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初一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 2020-11-19 10:22:19

❶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案,初一历史试题。跪求~

是这个吗http://wenku..com/link?url=5bM_8ePjthyTyIV9fFk__

❷ 初一历史期末试题

在网上寻找具体的参考书上的答案是很难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还是自己多思考,不会的找同学询问 大家讨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❸ 初一上册历史试题

一、 选择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C】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B】
A印度B中国C埃及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D】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前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逢制衣服D已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C】
A蚩尤B舜C黄帝D炎帝
5、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A】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6、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B】
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
7、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游,就近你还能【A】
A参观半坡遗址B参观河姆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 参观北京人遗址
8、下列原始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B】
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9、为方便饮水,下列古代居民已开挖水井的是【D】
A大汶口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0、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骨针。下列推断不科学的是 【C】
A已掌握磨光技术B已掌握钻孔技术C会缝制服D会捕鱼
11、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的是【B】
A炎帝B黄帝C尧D舜
12、下列人物中不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是【D】
A尧B舜C禹D启
13、禹建立了夏朝,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B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了
C禅让制正式废除了D这是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
14、北京人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的显著特征是【D】
A手脚分工明显B过着群居生活C制造和任命使用工具D使用火
15.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16..商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发达,主要依靠 【C】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良好的自然环境C.先进的奴隶制生产方式 D.农作物品种多
17.牧野之战的性质是 【C】
A.周和商两个国家间的民族战争B.周和商两个国家争当霸主的战争C.平民和奴隶反对商朝统治的战争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战争
1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C】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二、 填空
1、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
2、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蚩尤部落的是【炎帝】
3、被誉为“人文初祖”的是【皇帝】
4、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的是【舜】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2005-12
一、 填空题
1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 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中最早以血缘关系结合成生活集体的,并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后来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从此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5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相传,禹把都城建在阳城。
6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大败商军,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8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12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通过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13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14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5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16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8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商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9 相传夏朝时期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20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21 战国末期楚国人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孙武写的《孙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4 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6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27 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府库里的铜钱多的用不完,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9 汉武帝派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东汉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3 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前者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后者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他的创始人一是张陵。
35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6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38 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40 南朝的祖冲之时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41 北朝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42 东晋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43 东晋的顾恺之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4 北朝时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艺术。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算一算,它持续了14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持续了210年;东汉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它持续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纪50年代;125年是2世纪20年代;1311年是14世纪初;1994年是20世纪90年代,又叫20世纪末。
47 从考古资料上看,无锡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48吴国的开创者是泰伯,发祥地是无锡梅里。
49 无锡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50 唐代无锡县令敬澄在惠山开凿了惠山泉,陆羽的《茶经》品评它为天下第二泉。
51无锡东林书院的著名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 连线搭配
河姆渡遗址 陕西西安 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半坡遗址 山东泰安 干栏式房屋
大汶口遗址 浙江余姚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四、填表题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仁爱 《论语》
道家 老子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道德经》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墨子》
法家 韩非 提倡法治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五、 列举题
1、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三次以上)
答: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383年,淝水之战。
2、无锡的土特产(8个):答:无锡水蜜桃、清水面筋、大浮杨梅、马山芋头、太湖白鱼、惠山蚕豆、金刚肚脐、雪浪贡茶

六、 材料分析题:
1、“伐无道;诛暴秦”。
请回答:
①材料所述的秦“无道”,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②先后起义“伐无道,诛暴秦”的分别是哪些人?
答: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③结果如何
答:秦朝被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2、“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①上述局面出现在历史上的哪一个事件之后? 答:昭君出塞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答:汉元帝
③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
答: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

