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试题
①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试卷
高一级 生物科试卷
说明:全卷共100分,作答时间为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1-20每小题1分,21-20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糖类 B.核酸 C.脂类 D.蛋白质
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病毒和柳树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青蛙和酵母菌
3.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作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是( )
A.无机盐 B.水 C.蛋白质 D.核酸
4.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 )
A. C、H、O、N、P B. C、H、O、N
C. C、H、O D. O、H
5.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 )
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6.玉米叶肉细胞中,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液泡 C、中心体和核糖体 D、内质网和液泡
7.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 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
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
8.下列核苷酸中,在 DNA 结构中可能具有的是 ( )
A. B.
C. D.
9.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10.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分别是( )
A.蛋白质、脂肪 B.糖类、脂肪 C.脂肪、糖类 D.糖类、蛋白质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产生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
C.维持细胞内的小环境的稳定 D.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加快
1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 ( )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13.当植物由代谢旺盛的生长期转入休眠期时,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 )
A.升高 B.下降 C.无变化 D.产生波动
1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15.人体某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主动运输 C.保护性 D.流动性
16.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这种物质出人细胞膜的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17.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4条多肽链,共由574个氨基酸构成,则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和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A.574、574、574 B.570、570、570 C.574、4、4 D.570、4、4
18. 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式不相符的是( )
A. B. H2N—CH2—CH2—COOH
C. D.
19.马拉松赛跑进入最后阶段,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出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 )
A.水 B.钙盐 C.钠盐 D.尿素
20.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是 ( )
21.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22.下列四种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物质的化学本质不同的是( )
A.核糖 B.纤维素 C.糖原 D.性激素
23.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层不再继续收缩时,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 )
A.转入0.2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转入3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转入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24.在小白兔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D.线粒体和核膜
25.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6.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27.人的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等。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X>Y>Z B.Y>X>Z C.Z>Y>X D.Z>X>Y
28.小鼠肝细胞中具有的糖类物质是( )
A.纤维素和糖原 B.葡萄糖和麦芽糖 C.葡萄糖和糖原 D.淀粉和蔗糖
29.下列物质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 ( )
①性激素 ②胰岛素 ③淀粉 ④消化酶 ⑤纤维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30.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通过细胞结构的顺序是 (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膜 ⑤液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⑤④②③① D.⑤④③②①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少且选对者得1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3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膜由双层膜构成,其上有许多孔
B.植物细胞都没有中心体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细胞质是细胞代谢与遗传的控制中心
32.在洋葱的表皮细胞中DNA分布在(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线粒体 D.叶绿体
33.下列生物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的是( )
A.细菌 B.酵母菌 C.HIV病毒 D.SARS病毒
34.23.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B.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
C.蔗糖、葡萄糖是植物体中的二糖
D.细胞中的结合水是良好溶剂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8分。)
35.(每空2分,共8分。)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用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应选取人体下列哪种细胞做实验 ( )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选用该材料的理由是 。
(3)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 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4)经过(3)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 )
A.静置 B.加热 C.离心 D.过滤
36.(每空1分,共10分。)分析下列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1)图中A是 ,B是 ,D是 。如果把DNA换成RNA,则A是 ,B是 ,D是
(2)当E为DNA时,A有a、b、c、d四种类型;当E为RNA时,A有a、b、c、e四种类型。那么,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有 种。
(3)真核细胞中DNA分布在 、 和 。
37.(每空1分,共11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
(1)物质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和[ ]。
(2) 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 ] ;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 。
(3)甲、乙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 。
(4)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
(5)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看,它是 膜。
38.(每空1分,共10分。)下图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3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A细胞处于何种状态? 。
(2)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 > > 。
(3)如上图A、B、C 3个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
> 。
(4)如果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质壁分离的发展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将如上图所示的 → → 。
(5)图中标号①所指的物质是 。
39.(每空1分,共9分。)右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
(1)请举例写出一种分泌蛋白质:
(2)图中的①、③、⑤分别是
(3)⑥的分泌蛋白质首先是由 [ ] 合成的。
(4)图中②是 ,在细胞内被形象地称为深海中的潜艇。
(5)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
[ ] 提供的。
35.
(1) A
(2)成熟的红细胞中则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3) 蒸馏水
(4) C
36.
(1) 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含氮碱基 核糖 核糖核苷酸
(2)8
(3)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37.
(1) ① ③
(2) ②自由扩散 ③ 主动运输 ① 协助扩散
(3) 被动运输
(4) 糖蛋白
(5) 选择透过性
38.
