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剧屈原

历史剧屈原

发布时间: 2020-11-19 10:09:17

❶ 郭沫若的《屈原》历史剧的介绍

《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屈原》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因此抗战时期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表现在:剧作中屈原坚持齐楚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屈原的诅咒黑暗、呼唤光明的“雷电颂”,更是喊出了国统区人民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应和效果。

❷ 郭沫若 历史剧《屈原》

《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古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通知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渴望自由与反抗愿望。《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白,一是对光明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❸ 郭沫若历史剧 屈原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上个世纪初话剧出现于中国,带着新鲜的趣味和蓬勃的生机,中国人已经开始把它当做传递思想和情感的有力武器了。话剧《屈原》不成熟却切中时代的要害,那些看来十分明显的文学缺陷,都被鲜明的主题和昂扬的激情所掩盖,成为呼唤爱国主义、抵抗日本侵略的风云之作。

《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郭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此后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

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1954年,该剧参加华东戏曲会演,婵娟改由戚雅仙扮演,剧中“诬陷”和“天问”两折已为越剧经典。

(3)历史剧屈原扩展阅读: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❹ 郭沫若历史剧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这是屈原在放逐以后,忧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古代遗闻、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的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 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 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 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 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 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 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 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了!" 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 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与子兰、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 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 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 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子兰、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 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 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 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已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这篇诗传到宫中,子兰、靳尚等人又得了攻击的材料,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怀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职。 郢都的空气快把屈原逼疯了。女媭劝他换个地方去休养一阵,他大声说:"我不能带着楚国和百姓一起走呀!" 但在女媭的日夜劝说下,他到底搬出了郢都,准备住到汉北去。他走一阵,又回望一阵,"这雄传的郢都城啊!"

他挂念着国事,到一处就歇几天,打听一下消息。有一天,他看到一座古庙里的墙壁上,画着天地神灵和古代圣贤的故事。 圣君贤王的事迹触动了他的心事,他想不通怀王为什么这样糊涂。他对神灵大声喝问:"这世界究竟有没有是非!?……"因此写成了《天问》这篇长诗。 神灵没有回答他,可事实却对他作了回答。当怀王和齐国断绝了邦交,拆散了联盟以后,就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将近秦都咸阳,张仪装作喝醉了酒,在下车时跌了一跤,推说跌伤腿,就别了楚使,先进城去了。 楚使住在客馆里,天天去见张仪。张仪总是推腿伤未愈不能接见。 一直过了三个月,张仪得到六国联盟确实已经瓦解了的消息以后,才出来接见楚使。

当楚使提到交割土地时,张仪赖得一干二净。他说:"我说献给楚王的,是自己的六里俸地。秦国的土地怎么能够献给人呢?" 楚使有口难言,只得空手回来报告楚王。这一来,可把怀王气昏了。 他仗着这几年养精蓄锐,兵粮充足,就派了大将屈平,带领十万大军,进攻秦国。

秦王立刻改变了攻齐的计划,索性联合齐国,分两路迎击楚军。 楚军挡不住两国的夹攻,连打几个败仗,屈平阵亡,秦兵占领了楚的汉中地方。 消息传到汉北,把屈原急坏了。他愤怒、叹气,最后决定赶回郢都,设法去抵抗秦国。

半路上,他接到了怀王的命令,派他出使齐国,恢复联盟。屈原高兴地想:"大王到底回心了!"就立刻奔赴齐国。 怀王违背联盟,齐国十分愤恨。但是屈原是齐王敬重的人,经过一番谈判,就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齐兵。 屈原还未返国,就得到了秦楚议和的消息。他怕怀王再受欺骗,连忙辞了齐王,赶回楚国去。

他到了楚国云梦地方,看见当地百姓正在追悼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 屈原十分感动,停下车进去参拜。他立在神位面前诵读他所做的《国殇》诗,悼念为国牺牲的战士。念到沉痛的地方,百姓都流下泪来,屈原也放声痛哭。 屈原走了几天,忽听传说:张仪又到郢都来了。他不禁连连跺脚,日夜兼程,向郢都赶去。

子兰、靳尚听见屈原回来了,连忙来报告王后郑袖。他们都怕屈原再回郢都,让他留在怀王面前,日久总是大患。 这夜,郑袖就向怀王哭诉:"屈原在云梦地方对百姓说,那些阵亡的,都是我向大王进言而冤死的。这回他回来,要替冤死的伸冤报仇。"怀王听了大怒:"他敢这样?简直是疯了!" 郑袖趁机进谗:"是疯了!不是疯了怎会对百姓说这样放肆的话?我怕见他!他要在郢都,就让我到江南去!"