七、 问答题
1、P79页动脑筋;
2、P112页动脑筋;
3、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打造今天的“丝绸之路”,请提出你自己的设想。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赋税严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十二课 大统一的汉朝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被皇帝誉为“强项令”的东汉敢于执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东汉的首都在洛阳。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在汉武帝时。
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汉明帝时。
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始于汉武帝时。
“水排”是一种鼓风冶铁工具。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促进了汉匈友好。
汉武帝时,开始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欧洲的古罗马帝国被中国称作“大秦”。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
4、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造纸术未发明以前,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
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戏》。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西汉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诗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做过东魏太守。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❹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题百度文库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科举制度诞生和被废除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明朝 B、隋朝、唐朝 C、唐朝、明朝 D、隋朝、清朝
2、隋唐时期,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负责审议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3、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在( )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4、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5、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
A、《史记》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资治通鉴》
6、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金灭辽 B、1141年宋金和议
C、澶渊之盟的签订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7、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 )
①、福州 ②、广州 ③、泉州 ④、杭州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是形容 ( )
A、交通发达 B、商业发达 C、旅店兴旺 D、娱乐活跃
9、到元朝逐渐融合而形成了一个的民族是 ( )
A、壮族 B、女真族 C、回族 D、朝鲜族
10、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省级行政区划,这种区划最早实行于( )
A、元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1、南宋时,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的是 ( )
A、东京 B、南京 C、景德镇 D、临安
12、科举制度的含义是 ( )
A、促进学校发展的教育制度 B、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经济制度 D、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13、下列四幅南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

14、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不再属于中国的地区是( )
A、库页岛 B、雅克萨 C、瑷珲城 D、尼布楚
15、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能造成这种状况的机构是( )
A、六部 B、特务机构 C、行省部 D、内阁
16、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 )
① 各类书籍 ② 谷物、蔬菜种子 ③ 工艺品 ④ 茶叶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杨家将的故事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故事( )
A、唐朝与辽 B、辽与西夏 C、辽与北宋 D、金与南宋
18、要了解北宋开封的城市面貌,可以参看下列哪一幅名画( )
A、《女史箴图》 B、《步辇图》 C、《送子天王图》 D、《清明上河图》
19、元朝后期,在澎湖设立管理今天台湾的机构是 ( )
A、巡检司 B、宣政院 C、台湾府 D、中书省
20、南宋有诗人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美景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21、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
A、隋朝 B、明朝 C、唐朝 D、清朝
22、从1642-1662年独占我国台湾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23、其统治被称为“政启政元,治宏贞观”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4、隋唐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 )
A、形成时期 B、首次大一统时期
C、繁荣发展时期 D、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25、下列各政权情景与南宋并存的是( )
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后人把她20余年的统治,统称为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时期的 ;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4、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5、贞观年间, 到天竺取经,回国后将见闻写成《 》一书;754年, 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建坛受戒,被尊为日本 。
三、列举:(10分)
1、列举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及南北起止点和连接海河和黄河的那一段名称(4分)

2、列举辽、西夏、金、南宋、北宋、元朝的建立者(6分)

四、材料解析:(共25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材料一中的“朕”是哪朝的哪位皇帝?(2分)

(2) 材料二中该皇帝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

(3)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2分)

(4) 如何评价这位皇帝?(5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共5分)
(1)这是谁的诗句?他是哪一朝代人? (2分)
(2)简述它的主要事迹。 (2分)

(3)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1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分)

(2)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五、简答:(5分)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D D C B B C C A C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D C D B D B B C C C
二、1、武则天 武周政治 2、北宋,交子 3、元朝
4、戚继光 5、玄奘 大唐西域记 鉴真 律宗初祖
三、(1) 洛阳 余杭 涿郡 永济渠
(2)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构 赵匡胤 忽必烈
四、 1)、唐朝 唐太宗
(2)、吸取隋亡教训,强调不可过分压榨百姓;重用魏征等贤才,励精图治。
(3)、秦的灭亡,隋的灭亡。
(4)、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2、(1)、文天祥 南宋
(2)、组织军队抗元。南宋灭亡后他兵败被俘,被囚禁在大都,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3)、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
3、(1)、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①三国时,东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②隋朝时也曾派人到台湾去。③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正式对台湾和澎湖列岛行使管理权。④明末清初,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❺ 初一下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 )3、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 )4、科举制的殿试开始于

A、武则天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5、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 )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

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 )8、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 )10、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

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

( )11、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

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12、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

A、龙门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乐山大佛

( )13、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 )15、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 )16、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 )17、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得到推广

C、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D、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18、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 )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农民的需要

( )20、成吉思汗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 )21、下列叙述与回族的形成有关的是

A、回族是汉族与畏兀儿人融合的结果

B、汉族与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结果

C、蒙古草原的统一

D、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 )22、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着大量人口

( )23、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 )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 )25、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①完颜阿骨打 ②元昊 ③铁木真 ④耶律阿保机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共15分)

26、从公元581年 朝建立,到 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 时期。

27、 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殿试开始于 时期。

28、 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29、隋朝书法融合 的秀美和 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30、宋朝时期,太湖流域的 、 ,成为重要粮仓。

31、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32、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 ,在元世祖来华,居住十几年。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本题1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请回答: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何种趋势?为什么?

