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名词解释

历史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2020-11-19 11:25:09

历史名词解释

玄武门之变网络名片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郑和下西洋网络名片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有根据历史纪录改编的同名动画片、电视剧。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出生于科西嘉岛,法国军事家与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在位前期是法国人民的骄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与热爱。

世界七大奇迹是指古代世界上7处宏伟的人造景观。最早提出世界七大奇迹的说法的是前3世纪的旅行家昂蒂帕克。还有一种说法是前2世纪的拜占庭科学家菲伦由于上述奇迹大多已经毁灭,后人又提出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迹。此外,美国人洛厄尔·托马斯还曾提出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观。在2001年,由“新七大奇迹”基金会(由法国人贝尔纳·韦伯创办,成立于2001年)发起新七大奇迹网上选举。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Helen)为起因,道出以阿伽门农(Agamemnon)及阿喀琉斯(Achilles)为首的希腊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

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精忠报国之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 (前102年7月12日—前44年3月15日) 或称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恺撒身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❷ 历史名词解释

郭店楚简
郭店楚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中国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年10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

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00余个,全部为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儒家典籍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

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德国汉学家瓦格纳教授评价说:“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说: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周礼>
为了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首先对其神学观念加以修正,提出“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若干具体的规定。接着,儒家学派的三大宗师--孔子、孟子、荀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法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以礼定分”,消患除灾。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周礼》是其中一部。

具体什么样,你来看看便知道:

http://www.guoxue.com/jinbu/13jing/zhouli/zl_ML.htm

过秦论

http://ke..com/view/17006.htm

【题解】

《过秦论》,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载于《新书》第一卷,《文选》卷五十一,另见于《史记·秦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及《汉书》。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原文】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谬、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论积贮疏

【题解】

本文写于公元前178年,即汉文帝二年。当是时,汉由于长期战争,因而造成经济凋敝,米价昂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文帝时仍未改变。贾谊有感于此,作《论积贮疏》一文,以劝诫皇帝重视农业生产,积贮粮食。疏,古文体,给皇帝的奏章。

【原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尤可哀痛。失时不寸,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http://www.huaxia.com/wh/mjmp/00096067.html

二王八司马

中国唐代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二王是指王伾、王叔文,八司马是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全部被贬为州司马,故名。

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王伾,杭州人,善书法。唐德宗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对王叔文深为信任。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陆质(原名淳)、吕温、李景俭、李谅、李位等及上述10人,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李诵继位后,王叔文集团掌权,以韦执谊为宰相,颁布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其他人也都委以要职。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均、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李纯,由于顺宗预定改元永贞,史称永贞内禅。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永贞元年(805)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韩泰等8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王叔文集团掌权146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http://ke..com/view/27286.html

中书省

http://ke..com/view/57700.htm
官署名。魏曹丕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因避讳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唐代先后曾改称西台、凤阁、紫薇省,旋复旧称。在唐代,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同为中央行政总汇,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故实任宰相者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省长官在魏晋为中书监及中书令,隋代废监,仅存中书令一职。唐在中书令之下设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皆为要职。宋代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宋史·职官志》说:“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宋代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任命省、台、寺、监、侍从、知州军、通判等官员。”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边远地区,设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区统辖。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机要之任则归“内阁”。此后即无中书省这一机构。

http://ke..com/view/100471.htm

行中书省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http://ke..com/view/57468.htm

门下省
官署名。《旧唐书·职官志》说:“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至晋,始置门下省。南北朝皆因之。龙朔改为东台,光宅改为鸾台,神龙复旧”。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於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晋称门下省。唐曾改为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旧称。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宋初门下省仅主朝仪等事。神宗元丰改官制,始恢复审查诏令的旧制。南宋初,中书、门下合并为一。辽金亦置门下省。元以后废。

行省
原为中央派出的高级机构,以后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南宋、金时已有行省之称。《金史·百官志》说:“熙宗天会十五年罢刘豫,置行台尚书省于汴”。行台即行省。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又于全国设11个行中书省,另划今河北、山东、山西一带直属中书省,称为“腹里”。行中书省管理路、府、州、县的行政,简称行省。长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权力很大。明初加强中央集权,撤销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而习惯上仍称行省,简称省。清初增为18个行省,后又增为22个行省。

利玛窦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代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平

成为耶稣会士
1552年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马尔凯州(Marche)的马切拉塔城(Macerata),家里经营利氏药房,是当地的名门。利玛窦在这里一直在一所耶稣会开办的中学学习,他的父亲一直很担心利玛窦加入耶稣会。