(1)质壁分离 (2)C A B(3)A B (4)B A C (5)细胞外溶液
39. (1)消化酶 抗体 胰岛素(或生长激素)
(2)细胞膜 高尔基体 内质网 (3)④ 核糖体 (4)囊泡 (5) ⑦ 线粒体
② 求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要难的,同时要有答案)越多越好,好的加分。很急,各位帮帮忙。
2013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一习题演内练(容46套)
http://club.topsag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44964&fromuid=5915791
③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测试高一生物试题必修一2010年1月 答案
高生物(必修Ⅰ模块:分子与细胞)
一。多项选择题:(50分)
1。在生物细胞结构
A.艾滋病的病原体B.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C. B型肝炎病原D.炭疽病
2。 “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和“无碳,就没有生命”的错误
A.碳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
B.重要的细胞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包含
℃,碳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合物的基础上连接到的碳链的碳原子数的基本骨架
D.单糖的数目的碳链连接的碳原子的基本骨架
3。如下图所示,A→B指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一个
B?
BR />
e
一个
B?
?
D
AA和B细胞周期的结束BC段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一样,一般发生在的第d分贝和C是一种细胞周期
4,下列哪项不直接需要ATP能量
A.细胞分裂B. C.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渗透水的吸收D.肌肉收缩
5。叙述生物膜错误
A.膜元件,可以从内质网,高尔基体膜,然后转移到细胞膜
C.生物膜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类似的共同体内的膜结构
D.生物膜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 6科学家哺乳动物中,成熟的红血细胞的蒸馏水,导致破裂的红细胞的溶血现象,然后刷新解散,被称为“鬼”的其余部分的结构生物学,细胞微环境物质主要成份的鬼
A.无机盐,蛋白质B.蛋白质C.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D.脂质,蛋白质
7时机体代谢,快速增长,在体内
A B.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有没有做这个比例将减少
C.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将上升D.
8。形成的蛋白质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的缩合率不变,51个氨基酸形成的两个肽链的,假设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30,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
A.5748 B.6630 C.882草49
9。下面的描述上使用的高倍率错误
答:首先在低倍镜下仔细看看,然后去一个高倍显微镜
B.用粗调焦螺旋调整,然后再细焦螺旋调节
C.视觉图像变亮很清楚
D.高倍率窄视场,放大倍数
10以下描述不正确
A.蓝藻细胞内的叶绿体B.蓝藻细胞内光合色素
C.蓝藻细胞光合作用的蓝绿色藻类光合作用的条件,酶D.蓝藻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11绿色植物无论是光反应,最好是检查
A.葡萄糖的生成B.ATP的合成C.氧释放来衡量D.的二氧化碳吸收
12。已知Mn2 +的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它可以激活硝酸还原酶,Mn2 +的植物的缺乏将无法使用硝酸盐,其中示出的无机离子
A:一个重要的角色维持酸碱平衡B.
C.了重要作用D.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调节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的设备...... />的意义
温度
的棉布状态
几天后现象
阳光的地方BR /> 23°C
都湿发芽
乙
日光
23°C和
干燥
没有发芽
?
暗
23℃
超市
全部发芽
小
黑暗
23 ℃
不发芽的干
13。皮氏培养皿底部覆盖棉花,对棉花的豌豆种子。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证明种子萌发需要
A.阳光
B.空气</?合适的温度
D.水
14。已复制到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的正常形态(B)
15。新鲜的苔藓植物的叶子,到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的0.3g/mL的蔗糖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的①和②的颜色分别为()
A.①无色。 ②绿色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D.①红色②红色
16。人红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浸泡半小时后的结果显示。血细胞形态的变化,按照递减顺序来确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正确的是()
答:> B> C> D
B.e > A> B> C
C,C> D> A> B
D. C> B> D> A
/> 17。图胡萝卜的硝酸钾溶液氧化的情况下,K +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不同的因素
A.向量的数量,能源
B.能源载体数量
C.载波数的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18。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四种植物的光合速率曲线(I,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这是最适合的生长在树荫下的条件下,植物()
AI BR />
B.Ⅱ
C.Ⅲ
D.Ⅳ
19。生物圈保护区和非生物世界的团结,因为
A.生物和非生物物质
B化合物构成的细胞从岩石圈
C.超过20种化学元素在无机性质
合肥D.生物生物有着共同的代谢
20构成的有机体。在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在生殖过程
A.脂肪B.磷脂C.固体酒精D.脂肪酸
21 a>
A.细胞的细胞质中比分离和回收的现象,可以判断是死是活的细胞呼吸B.能力,实力
?细胞膜载体数量的多少D.细胞吸收营养/> 22。淀粉酶在淀粉催化淀粉分解实验,稀释2倍,20倍,起到的效果基本上是相同的,这表明该酶具有
