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写作

历史写作

发布时间: 2021-11-10 02:38:25

历史写作要注意什么

出场人物的出生和死亡时间
出场人物的历史评价,有关他的重大事件(如果有历史上有他,但你没写,会是重大失误)

㈡ 历史写作中怎样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你可以搜索下 论文格式-期刊云,在社会科学板块中有关于历史论文选题写作方面的介绍,可能会对你的论文写作有些帮助。希望能帮到你的论文写作。

㈢ 为什么要开展历史写作活动

历史写作首先是一种享受,是情感上的慰藉。历史写作蕴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意境。通过历史写作,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过去的峥嵘岁月,也可以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培养史学兴趣。写作中,历史长河渺茫旷远,糅合着或幽静、或豪放、或悲壮、或开怀、或惆怅的感情,会将写者引入无尽的精神圣地。历史写作也是一种传承,往大了说能够传承中华文明,往小了说可以传承乡俗家风。通过研习那些史籍和实录,写作身边的历史故事,我们才能明白为何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精神、文化会发展赓续至今,并将继续走向繁荣伟大,我们才能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
历史写作最重要的价值是对于现在,对于将来的意义。历史写作既是写历史,更是写未来。通过对国家、家庭、个人历史的剖析与总结,反思历史,可以指导现世,启迪未来。

㈣ 我是怎么喜欢上历史写作的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治涛业平也很高。
吐蕃人饲养牛,马和单锋驼等,种植青稞,小麦和荞麦。吐蕃人已会制造金属器血和铠甲,兵器。将士的铠甲精良,用劲弓利刀都很难穿破。全副铠甲的士兵,全身只露两个眼窝。吐蕃习俗以战死为荣,一家几代人连续战死,被看做‘荣誉甲门’。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少年时,父亲遇害,贵族举兵叛乱,他在动乱中继位。年少的赞普,骁勇而有谋略。他依靠叔父和亲信大臣,团结各方力量,很快平息叛逆,稳定了局势。
而我所喜欢的文成公主可是个才女!文成公主自幼熟读诗书,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她出嫁吐蕃,带去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业大臣。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剿丝,防治刺绣,等等。
文成公主的进入,使吐蕃有了新的开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文成公主一样的历史人物。( 仪满文学 www.wx-xyty.com )
喀什2中初一:古力吉娜提
--500字

第2篇: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光阴倒转,恍惚之间我来到了那一天。莽莽乌江因着如血的残阳,如同你身上底下的铮铮铁水,哪里拔山河的气魄随激流滚滚而去。
你是一个令我心痛的悲剧,虽然不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却是独具一格的悲壮,天与山之间的好不苍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你谱下诗篇,如果你肯听到那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么你会惭愧吗?
你是一代英才,但却不愿从头再来,你以为大丈夫就要无敌于天下,永立于不败之地,你以为东山再起会让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乡亲,你错了,错的很离谱,离谱到根本不配做一个统领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远成为一个后人留下遐想的神话,你再也不能像雄鹰一样遨视天下了。
你不知道卧薪尝胆后的甜美,结局是你注定成为一个为后人“景仰”的懦夫,荣辱成败,不在一念之间,若当年的一切可以重来,我相信你能够力挽狂澜,其实并不是天要败你,是你败了你自己,或许这也是你最好的结局,历史终究是历史,你已成为了过去,成为了不可改变的神话。( 仪满文学 www.wx-xyty.com )
你的爱与恨都随着江水奔腾远了,如果你的灵魂真的还会有来世,我愿化作你乘骑的骏马,随你杀敌而去,可历史谁又能改……
悲——哉,项羽!
项羽,悲——哉!
长治市城区康源中学初二:崔敏
--500字

