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中地理题目

高中地理题目

发布时间: 2021-11-15 09:43:49

㈠ 高中地理题目

向斜,因为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㈡ 高中地理题目1-3

acd

㈢ 高中地理题

高中地理题,这是高中第二章第二节的题,你可以去看看这里的知识点。

㈣ 高中地理题目

店铺开设在流动人口多的地方,而不是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大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很多,形成大规模商业区。住宅区人口密度大,不能形成大型商业区。

㈤ 高中地理题

1. 1、雾分很多种
按形成原因有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等等,十雾九晴通常指的就是辐射雾。
2、雾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三个:
一是水汽条件,相对湿度要比较高(凝结核条件不能算一个主要的方面,他主要是在形成水汽条件中发挥作用的)
二是层结条件,要有逆温层(因为通常情况下近地层都是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要形成大雾必须是上暖下冷的稳定层结,这种层结状态就像一个锅盖盖住地面,这样说应该就懂了);
三是风力条件,风速适中(风太大不利于雾的积聚,太小不利于雾的发展)
3、辐射雾的形成
顾名思义,辐射雾是因为地面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雾。通常在晴朗少云的夜空(气象背景上通常为高空脊前,地面高压控制),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很强,地表降温剧烈,近地层降温相对较小,形成了下冷上暖的稳定层结,破坏了原来的逆温层;同时地表降温使饱和湿度下降,相对湿度提高;配合着比较小的风速,大多在清晨的4-6点形成大雾。日出后,太阳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稳定层结被破坏,大雾无法再聚积在近地层,水汽散发到高层,大雾消散。
现在可以很容易理解了
4、十雾九晴
前面也讲了,出现辐射雾本身的天气学背景就是地面高压控制,这是晴好天气的气象条件,也就是说辐射雾的出现和晴天的出现是在同一天气背景下,正是由于晴空才有辐射降温导致辐射雾出现,因此通常有辐射雾就会是晴天。
十雾九晴”的科学道理
时至初冬,我们经常会发现早上有雾当天多半是晴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雾九晴”。
“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雾与晴天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先得从雾的成因上说起。
雾是指在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据资料表明,根据成因,雾一般分为四种:①辐射舞。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日出前雾最浓,日出后随地面气温升高而逐渐消散或上升为层云,其厚度一般为100—200米,最薄者只有2—3米。②平流雾。暖空气移行到较冷下垫面上,其下部分水汽冷凝结成雾。平流雾的生、消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暖湿平流的特性,一般说它比辐射雾范围广,厚度大,时间长,日变化也不很明显。平流雾形成于冬季热带暖湿气团移行在高纬寒冷地区时;春夏大陆暖气团移行到较冷海面上时;冬秋季海洋暖湿气团移行到较冷陆地时;海洋上暖湿空气移行到冷海面和冷暖洋流交汇时。③蒸发雾。冷空气移到较暖水面上,水面蒸发加快,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④锋面雾。是暖锋锋前降雨蒸发后使低层空气达到饱和形成的雾
很显然,这里所指的“雾”应该是“辐射雾”。它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无云或者是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同时因为无云、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特别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弱,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当天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十雾九晴”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呢?
形成雾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近地层的水汽比较充足;二是空气中要有较多的凝结核;三是空气中的水汽要能够达到过饱和。一般情况下,近地层的水汽是较充足的。凝结核,如尘埃、烟粒等,空气中是具备的。关键在第三个条件,即空气中的水汽能否达到过饱和。在一定温度下,空气能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空气中的水汽就达到了过饱和或者水汽不增加,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空气也可以达到过饱和。在一些近地层水汽较充足的日子里,夜空晴朗,风速较小,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使近地层原来不饱和的空气达到过饱和,雾就形成了。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所以有“十雾九晴”之说。这种雾主要是由地面辐射降温形成的,故称为辐射雾。“十雾九晴”中的雾绝大多数就是辐射雾。
雾形成时,常伴有相应的逆温层存在,也就是说,在近地面这一段,越靠近地面气温越低,越往上气温越高。这与正常天气情况刚好相反。雾在夜间逐渐形成,至早晨浓度最高;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升高,浓雾就会逐渐变薄,直至消散。因此有“十雾九晴”的说法。如果久不消散,则会下雨,这大多与秋冬时季锋面过境有关。