利玛窦十六岁来到罗马,在圣汤多雷亚的学院学习预科,并于1571年的圣母升天节那天加入了耶稣会。1572年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并从师数学家克拉乌(Christopher Klau)学习天算,其时范礼安(Father Alessandro Valignani)也是他的老师。在这段时期,他还学会了拉丁文和希腊语,而且也会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http://ke..com/view/83745.html

清史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透露,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自2002年底组建以来工作进展顺利,在2003年对清史修纂做了整体规划和大量学术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清史》目录已拟定第六稿,预计整部《清史》将达3220万字,初稿将用6年时间完成。

清史稿
《清史稿》是近代人赵尔巽组织众多学者撰写的一部记述清朝历史的未定稿纪传体史书,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一。

19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总领《清史稿》的修撰工作,参与者有一百余人,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到1927年大致完稿,后赵尔巽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由柯劭忞完成刊行。於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

http://ke..com/view/40580.html

❸ 历史名词解释

三省六部制: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尚书省掌管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和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这就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祖中 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 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 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 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清所继承。元行省所辖路府州县无固定统属关系,随意性很大。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 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县以下设村社和里甲,常由蒙军驻村社实行军事统治。里长通常为蒙古人、色目人,衣食用度悉由居民供应,成为当地的最高主宰。由此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乾盛世: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有些中国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清朝初年,由于经过数十年的战争,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集权统治,缓和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不得不实行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 。

科举制: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文字狱:1、名词,专指一类迫害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

2、动词,指利用特权对异己进行构陷。

3、形容词,形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无情专制。

古代以满清的文字狱最为惨烈。近代以文革时期为极端。最近的例子有周远志被捕事件。

满清南侵以来,对中原民族不但在军事上予以残酷杀戮,而且在经济上大肆掠夺破坏,尤有远见的是大量炮制文字狱,大搞文化压迫。早在清军入关不久,清廷就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压迫摧残。顺治四年(1647年),广东和尚释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以私撰逆书的罪名流放沈阳。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是目无“正统”的“不赦之条”。由此清廷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这就是最早的言论审查专制。
清代禁书真是五花八门,令人有望洋兴叹,叹为观止的感慨。凡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被禁被毁,当然也在意料之中,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纯粹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书籍也赫然在目,实在不知道统治者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了。凡是涉及明朝,比如明人的文集,明人的诗集,明代的历史,明代人物传记,被禁毁也不算出奇,但是许多为满清歌功颂德拍马奉承的书比如什么《大清典礼》《大清天定运数》,还有乾隆的爹雍正的作品《大义觉迷录》以及曾祖父顺治的作品也在禁毁之列。更离奇的还是甚至连明人选编或者写过评注的一些唐诗选集都在禁毁之列,比如《杜工部集筏注》《杜工部诗集》《杜工部诗集辑注》《杜诗详注》都在名单上。

鉴真东渡: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该剧讲述了鉴真大师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该剧通过鉴真大师与日本弟子荣睿、普照的生死友情,颂扬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讴歌了鉴真大师传播交流中华文明的功绩,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戚家军:戚家军成军于治世(相对明末),所面对的敌人战斗力远不如满洲八旗,比较强的也就只有倭寇中的萨摩隼人和兀良哈蒙古的骑兵.论彪悍,论以寡击众,戚家军比不上袁督师的关宁铁骑,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澶渊之盟: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改土归流:"......广西地区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个矛盾,唐、宋以来就长期存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土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广大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又动摇了土官制度的统治。与此同时,土官又日益与封建王朝闹对立,反对封建王朝对它的管辖。这种有损于封建王朝国家统一的行为,明王朝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改土归流”是势在必行的了。
开始改流时,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封建王朝遇有机会,立刻抓紧改流......。"(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

❹ 历史名词解释

1
中国名著。《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日人内滕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2顾颉刚的古史学说在解放前有两个主要的课题:前期古史学说的重心是“古史层累说”;后期古史学说的重心是“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与历史”。“古史层累说”是顾颉刚古史学说中最先提出,是主要核心与灵魂,也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体系。就具体的古史研究而言,顾颉刚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提出了“古史层累说”,这既是一种历史观,又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可以说这是在“层累地造成古史”观支配下的方法论体系。在顾颉刚具体的古史研究中,无论他运用何种具体的史学方法,实际上都是从“古史层累说”演化出来的,或者说某一种具体的方法都是“古史层累说”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为其“层累地造成古史”观所服务的。他所提出的“古史层累说”估定了传统经学的价值,开创了新的古史研究方法,成为二十世纪古史研究领域中的主要范式之一,其余响至今仍在古史学界内回荡。

3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今天(12月15日)全面启动,两岸同胞企盼了数十年之久的“三通”终于梦圆,两岸关系发展迈入新时代。回首过往,一路虽然曲折蜿蜒,但大势所趋无可逆阻。
《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
两岸“三通”从小到大渐成潮流
“两岸一日生活圈”概念化为现实

