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题
1. 一道地理选择题
海拔6米以下,肯定得选地势低平这一项
2. 地理选择题,怎么做
答了要采纳啊
41题 B 北纬40度 东经80度
42题C 贵州多为典型喀斯特地貌,是石漠化的主要地区,水土流失是重要原因
43题A 贵州十二五计划中,农业就是要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多种农业产业综合发展
44题A 六盘水的纬度已经接近北回归线,属于亚热带。冬天不会寒冷。六盘水同时位于乌蒙山区,受山地海拔影响,夏天不会炎热。在世界上位于热带的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也是这种情况,十分凉爽。
45题B 是乌蒙山区的主要城市,森林覆盖率到达到48.5%
3. 地理选择题答案
1.D.等高线不能抄重合(表示断崖的袭等高线除外)
2.A.苏伊士运河
3.没有图案无法判断
4.C.0.6°C
5.C.非洲的南部
6.B.佛教
7.C.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8.A.汉语
9.B.法国
10.B.中国
11.D.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12.A.成为新的大洋
13.B.冬寒夏凉
14.D.雨过天晴
15.C.增加空气湿度
16.C.高脚屋
17.D.世界上高寒地带、干热地带和湿热地带,人口都很稀少
18.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
19.C.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0.D.领陆、领水和领空(国界范围内的领空领水领陆称为领土)
第7题看错了……特此更改
4. 地理选择题,解析
第七题选B 由图来可知刚开始入源湖径流量小于出湖径流量,所以开始时储水量是下降的,可排除A和D,当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时,储水量逐渐上升,而选项C显示的储水量是下降的,由此可排除C。
第八题选B 由图可知在甲点到乙点之间,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所以储水量是上升的,而当乙点到丙点之间,入湖径流量小于出湖径流量,储水量是下降的,并且包围的面积大于甲乙两点之间的,所以相对于开始时总的储水量是下降的。丙点到丁点虽然储水量有增加,当增加的量没有乙点到丙点之间减少的多,所以乙点储水量最多。
5. 怎样才能提高地理选择题的准确率
高考地理选择题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答题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选择题题目虽小,但其覆盖的范围却可能很大,如时间跨度、空间跨度、知识点跨度、思维跨度等,甚至超过了一些综合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1. 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
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要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
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如试题的设问是“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尾气排放,只不过能降低尾气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
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视,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如试题的设问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实际上“近年来”就是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 2 )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 3 )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
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图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在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命题者有意将不同坐标图中的数值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 4 )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与此相反,有些题组中还经常出现条件不断变换的情况,解题时千万不要将上题中的条件作为下一题的已知条件,否则极易受到干扰,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解题时应将它们看作是一道道独立的试题。
2. 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正确解题
( 1 )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オ
( 2 )精确计算法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
( 3 )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 4 )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
( 5 )优选法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
( 6 )排除法
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 7 )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 8 )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
6. 30道地理选择题
世界地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完全处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4、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在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6、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区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洲东部和南部 D、南极洲
7、下列哪些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A、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B、劳动力短缺 C、国防兵源不足 D、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8、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法语
9、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0、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以及非洲北部的主要人种是: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近海地区
B、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区 C、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 D、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区
12、现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通行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西班牙语
13、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主要是:
A、人口多少 B、古老的文明 C、民族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领空是指本国陆地范围以上的天空
B、国界是国家实施主权的界限,它决定着国家的领土范围
C、各国地位应该是不一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利用经济优势统领落后国家
D、各国的领海没有明确界线,临海国可以任意划定自己的领海范围
15、朝鲜半岛的农作物主要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梁
16、东亚最大的半岛是: A、山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朝鲜半岛 D、雷州半岛
17、从纬度位置看东亚绝大部分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8、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A、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B、海洋性特征明显
C、大陆性气候普遍 D、季风气候显著
19、日本最大的岛屿是: A、北海道 B、本州 C、四国 D、九州
20、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 B、煤炭 C、铁矿 D、水能
21、日本最大的外贸对象是: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韩国