第二天,怀王下了一道命令:任屈原为三闾大夫,不必进宫,立刻赴任。他派子兰把命令送给屈原。 子兰见了屈原,奸笑着向他道喜,传达了怀王的命令。屈原却呆了,他仰天长叹:"大王,你再不能糊涂哟,楚国的江山,楚国的百姓,全在你的身上哟!" 女媭怕他再惹祸殃,劝他赶快离开郢都去上任。屈原说:"你是替我担心,我是替楚国担心呢!"但是寻思无计,只得准备上任去。

屈原走了,楚国满朝文武都投入郑袖、子兰一党,联盟不久又散了。从怀王二十七年起,秦国连连对楚国发动战争。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三十年,秦国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八座城池。 怀王正在愁闷,忽然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左思右想,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

子兰首先劝怀王:"秦王愿意和好,这机会可失不得。"靳尚也说:"走一遭儿,至少有几年太平。 怀王回到后宫,又听了郑袖一番劝行的话,这才打定了主意,马上写了回信,同意去武关会谈。 准备了几天,他和靳尚带了五百人马动身,才离郢都,途中只见有一匹马飞一般奔来。

奔到跟前,马上的人跳下,伏在车前,大声恸哭。怀王一看,原来是三闾大夫屈原,他听到了怀王要去武关的消息,连夜飞马而来。 只听他悲声说道:"大王啊!秦国如虎口,这危险冒不得哟!你要想想楚国的祖宗和百姓,不能单听小人的说话哟!" 十多年不见,屈原憔悴了。怀王见了他,想起这十多年来国势,一天天走下坡,心里也涌起了一阵感伤。

他正在沈思,靳尚站出来狠狠地对屈原说:"今天是大王出门的好日子,三闾大夫说这些丧气话什么意思?" 屈原气得嘴唇发抖,颤声说道:"上官大夫!你是楚国人,也该替楚国想想,不能把大王送进虎口啊!" 靳尚大怒,迭声叫让开。屈原攀住了车辕不肯放手。靳尚令人把屈原推倒在地,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

屈原爬起来,一边追,一边叫。靳尚只怕怀王心里动摇,加快一鞭,那车飞一般去了。 屈原喘着气站住了,眼睁睁望着向西而去的人马,等到不见了影子,还呆呆立在那儿。 不到半个月,靳尚只剩下一人一马逃回郢都。果不出屈原所料,怀王和五百人马一到武关,就被秦国扣留,已经送往咸阳。

恶耗传遍了全国。郑袖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自己掌握国政;任命子兰做管理全国军政的令尹。 屈原拚死赶到郢都,要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用强大的实力,向秦国讨回怀王。 子兰等人是劝怀王去秦国的,怕怀王回来问罪,又怕得罪秦国。因此不但不听屈原主张,而且立刻驱逐他出都。不许他再回郢都。

这班人赶走了屈原后,醉生梦死一般地过日子,过了三年忽然接到怀王的死讯。 原来,怀王到了咸阳,秦王就大会群臣,然后接见怀王,要他当面立下割让黔中地方的文书。怀王愤怒已极,一口拒绝了。 秦国就把他扣押起来。关了一年多,看守渐渐松了,怀王就把看守人灌醉,换了服装逃出咸阳。

走了几天,到了赵国地界,怀王说明情由,请求救援,但是赵国人恨他屡次破坏联盟,不许进城。 怀王懊恼地向南走,想投奔魏国去。才到半路,秦兵已经追到,把他捉住了。 怀王重新被押回咸阳,气得吐血,生了一年多病,在顷襄王三年时死了。

秦国把这副无用的枯骨送还楚国。怀王的灵柩到达郢都的时候,楚国百姓个个感到奇耻大辱,沿路都有人失声痛哭。 这事件把屈原的心击碎了,他本来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寄托在怀王的醒悟上,现在觉得什么都完了。他在怀王灵柩面前哭昏了过去。 他要求顷襄王趁各国都在怨恨秦国的机会,设法联络,一同对付秦国。顷襄王全不听他。

他就日夜在宫门前痛哭,期望打动顷襄王。这可恼了郑袖,叫子兰来斥骂他:"你不听命令,是看不起大王吗?再不回去,就叫人押着你走!" 屈原厉声大骂:"是你劝大王到秦国去的!你是楚国的令尹吗?你是秦国的奸细啊!把国家闹成这个样子,楚国的百姓要吃你的肉哩!" 子兰慌忙报告郑袖,郑袖大怒:"这是疯子,还能让他做什么官,让他死得远远的,永远不准回来!"

