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能
① 金属的化学化学性能是指那些
1.金属与氧气的化合反应:4Mg+O2==点燃===2MgO
2.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反应:2Na+Cl2===点燃===2NaCl
2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反应:Zn+H2SO4(稀)==ZnSO4+H2
3.金属与某些盐的置换反应:Zn+CUSO4===Cu+ZnSO4
② 化学性质包括什么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馒头遇到固体碘,碘溶液,碘蒸汽都会变成蓝色。氧气是分子,而氧气具有的性质氧原子并没有。
(2)化学性能扩展阅读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属于能力的范畴;如蜡烛燃烧是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这一变化证明蜡烛能燃烧,则是石蜡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
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
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
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化学性质来。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酒精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③ 化学性能有哪些
化学性能:反映材料与各种化学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反应速度大小的相关参数。
④ 金属的化学性能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只能失去电子,不能得到电子,即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没有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⑤ 什么是金属的化学性能色含哪些方面
1.金属材料在室温或高温下,抵抗介质对它化学浸蚀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一般包括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所谓抗氧化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高温时抵抗氧化性气氛腐蚀作用的能力.火电厂热力设备的高温部件,如锅炉的过热器、水冷壁管,汽轮机的汽缸、叶片等,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容易产生氧化腐蚀.许多金属都能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合而形成氧化物,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如果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物层比较疏松,这时,外界氧气便可以继续与金属作用,使金属材料受到破坏,这种现象就叫做金属的氧化.如果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物层比较致密,而且牢固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于是就形成了一层保护层,使氧气不能再与金属接触,阻止了金属的继续氧化,金属就得到了保护,这样的金属抗氧化性能高.如象铝在空气中那样.\x0d金属材料抵抗各种介质(大气、酸、碱、盐)浸蚀的能力称为抗腐蚀性.火电厂中的一些热力部件,长期接触高温烟气、汽水或一些腐蚀介质,使金属表面不断受到各种浸蚀,有时还会侵入金属内部,给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破裂损坏事故.火电厂锅炉管子受到的腐蚀主要是硫腐蚀和氢腐蚀,燃油锅炉还会受到钒腐蚀.水电站水轮机涡轮受到的主要是水气腐蚀.因此,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材料性能.
至于第二问请再详细些。
⑥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金属材料在室温或高温下,抵抗介质对它化学浸蚀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一般包括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所谓抗氧化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高温时抵抗氧化性气氛腐蚀作用的能力.火电厂热力设备的高温部件,如锅炉的过热器、水冷壁管,汽轮机的汽缸、叶片等,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容易产生氧化腐蚀.许多金属都能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合而形成氧化物,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如果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物层比较疏松,这时,外界氧气便可以继续与金属作用,使金属材料受到破坏,这种现象就叫做金属的氧化.如果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物层比较致密,而且牢固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于是就形成了一层保护层,使氧气不能再与金属接触,阻止了金属的继续氧化,金属就得到了保护,这样的金属抗氧化性能高.如象铝在空气中那样.\x0d金属材料抵抗各种介质(大气、酸、碱、盐)浸蚀的能力称为抗腐蚀性.火电厂中的一些热力部件,长期接触高温烟气、汽水或一些腐蚀介质,使金属表面不断受到各种浸蚀,有时还会侵入金属内部,给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破裂损坏事故.火电厂锅炉管子受到的腐蚀主要是硫腐蚀和氢腐蚀,燃油锅炉还会受到钒腐蚀.水电站水轮机涡轮受到的主要是水气腐蚀.因此,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材料性能.