(3)从上面材料人口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四、活学活用,解答疑难(10分)

35、简述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B A D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C D C A B C D
21 22 23 24 25
D A B B C

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26、隋 907 繁荣

27、隋炀帝 武则天

28、 唐玄宗

29、南朝 北朝

30、苏州 湖州

31、广州 泉州 市舶司

32、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行纪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第33题:12分;第34题:13分,本大题共25分。)

33、(1)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经过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人口增长迅速。(4分)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安史之乱,生产受到破坏。再加上之后的长期战乱,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于中央对地方的失控,使注册的人数也日益减少。(4分)

(3)从唐朝人口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变化中,我们认识到只要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口的增长就快。反之,人口增长缓慢或出现减少的趋势。(4分)

34、(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5分)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3分)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5分)

四、活学活用,解答疑难

35、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0分)

①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②善于用人,重视纳谏,聚集了不少人才;③沿用、完善隋朝的官制,对国家机构做了改革和整顿;④沿用隋朝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⑤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⑥重视文化教育,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⑦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⑧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总结其中五点以上者给满分,其余可酌情给分)

初一下学期历史总复习资料
第2课
1.618年,贵族 建立 朝,定都 ,他就是唐高祖。
2.626年,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其统治期间的盛世局面,史称为 。
3.唐朝,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人是 。
4.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制。这三省指 、 、 ,其中尚书省下设有 ,分管具体政务。
5.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第3课
1.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 ,她改唐为 ,在她统治期间,史称 。
2.武则天为提高亲信的地位,改变姓氏排列,把《贞观氏族志》改为 。
3. 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
4.唐朝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和 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5.唐朝最强盛时,疆域东至 ,西迄 ,北达 ,南抵 。
第4课
1.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 ,这种制度是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隋唐的科举考试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 和 ,而当时人们推重 科。
3.唐人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在饮食方面, 习俗当时风靡全国,而在出行方面,主要靠 出行。
4.唐代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 和 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特色。
第6课
1.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当时日本多次派往中国进行交流的使团叫 。
2.唐朝高僧 为了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更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唐代高僧 ,为了求取佛经精义,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 。
4. 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5.唐代,既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第7课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 、 。
2.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当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印制的 。
3.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的 配方记录下来。
4.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 。
5.隋朝时由 著名工匠设计 ,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12课
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 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并且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 转移到 。
2.宋代由于推广优质水稻品种 ,使得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3.宋代,人们把煤称为 ,并且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同时在金属冶炼中, 和 不论质量还是产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宋朝中国陶瓷制作精美,畅销世界各国,因此中国被为“ ”。
5. 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第13课
1.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 、 、 ;而被统治阶层包括“四民”,指 、 、 、 。
2.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人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
3.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 ,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4.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 ,宋代城市风行的类似现代足球的运动,称为 。
第14课
1.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人是 ,后来他被蒙古贵族推举为蒙古族的最高领袖,尊称为 ,建立了 政权。
2.1271年, 改国号为元,建立 ,定都 ,他就是历史上的元世祖。
3.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 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首先他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
立 制度,在中央设立 ,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设立 ;同时他还推行 政策,专门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 ,还命人编写一书 ,来发展农业。
4.元朝建立后,蒙古贵族实行 政策,把各族人分为 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5.元朝时,中外交流的发展,促使了一个新的民族的形成,即 。
6.元朝统治者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提倡 ,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
第15课
1.北宋时期,平民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这要比欧洲早 年。
2.宋代人们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叫 ,它主要运用到于 。
3.我国在唐代就发明了火药, 广泛运用于军事方面。
4.元代最著名的棉纺织家是 ,她从 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5.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是 ,当时人们使用的衣被原料主要是 。
第16课
1.北宋史学家 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
2.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主要有 、 、 。
3.北宋词人 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他的代表作有 和 。
4.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婉约派女词人是 ,
她的代表作有 和 。
5.南宋伟大词人 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他的代表作有 和 。
6.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 。在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 ,他的代表作是悲剧 。
第18课
1.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对功臣严加防范,并大开杀戒,其中波及面最广的的是 ,同时还废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 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2.明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这个“厂”指的是在明成祖时设立的 ,而“卫”指的是明太祖时设立的 。
3.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 制度,在殿堂上任意杖打大臣。
4.清朝为了加强皇权,在 皇帝时期,中央设立了 。
5.明朝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政府规定考试内容只许在 范围内命题。文体叫做 。
6.明清时期,为了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在思想领域里大兴 ,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第20课
1.1690年,在 的支持下, 借口进攻内蒙古,发叛乱动。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清朝 皇帝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大败叛军。
2.18世纪中期,清朝又平定了 贵族 兄弟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
3.西藏喇嘛教首领 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的接见和册封。后来, 皇帝又册封了另外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4.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 ,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5.乾隆皇帝时期,制定了有关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的 制度。
6.清朝皇帝接见少数民族的地方是 ,它被称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第21课
1.明代, 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此后明清都把 作为都城。
2.明清时期的皇宫——紫禁城,现在称为 。
3.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廷建筑群是 。
4.为了防备 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先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六千多千米,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第22课
1.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写了一本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它被誉为“东方医学药典”。
2.明代科学家 编写的 著作,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网络全书”。
3.中国四大名著指的是 、 、 、 。
4.《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 小说,它的作者是 ;《西游记》是一部 小说,它的作者是 ;《水浒传》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而成的,它的作者是 ;《红楼梦》的作者是 ,它通过描写 和 的爱情悲剧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
5.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以市井小民为主人公,描摹世态人情的 文学。
第23课
1.明代,明政府曾先后 次派 下西洋。
其中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和 一带。
2.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 政策,这种政策主要表现在对 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第24课
1.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2.中国近代化萌芽最早出现在 。
3.19世纪初,在英国推行罪恶的 贸易后,清政府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危机。