A.特定B.多样性C.效率D.稳定
23。在这个过程中的有氧呼吸18O
A.葡萄糖水B.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氧
C.的使用18O跟踪的氧原子转移途径的葡萄糖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4将被放置在壶中的太阳移动到暗细胞内的三碳化合物的变化葡萄糖生产量
A. C3突然增加,(CH2O)减少B. C3(CH2O)减少
C. C3(CH2O)增加D. C3突然减少, (CH2O)增加
含ADP,磷酸,NADP +,和其他物质添加到叶绿体,光合作用下所示的条件下,实验绘制的曲线代表
A.有机合成率
B. 02发行版
C. ATP和[H]号
D. C02吸收
二,概念图:(20分)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⑤______
①的_______ _______③在_______(4)_____⑤______
判断错误修正,如果是真实的,下面的语句〖〗播放,如有错误,请〖〗,带下划线的部分。 (10)
1。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所有生物体的细胞,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都与它们的结构和活动。 〖〗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膜,核细胞膜和细胞壁共同构成的。 〖〗
3。过程的主动运输的大分子载体蛋白质的协助下,从侧面的细胞膜被运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这个过程中,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需要消耗〖〗。
4细胞的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保持在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化学反应。 〖〗
5。产生的酶是由活细胞催化有机物质,有机物质主要是蛋白质。 〖〗
,填空题:(20分)
1。发面面包,松软可口的面包是利用酵母_______________;酒厂制酒用酵母_______产生_________。
2。有机体的生命活动的能量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____________体内储备的能量是___________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
3,人们发现,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组合物的膜的脂质分子垂直排列时,将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75%的脂质分子不规则膜扩大区域的厚度减小。这证明,膜材料分子的运动,使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膜结构变化将影响细胞膜的各种物质____________。
/ a>
五,图填空:画的同学
1。 (6分)下图显示的原理图的洋葱根尖分生区,
仔细观察和分析图,图中的三个明显的错误:
①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下面的图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图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细胞内的作用,这些颜料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H阶段,我说的那个阶段。
(3)B化学公式的D化学分子简风格_______
(4)写光合作用的整体反应:
BR />
3。 (8分)下面的两个学生吸引到发生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他的功能是_______
(2)渗透装置示意图,正确的______理由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VI实验的勘探分析问题:
学生
操作步骤
分解
冲洗
染色
生产商
观察
一个
-
+
+
+
+ BR />
乙
+
-
+
+
+
?
+
> +
-
+
+
小
+
+
+
+
戊
+
+
+
+
+
> 1(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观察到9点)在A至E的五年级学生在洋葱根尖剪裁立即采取措施后,请回答:
(1)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请选择从下面的序列号)
A.染色体上的颜色是不显着的,也看不到
B.细胞重叠染色体
C.染色体上的颜色,清楚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淡,模糊注:“+”表示该操作。“ - “表示操作
(2)D学生在执行上述步骤,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是没有发现很长一段时间,步骤应该可以正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学生观察到的矩形单元,但并没有发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学生老师指点后,发现细胞分裂的形象,他想观察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使用相结合的目镜和物镜是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癌症研究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在1900年,只有30岁的罗尔斯一只鸡肉瘤(恶性的肿瘤生长中的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的肉瘤肿瘤的生长成为),做了以下实验:鸡组织成液体掉在了地上,与一个特殊的“筛”过滤,这种过滤装置,即使是最小的细胞还没有通过。滤液,然后注射到鸡的身体健康结果的鸡快速成长肉瘤。 (8分)
(1)基于上述推测,罗尔斯提出了一个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角度来看,以什么样的致癌物质致癌的研究提供的证据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你设计一个模拟试验,研究了某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可能致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3。 (10分)科学家的植物浇盐水30分钟图,图B中的植物,如图片来回答这个问题:
(1)植物浇盐水,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2)谈会导致植物细胞的改变
BR />
(3)如果在图B中,你给植物浇淡水,预测植物会发生什么,并说明理由。
/ a>
/ a>
参考答案
,多项选择题:
问题
8,6
10
答案
e
一个
D > C /> C
e
乙
AB
问一个
11/12
13
14
15
17
18
19
20
回答
?
e
e
乙
BD
e
CB
?
</问题
22
23
24
25
的的答复
一个
?
e
一个
?
