学生都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一窍不通。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形容词?这些大概知道,当问到介词有哪些?副词有哪些?哪些词是助词、代词等?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很震惊地发现班上的学生能正确地回答的只有少数一部分。私下调查发现,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基本上就没学,学生就只是简单的知道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
记得自己做学生的年代里,老师把语法知识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来讲,因为学懂了语法知识,我们可以轻松地理解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句子的基本意思,利用语法知识,我们可以划分句子成分、判断病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甚至可以推广到学习英语、日语等,作用何其大啊!但是,现在的教材哪里有系统语法知识学习呢?甚至对研究语法知识的文章也少之又少,所以有人说:“语法知识的研究正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境。”
很多学生看到病句就头痛。为什么?病句最基本的就是分析句子成分,学生连句子成分都找不出来,病句题不会做也就不为过了。甚至英语中的语法结构也与汉语相联系,学不好的话,那是影响非常大的。因此,建议新课程改革,要把汉语语法知识,作为重点来学习,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在此我想谈谈在语法知识教学中,我的做法:
一、 抓好开头,提高认识。
高一的第一节课就要对学生强调语法的作用,学一点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使自己的说和写更正确,更规范。首先,让学生重温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熟悉基本的词性,学生对虚词认识不深,尤其是介词、副词、助词和代词等;然后学习短语、句子成分,划分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再利用这些语法知识去判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转变;或者利用这些语法知识去判断病句等等。可以把语法知识扩展到许多的方面,其实,掌握语法知识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好方法。
二、 平时训练,寓教于乐。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多从生活中采搬生动活泼的语言例子来充实知识,并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训练。比如讲到什么是介词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记住介词的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这样容易记忆,印象也深刻,又如讲《沁园春.长沙》老师就词性动态变化所产生的奇妙效果来讲授词性知识,“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名词转化为状语,把……视如粪土,表现了毛泽东等青年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常听见"幸福着你的幸福""吹走我内心的忧伤"这样词类活用的句子,来解释语法现象,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语言表达效果。正是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习语法知识不感到累,又很实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平时测验,反馈知识。
细心发现,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管是阅读训练,还是写作训练,我们也会运用语法知识来学习的,就算是写一个句子,表情达意,我们也要检查句子的主谓宾有没有落实好,有没有产生语病?所以平时的练习,是语法知识的反馈。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语文老师更应该注重语法知识的训练,比如本学期末的调研试试卷中有一道语法知识题是这样命的:
把下列复句改写为几个单句,保持句意不变。
“山寨”是一种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从而发展到不同领域的具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特点的产业现象。
该题设计的考点是提炼句子主干。明确什么是复句?什么是单句? 单句是由一个主干组成的句子。而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复杂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很实用的语文能力。长句子、复杂句子在阅读中是经常会碰到的,如果没有语法知识——句子成分分析的知识作为基础,要读懂、理解准确,有时是很困难的。从能力切人设计考题,这是显性的指向;另外隐性的指向就是了解学生句子成分分析知识掌握的情况。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我认为能本着为了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这一根本性目的,实事求是地开展教学,问题是不难解决的,这样语文课改也将沿着健康轨道继续发展。