参考答案:
第2课 1.李渊,唐,长安。2.李世民,唐太宗,“贞观之治”。3.魏征。4.“三省六部”,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5.《唐律疏义》。
第3课 1.武则天,周,“贞观遗风”。2.《姓氏录》。3.唐玄宗,“开元盛世”。
4.曲辕犁,筒车。5.安东,安西,蒙古高原,南海。
第4课 1.科举制,才能。2.明经,进士,进士。3.饮茶,骑马。4.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第6课 1.遣唐使。2.鉴真。3.玄奘,天竺。4.玄奘。5.长安。
第7课 1.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雕版印刷术,《金刚经》3.孙思邈,火药。4.军事,火箭(飞火)5.李春,赵州桥。
第12课 1.太湖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2.占城稻。3.石炭,铜,铁。4.“瓷之国”
5.北宋,“交子”。
第13课 1.皇室、官僚、地主,士、农、工、商。2.士。3.坊郭户。4.瓦舍,蹴鞠
第14课 1.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2.忽必烈,元朝,大都。3.汉法,行省,中书省
行中书省;重农,司农司,《农桑辑要》。4.民族歧视和压迫,四。5.回族。
6.儒学,国子学。
第15课 1.毕升,活字印刷术,四百多。2.指南针(罗盘针),航海。3.北宋。4.黄道婆,黎。5.松江地区,棉布。
第16课 1.司马光,《资治通鉴》。2.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第18课 1.“胡蓝之狱”,宰相。2.东厂,锦衣卫。3.廷杖。4.雍正,军机处。
5.四书五经,八股文。6.文字狱。
第20课 1.沙俄,葛尔丹,康熙。2.回部,大小和卓。3.五世达赖,康熙。4.驻藏大臣。
5.“金瓶制签”。6.避暑山庄。
第21课 1.明成祖,北京。2.故宫。3.故宫。4.蒙古,鸭绿江,嘉峪关。
第22课 1.李时珍,《本草纲目》。2.宋应星,《天工开物》。
3.《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4.长篇历史,罗贯中;施耐庵;长篇神话,吴承恩;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5.世俗。
第23课 1.七,郑和,非洲东海岸,红海。2.闭关,贸易。
第24课 1.“康乾盛世”。2.明中后期。3.鸦片。
(我们今天考了考试,我们的历史有几个大分子的题目我可以告诉你:
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唐诗,宋词,元曲的著名诗人几代表作)