二,概念图:
1。 ①CH,O④核糖⑤②③葡萄糖的单糖的糖原(纤维素)
2 1叶绿体色素②ATP(3)O2④C5⑤(CH2O)
3判断修正:
1。 √
删除“及细胞墙
3。√
4。生活活动
√
4,填写的空白
1。CO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酒精
2葡萄糖ATP的脂肪太阳能
3流性
五,图填补空白:
1。答案:①不应该有叶绿体②应该的液泡③细胞应为正方形
④核应占相当大的比例
2(1)叶绿体光反应暗反??应(3)O2 ATP(3 )(略)
(1)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吸收光能(2)不允许蔗糖分子
(2)B设备比较多的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进入,蔗糖溶液的体积增大。
6实验探索分析问题:
1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低放大倍率首次使用显微镜使用高倍率
(3)不正确观测站的(看到学生是成熟区细胞)(4)BC
(1)病毒致癌(2)提供的病毒因子的致癌性证据
(3)①选择测试材料(某种动物)和分组
/>②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实验动物,在相同的时间,对照组设定
③预测结果和结论:如果试验组动物的肿瘤,表明这个因素是致癌的,如果有是没有肿瘤,它可以推断??。
3。(1)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状态
(2)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液泡脱水,导致细胞的质壁分离。
(3)如果及时注入淡水到工厂,工厂应该很快就会恢复的质壁分离植物到植物,如果需要更长的时间前注入淡水的植物,植物可能会导致植物死亡,由于长时间脱水产生质壁分离不能恢复。状态。
④ 师说生物试题高一必修一单元测试4-6答案
文体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 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是中华五圣之首——文圣,是继孔孟之后又一伟大的文学家。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同落井下石,此为另一写法)、“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生平年表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803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贞元十九年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其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元和九年(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的思想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韩愈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提倡散文,后人称他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有着极高的成就。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名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文章结合家族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悼念亡侄的悲痛,感情真实,恰如唱歌当哭,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传世名言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事业无穷年。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师说》)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 圣人无常师。 (《师说》)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
编辑本段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编辑本段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所以:用来。。。的。 [3]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4]受:通“授”。传授。 [5]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6]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7]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 [8]乎:于 [9]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10]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即以之为师。 [1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知,了解,知道。年:年龄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3]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 [15]犹且:尚且 [16]众人:普通人。 [17]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19]惑矣:(真)糊涂啊! [20]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21]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 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22]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3]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4]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5]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6]相师:互相学习。 [27]族:类。 [28]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9]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30]谀(yú):阿谀、奉承。 [31]复:恢复。 [32]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33]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34]乃:竟 [35]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6]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7]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8]苌(cháng)弘:东周 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39]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40]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不必:不一定。 [42]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各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43]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44]六艺经传(zhuàn):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45]不拘于时:不被时俗所限制。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46]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47]贻:赠送
编辑本段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比我多,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的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句读)要学习,大的方面(解惑)却丢弃,我没见到他聪明在哪。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也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有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 李氏的儿子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编辑本段字词整理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 ③吾师道也:(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老师)(者也判断句) 【之】 ①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 (结构助词,这) ③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⑧古之圣人:(的) 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 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指示代词,那(些) )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真是;表反问,难道)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 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10.君子不齿:齿,表并列。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12.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 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省略句 则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被动 不拘于时 所字结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重点背诵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编辑本段背景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主张“文以载道”,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编辑本段解析
⑤ 求高一上期金太阳试卷生物卷(二),(三),(五)答案。(就是必修一的)
建议你还是去贴吧(像高考吧,地理吧,数学吧,英语吧)问下…大.家在学.校做都是做纸制.的,根.本不是电,.子的,谁也不会给你一题..题..手.打。即使有也要给你找试卷,拍照,上网上传等麻烦的步骤基本没人会去做,所..以别..干等了。
还有就是你可以在网络文库里搜题目,或者把题目打几十个字出来用网络直接搜索下,说不定能找到。或者你可以去出这本书的官网看下,官网上也可能有答案.还有就是大型的考试也不会有答案了,除非是考完成绩出来后,与其在这求答案,你还不如去好好复习,争取考好来。
⑥ 漳州市2016-2017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 )
A、染色体 B、液泡 C、核糖体 D、叶绿体