她立刻叫顷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闾大夫职位,叫人押送,流放到江南去,永远不准过江。。 屈原被押回家,见了女媭,长叹一声:"我吃苦受屈都不要紧,只恨他们把国家断送了!"他把这个家,托女媭搬回故乡去。 又设了灵位,祭奠怀王。他念着招魂的长诗,怀念着当年兴旺的楚国。

屈原到了流放的陵阳地方,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但是我怎能为了逃避灾难,离开出生的地方,到处乱撞呢?" 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因此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 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

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楚国马,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 他回到陵阳住了九年,既没有回郢都的希望,又听到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每个传来的消息都使他坐立不安。 他想起怀王是因为拒绝割让黔中才死在秦国的,决意到这块地方去看看,来到黔中郡溆浦地方住了下来。爱国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烧,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踱着。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都写成了诗篇。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 顷襄王二十一年,一个睛天霹雳般的消息把他击昏了: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 楚国要亡了!他决定回到郢都去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的走了几天,到了汩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联盟给小人破坏了,楚国受到了危险,百姓遭到了灾殃。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 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 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❺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剧本“全文”有吗

《屈原》(一)
人物表
屈 原--执着理想、宁折不屈、人格辉煌的诗人
灵 秀--感情忠贞、智慧沉静的少女
南 后--柔媚骄横的贵妇、私重情浓的母亲
张 仪--执着目的、不择手段、多谋善辩的政治家
诚 实--虽有诚实却无坚贞的人
楚怀王--志大胸狭、喜怒无常的君王
靳 尚--追逐权力的奴隶,身居高位的小丑
灵 慧--殉葬的生灵
渔 夫--一个世俗的老者
群 众--若干

第一集
[浑天浊地的长江上,背负拖舟重荷的纤夫们艰难的前行。他们从喉里、从心里发出悲凉高亢的呼号声……
旁 白:历史上竟有这样的奇迹,一个人的存在与死亡溶入了永恒的宇宙,结合于大自然的轮回,两千多年来成为华夏子孙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品格的追求!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一位诗人--屈原。让我们回到两千二百年前,听一听他的心声……
[公元前约二八六年,楚国的都城郢都城里,左徒府前大街
[众生哭嚎声越来越大
诚 实:灵秀姐,你看,那边来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咦,那边怎么又来一支送亲的队伍?灵秀姐,你怎么哭了?
灵 秀:诚实,你难道看不出来?这是殉葬啊!
诚 实:这就是用活人殉葬?
礼 官:(高呼)行礼!一拜、二拜、三拜,起灵!
诚 实:等一等,你们等一等……
屈 原:停止这种惨无人道的殉葬! [众声音急停
屈 原:起来,孩子,难道你是自愿把青春奉献给曾侯?
殉葬女:……不……
屈 原:难道你迷恋那豪华的坟丘?
殉葬女:(不知所措,惊恐地摇头)不……
屈 原:那好,起来,跟我走。 [众哗然。
灵 秀:先生,不能,不能啊!
屈 原:与其为这无辜的生灵痛惜流泪,不如立即制止这种惨无人道的陋习常规!
礼 官:左徒大人,你这是干什么?!
屈 原:礼官,我要带走这个姑娘。
礼 官:……那怎么行,她是曾侯的殉葬品!
屈 原:她是个有灵性的人。
权贵甲:用生灵殉葬是神圣的祖制!
权贵乙:它早已镌刻在不容侵犯的钟鼎!
权贵丙:用生灵殉葬是天经地义的!
屈 原:有这么多的金银珠宝,难道还填不满一个王侯的虚荣心,非要让拥挤的墓穴,再去吞噬一个无辜的生命!
靳 尚:对,对,左徒大人说得有理,用生灵殉葬确实是惨无人道的陋习……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呀!
众 人:(喧哗)对呀。
靳 尚:左徒大人,不让曾侯用生灵殉葬,他们庞大的家族恐怕不会答应。
众 人:(怒潮般地吼起)不答应,我们不答应!
老夫人:左徒大人,曾侯是两朝元老,功盖千秋。这个女子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舞姬,就让她跟曾侯一同去吧。
屈 原:老夫人,左徒多有冒犯。曾侯大人,国家元老,功盖两朝,理应厚葬。可是,老夫人,您看看,这个孩子尚且年幼,倘若她也是曾侯的家族,您也舍得把她活活地埋葬吗?
老夫人:左徒大人,我求求你了…… [曾侯家族纷纷、哀求。
靳 尚:左徒大人.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事呀!起灵,起灵!
礼 官:起灵!
屈 原:慢!大王已授命于我制定《宪令》,我已把废除殉葬写入……
灵 秀:(急忙制止)先生,记住您和大王的约定。为了千秋大业,何妨有一两次小小的进退!
屈 原:如果连眼下一个美好的生灵都任其侮毁,还妄谈什么天下百姓的安危!礼官,你们想要用这个姑娘殉葬,必须从我的尸体上踏过!
权贵乙:屈原!不要以为你赢得大王的恩宠,就可以肆意横行,我这把宝剑早就想在你身上捅个千疮百孔!
屈 原:好!
屈 原:孩子,走!
众 人:左徒大人……不可以呀?