4
二里头文化是指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晋南、豫西,尤其以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二里头文化是进行夏文化探索的主体内容。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该文化以发现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命名。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阳附近和伊、洛、颍、汝诸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已发现的遗址有近百处,经过发掘的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汝州市煤山,郑州洛达庙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翼城感军等地点。5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进行的决战。由于子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❺ 历史考试里的历史名词解释怎么回答

...这个要具体分析吧
不过总的来说就是:年代,出处,含义,内容,再多一点就说一下它的发展。
比如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❻ 历史名词解释

一、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的印度起义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它严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了印度人民反英的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二、穆罕默德.阿里;是阿拉伯国家近代史上的著名穆斯林君主。在执政的43年(1805~1848)期间,为建立一个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人主权国家,他以富国强兵为总方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1)在政治上,使长期分裂的埃及社会复归统一;继而推行一整套严密的统治体系,确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2)在经济上,倡导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外贸易。 (3)在军事上,废除传统的雇佣兵制度,实行征兵制;按照欧洲方式改组陆军,聘用西方军事专家训练新军;大力发展海军事业,建立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创办军官学校以及步兵、炮兵等各种学校。(4)在文化教育上,倡导以世俗教育取代伊斯兰宗教教育。

三、布尔人:荷兰人在南非的后裔,种族歧视表现得最严重的是荷兰人,到南非以后叫布尔人。布尔”系荷兰语,意为“农民”。布尔人是指到南部非洲殖民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后裔,1652年,第一批荷兰人来到南非的开普,建立了殖民地、1795年,英国舰队在南非开普登陆。经过多年的;中突,在英国的强大实力面前,布尔人被迫向北面迁徙,于1852年和1854年分别建立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布尔人共和国。

四、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门罗正式向国会递送了一份关于美国反对任何欧洲殖民势力干涉美洲大陆的政策咨文,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门罗宣言”。门罗宣言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宣言的基本精神,反映出它的反干涉性和防守性,这种倾向性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色彩。门罗宣言在客观上维护了拉丁美洲独立国家不受“神圣同盟”的武装干涉,阻止了复辟西班牙殖民制度的企图。

六、《江华条约》;是日本与朝鲜于1876年2月26日在江华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朝鲜逐步沦落为日本的殖民地。这是朝鲜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了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贸易等权利。自此,朝鲜对外开放,外国商品汹涌侵入,朝鲜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七、朝鲜甲午农民战争;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亦称"东学党起义",是朝鲜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朝鲜甲午农民战争虽告失败,但它进一步动摇了朝鲜的封建制度,促进了朝鲜民族觉醒,对后来朝鲜人民反日义兵运动具有重大影响。

八、国大党;1885年12月28日,在孟买成立了全印统一的民族主义政治组织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印度国大党。印度国大党的成立标志着印度的资产阶级民族改良主义运动已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地区性发展为全国性。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该党的早期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实行代议制。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九、提拉克;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导人,国大党小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历史学家。二十世纪初在国大党内组织和领导激进派,积极参加1905—1908年反英斗争。主张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完全独立。1916年建立印度自治同盟。

十一、印度支那联邦;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十二、“卡蒂普南”;19世纪末菲律宾的秘密革命组织。1892年7月7日由博尼法西奥等人创立于马尼拉目的是团结菲律宾人民以武装斗争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独立。卡蒂普南提出人人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的要求,主张通过革命斗争推翻殖民统治。1897年5月10日,博尼法西奥被捕遇害。卡蒂普南解体。

十四、奥斯曼青年党人;被称为土耳其新文学三杰之一的纳米克·凯末尔及其同仁于1865年6月成立了秘密组织奥斯曼青年党。奥斯曼青年党人反对素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实行改革和立宪。

十六、阿拉比;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哲学家。他将思辨的苏非主义发展为系统的神秘主义理论体系,归结为“存在的单一”。他的主要著作《麦加的默示》和《智慧的珍宝》,通过伊本·法里德 、阿塔尔、鲁米等人传遍伊斯兰世界,为整个苏非派的发展提供理论框架。他死于大马士革。被后人尊为大长老和宗教复兴者。
十七、1884年柏林会议;1884年11月15日至1885年2月26日,在俾斯麦的主持下,举行了柏林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比、美、俄、葡等15个国家。会议同意:任何国家若要兼并土地或建立保护国,应该先将其意图通知其他国家;对领土要求的承认必须取决于有效的占领;各种纠纷应通过仲裁予以解决。会议还承认利奥波斯的“国际刚果协会”对刚果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即“刚果自由邦”的权利。

