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历史
❶ 犹太民族的发展史
犹太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的远祖古希伯莱人早在公元前13世纪末就开始迁居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创造了辉煌一时的文化,但后来先后灭亡,并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马其顿人、罗马人军事占领。在反抗罗马统治的两次犹太起义失败后,被当廷驱逐。从此以后整个犹太民族开始了近两千年的流亡,散居是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勤劳,他们聪明,但是他们却受尽屈辱岐视。
犹太民族现在的人口约800万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了600万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的儿童。
有关资料记载,在以色列有一个大屠杀纪念馆,用以纪念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 主厅幽暗,像一个巨大的洞窟,地下有一座长明火炬,在每年五月的一天,以色列的总统和总理都会站到这,全城汽笛长鸣,各行各业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悼念两分钟。出了大厅左边有一个纪念馆,上面写着:亚伯拉罕先生和他的妻子伊蒂塔,建造此馆纪念他们的儿子尤赛尔,尤赛尔一九四四年在奥斯维辛被杀害。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私人的纪念,因为还有一行触目惊心的字:纪念被纳粹杀害的150万名犹太儿童。在纪念馆尽头有一幅真人大小的浮雕,是一张极其天真愉快的儿童的脸,是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浮雕下写着他的名字:尤赛尔。从尤赛尔的浮雕再向里一转,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儿童笑容,男孩,女孩,微笑的,大话的,生气的,装大人的,撒娇的,调皮的都有。
有一种控诉,不是用泪水,不是用愤怒,不是用哭喊,而是用笑容面对你~~
那么小的孩子,他们会有什么错? 但他们,全被杀害了!
1948年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各种努力下,联合国大会鉴于犹太人全力反对纳粹的罪恶势力斗争,通过了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决议。
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拒绝承认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以色列建国仅仅几个月,阿拉伯国家的联军就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而以色列人为了祖国的生存奋起抵抗,以后连续五次的中东战争,在历次中东战争都是面对强敌毫无惧色,反而越来越强,最差也是打个平手,把阿拉伯联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确立了自己在中东的地位。
以色列,他像一个受尽苦难的孩子,到今天终于长大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不允许任何人再来欺负自己,他要捍卫自己的生存权。这有什么错?
这么多年的中东冲突,牵涉很广,极难彻底解决。政治家敏感于主权归属,文化人敏感于历史伦理,老百姓敏感于生态差异~``
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犹太教说,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也是他们宗教圣殿所在。犹太人长期流浪,所以必须寻找一个精神上的依托,关于耶路撒冷的是是非非太多,对于以色列人的坚持我是非常理解的,他们生存在一个强敌环伺的环境中,所以他们必须自强自尊自护,要不然让他们从地图上消失太容易容易。
以色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极其浓厚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在以色列建国后,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涌向以色列,有的人为了能够到以色列,不惜丧失全部的家产,甚至冒生命危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把以色列作为当然的祖国和圣地,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个仅仅有800万人口的国家,他们拥有400万军队,全国由平时转入战时的时间是72小时。每个青壮年人包括女人都是预备役的军人,并且一直到65岁(女60)才能解除预备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磨炼他是为了委他以大任。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沧桑的犹太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千年磨难,是该到了他们崛起的时候了,重建所罗门王时代的盛世,不会太难, :) 正是在几十年不脱离战争的环境中,以色列利用其并不优厚的自然资源实现了“使沙漠变绿洲,复活了希伯来语,兴建城市与村庄,并创建一个繁荣的社会”的建国宣言目标。
❷ 德国纳粹犹太人的历史资料
纳粹为什么迫害犹太人
史途
反犹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犹太人是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人民惨遭杀害,其余人口则被迫离开家园,四处迁徙,散居世界各地。
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
宗教感情演化成普遍心态
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发展阶段,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政治目的引发大屠杀
19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的政客们发现,面对当时的经济衰退,把犹太人定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对政权的声浪。当时在德国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一次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
