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19 09:24:38

Ⅰ 人文历史怎么

您好。力荐——《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理论性强一点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 再就是大哲学家康德 罗素 尼采等的著作。

Ⅱ 广州的人文历史是怎样的

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南越”、“南海”。春秋战国时,广州地区南越民族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往来,并归属于楚国,划为南楚,据府志、文物记载, 曾于广州建立“楚庭” (也叫楚亭),归属楚国。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故在秦代以前,广州又有“楚庭”之称。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汉代广州地区行政范围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

晋代时期,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时期,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以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广州行政区域范围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广州府行政区域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民国时期,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较前各历史时期大为缩少。 南至河南全岛与芳村,东至车陂,北至白灰场,面积为248平方公里。广州曾一度划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由于生产与城市发展,广州行政区域经过多次扩展,现广州市辖区面积达7434.4平方公里。

什么叫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人类文明史 -人口状况 -人种语言 -宗教派别 -人文景观 -城市 -物质文明 -政治地理 -世界各国主要节日 -世界各国外交礼仪 -世界各国贸易环境
人是有文化的动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就众说纷纭了,有的说:“文化是复杂的现象,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创造人类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也有人简括地说:“文化是人类由生活经验所获得的智慧”。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面上表现出来的现象,人类的文化活动千头万绪,五花八门,而其在地面上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错综复杂,头绪纷乱了。简单地说起来,人类的文化活动,大致可分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物质文明、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以上的各种文化活动,性质不同,演进的方式也不一样。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学习,并不十分困难,欧洲不少国家的人民,会说几种话,也会用二、三种文字,宗教信仰,也可更改变换,物质文明的衣食住行,更是日新月异。其中最不易改变的,要算是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了,这也是地球表面上最显著的地域差异性,也是人文地理学上最应着力的研究课题。世界可分为十一个文化区。

Ⅳ 人文历史有哪些方面

人文历史
内容涵盖文学、音乐、神话、宗教、旅行
等多个领域

Ⅳ 人文历史包括什么

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创造人类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面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Ⅵ 中国人文历史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时,具备实现统一的三个客观条件: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在七国中秦国最有条件实现统一。

嬴政掌权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谋划灭亡六国的策略;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任命王翦、李信、王贲、蒙恬等为将军,展开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因此,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秦军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灭掉了东方六国。

Ⅶ 什么叫人文人文与历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人文从字面上的意思是以人为本。 在中世纪时期这个术语与宗教相对立。它所指称的内容现代叫古典学。当时很多大学都开设和讲授这门学科。后来从事人文学科的学者一般是用评判、猜测、分析的观点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人文与历史也是密切相关的 。这从文艺复兴以来可以看出,但是也有明显的区别。
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学、文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这些学科一般是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实验的方法。
历史学科研究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时间或者是人。其实西方社会一直以来认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历史。很多人都采取传统的方法去研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观点被后现代主义学者所挑战。

Ⅷ 人文历史的意思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Ⅸ 庐山的人文历史

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

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

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

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继往开来,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

自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

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

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9)人文历史扩展阅读: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

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

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

宁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

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

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

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Ⅹ 人文历史和历史文化是一个概念吗

人文的概念和历史

广义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指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从小的方面讲可指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个感悟和认知。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
狭义

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古已有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即更多的人、更大的人群共同具有并更为稳定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则始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7、18世纪的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和法国启蒙运动,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时期,反思于19、20世纪初的马克思、尼采、罗素所处的反思期,发展于20世纪中后期的现代时期。在发展期,联合国的两个人权宣言则是人文走向法制化、国际化的标志,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是现代人文思想最杰出的代表。

热点内容
陆房中学 发布:2025-05-10 22:10:05 浏览:982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发布:2025-05-10 21:23:02 浏览:29
水晶钵教学 发布:2025-05-10 20:40:56 浏览:433
教师长工资 发布:2025-05-10 18:56:59 浏览:826
老师涂指甲违规吗 发布:2025-05-10 18:35:17 浏览:445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