2、右图为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褐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方向分别是( )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3、人体的唾液腺细胞能够分泌唾液淀粉酶。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核为唾液淀粉酶的合成提供遗传信息
B、核糖体为唾液淀粉酶的合成提供场所
C、高尔基体与唾液淀粉酶的形成有关
D、中心体参与将唾液淀粉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
4、下列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含有纤维素的是 ( )
A、西瓜果肉细胞 B、人的表皮细胞 C、草履虫细胞 D、变形虫细胞
5、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的能量转换场所是 (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
6、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若发生质壁分离前观察的细胞如下图甲,则发生质壁分离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是乙图中的 ( )
7、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通过细胞结构的顺序是 (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膜 ⑤液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⑤④②③① D、⑤④③②①
8、右图是人体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的物质是
A、呼吸酶 B、分泌蛋白
C、性激素 D、维生素
9、在白杨树的细胞和黄牛的细胞中,都能发现的细胞器有 ( )
A、中心体和内质网 B、线粒体和质体
C、核糖体和线粒体 D、核糖体和叶绿体
10、下列物质中,它的形成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都有关系
的是 ( )
A、血红蛋白 B、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胃蛋白酶原 D、性激素
11、蛋白质合成是细胞的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下列细胞中,不可能发生此生理过程( )
①神经细胞 ②肝细胞 ③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④高等植物的筛管细胞 ⑤脂肪细胞
A、①②⑤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双层膜结构 B、是遗传信息储存的主要场所
C、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是真核细胞中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细胞器
13、家庭养花,一次施肥过浓,引起花卉萎蔫,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加强光照 ②改善空气流通③适当浇灌清水 ④更换盆中泥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下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15、下列细胞结构中含有遗传物质的是 ( )
A、液泡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中心体
C、中心体和叶绿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
16、当你连续嗑带盐的瓜子,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干涩的感觉。其原因是 ( )
A、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失水
B、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失水
C、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吸水
D、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吸水
17、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的顺序) ( )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18、红萝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萝卜切成小块放到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 )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19、人的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等。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X>Y>Z B、Y>X>Z C、Z>Y>X D、Z>X>Y
20、用显微镜观察经健那绿染过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线粒体的原因是
A、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基质染色
B、健那绿能使细胞质基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C、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染色
D、健那绿能使细胞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2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22、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以上三项都正确
23、渗透作用是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下列能称之为渗透作用的是
A、钾通过原生质层 B、氧气通过细胞膜
C、水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24、如图实验装置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②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①的半透膜袋坚挺变硬,请推测三种溶液的浓度关系为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25、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A、C、H、O、N B、C、H、O、N、P
C、C、H、O、S、P D、C、H、O、Mg、Fe
26、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27、实验证明,餐后肠腔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可以顺浓度递度被吸收;当肠腔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至显著低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仍能被迅速地吸收。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以哪种方式吸收葡萄糖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28、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29、下列生理活动中,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 )
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B、C02进入叶绿体
C、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细胞识别
30、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 醋酸能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
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
二、非选择题(40分)
1、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①有边界,②有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③有控制中心起控制作用。那么,细胞的边界是 ,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是指细胞内的 分工合作,细胞内起调控作用的控制中心是 。
2、右下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
(1)此图是动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有[ ] ,而无 。
(2)若这是昆虫的飞翔肌细胞,那么该细胞中的[ ] 较多,因为该细胞的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多。
(3)若这是人体的胰腺腺泡细胞,那么与其合成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 含量较多,该细胞器的形成与核内的[ ] 有关。
(4)图中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是[ ] ,它由 和 两种成分组成。
(5)某种毒素妨碍细胞的有氧呼吸而影响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
[ ] 中。
(6)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是[ ] ;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且被称为“消化车间”的细胞器是[ ] 。
3、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 和哺乳动物成熟的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细胞器。大量的事实表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 。
4、细胞膜主要由 和 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 。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属于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其主要依据是 。
(2)图A中⑥所指的是 ,它是细胞合成 的场所。
(3)图B中⑤是 ,它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所。
6、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如图为处于三种生理状态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原生质层包括 这几部分(填标号),可以把原生质层看作一层 性膜。
(2)若将细胞a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放入清水中,则细胞的变化是 ( )
A、a→b→c→b→a B、 a→b→a→c
C、a→b→c D、a→c→b→a
(3)若将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O.5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放人清水中,则细胞的变化是 ( )
A、a→b→c→b→a B、a→b→a→c C、a→b→c D、a→c→b→a
(4)若将细胞a置于1 mol/L的KNO3溶液中,则细胞变化为上述答案中的A,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交换吸附
(5)图c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
(6)图中各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 > 。