❻ 历史剧 屈原

故事梗概
第一幕:屈原家:

突出写《桔颂》,通过屈原写《桔颂》和他对宋玉的教诲表现屈原品格高洁、意志坚强、刚直不阿。

屈原的这种品格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种悲剧的性格。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表现屈原的这种高贵品格给后面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这一幕还点出张仪的出现,使楚王面临两种外交策略的选择,同时预示着屈原面临着两种命运。

第二幕:后宫:

通过南后派上官大夫靳尚买通张仪,设圈套陷害屈原,使戏剧冲突明朗化,悲剧已降临在屈原的身上。

屈原面对这种打击处于极度的悲愤之中,但他没有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告诫楚王要多替楚国人民着想,从国家大局着想,表现了屈原坚贞不移,满腔的爱国热忱,是“桔颂”品格的具体化、形象化。

第三幕:屈原家:

写令尹招来一群人造谣陷害,说屈原疯了,并为他招魂,大众受蒙骗,宋玉也开始动摇,众叛亲离,自己的举动不被理解,屈原的悲愤怒火要比前一幕更强烈。

第四幕:城外;

戏剧冲突达到高潮,屈原离家跑到城外,碰到楚王、张仪、南后一行,矛盾冲突在双方面对面的情况下展开,戏剧冲突处于白热化阶段,屈原虽受辱,但仍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代价进谏楚王,斥责张仪、南后的丑行,至此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同时屈原命运的悲剧性也更加深了。

第五幕:尾声: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命运,屈原无私无畏,更显出了他品格的高贵。第五幕写屈原压抑已久的悲愤情感的总爆发,这种强烈的情感鲜明地表现在《雷电颂》中,抒发摧毁黑暗世界,召唤光明未来的强烈的感情。

精彩语段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
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 ,应该你尽力咆哮的
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
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
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浪,和你一同地大
声咆哮呵!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
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
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
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
爆炸了吧!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
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
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
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
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
—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
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
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
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
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
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
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❼ 读历史剧屈原心得体会1000字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❽ 历史剧《屈原》全剧可分为

