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植物化学家周俊院士逝世

植物化学家周俊院士逝世

发布时间: 2021-11-16 07:58:29

1. 周俊的贡献

周俊领导其助手、学生系统地进行了中国山毛榉科、薯蓣科、人参属、重楼属、白前属、天麻属、乌头属及石竹科中10个属的酚类、甾体、萜类、配糖体、生物碱和环肽的植物化学研究,并将上述植物化学与植物亲缘系统及植物地理分布相结合,发现18个有应用前景或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天然药物研制成果已在生产上长期应用(如盾叶薯蓣的薯蓣皂素、秋水仙碱、天麻素和宫血宁),这些研究富有学术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代表性研究工作有如下:1961年他和同事在推广木本粮油食品的实践中,根据对山毛榉科的淀粉、油脂和鞣质的分析结果,在《云南学术研究》5期发表了《植物体内有用物质积累和亲缘关系的探讨:鞣质在山毛榉科植物中的分布规律》,是国内正式发表的最早的植物化学分类研究论文,并收入冯国楣、周俊编著的《橡子》一书,这一成果被国内木本粮食植物书籍大量引用。1959年,国家急需合成甾体激素和避孕药原料薯蓣皂苷元(即薯蓣皂素)的国产原料。周俊等承担了这一任务。终于在1959~1963年完成国产薯蓣属植物皂苷元的化学成分及分布规律研究,首次发现盾叶薯蓣、正三角叶薯蓣和黄山药为合成甾体激素的理想原料。1962年他和吴征镒在上海有机化学所召开的一次天然产物化学讨论会上,首次提出薯蓣属根茎组是中国乃至世界寻找薯蓣皂苷元最有希望的一组,这一推断为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并在1964年获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78年与江苏植物所等共获科学大会奖。1962~1964年完成秋水仙碱国产资源丽江山慈菇的化学和生产工艺研究,1973年这一成果为昆明制药厂接受投产。1975年周俊、伍明珠、杨崇仁、冯国楣、吴征镒发表《人参属的三萜成分及分类系统和地理分布的关系》研究,首次从化学上揭示三七与人参和西洋参的皂苷化学组成近似,在植物形态上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根茎是直立型根茎,化学成分不随地理分布而影响。而人参属的另一组植物,如珠子参、竹节参、羽叶竹节参的根茎为横卧型根茎,其皂苷的化学组成以齐墩果烷皂苷为主,药用价值低,化学成分、植物形态与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这一研究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学界采用,澄清了人参属植物研究上的混乱,从而推动了三七及人参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1978~1980年周俊、杨雁宾、杨崇仁相继发表天麻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天麻素合成研究5篇论文,合成的天麻素应用至今,其合成中间体活性更好。与上述研究类似,他在研究萝摩科牛皮消属C21甾体配糖体化学的基础上,与分类学家合作,提出牛皮消属细根类植物的成分与粗根类不同,应恢复萝摩科白前属这一属名,这一观点很快为国内外植物分类学家接受。这样将来新版药典的中药白前、白薇和徐长卿的属名必须据此修改。同样,中国油脂植物分布规律的研究,亦未发现国内外有相同研究。1988年周俊、吕春朝发表《发展云南潜在优势生物资源的若干设想》,他是最早提出《国产红豆杉植物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建议》的科学家,此意见为省和国家采纳实施。

2.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逝世,今年我国已痛失多少位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逝世,今年我国已痛失24位院士

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啊!

天眼、新材料、城市规划、土地测绘等先进的现代技术都需要无数科学家背后的努力研究。

曹楚南院士的逝世令人遗憾,同时也更加引起人们对于科技研究人员的关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人报考科技相关专业的数量越来越高,多选择数理化等科目。

91岁高龄院士曹院士的逝世绝不代表着中国电化学领域的衰退。

相反,曹院士的著作《腐蚀电化学原理》开创了中国腐蚀电化学的开端。

同时,人们也应该对于死亡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你可能先面对的是亲人的逝世,也可能面对的是英雄人物的逝世。

正确理解死亡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生活。

直面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才会感动于院士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如果不是新闻报道,也许只有很少人才知道中国各个科技领域的顶尖人物。