❸ 关于犹太人的几个历史常识
一、 犹太人不是一个民族
无论是历史,考古还是人种学的研究都表明了从来就不存在一个犹太民族。事实上所谓的犹太人是由形形色色不同肤色、不同宗教的人群构成。与其说它是一个特定民族,不如说它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伴随着犹太教的传播,早期的犹太人包含了西亚,南亚,欧洲甚至是非洲的诸多人群。约瑟夫•里奈赫曾宣称:既然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犹太种族,当然也就没有犹太民族,只有一个犹太教。事实上,犹太人之所以逐渐形成一个所谓的民族,其不可忽视的背景是整个欧洲民族主义的崛起和发展。而虚构犹太民族的目的不外乎是希望人们相信:今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是同一个种族的子孙;而这个种族,正是上帝特许给他们迦南领地的主人——他们曾经是这块土地的最早所有者、也是最终的唯一拥有者。依靠神话般的种族延续性的历史叙事,来实现“返回”“祖先土地”的渴望。无论这种虚构多么一本正经,也无论今天的宣传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永久地遮掩历史的真实——曾经,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相信“犹太人是一个种族”: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纳粹分子们和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制造者们。前者宣传犹太人是一个“通过血液毒害其它民族”的卑劣种族,目的是利用犹太人来转移视线,打败他们的主要敌人——工人的革命运动,实现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后者则为了让包括犹太人在内的世界人民相信他们对迦南之地——巴勒斯坦的独享权,建立一个种族主义的国家:以色列。因此,这两者不仅在目的诉求上相通,而且在现实实践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 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历史不是5000年而是64年
今天的以色列国在对华宣传中的常用句式之一是:“以色列与中国一样,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这一宣传句式含混了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以色列国家与古以色列国。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不同的以色列国,与商周王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可比性。无论商周还是秦汉,与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是政权更迭、一脉相承的关系,无论是基本文化渊源、主体民族构成,还是大致疆域边界……在构成共同国家的全部要素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而今天的以色列国,除了从《旧约》传说中借取一个“以色列国”的名字,以便犹太复国主义理论获得逻辑上的“合法性”之外,在其他方面,都与古代的以色列国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和连续性。
三、 神权国家?世俗国家?
研究现代以色列国家的立国理论以及政治实践后将会发现:这个国家对“犹太人”的概念始终是含混不清的,在基于血缘关系的概念和基于宗教信仰的概念之间摇摆不定;对于政权性质的自我认定,也一直在“世俗国家”和“神权国家”之间飘忽不定。所以,以色列的国家性质历来是一个争执不下的问题。对于以色列的国家性质,吉尔苏姆的《犹太教的解放观》一书中曾有经典论断:“纳粹焚烧犹太人和以色列国的建立是同一历史事件的两个方面”。
四、 反犹主义的幕后推手
19世纪是欧洲民族主义学说兴盛、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期,并在当时的德国表现尤为严重——与此同时,殖民主义也甚嚣尘上。这对于受日耳曼教育的赫茨尔构思他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理论,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殖民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事海外“开发”活动,不必重视当地居民。因此,当赫茨尔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学说构思完成之后,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块这样的“空地”,来实现他雄心勃勃的“复国”计划。最后,赫茨尔瞄准了巴勒斯坦。
选择巴勒斯坦作为“复国”计划的“空地”,足见赫茨尔非凡的战略目光。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本质:巴勒斯坦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汇合处,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是亚欧各大帝国的必争之地——赫茨尔所瞄准的,正是当时欧洲列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殖民野心。因为他深知:一个强行植入的以色列国,在未来不可能孤立地在中东存活下去,除非通过某种手段将未来的以色列国与西方殖民主义的利益牢牢捆绑为一体。所以他要孤注一掷,利用欧洲殖民列强对巴勒斯坦的野心,作为与它们之间进行交易的筹码。
为了实现复国计划,赫茨尔所要做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是号召身处欧洲种族主义歧视迫害下的犹太人,支持他本人并不相信的“上帝许诺建立一个以色列国”的《旧约》神话,利用犹太民族主义者的情绪,来推动他所发动的“复国”运动;第二件,也是更重要的一件事,他要积极寻求欧洲殖民主义,特别是反犹主义势力的支持,借助强大的外部力量,来实现他的“复国”梦想。而这一做法的后果就是直接推动了1933年至1945年间,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所发生的针对犹太人的残害。
五、犹太人的出路在哪里?
