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理
Ⅰ 济南的地理位置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南依泰山,北傍黄河,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济南自然风光秀丽,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泰山山脉丰富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至济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挡,于市区喷涌而出形成众多泉水。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东平湖等。
Ⅱ 济南的地理位置具体是什么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Ⅲ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的地理位置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距市中心30公里,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入境门户和干线机场之一。
1、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于1992年7月26日建成通航,2000年10月完成飞行区扩建工程;2005年3月完成航站区扩建工程;2010年启动航站楼南指廊工程。
2、据2017年9月机场官网信息显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占地7200亩,航站楼建筑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南指廊面积3万平方米,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高峰小时4500人次。
3、飞机起降10万架次的需求;机坪共44万平方米,设有24个登机桥。截至2016年底,机场共有航线140余条。
(3)济南地理扩展阅读:
一、济南国际机场→市区:
1、发车时间:根据机场落地航班抵达时间流水发车。
2、发车地点:候机楼一楼到达厅3、4号门。
3、行车路线:早班落地航班至晚18:30落地航班行车路线:济南机场出发,中途停靠大明湖北门站点,终点火车站广场汽车站。晚18:30后至航班结束旅客巴士行车路线:济南机场出发,中途历山路南口站点,终点玉泉森信大酒店。
二、济南市区→济南国际机场:
1、济南公交机场大巴1号线:火车站广场汽车站05:00至20:00发车,终点为机场航站楼。
2、济南公交机场大巴2号线:玉泉森信大酒店06:00至19:00发车,中途停靠喜来登酒店站点,终点为机场航站楼。
Ⅳ 济南一共有几个机场地理位置分别说一下
济南目前共有一个机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东北方向的历城区。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Jinan Yaoqi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TNA,ICAO:ZSJN),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东北方向的历城区,距市中心30公里,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入境门户和干线机场之一。
拓展资料: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于1992年7月26日建成通航,2000年10月完成飞行区扩建工程;2005年3月完成航站区扩建工程;2010年启动航站楼南指廊工程。
据2017年9月机场官网信息显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占地7200亩,航站楼建筑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南指廊面积3万平方米,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高峰小时4500人次,飞机起降10万架次的需求;机坪共44万平方米,设有24个登机桥。[1]截至2016年底,机场共有航线140余条。
2016年,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161.69万人次,同比增长22.0%;货邮吞吐量10.00万吨,同比增长15.8%;起降架次10.02万架次,同比增长16.2%;分别位居中国第16、第15、第17位。
特色服务:
长途联运: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候机楼一楼大厅设置长途远程售票柜台,旅客可在机场购票,由机场巴士中转至市区长途客运站,通达省内外120余个地市。
优先登机:机场优先登机服务是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针对头等舱旅客、持该航空公司金卡/白金卡旅客、持有效军人证件旅客、高龄老人及行动不便的旅客、怀抱婴儿旅客、孕妇等旅客提供的人性化服务。(资料来源于网络)
网络链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Ⅳ 济南的地理气候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分布:赤道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分布: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气候成因:干季受信风带,湿季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东南亚、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
气候成因:冬(旱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雨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3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
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分布:回归线~30度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信风是从大陆吹来的干风,且是由高纬吹向低纬,是一个升温的过程,不易形成降水)。
5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
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地中海气候:
气候分布:30~40度,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风(湿)交替控制。
7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分布:40度~60度,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高于0度,夏天低于20度);
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暖湿风)。
8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35~50度,大陆东岸;
气候特点: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
气候特点:干,冬冷夏热温差大;
气候成因:身居大陆内部。
10极地气候:
气候分布:极圈内;气候特点:终年寒冷干旱;
气候成因: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Ⅵ 济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山东省会――济南
基本概况
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济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3.6℃,1月最冷,平均气温-1.9℃,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
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人口和民族】
截止2005年末,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597.4万人,比上年增长12.5‰。2005年末暂住人口55.8万人。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济南市有48个民族居住。其中汉族人口全市总人口的占98.16%,少数民族人口占1.84%。
【历史和文化】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约公元前22世纪,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作为城市,济南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时,今天的济南地区属于济北郡。汉初,设立济南郡,济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市政机构】
济南市现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区,平阴、济阳、商河3县和章丘市,共设54个街道办事处,65个镇,27个乡,487个居民委员会,4657个行政村。
经 济 建 设
【工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2.3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714家,净增加20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303家,增加71家。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在重点统计的2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增长的达124种,占56.6%,其中钢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
支柱行业和大型企业支撑作用显著。2005年,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业三大传统支柱行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8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7%,提高1.9个百分点;利润、利税总额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以上。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303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627亿元,增长28.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济钢、重汽、中石化济南分公司(济南炼油)、浪潮四大过百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合计达722.3亿元,增长31.2%。
【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23.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其中粮食438.5千公顷,增长4.9%;蔬菜120.7千公顷,增长0.1%;油料16.2千公顷,增长3.1%;棉花30.3千公顷,降低16%。全市各类畜牧小区已达1058余处,比上年末增加80余处,规模饲养户2.1万户,增长12.1%。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0个,比上年增加1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41家,过亿元企业20家。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260.1万吨,为近五年最高。粮食单产达到5932公斤/公顷,蔬菜总产量突破700万吨,肉、蛋、奶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现代服务业】
2005年,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58.0亿元,增长13.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0.7%。
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增长21.8%。200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3.9线/百人,增长2.0%;移动电话普及率44.0部/百人,增长10.9%。