屈原》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1.历史剧《屈原》通过屈原与南后、靳尚的斗争生活,歌
颂了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贵品质和刚直不阿、勇敢顽强
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南后,靳尚之流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罪恶
行径。此剧写于1942年1月,正值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制造
“皖南事变”之后。剧本的现实意义在于:利用历史事件,以古
鉴今,揭露现实,影射和抨击国民党反共罪行,鼓舞人们向妥协
投降的黑暗势力作不懈的斗争。由于作者所展示的历史画面与当
时的黑暗现实十分相似,所以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有力
地配合了当时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以及对国民党反共卖国政策的
斗争。
2.历史剧《屈原》中的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诗人和
政治家的典型。他光明磊落,刚直坚毅,具有强烈的爱祖国、爱
人民的精神,为真理而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至诚和坚贞是他的
基本性格特点,至诚表现了他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坚贞表现了
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的这种性格特征既表现在他平时作人
及教导学生上,如他写的《桔颂》,他对宋玉的教诲,就是他独
立不移,坚贞不屈性格的流露,同时更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政治主
张上: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内政上主张修明政治,以人民为
本。他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在身受诬陷时,他仍关心祖国和
人民的命运,痛斥楚王的昏庸、卖国求荣者的无耻。当他被囚禁
在东皇太一庙时,他高吟《雷电颂》,突出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极
度愤慨,对光明的热切向往以及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最后,屈
原投向了人民的怀抱。通过屈原的形象,剧作表现了反对分裂投
降,主张团结御侮、诅咒黑暗、歌颂光明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的主题。对屈原性格的赞美,实际上是唱出了整个中华民族不畏
强暴、英勇斗争、争取自由解放的心声。
3.历史剧《屈原》中的婵娟,是作者在深刻理解屈原精神
的基础上,适应主题表达的需要,根据屈原诗作中女耍形象虚构
出来的艺术形象。她是“屈原辞赋的象征”,屈原精神的继承者,
道义美的化身和屈原形象的有力补充。作为屈原的侍女和弟子,
她对屈原无比尊敬和爱戴,对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深信不
疑,对屈原在维护楚国独立和尊严这一神圣事业中的作用有深刻
理解。在她看来: “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
“先生如果死掉,那我们的楚国就会完了。”面对南后对屈原的诬
陷,她坚信屈原的道德情操是无比高尚的,发誓要同先生共忧
愤,同生死。她挺身而出,当众揭露南后和张仪陷害屈原,出卖
楚国的阴谋罪行。当她被关进监牢里时,担忧的不是自己的生
死,而是先生的安全和下落。后来她接受卫士的搭救,化妆逃出
囹圄,也完全是为了“去救三阊大夫”。她的心地如水晶般的明
净透彻,她鄙夷任何虚伪、诡诈和朝秦暮楚,她愿意为自己所热
爱的人物和事业献身。最后她误饮了奸人企图毒害屈原的毒酒,
不幸中毒身亡。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因能代替先生赴死而
感到幸福,表示死而无憾。婵娟的美好品德,是屈原诗篇中那种
高洁、纯正、热烈、幽婉的感情因素的形象体现。
4.《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关押
在东皇太一庙时,倾诉的大段内心独白,是一首反抗腐败,歌颂
正直的颂歌,也是全剧思想、精神和艺术上高度升华的集中体
现。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雷电之夜,经过事实的教育和自己的思
考,屈原开始冲破了旧的樊篱,抛弃了对楚王的幻想,决心到人
民群众中去寻找新的力量和支持。所以《雷电颂》不仅是人物弃
旧图新的表白,而且是40年代人民呼声的回响。作者巧妙地通
过屈原之口传达了人民的呼声,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
在艺术上,《雷电颂》气势磅礴,激情澎湃,全诗采用象征
手法,表现出屈原反抗强暴,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力量。《雷电
颂》的精神与屈原的诗人气质和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十分
合拍,体现了诗与剧的完美结合。这首诗还以屈原主观抒情的方
式,用美丽、淳朴、真率、自由的大自然和黑暗污秽的现实社会
相对照,寄托着对新社会、新中国的美好理想。语言简洁精炼,
203·
饱含憎恶黑暗,景仰光明的感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屈原》是一部充满诗情的剧作,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这
出历史剧显著的特色。
(1)在选材和剪裁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在不违背历史
真实的前提下,适当虚拟情节,达到对现实的暴露与鞭挞,如南
后设计诬陷屈原等情节就是作者虚拟的。
(2)主题重大,矛盾尖锐,结构严谨,情节大起大落,大开
大合,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剧本始终围绕着关系国家存
亡,人民安危的重大政治路线问题进行,在剧本的总体构思上做
了精心设计和缜密安排,把屈原30多年的经历集中到一天之内,
以联齐抗秦和绝齐亲秦的矛盾冲突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剧情的
发展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引人人胜。
(3)在人物塑造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结合,突出人物
的精神和品格。比如屈原,不再是历史上那个郁郁不得志,最后
投汩罗江而死的三闾大夫,而是一个具有火一般刚直不阿,至诚
坚贞性格的斗士。婵娟则是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对屈原形象起
到了烘托、补充的作用o..\J
(4)语言奔放,富有强烈的诗意美。剧中不时穿插抒情诗与
民歌,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桔颂》贯串全篇,增添了诗的
光彩。《雷电颂》气势磅礴,诗情浓郁。人物的台词则是诗化了
的口语,有节奏的散文,又注意句子的工整和对仗,跳动着诗的
节奏和诗的韵律,使全剧像一首壮丽的长诗。

❾ 历史剧《屈原》是谁的作品

郭沫若写于1942年

❿ 《屈原》是历史剧吗

《屈原》是历史剧
历史剧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
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