第3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赵云
谈起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时,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赵云!”
自古以来,赵云就以一个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人物出现。
作为一个“三国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欢的人物。下面我简要地把赵云的生平说一下。
赵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寿七十二岁,身高八尺余(约合180厘米)。在《三国演义》里面,赵云在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期登场,刚登场就显示了一下威风,不但救了公孙瓒一命,还跟袁绍手下大将文丑打了个平手,一下就灭了袁绍的威风。第二天,赵云打得袁绍溃不成军,甚至把田丰这个“刚而犯上”的刚烈谋士打慌了,幸好袁绍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赵云杀回去了。可是没过几天,赵云又觉得公孙瓒“亦袁绍等辈”,找了个借口回家了,然后投奔了刘备。
从这打住算,赵云已经换了两次“老板”,头一次是袁绍换成了公孙瓒,然后又由公孙瓒换成了刘备。当时刘备跟曹操完全唱反调,一个一贫如洗,一个殷实富裕;一个人才凋零,一个人才济济;一个一无所有,一个土地万里。结果刘备被赶得乱跑,后来总算请来了诸葛亮,没想到还是被赶着跑。
当阳之役也就是长板坡之战可让赵云出尽了风头。一个人救了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不说,还杀了曹营名将五十多名,灭了曹军的锐气。当刘备打刘璋的时候,赵云又把刘禅从孙夫人手里抢了回来。灭刘璋也有赵云的功劳,可他却只得了一个翊军将军的官职。
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因为马谡的失误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赵云保护好了物资,理应封一个元帅才对。可是诸葛亮只说了几句好话而已,但赵云也没计较。
赵云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累死了,从这点不能不为赵云惋惜,也不能不为诸葛亮的笨而遗憾。有一首诗是赵云一生的评价,它是这么写的:“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㈤ 跪求历史写作怎么写。。速度啊,,报酬不是问题

既然是非虚构的,那就最好不要编故事。
可以去找找身边上年纪的人了解一下,然后根据他们的讲述和回忆进行整理,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尽量真实还原历史。
同时,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虽然不能完全虚构,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文章整体进行润色,使之更能吸引读者。
不建议模仿范文,这样会受到影响。
知道了思路之后,自己组织语言写作效果会更好。

如何写历史论文,谁能告诉我写作结构 %>_<%十万火急啊~~~~~~~~

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关于历史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历史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历史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历史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2 历史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历史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历史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3 历史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历史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历史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历史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㈦ 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范文

《母亲的一路花开》 宁夏彭阳 韩雪玙
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没一个角落,可是这股春风对于宁夏彭阳县城阳乡城阳村来说却没有带来丝毫温暖。闭塞的交通和信息使得别人都在轰轰烈烈地与改革开放同行的时候,他们却仍然在这贫瘠的黄土地上默默耕耘。

一、激情燃烧的岁月(1980年——1982年)

父亲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自幼丧父。奶奶带着大伯三叔和父亲在岁月的洪波中一路颠簸走来。1980年,父亲22岁,18岁的母亲顶着红盖头迈进家门,与从未谋面的父亲结为连理。母亲说,结婚那天,父亲穿着奶奶用化肥袋子改作的裤子,那场面,她至今记得。
从此以后,父亲和母亲伴着鸡叫而起,在村舍还未升起袅袅炊烟的时候下地干活,有伴着星星荷锄而归。这是他们新征程的开始,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美好和希望。
在那个缺乏浪漫的灰色年代,暗淡而不见生动的枯槁岁月中,一点点的摇曳都可以带来许多惊喜与闪光。几毛钱的一双袜子,就足以让母亲欣喜整整一年。

二、为家另起炉灶(1982年)

虽说家庭不算庞大,但若兄弟三人都结婚生子,那这个并不宽敞的家就更为显得繁杂和拥挤。妯娌以及婆媳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二十出头,也正是应该奋斗的年纪,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母亲毅然提出分家,与父亲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1982年,母亲为这个家带来了第一个小生命,是个女儿。只因她出生那天,太阳红彤彤的从山头升起,从未进过学堂的母亲便为她取名:雪红。母亲笑,雪里透红,霸气而又不失温婉。

三、重男轻女的漩涡(1983年——1996年)

