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

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

发布时间: 2020-11-19 09:26:54

哪里有传授生物塑化技术的

德国商人哈根斯(Gunther von Hungens)在中国大连建有一座专门加工回处理塑化人类尸体的答工厂,有一个研发中心,以及固定、解剖、锯切、脱水、脱脂、定型硬化六个标本制作车间。 他申请了生物塑化的专利 你可以找他

㈡ 生物塑化技术的简介

生物塑化技术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的一种技术。1978年,德国医学博士哈根斯教授发明了生物塑化技术。
随后哈根斯创办的“人体世界”艺术展轰动了德国乃至全世界,他也成为全球第一个把“塑化人体标本”当成展览品的人。20世纪80年代,哈根斯教授曾将一些经过塑化处理的人体标本在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展览,反应非常热烈。仅在日本,这个展览就在7个城市进行了巡回展出,参观者超过250万人次。 哈根斯宣称,这是为了让人们发掘“皮肤下的奥秘”,进一步了解人体的自然结构,看见“表面所看不见”的东西,从中了解个体的独特性。
国际学术界对生物塑化技术十分重视,1986年,国际生物塑化学会成立,每隔两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定期出版刊物、杂志等。截至2011年,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150多个研究所或研究室应用了该项技术。

㈢ 尸体塑化处理如何进行的有何好处

记者探秘“尸体加工厂”


位于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的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一个专门从事尸体加工的公司,它的存在引起了这份杂志的质疑。加工尸体,一个有悖于传统伦理的行业,另类地存在于大连这个颇具知名度的城市,它到底能给这个城市带来什么

为此,本报记者前往大连采访了“哈根斯”。

目击尸体加工

“生命终结,但尸体却可永久保留。”听上去,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今天,在世界上,在中国,在大连,这却变成了现实。这项技术,就是高新技术———“生物塑化”技术。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冯·哈根斯公司)是一个专门从事生物塑化工作的公司,他们把尸体解剖、脱水、定型之后制成人体标本,进行永久性保存。想像中,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令人陌生而畏惧!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的冯·哈根斯公司。该公司依山傍海,位于产业园的西北侧。7层的办公楼从远处看上去,特别雄伟壮观。与其相隔10余米的2层楼房就是人体制作车间。

储藏

在该公司行政部芦淑华部长等人的陪同下,记者首先来到了标本储藏车间。一个个2米多长、1米多宽、1米多高的白色金属箱子,摆满了整个屋子。这里没有嘈杂声,没有凌乱的东西,室内温度适宜,通风效果也不错,一切显得十分整洁。

因为是第一次,记者未进尸体加工厂之前,就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如今,装着一具具尸体的金属箱就在眼前,反倒有些坦然和镇定。

“能否打开,看一看?”记者问道。

这时,两名身穿塑胶工作服的男子走过来,把金属盖打开。呈现在眼前的是,箱子内盛满了灰黑色的液体。里面飘浮着3块用白布包裹的东西。

“这就是尸体!”一位工作人员说。

白色的包裹看不出人形。工作人员说,这些是原始的标本,首先要经过浓度为20%的福尔马林灌注,然后在福尔马林的真空包装里放置至少4个月的时间,之后才可以解剖或运输。福尔马林在此起到的作用是固定、杀菌。

“这里的尸体都是德国志愿者捐赠、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辽宁检验检疫局的严格检查后从国外进口的!”一位陪同人员强调说。

解剖

走出地下室,记者又来到了解剖室。这是一个朝南的房间,室内明亮,工作台上面,整齐摆放着尸体,尸体上盖着白布。

再看,眼前的一幕,就有些吓人了:15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20个解剖台一字排开。从男到女,从幼到老的遗体,正在被一群年轻人解剖和肢解。

每个解剖台旁边有三四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娴熟地使用解剖镊和解剖钳等工具,在解剖过程中,每个人都表情严肃,没有语言,只有动作。“镊子……钳子……托盘……”他们在重复着这一系列的动作,认真地将尸体肌肉组织当中容易腐烂的脂肪物等一一剔除,暴露出来的是神经系统、肌肉,还有骨骼。“这么细心地清理一具人体标本,平均需要1500~2000个小时,相当费力!”一位正在实施解剖的女士说。

对工作人员的表现,公司老板哈根斯十分满意。他说:“我们的解剖工作人员几乎都是毕业于中国各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解剖技术是一流的!”

