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 2021-11-06 19:22:48

1.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请简要回答)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

4、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5、为资产阶级发展客观创造了条件。

6、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都延续了辛亥革命全方位革命的基本思路,只不过由于中国资产阶级不足以担负起领导和推动更深层次革命的重任,才使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最终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唯一选项。

(二)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

使民主政治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正是通过辛亥革命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政治的制度和观念体系开始被系统地引入,从而使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与拯救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同步演进的过程。

(三)作为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新起点

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秩序,不仅依赖于其政治统治体系,而且也对应着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1840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由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与原先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开始塑造出一系列新的社会阶级。

(四)重构了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开始了根除封建专制主义消极影响的进程

爱国者们终于彻底抛弃了对封建统治阶级残留的幻想,他们明确地认识到,蒂固根深、盘根错节的封建主义大树上是不可能自动长出现代政治模式的果实的,要完成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就不能不首先在政治上坚决地打倒封建主义的统治。因此,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领导力量和主体力量就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中国民族革命对内部分的任务也愈发明晰起来。

(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预演和必要过渡阶段

20世纪中国主要的政治变革选择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具有必然性。从根本上说,对改良和革命的选择并不取决于少数精英的主观意愿,而是受到所处历史趋势、历史环境及其所能提供的最可能成功的实践路径的制约。

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第二,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第四,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

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辛亥革命虽然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果也未直接促进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大风浪中,随机转投向了革命而获得了地位和利益,反而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构建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大多数人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

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4、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

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1911年,清朝的统治已经走到了最后时刻,同年夏天,湘、鄂、粤等省相继爆发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9月25日,荣县宣布脱离清廷统治而独立。

荣县也就此成为了清末全国首个正式脱离清廷统治的地区。这件事也把本就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推向了更高潮。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武昌起义爆发。

革命党人迅速攻占了汉阳、汉口等地,武汉三大重镇全部拿下后,湖北军政府正式成立,黎元洪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彻底点燃了全国的反清号角,两个月不到。

就有十五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此时的清廷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皇帝尚幼无力执政,而皇太后也无力统领朝局,于是他们便商议与南方的革命党人进行和谈。

此时清廷仅只能控制直隶、河南、甘肃等五省,势力严重消弱,早已没有了与革命党人叫板的资格。1912年1月1日,经众人推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但此时全国形势依旧不明朗,包括姜桂题在内的十五名清朝大将宣布誓死反对中华民国,他们将各亲王大臣在国外存额全部取出供给军队,表示要守卫大清。

这时候,辛亥革命中无比重要的一个人物袁世凯发挥了他的作用,他在养心殿的东暖阁向隆裕太后详细述说了他国反皇权革命成功后皇室所遭受的疯狂屠杀。

他表示若皇帝愿意自己退位即可避免屠杀。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向清廷提交了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孙中山表示为了共和,一切皆可让,尽管戴泽、溥伟等亲王仍旧竭力反对退位。

但此时民国政府明确表示若退位满族仍可享受国家优待,终于在1912年2月2日,清廷召开了历史上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会议宣布清帝正式退位,以待革命党人对皇室的优待。

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次朝见仪式在养心殿举行,直到此时仍有人想要阻止宣统帝退位,隆裕太后最后力排众议在逊位诏书上盖印,存在了176年的清帝国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尽管后来袁世凯等人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但并不能否定这场伟大运动为中国带来的改变。

5.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他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6.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掀倒皇帝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

2. 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权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它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历史空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的新局面,两千多年的皇权观一夕倾覆,当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

3. 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20世纪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之所以能够发生,是由辛亥革命拉开的序幕、开启的闸门。

4.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的诞生:

“辛亥革命”一词从诞生之日起,其含义就不断演变。而辛亥革命纪念之中该词的运用最为密集,各方对其表达尤为充分,遂为研究者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来探讨其词义的流变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见右上图),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

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

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7.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从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方面说明

积极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势力。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④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⑤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意义:①反封建不彻底。②辛亥革命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它推翻的是满族人统治的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主义制度。③未能深入发动群众,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8.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辛亥革命的意义重大,最重要的在于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帝制,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由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这是十分伟大的一项成绩,中国人民在这十分沉重的封建君主制下生活了数千年,这一推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打破了在中国人民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君权至上的观念,就像是将四面封闭的空间凿初了一个洞来。

不过最终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也体现了一些问题,为后来革命提供了经验。首先是这次的试错告诉了我们资产阶级不能够领导中国走向胜利。揭示了新民主革命的必然性,只有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才能胜利。其次这次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自己的武装,所以他们只能软弱妥协,也没能走向成功。枪杆子里出政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必不可少。

热点内容
数学拼搭教案 发布:2025-05-23 15:08:28 浏览:565
必修一生物课本 发布:2025-05-23 13:00:54 浏览:845
小学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发布:2025-05-23 11:13:10 浏览:478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发布:2025-05-23 09:09:51 浏览:731
恋足师生 发布:2025-05-23 07:40:50 浏览:880
德宏州历史 发布:2025-05-23 04:10:49 浏览:944
化学式hf 发布:2025-05-23 03:35:36 浏览:858
零基础学b超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23 02:08:22 浏览:876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发布:2025-05-22 23:46:40 浏览:782
学美术赚钱 发布:2025-05-22 22:37:49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