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早已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母亲是农村女子,又没接受过新式教育,自然也想有个儿子,为祖上门楣添彩。无奈1983年诞下的也是一个女婴,母亲为其取名:雪梅。雪中寒梅,凌寒傲放。
奶奶来到家看到母亲身边熟睡的女婴,什么都没说,便回家去照顾大伯家的儿子。坐月子的这个月,母亲可谓手忙脚乱,刚出生的雪梅和仅一岁的雪红都需要照顾。可母亲是坚强之人,又怎会屈服于这点困难。
1986年,母亲产第三胎,奶奶远远听说又是女儿,连门儿都没进,掉头就走。母亲为三女儿取名:雪利。清新安静,一生顺利。
这几个月里,母亲或在自责里,没人照顾的日子,委屈的泪常常爬满母亲年轻光洁的脸庞。看四岁的雪红和三岁的雪梅踩着凳子趴在灶台上为自己熬米粥,母亲泪流满面。她也想过在粥中放点农药一死了之,但看着嗷嗷待哺的婴儿,看着锅台上趴着的女儿,母亲忍过了这些荒唐的想法。
母亲没有别的想法,就只是想能生一个儿子,这就足够了。这在现在看来近乎愚昧的想法却在当时显得那么理所当然。1990年,母亲有了第四个女儿,雪芳,雪中飘香,芬芳满溢。1993年,母亲有了第五个女儿,雪灵,雪中精灵,幸福欢乐。可是被迫无奈,母亲将雪灵送给了别人,别人来接雪灵的时候,母亲近乎将这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毕竟,那是自己的骨肉,内心又怎会不疼。
1994年的夏天,母亲的第六个女儿出生。雪红为妹妹取名:雪玙,雪中美玉,流光溢彩。母亲已经不在乎奶奶的看法了,自己拥有这五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就已经足够了,又何必奢求那么多,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生活。
可是,五个女儿吃饭穿衣上学都是问题,母亲最心疼的时候就是姊妹五个大口大口地吃着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母亲很想让孩子们过的更好,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仍在继续,日子清贫的就像一株干枯的空篓花。
只因这重男轻女的漩涡,母亲才不得不用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的天空。

四、艰苦辛酸的日子(1996年——2002年)

1996年,全村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种烤烟运动,母亲顺应大局,也跟着种起了烤烟。那一年的辛酸,都郁结在了那烤焦的烤烟中。雪红正值中考前期,每晚串烤烟三点钟才睡觉,五点钟起床摸黑走十几里的山路去上学。如此,自然中考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年末,这一房烤焦了的烤烟没有带来多少收入,倒是搭上了女儿的前程。谈起此事,母亲总说这是她一辈子的愧疚。
1997年终烤烟失败后,父亲背起了外出的行囊。家中仅剩半袋小麦,母亲硬着头皮去邻居家借了两升小麦,那又能维持多长时间?
生活几近将母亲逼上了绝路,但母亲总能在最绝望的时候发现最美丽的惊喜。97年的春天,母亲开垦了一片荒地种起了西瓜,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在蝉鸣迭起的正午,母亲仍戴着草帽在瓜丛中汗流浃背。一个夏天的辛苦劳作没有付诸东流,秋天来的时候,母亲终于从大片大片的绿油油的西瓜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那一年,母亲的脸上又重新绽放出了笑容。可岁月之刀却已在母亲昔日光洁的额头上留下深深的刻痕。

五、短暂的春天(2002年——2005年)

2005年,母亲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她要开一爿店。这个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母亲不识字,又怎么开得了店。但事实证明,母亲的决定是对的,正是母亲的坚持才真正将这个家引向了春天。
母亲的店刚刚开业,雪玙就得了急性阑尾炎,这无疑又把母亲拉回了沼泽。手术的那天父亲打工在外没有回来,面对昂贵的医药费,面对躺在病床上女儿,母亲在医院搂着雪玙哭了一整夜。那一夜,雪玙告别了自己的童年,在一夜间长大,她能够承受起母亲的泪水。母亲的心也在苦难中更加坚强。
这短暂的春天,使得母亲更加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个家。

六、在黄土地上绽放笑脸(2008年——2010年)