记者凑到没有人皮的尸体前,闻了闻,并没有发觉任何异味。

脱水

解剖工作完成后,就是进行“脱水工作”。

该公司的脱水车间并不是很大,屋内有6个硕大的盖着盖儿的金属箱子。“解剖之后的尸体就泡在这些箱子里。”

该车间的工作人员讲,他们的工作,就是把清理好的尸体进行脱水。在这之前,尸体已经被浸染了福尔马林,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在低温的丙酮浸液中,用技术手段在冰冻的体液中把福尔马林排除,用丙酮进行置换。

切片定型

一切的工作结束以后,在冷冻状态下,可以用锯把尸体切成3.5mm厚的切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切片区别受损与正常的器官,如吸烟的肺与正常肺的区别;脂肪肝与正常肝脏的区别等。

尸体,除了冷冻做成切片外,就是定型了,做成各式各样的造型。走进定型车间的时候,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走进了一个艺术品加工车间。只见在一个非常宽敞的房间内,那些已经被处理好的尸体,被塑造成各种姿势,有的坐在椅子上,单手托着下巴做思考状;有的正在奔跑中,伸出一只脚做踢球状,显得生龙活虎;还有的双脚腾空而起,仿佛勇士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用小夹子、钢针、针头、木头等用具,把脱水的尸体一点一点地摆成造型。这时,记者伸手摸了摸一具人体标本的肌肉,干而涩,没有一点弹性。一根根红色血管及肌肉组织清晰可见。

解读 生物塑化

“生物塑化”这项技术的发明者就是冯·哈根斯,他被誉为“世界塑化之父”。这个德国人把全球最大的“尸体加工厂”建在了大连。

“大连这么美,把加工死人的厂子建在大连,令人感到晦气!”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说法。对此,从事医学研究工作的张女士认为这种看法不对。目前,人们对生物塑化技术了解不够,这是一项全新的组织保存技术。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可以把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制成的生物标本,不需要经福尔马林固定,便可达到长期保存的效果。

哈根斯说,生物塑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生物力学、法医学和博物馆等多种学科和领域。

专家介绍,人体的70%是液体,这些液体对于人的生存及死后的腐烂都是不可缺少的。利用塑化技术,可以使尸体组织内的液体通过一个特殊的真空过程被活性塑料如硅橡胶、环氧树脂或聚合树脂置换出来,但人体细胞及人体的本来面貌即使在显微镜下观察都仍旧保持其保存前的状态。塑化标本干燥、无味,并且可以用手触摸及抓放,这些特性使其无论在医学教育方面,还是在启迪对医学感兴趣的外行人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一位技术人员说,生物塑化产品必将取代福尔马林保存的生物标本。

在塑化过程中,机体组织中的水和部分脂肪将被聚合树脂置换。这个过程主要分四步进行:1.固定;2.脱水;3.强制浸渗;4.硬化。

创造出美丽标本的过程是一个具有美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标本在死亡与腐烂之间的一个时间点被永久地冻结住。正是这种真实的特性使得塑化标本成为展出永久保存的人体标本的最佳方式,特别是通过塑化技术创造出的透明人体切片标本在这方面尤为显著,这些切片标本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了解人体结构的窗口,而在过去人们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切片标本展示的细微结构。

塑化技术不仅适用于人体标本,也适用于动物、植物标本的制作。鉴于冯·哈根斯公司在生物塑化领域的先进技术,该公司2002年7月被大连市科技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人体塑化模型正在进行世界巡回展览,并且已形成一种文化。其展览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日本、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引起极大轰动。

芦淑华部长说:“观众通过参观了解人体结构,唤起对卫生健康的重视,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这有着重要意义。”

从网上找了一段,大概的能说明这个过程.至于好处,就是给它人看和摸的.它没有异味,不会变质.

㈣ 大连尸体加工厂的生物塑化

“生物塑化”这项技术的发明者就是冯·哈根斯,他被誉为“世界塑化之父”。这个德国人把全球最大的“尸体加工厂”建在了大连。哈根斯说,生物塑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生物力学、法医学和博物馆等多种学科和领域。
人体的70%是液体,这些液体对于人的生存及死后的腐烂都是不可缺少的。利用塑化技术,可以使尸体组织内的液体通过一个特殊的真空过程被活性塑料如硅橡胶、环氧树脂或聚合树脂置换出来,但人体细胞及人体的本来面貌即使在显微镜下观察都仍旧保持其保存前的状态。塑化标本干燥、无味,并且可以用手触摸及抓放,这些特性使其无论在医学教育方面,还是在启迪对医学感兴趣的外行人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一位技术人员说,生物塑化产品必将取代福尔马林保存的生物标本。人体塑化模型正在进行世界巡回展览,并且已形成一种文化。其展览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日本、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引起极大轰动。“观众通过参观了解人体结构,唤起对卫生健康的重视,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㈤ 人体塑化的相关介绍