11月29日,第35个“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当天,第67届联大会议以138票赞成、9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给予巴勒斯坦国际观察员国地位的决议。次日,以色列安全内阁宣布:批准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地上,为犹太人定居点新建3000套住房;在东耶路撒冷E1地区扩建数千套犹太人定居点住房。——这一“批准”,意味着以色列从非法占领到永久占有的路上又迈出了稳健一步,而巴勒斯坦人的漫漫建国路又被堵上了一道高墙。
64年中,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武装抵抗组织之间刀兵相向、怨怨相报无休时——搁下双方对错是非暂不讨论,本质上,是绑架了两国百姓的生命,绑架了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而我们所选择的立场,既不是以色列政府也不是巴解组织的立场,而是试图从两国人民——犹太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立场出发,寻求共同点,尝试思考结束这一“世纪之痛”的基本思路。
今天思考“犹太人的出路”问题,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思考“以色列的安全感”问题。而思考以色列国犹太人民的安全感问题(即出路问题),又离不开“巴勒斯坦人的出路”问题。事实上也是如此:巴勒斯坦人不能获得生存权、回家权、自由权这三个基本权利,以色列犹太人就不可能拥有安全感。
所以,我们应当把目光投向以色列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把实现和平的希望寄托在双方人民的觉悟觉醒上,寄托于曾经友爱为邻和平相处的历史记忆在他们的脑海中醒来,寄托于人性的力量、和真正的宗教和平精神在他们的心灵中复苏。毕竟,他们才是主角,也是“犹太人出路”这一议题的对象——而不是那些理论骗子们和那些靠谎言、杀戮度日的政客们。
❹ 犹太人发展史及现状
犹太人
犹太人是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后与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民。全体犹太人本来统称希伯来人,自进占巴勒斯坦起至举族被掳往巴比伦为止,又称以色列人。经过流亡生活,只有原属犹大王国的人仍然保持民族特征,其他10个支派于公元前721年亚述灭亡北方王国后四散而同化于其他民族。因此,犹太人一词仅指原属犹大王国之人。
各派犹太人都承认由犹太妇女所生者即为犹太人,而改革派则认为,双亲中有一人是犹太人者即为犹太人。一般地讲,从纯粹宗教的角度看,世代生活在非犹太人环境中而保留犹太教许多基本教义的社团,作为整体被认为真正犹太人,但作为个人,这种人不能任意同犹太人结婚。
犹太人遍布全世界,美国有580万,以色列442万,法国60万,俄罗斯60万,乌克兰44.6万,加拿大36万,英国30万,阿根廷25万,南非11.4万,澳大利亚10万,巴西10万。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
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犹太人现状
以色列的犹太人在今天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这个成就是相对于周边的阿拉伯世界,和欧美日等相比,还差的远。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移民国家,犹太人的来源主要是欧洲。移民来的犹太人,绝大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很多还资产颇丰,这种人组成的国家人的素质就很高。流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千百年来受当地人的压迫,比如在欧洲,排尤现象始终存在(不是希特勒发明的),犹太人要生存,就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良好的技能。重视教育就成了犹太人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其实就是以色列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今天,以色列军队士兵的平均学历是全世界最高的,绝大多数上过大学;这种军队其素质自然就高。-----试想,让他们人手一本圣经,而不去学现代科技,还能行吗!