初一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隋朝建立者是 ,隋亡时在位皇帝是 。
2.907年,节度使 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 。
3.唐朝时期继承了隋朝的 制和 制。
4.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 。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封建社 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史称“ ”。
5.唐朝时候,与中国有通商往来的国家有 个。日本遣唐使先后来到中国达
之多。
6.北宋王安石变法,由于 和 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7.唐太宗时,中国名僧 西游 取经。他的《 》,成为研究中亚、印 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589年,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2.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3.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高祖时 D.唐太宗时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 )
A.洛阳 B.长安 C.余杭 D.涿郡
5.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是( )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充裕
C.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
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6.唐朝由强盛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天宝危机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D.宦官专权
7.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B.允许各国商人定居、通婚
C.隋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强盛国家
D.允许各国商人在中国任官
8.唐代长安城最雄伟壮丽的建筑是( )
A.大雁塔 B.皇城
C.宫城 D.大明宫含元殿
9.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
A.卢沟桥 B.赵州桥 C.安平桥 D.西安桥
10.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是( )
A.《千金方》 B.《金刚经》
C.《四部医典》 D.《唐本草》
11.在地方实行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2.唐朝建立于( )
A.589年 B.605年 C.611年 D.618年
13.关于契丹族的兴起和发展情况,不正确的答案是( )
A.原居于辽河上游一带,北魏时,就同中原往来频繁
B.唐朝末年,契丹人逐渐学会种庄稼、织布、煮盐、冶铁、建造房屋和城郭,部分契丹人 开始农耕
C.10世纪初,阿骨打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政府称“辽”
D.契丹建国后,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境内生活着契丹、汉、女真、回鹘等族人民
14.“靖康之变”的后果是( )
A.岳飞遇害 B.南宋灭亡
C.出现与西晋、东晋类似的王朝变化 D.金与南宋对峙局面形成
15.唐朝时最负盛名的瓷器产地是( )
A.景德镇 B.越窑和邢窑 C.定窑 D.钧窑
16.第一个创制了自己的文字的北方少数民族是( )
A.回纥 B.突厥 C.吐蕃 D.匈奴
17.唐朝诗歌流传下来的有( )
A.2万多首 B.3万多首 C.4万多首 D.5万多首
18.1141年宋金签订和约,南宋划归金的土地是( )
A.黄河以北的土地 B.长江以北的土地
C.汉水、长江以北的土地 D.从淮水到大散关以北的土地
19.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晁衡 B.玄奘 C.甘英 D.鉴真
20.1125年,灭辽的政权是( )
A.西夏 B.蒙古 C.北宋 D.金

三、双项选择(10分,每题2分)
1.隋朝开创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下列史实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 为相 B.发动“玄武门之变”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
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唐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4.金先后灭掉的是( )
A.辽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5.唐朝时被尊称为“药王”、“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孙思邈 C.阎立本 D.吴道子

四、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5分)
1.藩镇割据

2.杯酒释兵权

五、填图题(15分)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六、列举题(10分,每小题5分)
1.列举出与唐友好交往的五个国家。

2.列举北宋初期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七、简答题(25分,1小题10分,2小题15分)
1.唐朝统治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2.简述6世纪末到10世纪初,中国社会历史处于什么状况?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❻ 有什么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

期中复习(上学期) 期中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
A.300万年 B.200万年 C.170万年 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会不会说话 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工具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6.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 )
A.桀 B.汤 C.纣 D.厉王
7.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9.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0.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西周
1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
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12.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
A.葵丘会盟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13.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14.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15.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现于商朝
16.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 )
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孙子
17.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18.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创办私学 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学说
1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 )
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韩非子
20.秦始皇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采纳了谁的建议( )
A.李斯 B.吕不韦 C.韩非 D.赵高
21.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 )
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 B.修筑万里长城
C.焚书坑儒 D.把全国划分为36郡
2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C.秦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23.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2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 )
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B.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C.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D.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论从史出
2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7.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 商 齐桓公 “有功于民”
周 晋文公 牧野之战
齐 李冰 尊王攘夷
晋 汤 城濮大捷
秦 武王 都江堰
(2) 公元前2070年 秦孝公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1046年 项羽 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年 陈胜、吴广起义 大泽乡
公元前221年 武王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 禹 商鞅变法
公元前207年 嬴政 西周建立

三、指点江山
28.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在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经济方面
(3)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实行 汉武帝实行
(4)在军事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
29.(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有何意义?