十八、“泛美主义”:拉丁美洲各国团结争取民族独立、抵抗欧洲殖民国家侵略的政治主张和运动。1889年美国提出“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并倡导建立泛美联盟,推行“泛美主义”,实质上把美洲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泛美主义基本内容是:①美洲各国人民团结、抵抗欧洲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②美洲各国在贸易、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③实现泛美团结并成立美洲国家联邦。

十九、泛美联盟;1889年以后由美国控制的一系列美洲国家会议逐渐形成的国际组织。为了独霸西半球,美国利用门罗主义,接过“泛美主义”旗帜,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设常设机构“美洲各国商务局”,由美国国务卿直接领导,是为泛美联盟的前身。1938年召开第8次泛美会议,通过共同防卫法西斯侵略和维护不干涉原则的宣言,决议建立“泛美外交部长协商会议”以加强西半球的联防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加强对拉丁美洲国家全面控制。1947年同拉美国家签署《泛美互助条约》,建立军事同盟,确立了美国的盟主地位。1948年第 9次泛美会议上建立“美洲国家组织”,原来的“泛美联盟”改组为它的秘书处。1970年“美洲国家组织”设立秘书处代替“泛美联盟”。

二十、古巴独立战争。1511年古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68年至1878年,古巴人民爆发了反西班牙统治的第一次独立战争。1895年2月,民族英雄何塞·马蒂领导第二次独立战争。1898年美国占领古巴。1902年5月20日成立古巴共和国。

二十一、大陆联盟体系 :第一大陆联盟体系为德国提供了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安全保障。19世纪80年代初.稗斯麦通过各种外交努力.己经建立起以德国为中心的复杂庞大的大陆联阴体系。1881年.德、奥、俄二国续订了二皇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在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转身寻求德国的支持.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缔结了二国同盟条约。1883年.罗马尼亚因惧怕俄国的威胁.也加入了德奥同盟俱乐部。

(*^__^*) 嘻嘻,希望可以给分分哦!~~(以上只是简单的说了,每个都是大问题,实在没有办法!只做参考吧!~~

❼ “历史文化”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广义的历史文化是指一定时期社会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狭义的历史文化是指一定时期社会的意识形式.在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主要是社会性别意识问题
文献来源

2、所谓历史文化不仅仅是指地下、地面文物它还包括凤景名胜、民风民俗、宗教、名人著作、科技成果、传统工艺、衣冠服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说唱、杂技、掌故、方言、谚语等
文献来源

3、历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物质文化积淀和精神文化积累.它所带给子孙们的快乐和福利是许多的现代物质财富都难以抵补的
文献来源

4、工作等它反映了某个时期的文化背景我们称为历史文化.这如同我们站在河床里根据卵石的大小.形状来推测以前的水位流量
文献来源

5、历史文化是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但亦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如柳子庙、潇湘楼、怀素公园等.对于历史文化点应根据相关法律划出严格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维持其固有的环境风貌
文献来源

❽ 历史名词解释:遣唐使

遣唐使为7至9世纪时日本派遣往唐朝的官方使节,成为华夏文化在日本传播达到极盛时期的载体。

遣唐使延续了过往日本遣隋使前往中国担任使节。首任遣唐使是公元630年的犬上御田锹。此后日本陆续都有使节派遣往唐朝达十多回合,直到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议废止后再没有继续。中间时间长达200多年。使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

(8)历史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遣唐使的派遣目的,除了与唐朝表示友好、以及把先进的唐朝制度及文化吸收输入以外,亦包括搜集朝鲜半岛及东亚地区的情报。 遣唐使的派遣不一定只有一位使节前往。而当有多于一人参与之时,会区分“大使”及“副使”,有时还有位于大使上的押使。

而随遣唐使被派遣往唐朝的,亦包括有留学生及僧人。每次出海,都有400-500人乘坐4艘船渡海。遣唐使船一行人在出发前,都会带同船舳先到大坂住吉的住吉大社,祈求住吉大神保祐海上安全。之后,整船人从住吉津开始出发,经住吉细江前往大坂湾,再去到难波津。

经过濑户内海到达福冈的那津,再前往玄界滩。过去日本与朝鲜半岛友好之时,会在朝鲜半岛北岸登陆,然后经陆路进入唐朝。但自从日本与新罗交恶之后,改为由海路直接前往中国。由于当时日本的航海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大海航行的遣唐一行经常遇到海难。

❾ 历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
1.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大体与地质上的更新世相当。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250万年以前,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结束。其主要特徵是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更为先进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尚未出现。这一时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经过早期智人,再进化为晚期智人,最后成为现代人。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来源主

❿ 巴塞勒斯~~历史名词解释

军事民主制是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热点内容
教师长工资 发布:2025-05-10 18:56:59 浏览:826
老师涂指甲违规吗 发布:2025-05-10 18:35:17 浏览:445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