㈣ 高中语文语法分类

一、实词的分类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的词。
2、分类: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3、语法特点:(1)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2)一般不受副词(如"不"、"很")修饰,两种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格式中;表示变化发展的句子。(3)常做主语、宾语、定语。(4)一般不能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所用的量词有区别。(2)专有名词前一般不能加数量词。(3)时间名词还可以做状语。(4)方位名词可单用,也可以构成方位短语。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2、分类:普通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使令动词
3、语法特点:(1)能受副词修饰,但除心理动词、助动词外不能受程度副词(如"很")修饰。(2)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3)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4)一些动词可以按AA或ABAB形式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2)心理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带谓词性宾语。(3)存现动词可以构成存现句。(4)判断动词表示判断,"A是B"格式可以表示等同关系、归属关系、特征质料情况、事物的存在、习惯说法。(5)助动词可以做谓语、状语。(6)趋向动词可以做谓语、补语。(7)使令动词可以构成兼语句。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2、分类: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定数量形容词。
3、语法特点:(1)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和副词组合,3种形容词不能与程度副词组合:A、偏正型形容词偏的部分表示程度;B、带叠音词缀的状态形容词;C、其他复杂形式的形容词。(2)形容词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4)许多形容词可以按AA、AABB的形式重叠。
4、非谓形容词。
非谓形容词是不能做谓语的形容词,又叫区别词。非谓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2)不能直接做谓语;(3)不能与副词"很"组合;(4)否定时常用"非"。
(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次序的词。
2、分类: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概数词。
3、语法特点:(1)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2)可以做主语、宾语;(3)数词"一"常常省略,可以构成"一...就..."格式,在"V一V"格式里表示虚指。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个、张、件;(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
量词还可以分为专用(个、公斤)和借用(桌子、笔);个体(只、条)和集体(打、群);单纯和复合(吨公里、人次)。
3、语法特点:(1)与数词、指示代词构成量词短语;(2)可以重叠;(3)一般不单独做定语,但"数量名"结构中的"数"为"一"是可以省略。
(六)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情状、语气。
3、语法特点:(1)除"很、极"以外,副词只能做状语。(2)副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3)有的副词可以起关联作用。
4、副词的复杂性:(1)副词的语义复杂,如"就"有多种意义。(2)同一小类副词,用法、语义上也有差别,如"就"和"才"。(3)副词的语义指向有时和结构关系不一致。(4)不同副词的语法特点略有差别。
(七)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这个类和别的词类不一样,它不是从功能角度分出来的,而是从代替、指示作用角度分出来的,因而代词的功能很不一致,大部分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也有的代词的功能相当于数词、谓词或副词。
2、分类: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3、小类特点:(1)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2)指示代词。"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一般相当于名词,"这样"、 "那样"相当于谓词。(3)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句,大多数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
(八)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或表示感叹、应答、呼唤的词。
2、分类:(1)象声词。模拟自然界的声音。(2)叹词,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
3、语法特点:(1)独立性较强,构成非主谓句中的拟声句或做独立语中的感叹语。(2)可以做定语、状语。(3)复音的象声词可以做谓语、补语,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4)叹词在表意上具有生动性、丰富性。

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
2、分类:时间、处所、依据方式、原因、目的、对象范围、被动、比较排除。
同一个介词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可以具有不同的语义,如介词"于"可以表示时间、处所、对象范围、被动、比较排除。
3、语法特点:(1)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定语。(2)介词不能重叠。(3)"于"、"给"本身是介词,也可以作为一个语素,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如"属于、等于、归于、勤于、对于、教给、赠给、送给"等。
(二)连词
1、定义: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的词。
2、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表示偏正关系的,连接词语、连接分句和连接句子的。
3、语法特点:(1)连词在句法功能上起连接作用,一般不充当句子成分。(2)连词的作用:连接词或短语时,可以标示出短语的结构类型;连接分句时,可以标示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复句的类型。(3)连词不受别的词语修饰,也不修饰别的词语。
不同的连词有风格色彩的区别(如跟、与),表示关系的区别(如和、或)。

(三)助词
1、定义:助词是表示结构关系、动态等语法意义的附着性词语。
2、特点:是封闭类,内部复杂,独立性差,附着性强。大部分助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构成短语,少部分可以,如"的、所"。助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语义多样。
3、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表示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地"表示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得" 表示补语与中心语的关系。"的"还可以构成"的"字短语。
"是......的"结构有两种:A、表示判断,后面可以补一个名词;B、表示强调,"是......的"可以去掉。注意两种结构中"是"、"的"的不同词性。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了"是完成态,"着"是进行态,"过"是经验态。"的"可以用作完成态。
(3)比况助词:似的、似地、一般、一样。比况助词的作用是构成比况短语,做定语、状语。
(4)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所"有3个作用:A、构成所字短语,做定语、宾语;B、用在"被...所..."、"为...所..."格式中;C、用在主谓结构中,这样的主谓结构可以做定语。
"被"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给"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连"与"都"、"也"呼应,表示强调。
(四)语气词
-

