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
❶ 廖雅泉历史上有这人吗
应为“廖雅权”,“廖雅权”为日本女间谍南造云子化名,不确定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
南造云子,是日本侵华期间直属日本大本营的特工人员,有日本第一女间谍之称。南造云子1909年出生于上海,其父亲南造次郎是一名老牌间谍。但对于南造云子的真实性仍存异议,也有个别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历史上并无南造云子这个人。
南造云子在少年时代就已精通射击、骑马、歌舞等。13岁时,南造云子被送回日本神户间谍学校学习,学习汉语、英语、射击、爆破、化妆、投毒等特工技术。1929年,南造云子被调往南京,化名“廖雅权”,以失学青年的身份作掩护,打入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汤山温泉招待所当招待员。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曾出现过一系列重大泄密事件,经过紧张调查,国民党当局在其内部破获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组织。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间谍组织的幕后操纵者却是一个年轻的日本女人,一个神秘的女间谍——南造云子。
(1)历史上有扩展阅读
相关质疑
无论是原军统人员的回忆录,如沈醉所著《戴笠其人》,还是台湾方面早公开了的有关资料,如《戴雨农先生全集》,南造云子都像一个失手而去的氢气球一样消失了。甚至在接手王天木任军统上海站长的陈恭澍的《上海抗日敌后行动》一书里,也没有一个字提到上海滩上这位身手不凡的女子。
此人在日本没有留下任何可供查阅、或寻觅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与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知道川岛芳子的故事相反,没有日本人知道存在过这样一个为他们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神秘女子。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造云子在上海特务机关做过特一课课长。林小玎专门查阅了“二战”时期日本全部在华情报机构副课长以上人员的花名册,没有南造云子的名字。在陆军中野学校历届毕业生的花名册上,更不见其人。
参考资料
网络-廖雅权
❷ 历史上是否有张四非
历史上没有“张是非”。
“张是非”是单田芳创作、播讲的长篇评书《乱世枭雄》中的虚构人物。也是单田芳、单瑞林父子创作的长篇小说《乱世枭雄》中的虚构人物。
《乱世枭雄》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创作而成。这部评书语言生动,人物鲜明,悬念环环相扣,故事引人入胜。
(2)历史上有扩展阅读
《乱世枭雄》内容简介
《乱世枭雄》全书共二百多万字,分为五部,其中第一部《风起云涌》、第二部《横扫辽西》、第三部《虎踞龙盘》和第四部《梦断皇姑》(第五部尚未出版)。它是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最为
满意和亿万粉丝最为喜爱的评书经典,是一部融政治、历史、军事、权谋于一体的网络全书,一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没落与重生的长篇巨著。
它深度讲述了一代枭雄张作霖及张学良父子的传奇人生,再现了中国从满清到民国社会变革期的宏大图景,塑造了汤二虎、张作相、冯麟阁、张景惠、孙烈臣、张是非、田小凤、杜立三等一大批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由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精心创作而成。
语言生动,人物鲜明,悬念环环相扣,故事引人入胜,传播广泛。在讲述张氏父子传奇经历的同时,本书还描述了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代背景,使人们可以从一个侧面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
❸ 历史上有名的战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❹ 历史上有几位三朝元老
有:西汉霍光,唐朝徐茂公,宋朝李纲,明朝叶向高,清朝张廷玉。
1、霍光
霍光(?-公元前68年),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大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身材魁梧,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长美。不学无术,忠诚勤恳。初以门荫,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宿卫公正,勤劳国家。
汉武帝临终时,拜大将军、大司马,受命托孤辅政,封为博陆侯。辅佐汉昭帝,解除上官桀拥立刘旦阴谋,废立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即位,掌权摄政,权倾朝野。
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去世,谥号宣成,陪葬于汉武帝茂陵,葬礼如萧何故事。两年后,霍家发动谋反,全族诛杀。
2、徐茂公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3、李纲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4、叶向高
叶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
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京国子司业、太子左中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为太子左庶子。上疏请求取消矿税、撤矿税监,被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升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后,一人主持阁务达七年之久,人称“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连上六十二道奏疏请求致仕,获准回乡。天启元年(1621年),二度入阁为首辅。
由于阉党势力过于强大,叶向高不甘受误国之骂名,又连上六十七道奏疏请辞。天启四年(1624年),叶向高以太子太傅致仕。
天启七年(1627年),叶向高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5、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❺ 历史上真有芈月此人吗
历史上有芈月此人,芈月历史原型为秦宣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 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
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
(5)历史上有扩展阅读:
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任何人如果拿鄙视女人的眼光来看她,必将自尝苦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三十岁上下的成熟美妇人一跃成为封建社会里后妃掌政的鼻祖。秦国尚武,而武功最盛大的时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掌政的三十六年(也有说是四十一年的)。
三十岁上下的她当上了秦国太后,称“宣太后”。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联姻——也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楚国的公主为王后,同时也将秦女嫁与了楚国。
与此同时,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
不用说,亲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在楚怀王的推荐下,宣太后让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国的宰相。(从这项推荐来看,芈八子的母亲应该是姓向的)。
同时为相并控制兵权的,还有力保外甥为王居功至伟的魏冉,他被封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州市),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这是宣太后的异父弟弟。还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今河南新密市)。
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当然更是要封。公子芾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封地在西安高陵,后来又换封地为邓。
❻ 历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
有岳飞、文天祥、张世杰、于谦、阎应元等。
1、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3、张世杰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早年随吕文德征战四方,历任诸军都统制、知高邮军等职。不久后因形势危急,张世杰升任保康军承宣使,带兵抵抗元军入侵,期间互有胜负。随后又先后担任制置副使、保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等重要职务。
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张世杰奉益王、卫王南逃组织小朝廷抵抗元军南下。后任签书枢密院事。成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
南下途中,元军多次派人招降,张世杰坚决拒绝。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军攻打雷州,数次皆未获胜。张世杰因功升任少傅、枢密副使。
同年四月,宋端宗驾崩,张世杰主持立卫王为帝。并将朝廷转移到崖山。不久后,陆秀夫背卫王赵昺投海自杀。南宋灭亡。张世杰也在同年死于平章山下。
4、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5、阎应元
阎应元 ,字丽亨,汉族,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
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岳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天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世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于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阎应元
❼ 历史上战神有哪些
1、白起
郿(今陕西宝鸡眉县)人,芈姓,白氏,名起,战国时期秦国人,秦穆公大将白乙丙的后人。秦国第一名将,战国第一名将。
他完全凭自己的战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秦国最高军事长官,他是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功最为辉煌的将军。他戎马一生,六国将领闻‘白’色变,都不敢与之交战,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
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战神---武安君白起。
2、韩信
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 “国士无双”。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3、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4、卫青
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西汉著名将领。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
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威信很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茂陵东北。谥号为‘烈’。
5、孙武
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❽ 历史上真有葛十三吗
没有。
葛十三是电视剧《铁在烧》中的人物,在剧中的设定是:葛十三,男,28岁,神机俊侠。山西运城人,性格内敛,沉稳机智,有胆有识。
“诙谐”、“机智”、“果敢”、“英武”成为了观众此番赋予“十三哥”最集中的代名词。
无论是在千钧一发之时机智带领两兄弟炸翻敌人“根据地”的时候,还是在为赢得日军信任含泪杀掉自己同一阵营兄弟的时候。
亦或在顾及兄弟之情而揪心婉拒自己心爱的人以致遗憾终生的时候,“大哥十三”处处体现出自己顾全大局、事无巨细的“多面性”。并且为西北抗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8)历史上有扩展阅读:
人物出处:
《铁在烧》是由刘新执导,王雷、刘涛、齐奎、叶祖新主演的抗战剧 。
该剧讲述了三个身世不一、性格迥异的血气方刚的普通士兵,在乱世年代里的命运沉浮与爱恨情仇。
三个生死之交的结拜兄弟许根亮、常二宽、丑娃,因发现当局倒卖军粮的丑闻被追杀。逃亡路上,三兄弟计夺山匪窝,寻得容身之处。
兄弟三人带着山匪袭击日伪军,名声远播,引来国共双方对这支队伍的关注。风云际会,三人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许根亮加入八路军;常二宽加入国民党军队;丑娃堕落成汉奸。
一次战斗中,二宽被俘,丑娃前来提审,许根亮冒死营救,最终丑娃让许根亮救走二宽。然而,在日方的威逼下,丑娃供出了潜伏在日军里的许根亮,幸而许根亮成功脱身。
决战之际,三人重逢,危机关头,丑娃幡然醒悟,三兄弟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铁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