2008年的春天,是个值得庆贺的季节,举国上下欢庆北京奥运的到来。也正是在这个夏天,山沟沟飞出了金凤凰,家中老四雪芳考上重点大学的消息传来。正在山上割麦子的母亲听到这个喜讯之后,惊喜的不知道是将手中的镰刀拿起还是放下。母亲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在女儿身上得到了回报,自己从此不再觉得不如别人,不再觉得生了女儿丢人,自己的女儿比别人的儿子更争气。
那一年,母亲时时绽放着笑脸,犹如黄土地上那朵温馨的雏菊,在等待着岁月馈赠给她的礼物。
雪芳选择了南京,那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走的时候,雪芳站在村口一个劲的哭,母亲安慰,长大了自然要飞出家的巢穴,去寻找自己前行的路途。可是没有人知道,雪芳走后,母亲的心都空了,她夜夜在屋檐下徘徊,担忧着女儿在异乡的快乐抑或委屈。

七、等待岁月静好的幸福(2010年以后)

如今,母亲已经带着那颗无坚不摧地心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带着辛勤,带着泪水,带着坚强走过那个不满荆棘,充满风雨的岁月。
雪红的女儿已经上幼儿园,雪梅的女儿会说谢谢奶奶,雪利在2011年结婚,雪芳在中国药科大学大四准备在2012年的冬天考研,雪玙在2011年考入宁夏育才中学,现已是准高三的学生。她也在带着家人的希冀,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而奋斗。
已过天命之年的母亲已然没有了当年的辛酸与委屈。她曾在岁月的漩涡中反反复复追问,却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得知平平淡淡才是真。拥有子女的平安和幸福,拥有平淡和安然的生活,就是母亲这辈子最大的收获。
人生很长,人生很短,人生孤单,人生温暖。我看见在生活起起伏伏的风浪里,升起她落满风尘的帆,背后是母亲的航船走过的线,远处是生命苍凉的背景,苦涩与幸福交织着,荡起层层涟漪。她一点一点在驶向人生的彼岸深处。

历史感悟:

看母亲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我提问,然后将那段流泪的岁月缓缓讲述,似在诉说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远看夕阳将母亲的头发镀上了一抹金黄,然后将母亲的影子拉得好长。母亲就是黄土地上一朵开不败的菊,无论风霜,无论寒冷,都毅然挺立,愈来愈散发出馥郁的芬芳。即使风卷黄沙烟笼落日,依旧无法遮盖她那迷人的光芒。
生命不只有春暖花开,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更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悲伤,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没有体验过悲伤,对生命就少了份深刻的认知。但是,社会在变,生活在变,我们活着并不只是为了悲伤。随着时代的大变化,我们的命运也在时代的浪潮下沉沉浮浮。温暖而从容的心境,安宁而激越的情绪,是种坦然,是种收获。经历过种种苍凉、困惑、迷惘、欣喜,我们最终要得到岁月静好的幸福。
人生一世,无论孤独,无论喧嚣,都如小河流水般自然,从来的地方来,到去的地方去。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用豁达谱岁月之曲,用坚强颂生命之歌。
亲~我觉得这篇不错...

㈧ 急需过去的一些历史写作文。

镇海,一个自古的海防要地,先后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这里,曾演绎了多少腥风血雨、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寻访先人的足迹。

汽车把我们送到了招宝山脚下的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走过回旋的坡道,映入眼帘的便是江总书记亲笔题写的馆名,那样庄严肃穆。

入口前的平台上,呈“品”字形摆放了三门抗英、法时期的大铁炮,表面上都生着沉重的红锈。遥想160年前,它们曾是那样威武地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啊!而现在,它们老了。它们所能做的,就只是以自己累累的战痕来向它的子孙们揭示一段沉重的历史,一个充满英雄的血与泪的过去。

走进大门,序厅的墙面上用花绿大理石和石灰砖组成了象征海陆沧桑和历史残缺感的图案,十分耐人寻味。再往里走,便是五个主体陈列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抗英厅。