1、定义:语气词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的词。
2、基本语气词:的、了、啊、呢、吧、吗。
3、分类: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Ⅲ 、 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一)词性的判别
词性的判别是复杂的,这是因为某些词类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如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根据某以语法特点并不能确定某一词类。
判别词性要把握以下方面:(1)熟悉和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2)辨证灵活地运用这些语法特点,区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区分近似的词类,掌握区分和判别的方法。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判别
这个区分有两个层次:区分名词和谓词;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谓语,合称为谓词。
名词和谓词的区分:(1)能否受"不"修饰;(2)经常充当什么句子成分;(3)能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1)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除心理动词和助动词以外,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2)能否带宾语;(3)重叠形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一般采用ABAB形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采用AABB形式。
2、形容词、副词的判别
形容词、副词都可以做状语,因此要注意区分。区分的方法:(1)只能做状语的是副词("很、极"除外);做状语,又能做定语或谓语的是形容词。(2)副词一般不能加"很",形容词可以加"很"。如"突然、偶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3、动词、副词的判别 主要是指"没""没有"这两个词。"没、没有"既是动词,也是副词,区分的方法: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否定人或事物,是动词,如"没心情"、"没有作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否定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是副词,如"没去"、"没有谈"。
"没、没有"位于句末,要看"没、没有"在语义上否定什么。如"他来没?"是副词。
4、名词、副词的判别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状语,容易混淆。区分的方法:时间副词只能做状语,时间名词除做状语外,还可以做主语、宾语。以上特点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判断公式:"A是A"、"在A"。符合这个公式的,是名词,不符合的,是副词。如"刚才、现在、将来、以前、从前"是名词;"刚刚、刚、才"是副词。
5、动词、介词的判别
现代汉语的大部分介词是从动词虚化演变而来的,其中一些还兼有动一词、介词两种词性,如"在、到、向、朝、通过"等(下面以"在"为例),因而产生了区分的问题。
区分的方法:(1)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或动语,必须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或定语,因此,当句子里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做谓语或动语时,"在"就是动词;如果有,"在"就是介词。(2)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重叠。"我比你高"中的"比"不能重叠,是介词;"我们比干劲"中的"比"可以重叠,是动词。(3)动词后可以加"了、着、过"等动态助词,介词不能。
6、介词、连词的判别
主要区分两类:一是"和、跟、与、同";二是"因、因为、由于"等词。
"和、跟、与、同" 的区分方法:(1)"和、跟、与、同"做连词时,句子的主语之后有"都"或者在语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加"都";做介词时,"和"等前有状语或可以加进状语。(2)"和、跟、与、同"做连词时,所连接的成分可以相互调换位置而语义不变;做介词时,调换位置影响语义。(3)"和、跟、与、同"位于句首时,是介词。
"因、因为、由于"的区分方法:(1)"因、因为、由于"后面接名词性成分,是介词;接谓词性成分,是连词。(2)做介词时,句子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没有;做连词时,要有语音停顿。(3)做连词时,常与"所以、因此"配合;做介词时,一般单用。
7、助词、语气词的判别
助词、语气词的判别主要涉及"的、了"两个词。
"的"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1)助词"的"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末;语气词"的"只能在句末。(2)语气词"的"可以去掉而句子语义不变;结构助词"的"不能去掉,或去掉以后语义有变化。
"了"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1)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是助词,位于句末的是语气词。(2)既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既是助词,也是语气词。