⑦ 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包括哪些方面
物理性能:外表,导电性,导热性,密度
化学性能:就看它能参与哪些化学反应了,金属,比如,可以和酸反应,可以发生置换反应,金属还有金属活动顺序表K,Ca。。。。。,还有,金属可以被氧化
⑧ 水的化学性能是
1.稳定性:在2000℃以上才开始分解。
水的电离:纯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2O==可逆==H+
+OH-
或
H2O+H2O==可逆==H3O+
+OH-
注:"H3O+"为水合氢离子,为了简便,常常简写成H+,纯水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0^-7mol/L
2.水的氧化性:水跟较活泼金属或碳反应时,表现氧化性,氢被还原成氢气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3Fe+4H2O(水蒸气)=Fe3O4+4H2↑
C+H2O=CO↑+H2↑(高温)
3.水的还原性:
最活泼的非金属氟可将水中负二价氧,氧化成氧气,水表现还原性
2F2+2H2O=4HF+O2↑
4.水的电解:
水在电流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工业上用此法制纯氢和纯氧
2H2O=2H2↑+O2↑
5.水化反应:
水可跟活泼金属的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以及某些不饱和烃发生水化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SO3+H2O=H2SO4
P2O5+3H2O=2H3PO4
CH2=CH2+H2O←→C2H5OH
6.水解反应
盐的水解
氮化物水解:Mg3N2+6H2O=3Mg(OH)2↓+2NH3↑
碳化钙水解:
CaC2(电石)+2H2O=Ca(OH)2+C2H2↑
卤代烃水解:
C2H5Br+H2O←→C2H5OH+HBr
醇钠水解:
酯类水解:
C2H5ONa+H2O→C2H5OH+NaOH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多糖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
7.水分子的直径
数量级为10的负十次方,一般认为水的直径为2~3个此单位.。
8.水的电离:
在水中,有极小一部分的水分子电离生成离子。
H2O←→H+
+OH-
由于仅有一小部分的水分子发生上述反应,所以纯水的Ph值十分接近7.
⑨ 银的化学性能
银的特征氧化数为+1,其化学性质比铜差,常温下,甚至加热时也不与水和空气中的氧作用。
但当空气中含有硫化氢时,银的表面会失去银白色的光泽,这是因为银和空气中的H2S化合成黑色Ag2S的缘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Ag
+
H2S
+
O2
=
2Ag2S
+
2H2O
银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银能溶解在硝酸或热的浓.硫.酸中:
加热
2Ag
+
2H2SO4(浓)
====
Ag2SO4
+
SO2↑
+
2H2O
银在常温下与卤素反应很慢,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生成卤化物:
473K
2Ag
+
F2
=====
2AgF
暗棕色
加热
2Ag
+
Cl2
=====
2AgCl
白色
加热
2Ag
+
Br2
=====
2AgBr
淡黄色
加热
2Ag
+
I2
=====
2AgI
黄色
银对硫有很强的亲合势,加热时可以与硫直接化合成Ag2S:
加热
2Ag
+
S
====
Ag2S
银易溶于硝酸和热的浓.硫.酸,微溶于热的稀硫酸而不溶于冷的稀硫酸。
盐酸和王水只能使银表面发生氯化,而生成氯化银薄膜。
银具有很好的耐碱性能,不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金属碳酸盐发生作用。
⑩ 及其主要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且不发生溶胀,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
特点: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优良,可以氯化,化学交联、辐照交联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低压聚乙烯的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小,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辐射性;高压聚乙烯的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 低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高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薄膜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适于制作减震,耐磨及传动零件。
成型特性
1.结晶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流动性极好流动性对压力敏感,成型时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不宜用直接浇口,以防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注意选择浇口位置,防止产生缩孔和变形.
2.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
3.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
4.软质塑件有较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
5.可能发生融体破裂,不宜与有机溶剂接触,以防开裂
通常为半透明无色固体,无臭无毒。由于结构规整而高度结晶化,故熔点高达167℃,耐热,制品可用蒸汽消毒是其突出优点。密度0.90g/cm3,是最轻的通用塑料。耐腐蚀,抗张强度30MPa,强度、刚性和透明性都比聚乙烯好。缺点是耐低温冲击性差,较易老化,但可分别通过改性和添加抗氧剂予以克服。
pp特点
无毒、无味,密度小,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度左右使用。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但低温时变脆、不耐磨、易老化.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可用于食具。
PP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它比PE要更坚硬并且有更高的熔点。由于均聚物型的PP温度高于0C以上时非常脆,许多商业的PP材料是加入1~4%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或更高比率乙烯含量的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变形温度(100℃)、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冲击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C。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通常,采用加入玻璃纤维、金属添加剂或热塑橡胶的方法对PP进行改性。PP的流动率MFR范围在1~40。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物型的强度比均聚物型的要高。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8~2.5%。并且收缩率的方向均匀性比PE-HD等材料要好得多。加入30%的玻璃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到0.7%。均聚物型和共聚物型的PP材料都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然而,它对芳香烃(如苯)溶剂、氯化烃(四氯化碳)溶剂等没有抵抗力。PP也不象PE那样在高温下仍具有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