❺ 犹太人的历史
最主要的是因为宗教原因:基督教,犹太教包括伊斯兰教所谓信仰的神,其实就是一位论神,也就是宇宙只有一个造物主,只是三者其实属于不同版本。
犹太教,本质来说是不成熟的宗教,在各方面只是一个模板,并没有成型。犹太人出现的一神论也不过是天启而已,而阿伯拉罕时代的中东地区,前身依然是崇拜太阳神之类的偶像多神崇拜。
犹太教没有成型,但是已经开始了呈现宗教社团的标志,就等同于某个家族或者民族集团的某种祭祀和念经典礼之类的程序,到了基督出现的时候,基督教的先知其实就是一个犹太民族,在东方被称呼为耶稣,在伊斯兰教阿拉伯闪族语言中被称呼为尔萨。
犹太人其实是一个比较狭隘,自高自大的民族,性格上是其民族一个特点,尽管最先知道一神论,但是最大的问题,宗教并没有成型,在犹太教塔木德经书成型的时候,犹太人基督就开始发现犹太教存在着漏洞:如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犹太人否认了天命,否认普世性。否认生命皆可信仰安拉。(犹太教北部经文旧约独一真神的名字是避讳的,安拉这个名字出现在犹太教北部经书中,前公元700年,当然这个也是避讳的称呼,安拉在犹太教中等于神的名字)
基督耶稣开始怀疑,尤其是犹太人遭遇的种种,基督认为犹太人并非是上帝的特有选民,而是认为犹太人是一种极度自负的民族性格。另外,犹太人认为除了犹太人有灵魂神性,其他人和其他生物不具备,而且否认了命运,大部分时间是哀怨自己被杀和诅咒,基督认为犹太人并不虔诚,尤其是金牛犊事件,约柜的事情,和异族打仗死亡的犹太人不从宗教考虑,大部分是考虑自己如何高级,别人如何堕落,从来祈祷神和不研究如何是打仗。基督耶稣开始见到撒旦魔鬼的迹象,梦中的天启,出现医学上治病,基督学会的仁爱和谦卑,这个刚好跟犹太人那种自高自大认为自己是上帝特选选民的民族性格相反的东西,因为基督的道路更加接近了神学和更加亲近宗教的真理,而犹太民族依然在情绪化和民族历史上纠结,没有发展成合格的正宗宗教,就导致了旧约中出现大量安拉(犹太经文避讳上帝之名,又叫耶和华,真实意思是自永自有的永恒之神,一般在犹太人中,尤其是基督耶稣把安拉称呼为天父,天上的父亲,这个跟他是玛利亚儿子,他是个孤儿有很大关系,基督耶稣在人生遭到了极大的迫害)
而基督教先知基督本身就是犹太人,本身他发现了犹太人被诅咒被天命所应验,而犹太人这个民族依然因性格和历史受困,包括和罗马帝国的掠夺,被当地部族的掠夺,本身是闪族人,人类著名的中东天启宗教先知阿伯拉罕萨拉的儿子就是犹太人祖先,而小儿子埃及人夏甲的儿子伊斯马伊则是当今阿拉伯人的祖先,只是犹太教在 前700年前就成为社团,后基督为了形成宗教体系,最后被犹太人认为危及其政权,其实本质迫害基督的原因是,一个其人神学极高,已远在犹太人拉比之手,哈希姆教团(安拉教团)自古为其所设立,犹太人还有一个叫库兰社团,那个地方又号称古老经书的“死海古经”非信徒和有灵的通神的不可能跟随这些教团,而基督神性太强,已经远远超越了犹太教,属于最好的先知非他莫属,另外,医治病人,树木,植物,动物,已经从爱上超越了犹太人社会中的种种哀怨,犹太人嫉恨基督教耶稣(尔萨)的神性和哈希姆教团,因为犹太教已经出现了种种漏洞,基督已经说出来,犹太人和当时犹太祭司犹太官员便及忌恨基督,基督天命就是被钉死于十字架,他人生使命一个是传播安拉(上帝,独一的神)的信仰。另一个就是他创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基督教有一个说法,什么都是天启注定,命运无法更改,这个犹太人的遭遇战争被杀自怜自怨的那种民族性格引发了极大的冲突,犹太当权者害怕犹太教被其创立的基督教所打败,也害怕大部分犹太人该信基督教,犹太人中的犹太明明是基督哈希姆(上帝)教团中一员其实为了金钱就出卖了基督,恰恰说明犹太教有犹太人民族性格包括民族特性的悲剧。因为杀害基督先知尔萨(耶稣)这个事情的真正原因,导致犹太人被屠杀的命运从那还开始无法改变。
犹太人不仅受到基督教屠杀,还被天主教屠杀,被东正教屠杀,被伊斯兰教屠杀,在中国被当政者屠杀过,河南曾经的犹太人被佛教徒所忌恨,被印度人排斥,被非洲黑人所抵制也被屠杀过:埃塞尔比亚,犹太人民族性格作风都呈现出卑鄙,为人道德不高尚,自高自大,跟所谓的上帝特选的选民根本不相符。犹太人不回报社会,犹太人从来隐藏于隐秘的小集团中,这个也和当时同是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忌恨,因为争夺耶路撒冷最古老的清真寺,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本是三个宗教最先的中心,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得到天启的(基督教是米迦勒大天使启发摩西和基督尔萨,伊斯兰教是第二个天使加百列启发默罕默德)默罕默德因为争夺最古老清真寺,穆斯林教团跟犹太教团发生了战争,穆斯林教团被杀被逐出耶路撒冷,导致默罕默德决心树立沙漠中西北角的麦加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地,至于卡巴天房原始是多神崇拜,穆斯林社团跟犹太教团打仗后还跟阿拉伯人打过仗,因为当年伊斯兰教创立是公元后700多年了,默罕默德先知刚刚是口述,直至四大哈里发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最后定本伊斯兰教经书才正式教团经文固定化。
无论是基督教,天主教,还是非洲原始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包括犹太人散落在各个国家中都跟当地执政者有过冲突或者是被怀疑过,所以犹太人一直久久会被屠杀过。这个跟犹太人的宗教历史有关系。主要还是迫害杀害先知有关和民族性格为人有关联。
❻ 犹太人为何历代都被排斥