哈根斯出生在波兰西部。他从小就患有血友病,曾经住院近一年。他后来表示,那段时间自己孤独无助,但天天目睹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令他想成为一名医生。14岁的时候,哈根斯在叔叔的农场里解剖了一头小牛。 1970年,他被获准进入联邦德国,开始在卢果科大学医学院求学,并尝试进行了很多次用酒精保存人体标本的工作。此后,哈根斯前往海德堡大学病理和解剖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直到1977年发明了生物塑化技术。他此后的精力都在和这种技术及其引来的各种是非打交道。
最初,生物塑化技术只是被用来保存小的生物标本。后来,哈根斯改善了技术,于1993年成立了海德堡生物塑化研究所,开始用于人体标本制作。每一件标本都至少要花费1500个工时。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生物学、法医学和博物馆等多个领域。
生物塑化技术解决了全球医学院解剖研究的很大难题,如难以得到标本,难以切片等等。随着业务的逐渐壮大,哈根斯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销售生物塑化材料。1983年,罗马天主教会请求哈根斯帮助生物塑化保存一位中世纪神学家的脚跟,这是哈根斯第一次和医学界之外的人打交道。1988年,哈根斯注意到一位夜间看门人在巡查时被一组生物塑化的组织深深吸引,他于是尝试在德国举行了一场小规模展览。展览受到了极大的好评。
哈根斯开始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接触,希望展出自己的标本。1995年,一所日本大学终于接受了这个展览。哈根斯最先只计划对小众的医学专业的人开放,然而在展出的两个月中,人们口口相传,纷纷前来观看,最终游客人数超过了40万。主办方决定将展览延期长达3年,最终,这次展览一共接待了2900万名参观者。
“日本之后,一切都变了。”哈根斯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1977年展览在德国举行,他也首次碰到了来自宗教界和医学伦理界的强烈批评。在接受《新科学家》采访时,他说,有的人因为宗教原因而反对,有的人则因为人为剥夺了死者的尊严而反感,也有人反对展览剥夺了身体和死亡的独一性。不过,哈根斯还是把展览做了下去,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夸张。有的展览中,他让标本以文艺复兴解剖素描的形式呈现,有的展览中,他制作戴帽的标本以向绘画大师伦勃朗致敬,只因伦勃朗绘有名作《杜普医生的解剖课》。整整15年来,哈根斯本人也一直都戴一顶类似伦勃朗画中人物的帽子,但他本人表示,这顶帽子和伦勃朗无关,而更多是与英国功利主义主义哲学家边沁有关,哈根斯称其对死亡的哲学观影响了自己。“我的自我认知一直与这顶黑色帽子有关。”他说。
展览已经在世界各地50多个城市进行了展出,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引发争议。在英国,人们反对哈根斯公开展示人的尸体来收费。2000年在伦敦,一名大学讲师曾将展品砸了个粉碎。在德国,有人将哈根斯与纳粹联系起来。有段时间,哈根斯甚至被禁止进入慕尼黑城。不过,这些都没法阻止“人体世界” 系列展览的成功。仅2002年6月到9月,就有55万名游客观看了伦敦的展览。
也有很多人对于展览所用尸体来源提出了质疑。但哈根斯一直坚持,所有展出的标本都来源于自愿捐赠。每一场展览后,都会有人留下自愿捐赠的留言。对于众多关于展览的质疑,哈根斯也多次回应,表示展览不仅有着教育价值,而且也有着公共健康宣传的益处,比如展出最多的一件展品是吸烟者被熏黑的肺部。
随着“人体世界”系列展览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同名网站也受到了追捧,2007年上半年,其网站访问量就达到了2000万。哈根斯的经济收益也随之猛增。《福布斯》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1999年到2006年之间,他的净收入达到了4000万美元。不过,他表示,其中大部分的资金都重新投放到研究所和生物塑化中心。