7、1970年,科学家所做的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试验的试验现象证明细胞膜具有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模型。
8、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如图所示。然后,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O.3 g/mL的蔗糖溶液中,并且用铅笔在鸡蛋壳上标上最初的吃水线,半小时后,他发现鸡蛋上浮,原吃水线高出水面。请分析:
(1)鸡蛋壳上浮的原因是 。
(2)如果里面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蛋壳将会 。
(3)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①具有 ;②在其两侧的溶液具有 。
1-5、CDDAB 6-10、ADBCC 11-15、CCDDD 16-20、BDCDC 21-25、CACBB 25-30、BCBBC
1、细胞膜 细胞器 细胞核
2、(1)②中心体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2)①线粒体 (3)③核糖体 ⑦核仁 (4)⑥染色质 DNA 蛋白质(5)①线粒体 (6) ②中心体 ⑩溶酶体
3、筛管细胞 红细胞 代谢和遗传
4、脂质 蛋白质 糖类 蛋白质
5、(1)动物 无细胞壁和液泡,有中心体 (2) 核糖体 蛋白质 (3)线粒体 有氧呼吸
6、 (1)①②⑤ 选择透过性 (2)A (3)C (4)AC (5)质壁分离 (6)c b a
7、流动性 流动镶嵌
8、(1)因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 (2)下沉 (3) 半透膜 浓度差
⑦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至三章测试题
卷一(不上交)
班级: 姓名: 座号: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答案写在卷二上)
1.关于生物体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都有严整的结构 B.病毒具有严整的结构
C.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有细胞结构 D.所有生物体都有细胞结构
2.细胞在进行物质交换时,能逆浓度梯度而运输物质的一种方式是: ( )
A.简单扩散 B.渗透作用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3.下列哪种生物是原核生物: ( )
A.病毒 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水稻
4.下列各项中,都含有少量RNA和DNA的一组细胞器是: ( )
A.叶绿体和核糖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线粒体和中心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5.红细胞吸收下列物质时,需消耗能量的是( )
A. K+ B. C6 H12 O6 C.H2 O D. O2
6.原生质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共同含有的元素是:( )
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P、S
7.细胞核是下列哪种生理活动的主要场所: ( )
A.蛋白质合成 B.有氧呼吸 C.DNA贮存和复制 D.RNA的复制
8、在化学组成上脂类与糖类的主要区别是:( )
A、脂类分子中氧原子的比例高 B、脂类主要由C、H、O组成
C、脂类分子中C和H原子的比例高 D、有的脂类物质中含有N、P
9.下列物质中属于二糖的是( )
A.淀粉、麦芽糖、核糖 B.乳糖、蔗糖、糖元
C.乳糖、麦芽糖、蔗糖 D.乳糖、核糖、糖元
10.下列化合物均含N元素的一组是( )
A.乳糖和淀粉酶 B.葡萄糖和脂肪酸
C. 血红蛋白和核酸 D.纤维素和核苷酸
11.在二次大战后,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高,原因是受()的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 B. 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12.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染色体
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 线粒体和中心体
13.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探测疾病的目的.基因探针是指( )
A. 用于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B. 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DNA分子C. 合成ß-球蛋白的DNA D.合成苯丙羟
14.“天地合气万物有生”“腐草为莹”和“蝉固朽木所化也”这些说法与下列哪位科学家所支持的生物学观点一致( )
A. 雷迪 B.尼达姆 C.斯巴兰扎尼 D. 斯巴德
15.下列哪种提法使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缺少足够的证据否定“自然发生说”( )
A. 肉汤加热时间不够长 B. 软木塞不能完全隔绝细菌
C. 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D. 烧瓶是缺少足够的氧气
16.最能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的是( )
A. 雷迪的实验 B.尼达姆的实验 C.斯巴兰扎尼的实验 D.巴斯德的实验
17.数据收集是指( )
A. 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
B. 把测量得到的数据收集起来 C.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的过程
D.类结果记录下来的过程
18.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 )
A. 会降低 B.会升高 C. 会不变 D.与此无关
19.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都含有核酸和核糖体
C. 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20.在细胞的脂质物质中,对生物的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的是( )A. 脂肪 B. 磷脂 C.固醇 D. 维生素D
21.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无关的是( )
A. 氨基酸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羟基 B.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
C.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D.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22.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各种蛋白质均含有20种氨基酸 C. 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C. 蛋白质是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23. 小麦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
A. 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
C. 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D.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24.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198个肽键,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
A. 22836 B. 22544 C. 22288 D.22036
25.下列选项中,不属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 )
A.葡萄糖 B. 淀粉 C.核糖 D.脱氧核糖
26.高等动物之所以表现出第二性征,就化学成分而言,是由于何种物质作用的结果( )A. 蛋白质 B. 脂质 C. 糖类 D. 核酸
27.若某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的分子量之和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A. 1条 B. 3条 C.5条 D.7条
28.胰岛素和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
A. 核苷酸和氨基酸 B.氨基酸和核苷酸
C. 氨基酸和氨基酸 D.单糖和氨基酸
29. 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有( )
A. 2 B. 4 C. 8 D.16
30.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 )
A.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B.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C. CO2进入叶绿体 D.细胞识别
31.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应是( )
A. 目镜(15×)和物镜(10×) B. 目镜(15×)和物镜(45× )
B. 目镜(5×)和物镜(10× ) D. 目镜(5×)和物镜(45× )
3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找到目标”,下列有关这句话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高倍镜下视野小,难以找到目标 B.高倍镜下视野暗,难以找到目标
C.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调节焦距时容易损伤透镜和玻片
D.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和视野亮度都不大方便
3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 向左方 B. 向上方 C. 向右方 D.向下方
34.某种毒素侵入人体后,妨碍了细胞呼吸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 )
A. 细胞核 B.细胞膜 C.核糖体 D. 线粒体
35.下列哪一项不是简单扩散与主动运输的不同点有( )
A.运输的物质必须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B.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不消耗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D.运输的是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物质
36. 具有m个氨基酸,n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其肽键的数目为:( )
A.n个 B.m个 C.(m+n)个 D.(m-n)个
37.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38. 下列结构中脂类成分含量最多的是( )
A. 染色体 B.叶绿体基质 C.叶绿体膜 D.核糖体
39. 据报载,华人科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罗利分校生物学教授石家兴发现,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他与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试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 )
A.元素组成 B. 空间结构 C. 基本结构单位 D.功能