22、关于日本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狭人稠 B、多火山、地震 C、多优良港湾 D、境内平原面积广阔
23、日本的气候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大陆性季风气候 C、海洋性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4、日本最大的城市是: A、东京 B、大阪 C、神户 D、横滨
25、在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缅甸 B、泰国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26、从纬度位置看,东南亚大部分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27、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
A、湄公河平原 B、湄南河平原 C、伊洛瓦底江平原 D、萨尔温江平原
28、世界上火山最多,因此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菲律宾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29、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 A、日本 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 D、马来西亚
30、热带雨林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31、下列国家中,位于面积较大的岛上的是:
A、巴基斯坦 B、斯里兰卡 C、马尔代夫 D、不丹
32、印度大多数居民信奉: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33、南亚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是:
A、北部山地 B、中部平原 C、南部高原 D、海上岛屿
34、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A、科伦坡 B、孟买 C、加尔各答 D、新德里
35、与我国相邻的南亚国家有: A、印度、孟加拉国、锡金 B、孟加拉国、印度、不丹
C、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 D、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
36、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都流入:
A、里海 B、黑海 C、巴尔喀什湖 D、咸海
37、中亚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8、中亚最大的城市是: A、阿拉木图 B、塔什干 C、卡拉干达 D、杜尚别
39、中亚五国中,有“白金之国”称号的是:
A、土库曼斯坦 B、塔吉克斯坦 C、哈萨克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40、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 B、伊朗 C、土耳其 D、阿富汗
41、北非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 B、利比亚 C、摩洛哥 D、阿尔及利亚
42、西亚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是: A、油橄榄 B、柑橘 C、葡萄 D、枣椰树
43、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属: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4、被称为“橄榄之邦”的国家是: A、伊拉克 B、土耳其 C、摩洛哥 D、埃及
45、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A、中南半岛 B、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 D、索马里半岛
46、下列关于埃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埃及全境都是沙漠
B、埃及地跨亚、非两洲 C、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D、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4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8、好望角附近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9、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50、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 A、几内亚 B、赞比亚 C、扎伊尔 D、南非
51、非洲是当今世界是缺粮最严重的地区,最主要原因是:
A、粮食产量低,年年减产 B、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增长速度
C、耕地太少,粮食总产量少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
52、下列国家中出产铝土最多的是: A、南非 B、扎伊尔 C、几内亚 D、赞比亚
53、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
A、斑马、长颈鹿 B、河马、大猩猩 C、鸭嘴兽、袋鼠 D、骆驼、野驴
54、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三大半岛,自东向西依次是:
A、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 B、亚平宁、巴尔干、伊比利亚
C、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 D、伊比利亚、巴尔干、亚平宁
55、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A、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 B、冬冷夏热,降水很少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56、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北部有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C、主要内海有北海和波罗的海 D、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海洋性特征显著
57、欧洲西部的人口稠密区是:
A、沿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 B、沿铁路线分布 C、沿河分布 D、沿海分布
58、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59、关于德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国是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B、德国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C、德国石油和铁矿石产量居世界首列 D、慕尼黑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
60、德国南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是: A、柏林 B、汉堡 C、慕尼黑 D、波恩
61、下列国家与著名旅游城市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希腊-罗马 B、瑞士-威尼斯 C、奥地利-维也纳 D、意大利-雅典
62、流经鲁尔区的欧洲大河是: A、莱茵河 B、威悉河 C、多瑙河 D、易北河
63、“独联体”总部设在: A、阿拉木图 B、莫斯科 C、明斯克 D、基辅
64、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 B、里海 C、咸海 D、巴尔喀什湖
65、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A、伏尔加河 B、多瑙河 C、莱茵河 D、叶尼塞河
66、俄罗斯位于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是:
A、圣彼得堡 B、摩尔曼斯克 C、符拉迪沃斯托克 D、伊尔库茨克
67、俄罗斯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是: A、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B、乌拉尔工业区 C、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D、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68、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自东向西依次是:
A、叶尼塞河、鄂毕河、勒拿河 B、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C、鄂毕河、勒拿河、叶尼塞河 D、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
69、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分布在:
A、东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东西伯利亚山地
70、北美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
71、北美五大淡水湖中,完全在美国境内的是:
A、苏必利尔湖 B、密歇根湖 C、伊利湖 D、安大略湖
72、北美的湿润气流主要来自: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73、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是: A、纽约 B、华盛顿 C、旧金山 D、芝加哥