(3)它为什么能够成功?

(4)你从商鞅身上学习到什么?

30.强大一时的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C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C 23.D 24.D 25.C
二、26.(1)孔子。
(2)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学习态度应谦虚、老实,学习还应经常复习。
27.(1)反映了东汉末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流徙。
(2)军阀混战。
三、28.(1)建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让地方定期向中央推荐人才
(2)实行郡县制 打击地方豪富,颁布“推恩令” 把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
(3)“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扩展疆域 征匈奴,解除对汉朝的威胁
29.(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改革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得当;商鞅坚持改革的精神。
(4)富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❼ 初一历史试题

1.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约有180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20万年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

A.黄帝 B.嫘祖

C.蚩尤 D.仓颉

4.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5.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6.我们可爱的家乡高密,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齐国国王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

7.化水害为水利,是都江堰和长江三峡工程的共同特点。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位于(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8.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9.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0.为巩固统一,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11.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2.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你看了吗?汉武帝刘彻采取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 )

A.犬戎族 B.山越族

C.匈奴族 D.乌桓族

13.史书记载:古罗马独裁者恺撒曾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去剧场看戏,全场观众羡慕不已。上述情景的出现,相当于我国的(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1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技术 D.制墨技术

15.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史记》 B.《新语》

C.《楚辞》 D.《论语》

16.据历史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夷洲

C.琉球 D.柴桑

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温暖湿润 B.种植水稻

C.北人南迁 D.土地肥沃

18.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

A.七擒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出使西域 D.窦固出击北匈奴

19.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小明一家成为种粮专业户。他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符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在就读八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的作者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司马迁

20.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 “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被称为“书圣”的人是( )

A.屈原 B.司马迁

C.王羲之 D.顾恺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60分。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8分,第24小题1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2分)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2分)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4分)

(3)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22.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6分)

23.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4分)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2分)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

(4)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谁?(2分)他属于哪一个政权?(2分)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4分)

(4)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七年级上册期末二次达标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距今约( )

A.170万年 B.70-20万年

C.3万年 D.七千年

2.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3.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

A.云冈石窟 B.都江堰

C.龙门石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 (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统一货币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5.有一天,小明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着他。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

A.隶书或小篆 B.大篆或小篆

C.隶书或大篆 D.甲骨文或金文

6.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7.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右图样式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8.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司马迁 B.蔡伦

C.张仲景 D.张衡

9.西晋灭亡后的270年间,民族大融合成为我国北方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孝文帝 B.司马懿

C.司马炎 D.诸葛亮

10.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李冰因修筑了哪一水利工程获得后人如此称赞?这一水利工程修筑在我国的哪一条江上?

(2)由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兴修联系到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设,说说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效益?(提示:今天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建筑规模上大大超过古代兴修的水利工程,将发挥巨大的造福社会的综合利用效益。请你先想想李冰修筑的水利工程的作用,再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作用。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认识。

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D 5.D 6.A 7.B 8.A 9.C 10.C 11.A

12.C 13.C 14.C 15.A 16.B 17.C 18.B 19.B 20.C

二、非选择题

21.(1)人物:李冰。(2)水利工程: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3)影响: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2.(1)事件:张骞通西域。(2)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3)机构:西域都护。职能:总管西域事务。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3.(1)演变:龟甲、兽骨-竹简、木简-帛-纸。(2)朝代:东汉。(2分)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3)原因:纸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它使得文化极易传播,使用方便,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4)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24.(1)“帝”:孝文帝。政权:北魏。(2)民族:鲜卑族。(3)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次达标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D 5.D 6.A 7.A 8.B 9.A 10.C

二、非选择题

11.(1)工程:都江堰。岷江。(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12.(1)措施: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2)认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若答其它且符合题意也可)

.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于

A.周口店 B.元谋县

C.大汶口 D.河姆渡

2.右图中器物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已经进入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

A.涿鹿之战 B.实行分封制

C.盘庚迁都 D.实行禅让制

7.下列制度在西周没有实行过的是①禅让制②郡县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西周的最后一位国王是

A.周武王 B.周文王

C.周平王 D.周幽王

9.我们可爱的家乡高密,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齐国国王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

10.右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战国时代效果最显著的变法发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1.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 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12.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3.秦朝的都城是