40.一个正常生活的细胞,若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含水量不变,则温度对其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的影响是( )
A.温度升高,结合水比例减小,自由水比例增大
B.温度升高,结合水比例增大,自由水比例减小
C.温度降低,结合水比例减小,自由水比例增大
D.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苏)第一至三章测试题
卷二
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德国生理学家华儿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如下表:(本题6分)
A B C D E
干细胞 肾皮质细胞 平滑肌细胞 心肌细胞 冬眠时的干细胞
950个 400个 260个 12500个 1350个
(1)心肌细胞线粒体含量最多的原因是
(2)排出各组织细胞代谢活动从强到弱的顺序:
(3)肝细胞中的线粒体在该动物冬眠时比常态下多的原因是
。
三.医理研究,一处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其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共13分)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 试剂、淀粉可用 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破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实验步骤:
A.鉴定还原性糖:
B.鉴定淀粉:
C.实验现象:
D.结果分析:
E.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
。
四、据图分析回答:(共14分)图略
(1)此图是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判断的理由是细胞具有以下结构:〖 〗 、〖 〗 、〖 〗 ,而没有 。
(2)吸收O2并放出CO2细胞器是〖 〗 ;吸收CO2并放出O2的细胞器是〖 〗 。
(3)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他们有的游离
在 中,有的附着在 上。
(4)含有DNA的结构有 (主要的)、〖 〗 、〖 〗 。
(5)如果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从细胞核角度看,除没有 外,还应没有 、 ,在细胞质中应只有〖 〗 。
(6)如果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它们在分裂时,代谢特别旺盛的细胞器是 、 、 。
五、论述分析题(任选一题,共7分)
1.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人类在战胜癌症的道路还很漫长的原因。
2.请你谈一谈核酸营养品的开发前景。
⑧ 谁有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试题
必修一 第三章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选择题
1.(2010•广州检测)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B.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惟一共有的细胞器
C.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D.性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解析: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形成细胞壁,所以在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活动加强。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也无核糖体。原核生物虽然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而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不属于蛋白质。
答案:A
2.人进食后,下列哪一项在胰腺细胞中不会出现 ( )
A.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增多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联系加强
C.细胞核中的DNA加快复制
D.核糖体的功能增强
解析:人进食后,胰腺细胞中胰岛B细胞会分泌产生较多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这一过程中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分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线粒体产能增加。
答案:C
3.(2010•济南模拟)2009年10月7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的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的阿达•约纳特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他们在原子水平上显示了核糖体的形态和功能。下面关于核糖体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为蛋白质、RNA或DNA
B.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合成都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C.具有核糖体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D.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的同时会消耗ATP和水
解析:构成核糖体的化合物只有两种,即蛋白质和核糖体RNA。绝大多数酶的化学
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极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其合成不需要核糖体的参与。具核糖体的生物全部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必然是DNA。多肽链产生时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产生水。
答案:C
4.下列是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细胞的模式图,可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 )
A.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B.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C.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高等植物细胞
D.单细胞藻类、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解析:由左至右,第一个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第二个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是高等植物细胞;第三个细胞有细胞壁,又有中心体,为低等植物细胞,如单细胞藻类。
答案:A
5.(2010•舟山模拟)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解析:叶绿体通过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内质网通过折叠增大膜面积;高尔基体通过囊状结构增大膜面积。
答案:B
6.(2010•南京模拟)由中科院院士、长春应化所汪尔康研究员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董绍俊研究员等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模拟生物膜体系的生物电化学研究”,日前在北京通过了国家基金委化学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研究已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成果,对生物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属于生物膜,并且是双层膜结构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会改变其组成,但不会改变其通透性
C.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细胞膜上的糖被有关
D.生物电化学的研究应该与生物膜上的带电粒子有关,与蛋白质无关
解析:细胞膜属于生物膜,属于一层膜结构;生物膜的通透性与膜上的蛋白质密切相关;细胞之间传递信息与细胞膜上的糖被密切相关;生物电的产生与传导与细胞膜上的载体密切相关。
答案:C
7.如图为某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含有叶绿体,所以该细胞肯定为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B.该细胞合成ATP的场所只有3和9
C.若该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模式图,则不应该有结构7,其他结构均相同
D.细胞结构8含有的P远高于7
解析: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以及中心体,肯定是低等植物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除了叶绿体、线粒体外,还有细胞质基质;洋葱根尖细胞不含有中心体,也不含有叶绿体;高尔基体是膜性细胞器,含有磷脂分子,而中心体不是膜性细胞器。
答案:D
8.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④⑤ D.⑤⑥
解析:蓝藻无叶绿体也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也进行有氧呼吸;没有细
胞结构的生物应为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应属RNA病毒。
答案:D
9.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
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解析:图解中所示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参与),因为原核细
胞中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
答案:D
10.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双选) ( )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
B.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
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C.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
心
解析: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不存在于液泡中,液泡中所含色素主要是非绿色色素如紫色、红色等色素。
答案:AC
11.下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双选) ( )
A.图中a、c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的细胞器
B.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内膜
C.图中p是指线粒体的内膜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