总之,感谢各位院士的努力,感谢各位院士的坚持,才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可能。

3. 我国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了

是的。从2020年1月份开始到2020年10月份,池志强、方守贤、孙儒泳、段正澄、宁津生、郁铭芳、张乾二、许其凤、陈定昌等30位院士已经离世。

今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洪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守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方华4人逝世。

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孙儒泳,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药学家周同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专家沙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工程学家蒋亦元5人逝世。

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卢世璧4人逝世。

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郁铭芳逝世。

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张乾二,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相继逝世。

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陈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殖内分泌专家肖碧莲逝世。

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许其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曾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郑守仁先后逝世。

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曹楚南逝世。

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陈定昌,中国工程院院士、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专家李东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态学家张新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戴元本逝世。

10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刘若庄,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专家张俐娜逝世。

(3)植物化学家周俊院士逝世扩展阅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1955年,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产生;1956年5月,学部委员进行了一次增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5月开始进行学部委员增补工作,之后又中断十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了学部委员增选,确定了两年一度进行增选。

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6月,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产生。1998年6月,实施资深院士制度。1998年6月,首次有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科院院士。

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833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57人,化学部133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55人,地学部138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0人,技术科学部150人;外籍院士108人;已故院士601人,已故外籍院士25人。

4. 万卫星院士逝世,2020年我国已经痛失多少位院士

2020年我国已痛失16位两院院士:万卫星、池志强、蒋洪德、孙儒泳、李道增、张乾二、郁铭芳、方守贤、李方华、段正澄、周同惠、沙庆林、蒋亦元、宁津生、家周俊、卢世璧。

1、蒋洪德

蒋洪德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于2020年1月4日,蒋洪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生前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孙儒泳

孙儒泳,浙江宁波人,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儒泳长期从事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啮齿类动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和动物生态学教材建设方面做出成绩。2020年2月14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3、李道增

李道增,出生于上海,系李鸿章后裔,祖籍安徽合肥,师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建筑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2020年3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4、张乾二

张乾二,出生于福建惠安,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20世纪90年代带领课题组开展价键理论计算程序化的攻坚研究。2020年5月3日20时33分,张乾二逝世,享年93岁。

5、郁铭芳

郁铭芳,出生于上海市,化学纤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郁铭芳主要从事化学纤维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制,主要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涤纶高速纺丝、高强涤纶等。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5. 周俊是谁啊