1、犹太人被欧洲持续、长久地迫害,最后以大屠杀作为终结,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的原因也渊源复杂,但是最基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犹太人太少了,他们在每个欧洲国家里面都是极少数。
2、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在古代的欧洲,因为连续不断的动荡和灾害,生存资源紧缺,所以民族歧视和迫害是十分常见的事情,那时候人们抱团欺凌弱小群体是天经地义的——只有现代国家才讲究什么保护少数和弱势群体。
3、哪种做法更好姑且不论,但是犹太人作为少数群体(而且通常还坚持和基督教不同的犹太教),在欧洲被迫害在古代欧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时候英格兰人也歧视迫害凯尔特人,欧洲大陆上到处都在歧视吉卜赛人,莫非吉卜赛人也搞金融业放高利贷吗?别忘了,纳粹送往毒气室的可不止犹太人还包括吉卜赛人。
4、到了近代,情况开始有些不一样了,犹太人开始群体性地经商——这并不稀奇,在西欧,犹太人很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很少被允许担任公职,甚至还有很多国家不允许犹太人当军官,他们只能去从事少数职业,比如经商、行医或者工程师教师等等。
5、有一些犹太人确实发达起来了,比如罗特希尔德家族等等有大银行家,虽然这个家族并不如《货币战争》所吹嘘的那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是这个家族确实在欧洲近代发挥过十分重大的作用。
6、但是,一小撮犹太人金融家的富贵,并没有让犹太人成为某些人所宣传的“统治民族”,相反,大多数犹太人只是小店主、医生等等中产阶级职业,在东欧很多犹太人甚至只是农民,恭顺地为沙皇爸爸种地缴税。
7、然而,这个事实被很多人有意忽略了,在19世纪激烈的政治动荡当中,犹太人成为了各国统治者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手中绝好的替罪羊和发泄愤怒的工具。
8、在近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恃强凌弱、欺软怕硬,不反本国的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只敢去恨身为少数民族的犹太人,在这些人的宣传当中,仿佛欧洲各个民族都只是犹太人的奴隶,只能任由犹太人宰割。
(6)犹太人的历史扩展阅读
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过接近二千年的流浪,和当地人的通婚,使得犹太人的肤色变得多种多样,有白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和黑种犹太人,及印度和拉美的亚肤色的犹太人。
右图刚从印度移民到以色列的黄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居住在位于印度和缅甸交界处人口只有九千。
犹太人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四岁时就开始完全的思考行为。那时候,大人会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拘泥于一个想法,因为还有很多的其他的思考方法。与此同时,记忆训练也在继续。孩子到了五岁时就要记住全部《旧约》。《旧约》是一本大部头经典,能全部记住水平就是非常高了。
为了在孩子身上种下好种子,犹太人让小孩子学习记忆。因此可以说,犹太儿童从一岁半就开始有意识地接受记忆训练了。到了三四岁时,他们开始在私塾里面学习。每个孩子刚走进教室都会受到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以让他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接着,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❼ 犹太人的历史
犹太人[1](希伯来语:יהודים)乃是指犹太教民,或者更笼统意义上所有犹太族人(也被称为犹太民族),是族群体既包括自古代沿传下来的以色列种族,也包括了后来在各时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犹太宗教的人群。从广泛的角度,犹太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严格的宗教奉行者。正统派犹太教和保守派犹太教界定一个人是否属犹太人的标准是要看其母亲是否是犹太人,如果其母亲是犹太人无论她的子女是否信仰犹太教还是信仰基督教或者是无神论者她的子女也被承认为犹太人。卡拉派(Karaism)界定方法刚好相反,卡拉派认为父亲是犹太人他的子女就是犹太人。自由派和改革派认为,主要母亲或者是父亲有一方是犹太人并按照犹太人的风俗习惯来抚育子女,他们的子女就是犹太人。
从民族宗教上讲,犹太群体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旧约》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带)。他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根据《古兰经》的记载,其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但根据基督教《圣经》记载,以撒有两子,长子以扫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次子雅各是犹太人的祖先,而以实玛利流亡埃及不知所终。
❽ 历史上国外为什么要赶尽杀绝犹太人...
