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博物馆
A.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时间:9:00-17:00 (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票务信息:提供版短信、网络、权团体预约服务。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地址: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基础上组建成立,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成府路口西站乘坐690路前门站下车,再步行800米即到 。
B.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中国历史博物馆壮观的建筑已使它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地标,而它悠久的建馆历史又和宏伟的建筑相得益彰,它初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
1912年筹建。1912年,在蔡元培(时任教育总长)的关心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聘请京师大学堂教授胡玉缙为主任,以国子监为馆址,开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迁入故宫前部端门至午门及其朝房,为救济灾民、失业工人及“为国伤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门票收入赈灾。
1926年10月正式开馆。1926年,馆藏渐臻丰富,各类藏品已达26类,二十余万件,于午门辟陈列室,精选藏品,依类陈列,于同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展出,当月观众即达45,020人,同时《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开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
1933年4月改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历史博物馆工作主要以保护文物,避免遭受战争破坏为主,进行了少量的图片、文物展览。
1945年8月恢复中央博物院北平历史博物馆旧名。 1949年10月改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馆更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博物馆捐赠文物,总数达16962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为适应新的历史形势,博物馆着手建立新的历史陈列,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教育机构。
1950至1965年是历史博物馆的高速发展期,由裴文中、贾兰坡指导的“原始社会陈列”于1951年正式展出,该展览是我国博物馆最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组织历史陈列的尝试。以此为起点,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化部、文物局领导的热情关心下,以及全国各文博考古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通史陈列”各个历史阶段陈列逐步完成并进行了预展,包括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知名学者先后来馆参观、审查,不断完善通史陈列。
中国通史陈列自原始社会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特点划分历史阶段,其特征是以考古发掘及传世文物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历史,这不仅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文博事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陈列。
1958年8月国家决定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
1959年10月,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新馆大楼落成,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一起迁入新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1961年7月1日,“中国通史陈列”正式对外开放。1962年之后,通史陈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修改,并陆续编印了《中国古代服饰资料》、《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釉陶俑选辑》、《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雕塑选辑》等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通史陈列”暂时关闭。
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改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中国通史陈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进行,突出秦汉、隋唐、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统一场面,同时将通史陈列下限延至“五·四”运动。1975年10月,修改后的“中国通史陈列”正式预展。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全馆各项工作逐步恢复展开,成功举办了著名的《周恩来同志纪念展览》,1978年1月,“中国通史陈列”对外开放。
自1978年始,中国历史博物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制定了全馆八年发展规划纲要,除继续完善通史陈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还积极参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动,相继出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历史与文物资料》等刊物及《中国古代史常识》、《简明中国历史图册》、《明蓝瑛花卉兰石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图录》、《中国历史博物馆》、《华夏之路》、《中国通史陈列》等图书,组织和参加了多项考古发掘,举办了多项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览,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文物展览”、“医圣张仲景展览”、“中国南海沉船文物展”、“丝绸之路与茶之路”、“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等展览。
198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恢复独立建制,将旧民主主义革命陈列划归中国革命博物馆。1984年,“中国通史陈列”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历代社会经济文化的表现。1988年至1997年,开始进行“中国通史陈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全国各地征调了近千件文物,绝大多数是近十年来新出土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同时,陈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设计。修改后的“中国通史陈列”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于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开幕之日对外开放,“中国通史陈列”隋唐至明清时期也于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设立水下考古学研究室,开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与日本合作,对广东南海海域进行调查,并于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国南海沉船调查学术委员会,先后对广东、山东、辽宁等地水域进行调查。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签订了合作开展现代航空摄影考古意向书,开始进行洛阳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古代大型遗址的航空摄影考古勘察。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教育大众的作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群众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先后举办了“湖南中学生‘拥抱红太阳’夏令营”、“我爱北京天安门”活动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学和部分边远郊县举办了“中国近代史图片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图片展览。
