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
『壹』 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是民族的希望
青海湖歌词 啊。青海湖。啊啊啊啊啊啊。青海湖 民族的自尊祖国的光荣 你从这里流... 哈啊啊。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是民族的希望 你是幸福。幸福的真谛。未来的未来的生...
『贰』 什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
红色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
『叁』 历史能见证什么,时间又能见证什么
历史能够见证一个国家的进步,时间能够见证一个人努力后的成功。
『肆』 历史的见证人的见证人是什么意思
曾和历史的见证人一起生活过,见证了那些见证人的生活
『伍』 “历史的见证”和“见证历史”中“见证”一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意义
“历史的见证”的见证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是名词
“见证历史”的见证不知道怎么说,它是动词
用法
“历史的见证”的见证用于名词前
“见证历史”的见证用于名词后
『陆』 羊山的历史见证
羊山还以历史见证者永彪史册。
一九四七年,刘伯承、邓小平遵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挥戈南下,六月三十日夜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地区。蒋介石为了阻止我军南下,仓惶从苏、豫、皖调集了三个整编师和一个旅,企图把我军消灭在黄河、运河三角地带。刘、邓首长看穿了敌人的阴谋,将计就计,趁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采取“攻其一点(郓城),诱敌来援,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战术,首先歼灭郓城和西路弱敌,使敌人左路陷于瘫痪状态。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整编六十六师看到形势不好,龟缩到羊山集固守待援。我军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克服种种困难,从七月十四到七月二十八日,经过艰苦激烈的争夺战,全面歼灭了这股顽抗之敌,从而结束了整个鲁西南战役。
鲁西南战役共歼敌四个整编师和九个半旅,共五万六千人。其中生俘六十六师中将师长宋瑞珂、七十师中将师长陈颐鼎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缴获了一大批武器装备。鲁西南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道路,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使中国人民革命战事从此开始了一个伟大转折,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纪念在鲁西南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我军将士,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在中央军委和省、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于鲁西南战役胜利五十周军之际落成.曾参加过鲁西南战役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了馆名。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照片、电文、书信和实物等,其中有毛主席给刘、邓首长的亲笔信;有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发布的“渡河命令”电文;有刘伯承、邓小平同志过黄河以后的合影;有我军挺进大别山途中的照片;有我军包围羊山之敌和生俘敌整编六十六师中将宋瑞珂、少将参谋长郭雨林的照片;还有《人民日报》、《冀鲁豫报》、《大众日报》当时报导“鲁西南战役”和“羊山战斗”取得辉煌战果和胜利的消息等等。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羊山镇。
由于当地人的开采,现在出现一个湖,里面有许多鱼。现在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了,你在前山的烈士陵园里祭拜完烈士以后还可以来到湖边放松一下。而且现在已经与葛山相接建了许多古战役的模拟园区,里面有各种战役可以让你亲自体验一下以前的战争
『柒』 什么是地球历史的见证
岩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比如地质学可以根据岩石来推测相关资料。同样,考古可推测地球文明史的相关资料。所以,如果文明历史算地球历史的一部分,那么:岩石和考古是地球历史的见证。否则,如果文明历史不算地球历史,那么:岩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
『捌』 举例说明什么叫“历史的见证”
我觉得应该是以下三点1、鸦片战争后,1842年在南京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签订,版 使中国开始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2、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 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3、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战役,23日解放南京,统治我国22年之久的 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玖』 历史的见证,故宫至今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
故宫1420年建成,到现在(2019年)已经599年的历史了,居住过明清24位皇帝,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朝自明成祖朱棣开始的14位皇帝居住在故宫,清朝自顺治帝开始的10位皇帝居住在故宫。
(9)历史的见证扩展阅读:
故宫中皇帝的寝宫:
1、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9个。
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
2、养心殿
养心殿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养心殿南北长约63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5000平方米。
自从清雍正朝开始,这里做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意为涵养心性。
养心殿在宫中的位置比较便利,殿内空间布局丰富而功能集中,厅堂、书房、寝室以及分别用来批阅奏折、密谈、休憩、礼佛的小室等一应俱全,比大殿宇更宜于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间,是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更适宜皇帝起居活动的场所。
养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晚清垂帘听政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乾清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养心殿
『拾』 英语翻译“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
Too few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China's culture.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witnes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the city an important basis for historical researc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aspect is to protec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We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methods of protection, the entire society to let people know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enhancement of people's protection. And then some sites do not open to the public, to a fine of spoilers, the last teacher ecation allows students to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sites.
太少的人去关注中国的文化了。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保护,首先要让全社会人民都知道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然后有些遗址不对外开放,对破坏者进行罚款,最后可以让老师教育学生要意识保护文化遗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