周俊,曾用周岱,匡人等名。1932年2月5日生于江苏东台县富安镇里下河以东崔念乡吴家坝(现富东乡许灶村)的一个两代在农村设馆教书(私塾)的家庭,祖父在有钱人家设馆,伯父无子和父亲未分家,伯父在家设馆。父亲年轻时出外谋生,中华民国时期在家乡任过短期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的父亲成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县参议员和乡拥军优属委员会主任。由于东台里下河以东当时是一个贫穷落后地区,周俊有兄弟五人,其家庭也仅能供其大哥一人读洋学堂,周俊从五岁起读家办私塾。1945年初,大哥高中毕业,回家设馆教书。周俊用一年半时间学了一些数学、历史、地理、英语。1946年秋由家庭及亲友筹集了一些钱赴国统区南通读中学,到达当晚就被巡夜警察以解放区“民兵”罪逮捕,关押一周后由大哥赴南通营救出狱,出来后几乎身无分文。1946年11月由表兄杜度和大哥周倜设法插班入江苏丹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读初中二年级,这是他第一次读洋学堂。进校不久和家庭失去了联系,学习和经济都遇到极大困难,但周俊终于以坚强毅力和优异成绩于1948年夏完成初中学业,普通高中是无钱读了,只好读职业学校。1948年夏考取了三所职业学校,最后就读国立药专(现中国药科大学)的附设高级药剂职业科,从那时至今,周俊与药学结缘了54年。 1953年9月,调任华东卫生局保健委员会任司药。1954年夏,他认识到祖国建设时期不能只凭激情,决心再读书学科学,这一要求得到领导同意,同年9月他考入华东化工学院(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1957年冬他到内蒙赤峰制药厂,作麻黄碱生产设备改进的毕业实习。他通过车间劳动和大量化工计算,认为设备潜力远未发挥,为该厂工艺改进提供了依据,同年他和黄以诚用廉价原料代替昂贵试剂改进了甲硫氧基嘧啶(肥猪粉)生产工艺,被学校树为敢想敢做标兵。毕业时曾分他到中央一重要单位工作,但他却力争到边疆云南,从1958年9月起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研究特别是药用植物资源和化学研究。四十三年如一日为药用植物资源和化学发展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到昆明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还不叫所,是北京中科院植物所的一个工作站,被分配到刚成立仅有8人工作的资源植物化学组。这年底周俊任该组学术秘书,不久工作站改成研究所,此组改名为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室。1964年研究室改名为植物化学研究室。周俊一直是植物学家蔡希陶、吴征镒领导下这一研究室的实际学术负责人。“文化大革命”后,周俊先后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团体职务,1990 年3月周俊辞去所有行政职务,集中力量进行植物化学的新领域和新方向的探索。 贡献 周俊领导其助手、学生系统地进行了中国山毛榉科、薯蓣科、人参属、重楼属、白前属、天麻属、乌头属及石竹科中10个属的酚类、甾体、萜类、配糖体、生物碱和环肽的植物化学研究,并将上述植物化学与植物亲缘系统及植物地理分布相结合,发现18个有应用前景或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天然药物研制成果已在生产上长期应用(如盾叶薯蓣的薯蓣皂素、秋水仙碱、天麻素和宫血宁),这些研究富有学术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代表性研究工作有如下:1961年他和同事在推广木本粮油食品的实践中,根据对山毛榉科的淀粉、油脂和鞣质的分析结果,在《云南学术研究》5期发表了《植物体内有用物质积累和亲缘关系的探讨:鞣质在山毛榉科植物中的分布规律》,是国内正式发表的最早的植物化学分类研究论文,并收入冯国楣、周俊编著的《橡子》一书,这一成果被国内木本粮食植物书籍大量引用。1959年,国家急需合成甾体激素和避孕药原料薯蓣皂苷元(即薯蓣皂素)的国产原料。周俊等承担了这一任务。终于在1959~1963年完成国产薯蓣属植物皂苷元的化学成分及分布规律研究,首次发现盾叶薯蓣、正三角叶薯蓣和黄山药为合成甾体激素的理想原料。1962年他和吴征镒在上海有机化学所召开的一次天然产物化学讨论会上,首次提出薯蓣属根茎组是中国乃至世界寻找薯蓣皂苷元最有希望的一组,这一推断为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并在1964年获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78年与江苏植物所等共获科学大会奖。1962~1964年完成秋水仙碱国产资源丽江山慈菇的化学和生产工艺研究,1973年这一成果为昆明制药厂接受投产。1975年周俊、伍明珠、杨崇仁、冯国楣、吴征镒发表《人参属的三萜成分及分类系统和地理分布的关系》研究,首次从化学上揭示三七与人参和西洋参的皂苷化学组成近似,在植物形态上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根茎是直立型根茎,化学成分不随地理分布而影响。而人参属的另一组植物,如珠子参、竹节参、羽叶竹节参的根茎为横卧型根茎,其皂苷的化学组成以齐墩果烷皂苷为主,药用价值低,化学成分、植物形态与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这一研究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学界采用,澄清了人参属植物研究上的混乱,从而推动了三七及人参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1978~1980年周俊、杨雁宾、杨崇仁相继发表天麻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天麻素合成研究5篇论文,合成的天麻素应用至今,其合成中间体活性更好。与上述研究类似,他在研究萝摩科牛皮消属C21甾体配糖体化学的基础上,与分类学家合作,提出牛皮消属细根类植物的成分与粗根类不同,应恢复萝摩科白前属这一属名,这一观点很快为国内外植物分类学家接受。这样将来新版药典的中药白前、白薇和徐长卿的属名必须据此修改。同样,中国油脂植物分布规律的研究,亦未发现国内外有相同研究。1988年周俊、吕春朝发表《发展云南潜在优势生物资源的若干设想》,他是最早提出《国产红豆杉植物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建议》的科学家,此意见为省和国家采纳实施。