㈥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的人体标本展览

德国有多万人参观了展览,在柏林展出期间参观者通宵排队,记者曾两次排队未能买到入场券,最后找到有关负责人以采访为名才如愿。人体展在慕尼黑展出时观众排队也长达6小时才能入场,主办者不得不24小时昼夜开放。展览在伦敦展出时参观者达80万,一般人要排队2、3个小时才能买到票。大部分参观者认为,展览新颖且有教育意义,如同上了一堂解剖课。还有观众表示,近距离欣赏人体的奇妙构造之后,使人对人生有所领悟,不再惧怕尸体,不再害怕死亡。在一个癌症患者的人体标本上,观众可以看到抽烟引发癌症的流程,在“人体世界”网站上有不少烟民表示今后会少抽烟,甚至戒烟。有五成人看过展览后,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大多数观众把这次人体展览视为认识人体、学习常识、探索生命的奥秘。在德国、英国和日本等有上千名参观者在展览现场签署了死后自愿捐献遗体的文件,供“人体世界”保存和展出。
也有不少观众对展览表示不解。在各地的参观者中,每天都有看了尸体而呕吐的人。德媒体有批评文章说,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把人的尸体塑化后进行展览是极不人道的,是对人的亵渎。德国天主教会正式向展览方提出抗议。德国保守的《世界报》刊登文章指出,人的遗体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加工产品,而展览追求的是赤裸裸的经济效益,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在英国有个观众由于对展品的反感,一怒之下砸毁了几个人体标本。
吉尔吉斯曾指控哈根斯没有经过死者本人生前同意或其家属同意,就将尸体用于商业性展览;并指控他非法收运尸体。
在德国,冯·哈根斯也面临几个方面的指控。海德堡检察院曾指控他非法使用教授头衔,说他在德国只有博士学位,而且从来没有在大学任过教。而冯·哈根斯在德国任何场合都以教授身份出现。慕尼黑检察院日前也指控他违反了死者安宁权。因为该展览由于观众过多而开办了夜场,按德国有关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打扰死者夜间安宁。

㈦ 为什么要将生物塑化技术引进中国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科学家巩特尔·冯·哈根斯博士于1978年发明的。
这项技术的发明解决了困扰解剖学界数百年的尸体保存的难题。由于塑化标本的耐磨耐用和极高的教学价值,该项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现在在全世界已经有40多个国家400多家单位开展了这一技术。该技术被誉为形态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学习医学的人都知道,解剖学很苦!

新装修的房间不能马上入住,需要通风很长一段时间;进入新装修的房间会感到空气很刺眼,这就是因为装修的油漆中含有甲醛的原因。而解剖实验室内的甲醛浓度要远远高于这一浓度,传统情况,实验室中的标本都是保存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的(35%的甲醛溶液)。
因为福尔马林溶夜的易挥发性和刺激性,每堂解剖学课,都是教师流着眼泪教,学生流着眼泪学。
解剖学教师所接触的福尔马林溶液的毒性早已远远超过安全的标准,这恐怕不为人知。国内任何一家医学院的解剖学教师都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就是因为解剖学的教学素来以“苦、脏、累”著称。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科学家巩特尔·冯·哈根斯博士于1978年发明的。
这项技术的发明解决了困扰解剖学界数百年的尸体保存的难题。由于塑化标本的耐磨耐用和极高的教学价值,该项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现在在全世界已经有40多个国家400多家单位开展了这一技术。该技术被誉为形态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引进生物塑化技术可以显著地改变解剖学等形态科学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而且,由于生物塑化标本的使用寿命非常长
因此,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解剖学教学标本严重不足的局面。

㈧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的介绍

位于辽宁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生物塑化技术的发明者德国的冯·哈根斯创办,成立于1999年8月。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塑化和生物保存技术的研制与开发;生物医学塑化标本的制作;科普展览;生物塑化和生物保存设备、医用解剖软件的研制、开发、生产等。曾在欧洲、亚洲等地举办人体标本展览,引发强烈争议。

㈨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的尸体来源

用来做标本的尸体全部是利用医学院校原有的尸体来源,是通过有关部门合法渠道提供给医科大学用于医学解剖实验的,基本上是自然死亡的、无主或被弃尸体。制成标本后已完全丧失生命体性,没有任何人可以辨认出他们的身份。还没有捐赠遗体用于这种塑化标本。
在公司举办的展览中他们也曾承认尸体来自中国警方。其中不仅包括成人,还包括胎儿和胚胎。

㈩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创办者为 “生物塑化”技术的发明者冯·哈根斯,他被誉为“世界塑化之父”。公司位于大连高新技术园区。 生物塑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生物力学、法医学和博物馆等多种学科和领域。塑化技术不仅适用于人体标本,也适用于动物、植物标本的制作。

热点内容
教师长工资 发布:2025-05-10 18:56:59 浏览:826
老师涂指甲违规吗 发布:2025-05-10 18:35:17 浏览:445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