(二)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现象。
例如"翻译",在"我翻译外文小说"中,做动语,可以用"不"否定,是动词;在"他是一个翻译"中,受数量短语修饰,做宾语,是名词。
判定兼类的两个标准:一是要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二是兼类词的词汇意义要密切相关。如果不是"经常"的,就属于活用,如果词汇意义无关,就属于同音词。活用和同音词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兼类主要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3类词中,常见的兼类现象有:
1、兼名词、动词:请示、申请、报告、领导
2、兼名词、形容词:兴奋、典型、风光
3、兼动词、形容词:纯洁、黑、端正、满足
4、兼名词、动词、形容词:红、白
5、兼名词、量词:桌子、操场、车、箱子
6、兼动词、副词:没、没有
7、兼动词、介词:在、向、到、往、通过、经过

㈤ 语文词性要怎么学啊

首先了解汉语各种词性的概念,因为汉语词语使用不像英语,不能根据使用位置分,所以需要认真辨别。如果是初高中学生,可以不用太深入。

了解了每个词的词性,才能顺利地遣词造句,句子才能符合正常的语法。但是语法是在不断变化的,很多词的词性都不是那么一成不变的,都可以活用了。

例如:“很”是一个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很开心”“很害怕”等等。但是现在大家经常说的是“很阳光”,“很绅士”等等,修饰的是名词。

从语法上来讲,他是不对的。但是只要能在大家的日常语言中流传开来,那么他就是合理的。只是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如果十几年之后,这些说法依然存在,那么就意味着部分副词可以修饰名词了。

语文,也就是我们的中文千百年来不断在变化,也就是这个原因。

作用:
可以深刻彻底的学好汉语,以后遇到汉语问题,可以简单地解决。

词性:
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4种词性。

词类是一个语言学术语,是一种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是以语法特征(包括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兼顾词汇意义对词进行划分的结果。

从组合和聚合关系来说,一个词类是指:在一个语言中,众多具有相同句法功能、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范畴。

词类是最普遍的语法的聚合。词类划分具有层次性。如汉语中,词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实词中又包括体词、谓词等,体词中又可以分出名词和代词等。

学好了词性,你可以能够很简单的辨别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以及掌握更好的答题方法。而且写作文用的有理有据,不会用错词,还能应用到辨析词性的题目以及改病句

㈥ 高中语文中文言文的词性

与现代汉语的词性类别名称一样,即名动形副量代数介连助。不过文言文里把副词归于实词类而已。

㈦ 高中语文中所要求掌握的词性问题

主语:简单来说就是做这件事情的人,被动语态时也可以是被做的这件事情做主语;
谓语:一般来说就是表示动作的动词
宾语:简而言之就是被主语做的这件事情
定语:一般是指形容词
状语:一般指副词
补语:即补充说明,它和定语的区别在于,补语和主语或宾语指的是同一件事情。
我现在所说的只是方便你你记忆,并不完全符合汉语言对其下的定义,对付高中语文足够。

㈧ 高中语文需要搞懂虚词,,词性吗

不需要单独记忆,凭借你初中与高中文言文的积累就足够用了,虚词的特殊用法需要关注,比如说“其”字的用法,有表推测的等,这些不常见却常考查的。

㈨ 高中语文词语的意义用法和用法的区别哪个指的是词性或某某用法(例如:意动用法)

精锐老师为你解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首先就不是很清楚。我估计你是没版有弄清这些概念。词语权的意义,一般来说有我们说的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就是常说的实义,比如桌子就是桌子,而有些不具有这些意义,交语法意义,就是没有实义,但是在一个句子中承担着一些语法功能。
高中常考的问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和不同,前者往往是指该词语的意思,可能就在在一个句子中能够有的具体的词汇意义,而用法往往就是指语法意义了,这个往往指虚词,比如说虚词的词性,一些语法变形,就像你说的主动意动。
希望以上的解说可以让你了解一点。建议拿具体的题目来追问,一定会具体帮你解释清楚的。你要先自己理理自己的问题。
祝学习进步。希望你可以采纳我的答案,再进一步追问。谢谢。

热点内容
师生问候英文 发布:2025-05-15 12:33:11 浏览:332
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发布:2025-05-15 08:59:20 浏览:116
校长师德师风情况总结 发布:2025-05-15 07:26:18 浏览:72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