A.镐京 B.咸阳

C.洛阳 D.安阳

14.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

A.加强专制统治 B.结束百家争鸣

C.消灭读书人 D.弘扬儒家文化

15.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

A.抵御匈奴 B.抵御鲜卑

C.抵御乌桓 D.抵御月氏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

A.咸阳

B.周口店

C.巨鹿

D.大泽乡

17.请根据右图中王小丫的提示回答,她所说的历史人物是

A.扁鹊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18.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下面四幅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阅有关法家的主张,你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22分,共6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否则扣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2分)

(3)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22.文化教育对于治国安邦有很大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他建立的秦朝却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他采取的哪项措施严重破坏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

(2)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

(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文化教育事业?(4分)

23.“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4分)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2分)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24.政治制度有一定的连续性,开明的政治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8分)

①国家承认 , 。

②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 的特权。

④回答完上述问题后,你认为商鞅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秦统一六国后,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立哪三个主要官职?(3分)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认识?(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A 6.C 7.A 8.D 9.A 10.D 11.A 12.C 13.B 14.A 15.A 16.D 17.A 18.C 19.B 20.C

二、非选择题

21. (1)分封制。(2分)周天子的亲属、功臣。(2分)开发了边远地区,(2分)加强了统治,(2分)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分)

(2)公元前221年。(2分)没有。(2分)

(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2.(1)焚书坑儒。(2分)

(2)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大力发展儒学教育,(2分)在长安兴办太学。(2分)

(3)尊师重教,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23.(1)春秋时期。(2分)提出“仁”的学说;创办私学,提出许多新的教育主张。(4分)

(2)老子。(2分)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2分)

24.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4分)②奖励耕战。(2分)③旧贵族。(2分)

④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2分)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2分)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

(2)丞相、(1分)太尉、(1分)御史大夫。(1分)郡县制。(2分)

(3)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应做好思想动员;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❽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25分钟 总分:25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分)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 ( b )
A.581年 B.589年 C.681年 D.1206年、
2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c)
A、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会通河、江南河、邗沟
3、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在 ( c )
A.武则天时 B.隋文帝时 C.隋炀帝时 D.唐玄宗时
4、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 b )
A.洛阳 B.长安 C.刘家港 D.泉州
5、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 c )
A.宋景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晦
6、唐朝农民创制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 ( b )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水车
7、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b )
A.中国人都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8、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d)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下列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看到的?( a )
A.在城市内,马车往来,摩肩接踵
B.在江南人们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C.在汴京买卖东西使用的是“交子”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0、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这位高僧是(d )
A、僧一行 B、玄奘 C、空海 D、鉴真
1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 a )
A.南朝与北朝 B.西晋与东晋 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
1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c)
A.费无极 B.杨国忠 C.秦桧 D.李林甫
13、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d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14、“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州、湖州在 ( a )
A.太湖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15、“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二、材料阅读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4分)
(1)该诗描绘了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唐玄宗、开元盛世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真实、愿意。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结合课本内容回答:(6分)
(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太湖流域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 交子。

❾ 初一(上)期末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期末测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表格内。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A、尧 B、舜 C、禹 D、启
4、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争,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这就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6.由于“甲骨文”的出土和释读,使哪个朝代成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7.你知道现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相传是为了纪念谁的?
A、孔子 B、老子 C、黄帝 D、屈原
8.下列观点属于墨学家派主张的是
A、反对掠夺战争 B、主张民贵君轻
C、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D、主张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
9.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10.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A、伊尹 B、姜尚 C、共伯和 D、姬发
11.“春秋五霸”中率先起来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期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里的“胡”主要指我国北方那个少数民族
A、氐族 B、蒙古族 C、越族 D、匈奴族
14.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15.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6.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其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人物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秦越人
17.如果你想查阅汉高祖刘邦的事迹,可以翻阅下列哪部著作
A、《论语》 B、《九章算术》 C、《孙子兵法》 D、《史记》
18.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即今天的
A、海南 B、日本 C、台湾 D、澎湖列岛
19.105年,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造纸术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蔡伦
20.下列哪一战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A、淝水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城濮之战
21.“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此处“老臣”是指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22.很多同学热衷于电脑游戏“三国群英会”,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是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
23.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C、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D、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24.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25.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有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王曦之的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看下面“马”字的书写,哪一个是行书?