2.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温度较低,有助于空气中水汽的液化,形成雾。
3.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那么大气对阳光的削弱作用就叫低,白天温度就较高,晚上的时候,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从而昼夜温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多,热岛效应大,晚上温度也高,温差就小了。
4.额,这个,太阳都是一样的,我想想。想好了,用HI网络发给你。

㈥ 高中地理三道题

排除法,M地北京时间正午12点太阳高度角最大,也就是说M地的经度是120°E,而且就在北半球,所以BD被排除了,北半球东经120°只可能就在大陆东岸,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是北京时间12点,P地最大太阳高度角在北京时间14点所以两地不可能是区时相同的。 线速度相同也就是两地的纬度相同,根据图示可以看出M地在北半球,因为M地在6月份白昼时间大于黑夜时间,而P地白昼时间小于黑夜也就是在南半球,根据题意看不出PM两地线速度不同,而两地在南北半球可能是纬度相同的比如都是南北纬40°

㈦ 高中地理题。。。

1、选D
甲处河道虽然更弯曲,但甲处河道更狭窄,水流速度快于丁地,堆积作用弱与丁地。
2、选A
由图可知P、Q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P、Q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点两侧并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P地在北京时间14:40出现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出P地6时日出,即P地昼长为12小时。P地位于赤道上,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3、选D
a、b两线分别为某地一年内两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说明ab两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该地只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该地不可能位于温带,更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北京时间14:40,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即该地地方时间为12:00,该地的经度为80°E,该地位于印度洋上。

㈧ 高中地理经典题,越多越好,题目越多我给分越多、、、

图为某日a、b、c、d四条纬线上太阳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纬线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为北半球,d为南半球 B.ab之间的纬度差等于bc之间的纬度差
C.a昼长最长,bc昼长相等,d昼长最短 D.bd两地纬度值相同
15.太阳高度x与y之间的关系是
A.x+y=90° B.3x-y=180°
C.2x-y=90° D.4x+y=270°

㈨ 高中地理试题

看横坐标b线的峰值在11-20点之间,一般的工作时间是9-17点,这说明该地区工作时间比北京

时间晚近2小时,西安,成都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左右,喀什比北京时间晚近3小时,西宁市东经101.77°比北京时间晚1.5小时左右.

㈩ 高中地理试卷

晨昏线正好从南北极通过,所以是春分或者秋分19题选B,可知太阳是6点升起,18点落下。
晨线是6点,昏线是18点
这道题需要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也就是要判断从白天进入晚上(昏线)还是从晚上进入白天(晨线)。这就需要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图中给出180度经线,180度的左边是东时区,右边是西时区,因此可以判断东西。有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运转,所以图中是从右向左运转,是由黑夜到白天,因此是晨线6时,每两个经线之间相隔2小时,可以数出180度经线是12时,180度和0度正好是一个经线圈,0度经线是晚上12时,也就是0时,选A
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

热点内容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发布:2025-05-23 09:09:51 浏览:731
恋足师生 发布:2025-05-23 07:40:50 浏览:880
德宏州历史 发布:2025-05-23 04:10:49 浏览:944
化学式hf 发布:2025-05-23 03:35:36 浏览:858
零基础学b超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23 02:08:22 浏览:876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发布:2025-05-22 23:46:40 浏览:782
学美术赚钱 发布:2025-05-22 22:37:49 浏览:740
n97多少钱 发布:2025-05-22 20:56:55 浏览:451
大学数学的题 发布:2025-05-22 20:37:43 浏览:333
金聪老师 发布:2025-05-22 19:44:09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