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文物事业50年特别展览”于国庆节前在本馆中央大厅展出。同年该馆还成功举办了“盛世重光—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并参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周”的展览工作。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同时也是欢庆新的龙年的到来,中国历史博物馆特别推出“迎千禧,贺辰岁—龙的艺术精品展”和“龙文化特展”,于2000年1月分别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纪的曙光到来的时候,汇聚着古代文明与现代化气息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合并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
C. 中国历史博物馆什么时候开
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预计今年会重新开放,具体时间不详。
D. 北京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地方吗
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该名称存在于1949年10月至1959年以前,内1959年10月,位于天安门容广场东侧的新馆大楼落成,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名称存在于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位于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整座建筑由南北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是中国的一所重要的历史博物馆。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E.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抄博物馆(名称存在于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是中国的一所重要的博物馆。2003年,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内有河南安阳出土的重达875千克的商代后母戊鼎,是已发现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赏赐贵族盂1709个奴隶的史实。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顺三年铜铳,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贵的古书画有宋人《大驾卤簿图》卷、宋人摹梁元帝《职贡图》卷、明代的《皇都积胜图》卷和《南都繁会图》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图》卷、《潞河督运图》卷、《清朝礼器图》册、《鸿雪因缘图》册、《清代学者像传》等。
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后,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量的传世和出土文物精品。现有文物藏品30余万件, 其中一级文物2000多件,文物照片10多万张, 图书馆藏专业书籍20多万册。
F. 中国历史博物馆简介
国家综合性历史文化艺术博物馆。馆址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
。前身是1912年7月成立的北京历史博物馆,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
史博物馆,1930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1934年4月
改为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1949年仍定名北京历史
博物馆,1959年迁入馆址,并改用今名。现馆藏文物三十余万件
,代表性藏品如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镂
空高柄黑陶杯,夏、商、西周、春秋时的铜爵、原始青瓷尊、“
虢季子白”铜盘、蟠螭纹铜 ,战国、秦、汉时的错金银云纹铜犀
尊、“中国大宁”神兽铜镜、击鼓说唱陶俑、绿玻璃碗、彩绣云
纹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甘露元年”青瓷灯、彩绘画像砖
、青瓷仰覆莲花尊,隋、唐、五代的白瓷龙杯、鸡首壶、绿釉陶
俑、三彩骆驼载乐俑、白釉莲瓣座瓷台灯、鎏金观音铜造像,辽
、宁、金、元时期的倪云林设色山水图轴、宋代各名窑瓷器,明
、清时期的瓷器、康熙朝服等。基本陈列为中国通史陈列,不定
期举办如敦煌文物展览、望都汉墓壁画展览等专题展览。出版有
《简明中国历史图册》、《中国古代铜镜》、《中国体育史文物
资料》、《长沙出土漆器图案选》、《河北望都汉墓壁画》、《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等画刊图册。
G. 中国历史博物馆什么时候改名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完成,新馆迁入现址,改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名由郭沫若题写(原挂于历史博物馆正门南侧)。1959年9月21日,周总理也来到馆里审查“中国通史陈列”,他神采奕奕、谈笑风生,不时地与陪同参观的人员和专家进行交谈,...
H. 中国的博物馆排名
第一名: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历经六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
镇馆之宝包括《清明上河图》、宝酗亚方樽、乾隆款金瓯永固杯、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青玉云龙纹炉、《平复帖》等,随便一件都是轰动全球的文物。
第二名: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内唯一可以勉强与故宫比肩的博物馆,听名字就知道有多牛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2003年根据中央决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改扩建工程,2011年3月新馆建成开放。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新馆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余万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万件(套),近现代文物藏品34万件(套),图书古籍善本24万余件(册),共有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加大反映革命文化、当代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征集力度,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藏品,每年平均征集古代文物50件套左右,近现代文物、实物和艺术品1000余件套。
第三名: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一。
藏品达69.6万多件,所以为了每件藏品都能够展出,这里每三个月换一次藏品。大部分展品为当年从大陆南迁至此。
镇馆之宝包括毛公鼎、散氏盘、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江行初雪图、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天青无纹水仙盆等。
I. 中国国家博物馆要门票么
中国国家博物馆不要门票,免费免预约参观(特展除外)。可持本人有效证件从博物馆北门入口经安检后入馆参观各类展览。
如有个别收费特展,将会在西大厅服务台和网站展览介绍页面注明,并在该展览展厅门口售票。
有效证件:二代身份证、非纸质临时身份证、老年证、户口本、户籍证明、社保卡、中小学生学生证、残疾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证、驾照
儿童参观:有家长陪伴的1.3米及以下儿童可直接入场参观,有家长陪伴的小学生可凭学生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入场参观。
【开放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17:00闭馆)
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拓展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对外历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