74、联合国总部设在: A、华盛顿 B、日内瓦 C、纽约 D、罗马
75、火地岛与南美洲之间的海峡是: A、白令 B、麦哲伦 C、直布罗陀 D、马六甲
76、有“美洲大陆桥梁”之称的是:
A、墨西哥高原 B、安第斯山 C、巴西高原 D、中美地峡
77、世界上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是: A、巴西 B、智利 C、阿根廷 D、墨西哥
78、巴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A、煤 B、石油 C、铁 D、锰
79、拉丁美洲各国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用是: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甘薯
80、关于拉丁美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航程 B、秘鲁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C、古巴是西印度群岛面积最大的岛国 D、安第斯山北段气候和植被呈明显垂直变化
81、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世界上唯一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C、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D、西部是南北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广阔高原
82、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是: A、堪培拉 B、悉尼 C、墨尔本 D、珀斯
83、南极洲四周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84、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陆是:
A、美洲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 C、非洲大陆 D、亚欧大陆
85、南极洲特有的鸟类是: A、企鹅 B、鸵鸟 C、蜂鸟 D、巨嘴鸟
二、双项选择:
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多 B、南半球比北半球陆地多
C、东半球比西半球陆地多 D、西半球比东半球陆地多
87、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陆地 B、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C、南极地区是陆地 D、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88、“高峻挺拔”和“一望无际”分别形容的地形是:
A、丘陵 B、山地 C、盆地 D、平原
89、地形大体上可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地形区的是:
A、北美洲 B、亚洲 C、欧洲 D、澳大利亚大陆
90、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91、下列大洲中,兼跨东西半球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92、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主要原因是:
A、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 B、较好的生活条件
C、城市的环境好 D、城市的物价低
93、关于国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国家的国界都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界
B、有些国家之间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标志
C、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以安第斯山为界
D、阿根廷和智利之间以安第斯山为界
94、下列国家中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新加坡 D、缅甸
95、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A、马来半岛的南部 B、中南半岛
C、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D、菲律宾群岛北部
96、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亚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不大
B、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重要影响
C、南亚各地区均降水丰富
D、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旱、雨两季,旱季后期,气候干热
97、下列国家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的是: A、墨西哥 B、阿根廷 C、巴西 D、委内瑞拉
98、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堪培拉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B、工矿业是经济支柱 C、煤、石油大量出口 C、是南半球发达的国家
99、南极洲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煤 B、石油 C、铁 D、铜
100、下列国家发展畜牧业十分有利的是:
A、墨西哥 B、阿根廷 C、澳大利亚 D、日本
参考资料:http://www.zbsz.cn/section/dili/tiku/_private/%CA%C0%BD%E7%B5%D8%C0%ED%D1%A1%D4%F1%CC%E2.doc
7. 地理选择题
1、俄罗斯的货物运输主要以哪两种为主 ( B )
A、铁路和公路 B、铁路和管道 C、公路和河运 D、航空和海运
2、俄罗斯铁路在亚洲部分较少的原因是 ( B )
A、亚洲部分人口较多对交通的要求较高,以航空为主 B、亚洲部分气候和地形都较恶劣,人口和城市都较少,所以铁路较少;
3、俄在亚洲部分铁路少,且多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原因是 ( C )
A、 北部河流多,以内河运输为主 B 、南部城市较多,对铁路运输有较高的要求 C、 南部资源丰富同时人口比北部多----需要,气温也相对较高----好修 D、 北部比南部纬度高,气温比南部高,冰易化,不好修铁路
4、俄罗斯与日本的工业相比,区别在于 ( A )
A、俄罗斯的资源丰富,工业主要分布在原料产地或者能源产地 B、俄罗斯也和日本一样工业主要分布在内河沿岸及沿海 C、俄罗斯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而日本生产的产品主要为生产服务,属于重工业发达型 D、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是在日本建成的,因为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
5、俄罗斯国内有世界最深的、但不是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他的淡水储量,足够全世界人用一个月,他的名字叫 ( C )
A、苏必利尔湖 B、里海 C、贝加尔湖 D、 太湖
6、下列关于俄罗斯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D )
A、俄罗斯地跨两大洲,濒临三大洋的亚洲国家,很多城市属于海港或者河港 B、由于受到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影响,其气温和降水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和减少 C、俄罗斯是南北跨纬度最广,南北距离最长的国家 D、俄罗斯由于纬度高,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
7、如果你去参加俄罗斯的订货会,你带上什么产品,会收到较多的订单( D )
A、飞机 B、石油 C、汽车 D、儿童玩具和丝织品
8、俄在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是 ( A )
A、摩尔曼斯克 B、莫斯科 C、圣彼得堡 D、符拉迪沃斯托克
9、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 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亚洲部分,所以是亚洲国家 B、 俄的大部分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平原 C 、其最长的铁路叫贝阿大铁路,它连接本国的欧亚两部分 D、俄罗斯最大的即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莫斯科、第二大城市是圣彼得堡,这里的人很喜欢交响乐和芭蕾舞
10、关于圣彼得堡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 B )
A、伏尔加河沿岸 B、波罗的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黑海沿岸
8. 地理选择题+解析
9.D
丹江口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就是比较丰富,水资源丰富。
10.B
跨流域调水,属于人内类活动改变地表径流。
11.C
南水北调容工程建设,可以缓解北方用水紧张状况,减少地下水开采,用水成本可能上升,不可能彻底解决水资源问题。
9. 地理选择题╭(°A°`)╮
麻烦你拍清楚一点好吗,字真的看不清
10. 地理选择题怎么做的好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回的学科答。“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