来到展厅,每个人的心都不再平静。那鸦片倾销与白银外流对照表让人怒火万丈;那狼山镇总兵谢朝恩血战英军的巨幅油画让人热血沸腾;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执笔立誓的塑像及他投泮池尽节,实现与镇海共存亡的矢志的事迹更是令人肃然起敬。还有葛云飞的战袍像,让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六个昼夜,5800名守军浴血奋战终大部阵亡,葛云飞等三总兵力战殉国。残酷的史实,再一次让人咬牙切齿,扼腕痛惜。

走出展厅,外面是一片葱绿的草坪和低矮的绿化丛,灰白色的细卵石刺激着我的脚心和我的视野,心里顿生一股悲凉。走过石子路,只见一座浮雕石墙耸立在前面。在“纪念镇海口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们”的一排大字下,是一幅名为《呐喊》的大型青石浮雕。画面上,那仿佛是一位驰骋于沙场的勇士。他的双眼迸射出刚烈的火光,一种坚毅刻在脸上。他的嘴张大着,在呐喊着。他是在告诉每一个站在这里的人:有海无防的历史已永远成为过去!但我们,要铭记这段悲壮的记忆。

离开纪念馆,我们登上了招宝山,并走上了威远城——这座见证了400多年镇海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城墙。站在城上眺望,只见金鸡山隔海相望,整个欣欣向荣的城市井然呈现在眼前。横跨两岸的招宝山大桥、港口忙碌的大吊车,无不向我们展现着这个海口城市现在的勃勃生机。

我面向这山、这水、这城,在心底许下一个愿望:我们要以自己的努力建设好海上长城,不让可爱的家乡与祖国再蒙异族的凌辱。但我更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收剑入梢,用自己的爱换来一片和平。

㈨ 历史是由谁书写的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

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结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人民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人民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愈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

人民进行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投身社会革命,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

二、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疆域的开拓、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历史的辉煌,根本上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产物。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伟大科技成果,是中国人民依靠不断创新作出的文明贡献。

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的中华文明,蕴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卓越成就之中,无不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富于智慧的实践结晶。

中国人民是在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蔚为大观的中华文明历史中生长、熏陶、培塑起来的,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自强、灿烂夺目,又是与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密切相关的。

三、中国人民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无形的,是强大而持久的。与5000多年中华文明相伴随,与可歌可泣的中国历史相印证,与屹立东方的中华儿女相映照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就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生长于中国大地,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运一同脉动。中国人民在广阔的国土上辛勤劳动、生产生活,自然界气候多样、地形多样、物种多样,唯有创新生产工具,唯有不畏艰难困苦,才能生存发展。

历史和现实雄辩证明,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儿女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9)历史写作扩展阅读:

三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200多次提到“人民”,3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4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学。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彰显坚定的人民立场,让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光荣归于人民、感情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这样的执政党无愧于人民政党,这样的百年大党永葆着赤子之心。

中国共产党坚信,“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信仰所在,也是近百年来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经验所在。

从长征路上的红军鞋,到淮海战役的小推车;从小岗村村民的红手印,到“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也正是亿万人民的托举,让红船从南湖出发,穿越激流险滩,成为承载民族希望的巨轮。

㈩ 如何书写历史

会描写自己眼中的世界,站在历史的巨轮里,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一一描写,同时用辩证的方法来看问题。

热点内容
数学拼搭教案 发布:2025-05-23 15:08:28 浏览:565
必修一生物课本 发布:2025-05-23 13:00:54 浏览:845
小学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发布:2025-05-23 11:13:10 浏览:478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发布:2025-05-23 09:09:51 浏览:731
恋足师生 发布:2025-05-23 07:40:50 浏览:880
德宏州历史 发布:2025-05-23 04:10:49 浏览:944
化学式hf 发布:2025-05-23 03:35:36 浏览:858
零基础学b超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23 02:08:22 浏览:876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发布:2025-05-22 23:46:40 浏览:782
学美术赚钱 发布:2025-05-22 22:37:49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