房地产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121.1亿元,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96.2亿元,增长10.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4%。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463.3万人次,增长20.1%,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0万人次,增长12.7%。旅游总收入122.1亿元,增长29.8%。现有二星级酒店32家,三星级酒店24家,四星级酒店15家,五星级酒店3家,客房数8737间,床位数17053张,餐位数21681位。
会展业快速发展。全年共举办会展96场,直接营业收入1.76亿元,是上年的2.7倍。其中首次承办的糖酒会直接营业收入1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9.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6.9亿元,增长31.6%。
工业、教育和社会事业投入大量增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2.3亿元,增长35.2%;用于教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分别为78.9亿元和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8%和95.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1.7亿元,增长70.4%。
非国有投资比重上升。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358.8亿元,增长4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9%,上升4.3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和友好交往】
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7.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额17.78亿美元,增长29.5%。
利用外资增加。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8个,合同利用外资11.21亿美元,增长63.6%;实际利用外资5.10亿美元,增长60.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51亿美元,增长91.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进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3亿美元,增长10.7%;完成营业额3.2亿美元,增长23.5%。
济南市先后与日本和歌山市和山口市、英国考文垂市、美国萨克拉门托市、加拿大里贾纳市、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地区、韩国水原市、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芬兰万达市、法国雷恩市、德国奥格斯堡市、澳大利亚郡德勒谱市等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逐年增多,许多驻济的高等院校及济南市中小学与济南友好城市的学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
社 会 发 展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29.2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高等教育学校59所,招生17.24万人,增长7.5%;在校生48.71万人,增长10.5%。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9.88万人,增长8.6%,小学在校生37.88万人,提高8.8%,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872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出4800万元,新上各类科研计划264项。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4家,累计达到625家;全年专利申请6504件,比上年增长58.8%;授权专利2130件,增长24.3%。
高新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按科技部口径,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63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利税56亿元,出口创汇3.2亿美元,分别增长33.7%、34.6%、48.7%、30.9%。按在地统计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5.3亿元,增长20.2%;工业增加值71.7亿元,增长20.1%;利税19.1亿元,增长37.4%;出口创汇1.05亿美元,增长39.1%;新引进项目817项,项目总投资146.2亿元,增长27.1%;实际利用外资8120万美元,增长50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增长78.0%;新开工项目70项,新开工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新竣工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
【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52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物保护单位共335处,其中国家级8处。全年出版报纸16.82亿份,各类杂志9.4亿册,图书3.3亿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9.84%,广播平均每日播出时间375:40,电视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741:35,分别增加24:00和41:25。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917个,其中医院153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2.44万张,比上年增长1.48%;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8万人,增长2.36%,其中:执业医生1.29万人,增长2.16%。每千人拥有病床4.08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16人。
体育事业又创佳绩。2005年,济南运动员在洲际比赛中获金牌6枚,银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11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169.5枚,银牌124枚,铜牌107枚。
【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799.2公里,比上年末增长4.5%,年末民用机动车拥有92.9万辆,增长13.9%,其中民用汽车34.8万辆,增长50.4%。全年客运量7288.5万人,增长5.8%;货运量15695.2万吨,增长4.4%。
邮政、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51.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4万门,增长7.9%;年末全市电话用户258.9万户,增长2.7%;农话52.6万户,增长9.1%;移动电话用户239万户,增长2.7%。互联网宽带用户43.1万户,增长25.0%。
Ⅶ 济南的地理特点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
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7)济南地理扩展阅读
济南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中西部、华北平原东部边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Ⅷ 济南地理环境
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南一带。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2007济南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607.4万,暂住人口85.5万。
地理概貌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胶济铁路与邯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行政区划
市中区:面积280.19平方公里 人口56.22万
历下区:面积100.89平方公里 人口59.87万
槐荫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人口34.7万
天桥区:面积249平方公里 人口57万
历城区:面积1298.57平方公里 人口93.51万
长清区:面积1178平方公里 人口53万
平阴县:面积826平方公里 人口35万
商河县:面积1162平方公里 人口60.97万
济阳县:面积1076平方公里 人口53万
章丘市:面积1855平方公里 人口98万
气候状况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市被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济南市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平阴县为-18.9℃,长清县为-19.1℃,济南市北郊为-19.7℃,济南市东郊为-22.5℃,章丘县为-24.5℃),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为45厘米左右,最大积雪深度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日最高气温≥40℃的酷热日数均出现在夏季。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
自然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本页数字均为1985年土地普查数据。1985年,济南市总面积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国平均10.4%的水平。平阴、长清、历城及章丘南部山区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6.2%,因地势较高,田块支碎,耕地质量较差,耕作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北部平原地区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
水资源 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
Ⅸ 济南市的地理概括
济南,地处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天下第一山”——泰山,北跨“母亲河”——黄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又称“泉城”,有“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美誉。下辖6区、3县、1市,总面积8227k㎡,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近400万。济南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1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10优”城市之一。
Ⅹ 济南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涌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阴的洪范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属“济南泉群”。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流传甚广。
济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为密集,十大泉群中,仅有老城就占有4个,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从黑虎泉出发,经泉城广场—西门—五龙潭—大明湖公园北侧—老东门—青龙桥,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除此之外,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绣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历下区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区的百脉泉,眼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