A B C D

二、材料解读:(共30分。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8分,第28小题12分。)
26.阅读蒲松龄的对联,回答问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对联中有两个历史有名的成语,它们分别是:(4分)

(2)、这两个成语中涉及到历史上的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4分)

(3)、读了这对联,对你有何启发?(2分)

27.《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4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8分)

三、学制表格(10分)
29.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司马迁、老子、祖冲之所处朝代或时期、主要贡献。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由于受家庭的影响,10岁开始学习经史,20岁外出游历,考察风俗,访问古迹,收集传说。后来,司马迁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后来,他因触怒汉武帝,被处以酷刑,但他忍辱负重,以极大的毅力写成了《史记》一书。《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学识渊博。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数学研究,特别是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圆周率是解决圆的周长与直径比率关系的数学问题。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四、简答题:(10分)
30.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有哪些?

初一历史期末测试A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C C D C D A C B B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B D C D C D A B B B
二、材料解读
26.(1)破釜沉舟、卧薪尝胆;4分
(2)项羽、越王勾践;4分
(3)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分
27.(1)秦始皇、汉武帝;4分
(2)秦始皇在思想方面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在思想方面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分
28.(1)北魏孝文帝(孝文帝);2分
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分
(2)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风气。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8分
三、学制表格(10分,其中表格1分)
29.
人 物 学 派 主 张
墨子(1分) 墨家(1分) “兼爱” “非攻”(1分)
孟子(1赴) 儒家(1分) 反对一切战争、施行仁政、合理利用资源(1分)
庄子(1分) 道家(1分) “无为而治”(1分)

四、简答题
3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成就突出。2分
(1)、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分
(2)、注意因材施教。2分
(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地学习态度,谦虚好学。2分
(4)、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2分

❿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厦门英才学校2005—2006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初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管 桦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本大题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卡内。)
1、你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否直立行走 B.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是否有语言功能 D.会不会使用火
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 B.女娲 C.炎帝 D.黄帝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前20世纪 C.公元21世纪 D.公元20世纪
4、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以下哪种方法巩固统治,以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争,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这就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6、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了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件珍贵的文物。它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A.毛公鼎 B.商四羊方尊 C.夏朝青铜器 D.司母戊鼎
7、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古代政治家是
A.春秋首霸齐桓公 B.秦王嬴政 C.西楚霸王项羽 D.汉王刘邦
8、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长城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秦始皇未能想到的,因为当时修筑长城只是为了抵御_______的入侵。
A. 匈奴 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
10、汉武帝“二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这二将是
A.韩信、英布 B.贾谊、晁错 C.卫青、霍去病 D.班超、班固
11、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12、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臣。他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仲舒的墓被称为“下陵”。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主要是因为
A.董仲舒是汉帝的得力大臣,有思想、有能力
B.董仲舒和汉武帝的交情特好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14.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5.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6.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17.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18、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 B.原材料 C.生产工艺 D.生产者
19.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缀术》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20.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 )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一、答题卡:(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分)
21.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 )
22.“传说”和“史实” 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 )
23.汉武帝时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 )
24.《兰亭序》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5.北京人距今 年,过着 生活。会使用 火。
26.今天的汉字是从__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而这种文字诞生于______________代。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这个朝代开始的。
27.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8.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汉武帝。
29.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31.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
四.材料题(本大题2小题,共18分)
32.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8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2分)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2分)

(3)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4分)

33.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5分)

五.问答题(10分)
34.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厦门英才学校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D D B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A A B B B C A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分)
21、√ 22、√ 23、√ 24、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5、约70万—20万 群居 天然 26、甲骨文 商 27、都江堰 28、秦始皇
29、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0、祖冲之 31、张仲景 王羲之
四.材料题
32、(1)商鞅(2分)
(2)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2分)
(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1分)(二者有其一,即可得1分);秦孝公的信任、重用(1分)。全答到或答得更完整再加1分。
33、(1)北魏孝文帝(2分)。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分)
(3)迁都洛阳(1分);穿汉服(1分);改用汉姓(1分);同汉族通婚(1分);全答到或答得更完整再加1分。
五.问答题
3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确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但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的统一仍然存在,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2分),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2分),江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开发(2分),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2分)。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历史的停滞、倒退是不正确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2分)。(明确观点得2分,理由每条2分,参考答案之外,如果言之有理,言必有据亦可得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0分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