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物理电阻

物理电阻

发布时间: 2020-11-19 11:11:58

物理学中什么叫做电阻

电阻有三个意义——
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物理量:电阻表示导体内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容的物理量。
元件:具有一定阻值的电路元件叫电阻器,简称电阻。
我是物理特级教师,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进步!

⑵ 物理中的电阻是什么

电阻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通常用
R
表示,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的基本单位是
欧姆,用希腊字母
“Ω”
来表示。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I=U/R,变换公式为
R
=U/I。(I
是电流,
U是电压。)

⑶ 求电阻,初中物理

现在初中物理是不会出这样题的。简单解答一下,见图中标号。

先是1、2两个并联,

R12=R1R2/(R1+R2)=6×6/(6+6)=3Ω

再跟R3串联,R123=(3+6)=9Ω

这一串再跟R4并联,

R1234=(9×9)/9+9=4.5Ω

再跟最后一个R5串联,

Rab=R1234+R5=4.5+5=9.5欧Ω

⑷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

如漏了哪点,请指出:
1、在物理学中,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共同决定的,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外形完全相同的锰铜线和镍铬合金线,锰铜线的电阻较小,绝大多数的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的电流是1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欧。
2、滑动变阻器上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滑动变阻器之所以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是因为当滑片移动时它在不断的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滑动变阻器上标有电阻值和电流值,如“20欧 1A”,则它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是20欧,允许经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是1安培。滑动变阻器一般应串联在电路中,在接入电路时金属杆上选一接线柱,线圈两端选一接线柱。
3、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课本中五个旋盘电阻箱可得到0~9999.9欧之间的任意阻值。
4、电阻R1>R2,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U1>U2,通过它们的电流I1=I2;若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U1=U2,通过它们的电流I1<I2,
5、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注意:在叙述该定律时,“导体中的电流”必须放在前面。
6、在常温下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若测得值为R1,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测它的电阻若测得值为R2,发现R2 的阻值大约是R1 的10倍,这是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在开灯瞬间经过灯丝的电流是灯炮正常发光时电流的10倍。故灯丝烧断往往在开灯或关灯的瞬间。
7、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 ;需要的器材有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及若干导线;实验电路图如右,在实验时需测量的两个物理量是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在连接实物图时开关应断开,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位置上(图中的b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以便多次测量,得到多组对应的电流、电压值,求出多个待测电阻值,再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8、电阻相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使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所串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电阻相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使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所并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长工电阻的倒数之和
9、在家庭电路中每多开一盏灯,电路总电阻将减小,干路总电流将增大,电路中的总功率将增大。

⑸ 初中物理电阻器

R电阻:表示导抄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I电流=U电压/R电阻
但电阻的大小跟电流 电压无关
影响电阻因素
1.长短..越长电阻越大当其余3条件不变时
2.横截面积..越粗电阻越小当其余3条件不变时
3.温度..不同物质不一样有的随温高而大有的相反.但金属物质都是随温高而大
4.材料种类
在电路中关系
串联:R1+R2+...=R总
并联:R1分之一+R2分之一+..分之一=R总分之一
电阻器
又叫定值电阻
其电阻值只跟生产商有关,生产出来是多少就是多少

滑动电阻器
接线时要注意一上一下.不可以同上或同下一开始接电路必须移到最大电阻处
要学会判断如果移是大或下.就看他移动后电流走过下面再到上面的距离是长了还是短了,长就大
这方面要好好掌握到了初三很多物理计算都是要以电阻值不变为突破口来解题的
祝你学习进步..lz

⑹ 初中物理电阻

老师讲错了。
以前我也遇到过喜欢这样讲解的老师,给他讲了后他不再这样说了。你也可以告诉老师以后别这样说了。
电阻是导体导电能力的倒数。同样电压时,电阻大的支路电流小,电阻小的支路电流大。
所以,说电流“只会通过电阻小的支路”是错误的,电阻大的支路一样会有电流通过,只是比例小一点。

下面为了更好的理解电阻的内在意义,多说几句:

在这里先介绍一个概念:电导,指导体的导电能力的大小,在电力学中用G表示,电导单位是西(西门子)用S表示。单位公式:S=A/V 西=安/伏。
欧姆定律①:I=UG,即电流=电压×电导。
并联电路的总电导是各支路电导的总和。并联各支路电流按电导的大小比例分配。
如果把电流想像成水流,把导体想像成水管,就可以把电导想像为水管的截面积。

然后再看电阻的定义:电阻,电阻就是电导的倒数,在电力学中用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欧姆)用Ω表示。单位公式:Ω=V/A
欧姆定率②:I=U/R,即电流等于电压/电阻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的总和,串联电路的电压按电阻值大小比例分配。

早期的教科书上是先讲“电导”后讲电阻,电阻的定义是由电导引出的,倒数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现在的教科书直接讲电阻,这个概念就变得难讲了,新接触电学的学生更加感觉难懂一点。

有的时候会简单的说成“电阻是对电流的阻碍能力”,这对理解电阻略有一点帮助,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对电流的阻碍能力与电阻值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联。电感对电流也有阻碍能力,不叫电阻。电容对电流也有阻碍能力,也不叫电阻。
此外“阻碍能力”容易让人和“阻力”相联系,造成更多困惑。

⑺ 物理中的“电阻”是什么

电阻是在电流经过它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消耗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这个东西就叫电阻。从宏观上来理解,就是这样,从微观上来理解,就是电子流动时受到的阻挡产生的阻碍作用。恩就是这样。

⑻ 物理求电阻

10欧姆那个电阻两端直接是a和b,因此是最后并联到的,先算其他的。
因此是两个6欧姆并联,和7欧姆串联,最后和10欧姆并联。
两个6欧姆并联是3欧姆,再和7欧姆串联是10欧姆,再和10并联是5欧姆。

⑼ 物理中算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R=ρl/S
其中的
ρ
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
S为面积
也可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
R=U/I

⑽ 物理电阻

在初中电学看来L1和L2被最右边的导线短路了。

你这样想,电流从正极出来一定通过L3,通过L3后可以通过L1到负极,也可以通过L2到负极,更可以直接通过导线到负极。初中电学认为导线无电阻,这是错误的。。只是方便理解罢了。把导线看做一个阻值非常非常小的电阻,那么原电路是L1和L2再和导线电阻并联起来后再和L3串联,L1、L2和导线电阻因为并联所以两端电压相等,而导线电阻非常小,所以通过导线的电流非常大,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远小于通过导线的电流(但不能说电流没有通过L1和L2),灯泡的功率就会远小于正常发光时的额定电压,基本认为不发光了。所以初中电学认为没有电流通过这两个灯泡。。。通俗的说就是“短路”。。

短路实际就是灯泡的两端被用直导线连在了一起,你观察L1和L2的两端,它们都被直接用中间没有任何负载(用电器、电阻)的导线连在了一起。于是直接认为电源、L3构成了一个电路。。L1和L2都不发光。。你懂了吗?(别想得太复杂,上面的只是解释为什么灯不发光)

您没有懂吗?导线是有电阻但是电阻很小几乎为零,有电流通过L1和L2,但是几乎所有电流都通过直导线,通过灯泡的电流几乎为0。。可以说灯泡也在发光,但是你看不见,所以直接认为不发光。这是短路的原理。这里相当于一根几乎0电阻的导线把L1和L2统统短路。

并联的电路只要有电阻电路通的就会有电流的。。L3有电阻但是被短路了,被a、b导线连在一起了,电流几乎都从a、b的导线直接通过了!!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