这就要从犹太灭国谈起:
犹太人其实早先在阿拉伯西面游牧为生。犹太人以雅各为祖先,雅各曾经与上帝摔过跤,所以改名以色列。后来雅各的儿子约瑟在埃及受到法老的重用,因此雅各带领族人迁移到埃及,并在埃及繁衍生息。后来埃及发生变乱,努比亚人入驻埃及之后,将迁移过去的雅各的子孙全部看为奴隶。因此,以色列人逃回祖居的地方(这里,就是先知摩西的故事了)----迦南(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尔后,以色列人形成十二支部落,在此之上,形成统一的国家,中间历经扫罗,大卫,所罗门王的统治。之后,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北部为以色列王国,南部叫犹太王国。犹太王国最后被取代亚述人的巴比伦帝国消灭。
从此,犹太人就处于各个兴起的强大帝国奴役,巴比伦被波斯取代,波斯被马其顿帝国取代,马其顿分裂后被安息统治,然后罗马兴起,犹太人又沦为罗马帝国奴隶。犹太人曾起义反抗罗马人的统治,但最终不敌罗马军团,耶路撒冷沦陷,圣殿被焚毁,犹太人自此散落各地。
犹太人虽然散落各地,而且不少被所处地的民族同化,但是却还保持着同样的宗教信仰。不过,某种程度上来看,正是宗教信仰使得他们不断遭受迫害: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以耶稣基督为救世主,可是犹太教认为弥赛亚(也就是救世主)尚未来临,因而,在欧洲,特别是中世纪欧洲,犹太教一般被看为异端。。这就是犹太人遭受迫害的一个原因。
后来,在欧洲,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并占领了巴尔干地区的大部分。奥斯曼信仰伊斯兰教,并且在帝国内搞绝对宗教主义(也就是以伊斯兰教为唯一的合法信仰),犹太故地也属于奥斯曼控制之下,因此,又导致了大批犹太人遭到迫害。
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兴起,该主义主张任何手段来达到犹太建国目的,包括暗杀,收买政治人物,挑唆战争,分裂国家等手段。也因此,欧洲各个民族国家(主要是法国,德国,俄国)对待犹太人十分地凶狠。这其中,特别是俄国(沙俄也包括苏联),以沙皇遇刺为借口在敖德萨地区大肆屠杀犹太人。法国也在1896年--1906年搞出了个德雷福斯案。纳粹德国则是打着驱逐劣等民族的口号屠杀犹太人。
❾ 犹太人的悲惨历史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基督教在公元四世纪成为罗马的国教之后,就开始公然敌视犹太教,向民众鼓吹版反犹太教权的思想。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时代一直到近代,犹太人长期遭到迫害,而这些迫害多半是由基督教会煽动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这种疯狂的行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基督教会长期宣扬反犹太思想的结果。
公元七世纪的时候,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地方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是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下,以上帝(阿拉)的启示为基础开创了伊斯兰教。最初,穆罕默德还期望犹太人能够皈依他的教派。因为犹太人对伊斯兰教表现出轻蔑的态度,所以穆罕默德的态度也强硬起来,并和后继者一起,实施了对犹太人的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