解析:图中的a是核膜,b是细胞器膜,c是细胞膜。m中进行的是光反应,故m是叶绿体类囊体膜;p可产生ATP,可知发生的是有氧呼吸,所以p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不含有氧呼吸酶;f能合成性激素(脂质),说明f是内质网,f→g→h→g→c表示的是分泌蛋白质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g是囊泡,h为高尔基体。
答案:AB
12.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双选) ( )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
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解析:从题意可以看出,MTERF3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最可能的原因是线粒体因子MTERF3使有关呼吸酶不能合成,而不是直接抑制酶的活性。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
1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物质B是 。
(2)结构E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功能特性是 。
(3)具有双层E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图中的序号)。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
功能不同的是[ ] 。
(4)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并使其裂解必须依靠[ ] 的作用。
(5)细胞内具有E结构的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还有 、 。
(6)参与图中①的生物膜是 。
解析: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①是叶绿体类囊体膜,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液泡,⑥是溶酶体。
答案:(1)蛋白质 磷脂 (2)具有选择透过性 (3)①② ④ 高尔基体 (4)⑥ 溶
酶体 (5)细胞膜 核膜 (6)叶绿体类囊体膜
14.(2010•绍兴模拟)下图1为某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2中a~h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
结构。图2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括号中填序号或字母):
(1)a~h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结构是[ ],它的基本支架是 。
(2)a~h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 (填字母)。
(3)若图为人的唾液腺细胞,则其主要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是 ,与其他没有分
泌功能的细胞相比较,a~h中数目一定较多的细胞器是[ ] 。
(4)c结构上的⑥称为 。
(5)如果图1细胞具有明显的b结构,则该细胞是否会出现g的现象? ,原因是 。
(6)若用龙胆紫染液对图1中的结构进行染色,则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
是 。
解析:(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h),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a~h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b(液泡)和f(高尔基体)。(3)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
中主要化学成分是唾液淀粉酶,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分泌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4)c
结构是核糖体,它是翻译的场所,其模板是信使RNA。(5)如果细胞具有成熟大液
泡,则表示该细胞为成熟细胞,无分裂能力。(6)龙胆紫染液是对染色体(质)进行染
色的染料,染色体(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所以可以看到细胞核被染成紫色。
答案:(1)h 磷脂双分子层 (2)b、f (3)蛋白质 f 高尔基体 (4)信使RNA (5)
不会 具有成熟大液泡的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会出现细胞分裂 (6)细胞核被染
成紫色
15.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形态、结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生命系统通过各
个层次的信息和反馈调节等活动维持其自身稳定,执行其正常功能。下图中,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细胞间通讯中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一种方式。
(1)图1的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 。
(2)研究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
关。美国科学家试图从人的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以这两
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 。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禽流感病毒与图1中结构 (填序号)的化学组成
最相似。
(4)若图1所示的分泌物是抗体,该细胞核内何种结构被破坏,上述抗体合成将不能
正确进行? (填序号),原因是 。
(5)若图1所示的分泌物是胰岛素,写出胰岛素在产生、运输、加工、分泌到细胞外
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 (填序号)。
(6)图2中结构②的组成成分是 。
(7)如果图2中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表示的激素是 ;当甲状腺细胞
分泌激素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和 的分泌活动。
(8)如果图2中①是胰岛素,胰岛素与②结合,则激酶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
是 ;如果①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②结
合,则激酶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刚好相反,同时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信息的
调节方式叫 。
(9)人类的糖尿病有Ⅰ和Ⅱ两种主要类型,Ⅰ型与内分泌腺和激素水平有关;Ⅱ型与
靶细胞有关。试阐释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 。
解析:(1)图1的⑨为细胞膜,其至关重要的特性为选择透过性。(2)人和其他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
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3)禽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与里面的核酸构成,组
成细胞中的核糖体③相似。(4)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
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就无法合成。(5)与分泌蛋白的产生、运输、加工、分泌有关
的膜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注意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6)图2是
信号分子与受体②结合的过程示意图,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7)图2中靶细胞是甲
状腺细胞,则①表示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细胞分泌激素过多时,会抑
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就是反馈调节。(8)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
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或加速葡萄糖进入细胞,在组织
细胞内加快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9)Ⅰ型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合成足量的胰岛素;Ⅱ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
的靶细胞受体损坏,正常的胰岛素不能被识别。
答案:(1)选择透过性
(2)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结构的膜,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
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3)③
(4)⑤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蛋白的合成
也就不能正常进行
(5)②⑦⑨
(6)蛋白质
(7)促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
(8)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反馈调节
(9)靶细胞受体无法正常识别相关的激素分子(或胰岛素)
⑨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二单元试题”
高一生物必修第1单元至第2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6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03年全国部分省爆发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它与大肠杆菌最明显的区别是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有无细胞结构 C.有无细胞壁 D.有无遗传物质下2.细胞内的脱氧核糖主要分布在: A.细胞质B.细胞核 C.高尔基体D.中心体3.“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C.调节血液渗透压 D.促进更多红细胞的产生4.脱氧核苷酸单体缩合成的多聚体是A.DNA B.RNA C.核酸 D.碱基5.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6.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个事实不能说明的是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体的统一性C.各种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7.细胞学说揭示了A.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8.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A. 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B.葡萄糖、淀粉和果糖C.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D.麦芽糖、果糖、乳糖9.物象处于显微镜的视野左下方,要使物象移至视野的正中央,那么应向哪一方移动玻片标本 A. 左下方 B. 左上方 C.右下方 D. 右上方 10.占肝脏细胞干重最多的有机成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