6. 东台的历代名人

姓名备注姓名备注范仲淹北宋三相(西溪三杰)吴嘉纪布衣诗人晏殊北宋专三相(西溪三杰)冯道属立清代水利学家吕夷简北宋三相(西溪三杰)杨冰清末大数学家张士诚元末明初的义军领袖陈汝玉清末书画家王艮明朝哲学家、”心学“传人周甘尘北伐名将葛天民抗倭英雄钱乾兴学重教的进步人士柳敬亭评话宗师汪同尘近代古文字学家邰爽秋近代教育家黄逸峰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孙仲明“海上猛虎”方尼著名女诗人卢秉枢抗日外交九烈士高二适书法家陈祺寿东台报业拓荒人戈湘岚画家戈公振新闻学奠基人戈宝权翻译家周巍峙音乐学家、中国文联第九届名誉主席鲁敏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雕塑家丁嘉耕北京市书协副主席胡友林“千里马之父”、悦达起亚创始人周俊中科院院士、植物化学家夏志宏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崔武著名律师、杂文家周璧华解放军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著名电磁防护专家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陆研究“蒋介石”第一人汤红霞奥运冠军金反帝著名诗人参考资料

7. 中国药科大学的知名校友

叶桔泉著名中医中药学家,中科院首批学部委员。彭司勋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物化学家。徐国钧中国科学院院士,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袁承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沈家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工业现代化生产开发先驱者。周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胡之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谢晶曦著名药物化学家。谢宗万著名生药学家和本草学家。廖清江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刘国杰中国第一位执业药师。安登魁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李晓彤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授

8. 悼念!侯锋院士逝世,今年我国送别了多少两院院士都有什么背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名誉院长侯锋,于十一月七日17时10分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遗体告别仪式已经于十一月九日10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北仓)滨河厅举行,遵逝者遗愿,一切从简。事实上,从今年以来,我国已经送别了34位两院院士。

在这些年来,侯锋也获得了很多奖励,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在1999年的时候,侯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由于在黄瓜研究中的出色表现,他也因此被誉为“黄瓜大王”。在2001年的时候,侯锋成为第一位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得主,获奖50万元,并获得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特别贡献奖100万元。侯锋在晚年的时候仍然在进行研究,他认为黄瓜育种必须与时代一起进步,采用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先进技术,继续提高抗病性、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

事实上,自从2020年以来,我国已经送别了34位两院院士,他们分布在各个领域,都是各个领域中最顶尖的人才。

9. 中国药科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药大的知名校友还是很多的,下面我就来稍稍统计一下

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中国中医回药界的一代宗师,著答名中医中药学家叶桔泉

成功研制出3个意义重大的创新药物的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晶曦

当然啦,还有很多很多,譬如著名生药学家和本草学家谢宗万,我国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著名药物学家廖清江,中国第一位执业药师,著名药剂学家刘国杰,中国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著名药物分析学家安登魁。

他们秉承“精业济群”的精神,都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都是我们药大的骄傲!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逝世了

是的,据中科院消息,8月27日,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病逝,享年91岁。

曹楚南,1930年8月15日生于江苏常熟。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曹楚南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是我国腐蚀电化学研究的倡导者和学术带头人。专著《腐蚀电化学原理》、《电化学阻抗谱导论》等已成为腐蚀电化学工作者的必读书籍。

(10)植物化学家周俊院士逝世扩展阅读

截至2020年8月27日,我国已痛失24位院士:

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洪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守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方华4人逝世。

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孙儒泳,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药学家周同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专家沙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工程学家蒋亦元5人逝世。

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卢世璧4人逝世。

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郁铭芳逝世。

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张乾二,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相继逝世。

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陈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殖内分泌专家肖碧莲逝世。

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许其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曾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郑守仁先后逝世。

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曹楚南逝世。

热点内容
小学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发布:2025-05-23 11:13:10 浏览:478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发布:2025-05-23 09:09:51 浏览:731
恋足师生 发布:2025-05-23 07:40:50 浏览:880
德宏州历史 发布:2025-05-23 04:10:49 浏览:944
化学式hf 发布:2025-05-23 03:35:36 浏览:858
零基础学b超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23 02:08:22 浏览:876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发布:2025-05-22 23:46:40 浏览:782
学美术赚钱 发布:2025-05-22 22:37:49 浏览:740
n97多少钱 发布:2025-05-22 20:56:55 浏览:451
大学数学的题 发布:2025-05-22 20:37:43 浏览: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