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

发布时间: 2020-11-20 13:09:26

㈠ 我想知道什么物理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通常分为两步:

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
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1)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

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时要综合考虑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三方面的因素。这三个方面常常是相互矛盾的,例如消除一切冗余数据虽然能够节约存储空间,但往往会导致检索代价的增加,因此必须进行权衡,选择一个折中方案。

(2)设计数据的存取路径

在关系数据库中,选择存取路径主要是指确定如何建立索引。例如,应把哪些域作为次码建立次索引,建立单码索引还是组合索引,建立多少个为合适,是否建立聚集索引等。

(3)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数据应该根据应用情况将易变部分与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和存取频率较低部分分开存放。

(4)确定系统配置

DBMS产品一般都提供了一些存储分配参数,供设计人员和DBA对数据库进行物理优化。初始情况下,系统都为这些变量赋予了合理的缺省值。但是这些值不一定适合每一种应用环境,在进行物理设计时,需要重新对这些变量赋值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2.评价物理结构

数据库物理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和各种用户要求进行权衡,其结果可以产生多种方案,数据库设计人员必须对这些方案进行细致的评价,从中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作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评价物理数据库的方法完全依赖于所选用的DBMS,主要是从定量估算各种方案的存储空间、存取时间和维护代价入手,对估算结果进行权衡、比较,选择出一个较优的合理的物理结构。如果该结构不符合用户需求,则需要修改设计。

㈡ 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以及三者的关系

1、概念设计:

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可能是一个工厂、一个商场或者一个学校等),通过对其中住处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

所建立的模型应避开数据库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细节,用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示出来。以扩充的实体—(E-R模型)联系模型方法为例,第一步先明确现实世界各部门所含的各种实体及其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对信息的制约条件等,从而给出各部门内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第二步再将前面得到的多个用户的局部视图集成为一个全局视图,即用户要描述的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

2、逻辑设计:

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式。与此同时,可能还需为各种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产生相应的逻辑子模式。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逻辑数据库”。

3、物理设计:

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结构的各项物理设计措施,对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文件类型、索引结构和数据的存放次序与位逻辑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径等。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物理数据库”。

4、三者关系:

由上到下,先要概念设计,接着逻辑设计,再是物理设计,一级一级设计。三者一环扣住一环,缺一不可,概念设计是前提,逻辑设计是纽扣,将概念设计和物理设计紧密联系起来,物理设计的结果就是传说中的“物理数据库”也就是最后的结果。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2)物理设计扩展阅读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从实际到理论。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理论。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选择理论落脚点。

5、数据库实施阶段: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理论应用于实践。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修正理论。

主要特点:

1、 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 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数据库的 逻辑结构和 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和物理独立性(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 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 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

6、故障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数据库系统能尽快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逻辑上的错误。比如对系统的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错误等。

㈢ 系统物理设计过程及实施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专包括数据与处理)
是整个设计属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
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设计特点:
在设计过程中把数据库的设计和对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抽象、设计、实现在各个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参照,相互补充,以完善两方面的设计

㈣ 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逻辑设计是通过输入条件和需要的输出结果,对单元电路(与门、或门、非门)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满足输入输出条件的设计;物理设计就是将逻辑设计的成果进行有形的组合,使其实现有效的使用。

㈤ 系统设计中物理设计有哪几个方面

所谓物理设计主要是指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贮结构和存取方法。一句话,如果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面向现实世界、面向用户的话,那么数据库物理设计则是面向计算机世界的。
物理设计可分两步:第一步先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第二步评价物理结构的性能。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的效率,若满足,则继续向下进行,否则就重新修改设计。

㈥ 什么是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1,物理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的设施、建筑物等物质系统.社会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互相作用的人的集合它包含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因素。

2,物理环境是指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同人体健康和舒适程度有密切关系.改善住宅内部的空气环境主要靠通风换气,而通风不仅能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污染空气,还能调节室内温湿度。

3,物理环境是指除病人本身以外,影响健康及疾病过程中所有的疾病因素,如清洁、空气、光、水、排水设备、温暖、被褥、食品、噪音、穿堂风等。

4,物理环境是指基地自然条件和人工环境,它制约着建筑入口设里、室内外联系、形态构成等方面.如地形、气候、植被、文通和城市空间肌理等。

㈦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和物理设计还有逻辑设计的区别是什么呢

概念设计就是设计E-R图啊,物理(逻辑)设计就是把你的E-R图中的实体,属性转换成关系模式。

㈧ ic的后端物理设计是指什么

ic后端设计
IC(“集成电路”)产业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与核心,是最具活力和挑战性的战略产业。自2000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集成电路产业最前沿的设计业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作为产业命脉的IC设计人才,在IC产业最集中的长三角地区也仅仅只有几千人。所以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工程师。
IC后端设计是指将前端设计产生的门级网表通过EDA设计工具进行布局布线和进行物理验证并最终产生供制造用的GDSII数据的过程。其主要工作职责有:芯片物理结构分析、逻辑分析、建立后端设计流程、版图布局布线、版图编辑、版图物理验证、联络代工厂并提交生产数据。作为连接设计与制造的桥梁,合格的版图设计人员既要懂得IC设计、版图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制程厂的工作流程、制程原理等相关知识。

㈨ 物理(设计题)

把水面当来成是平面镜,用自数学课上的相似三角形做,测量水到电线杆底部距离,人距水的距离和人眼距离水面的垂直高度于水面高度,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即可求出电线杆的高度(加上水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或者,根据影子的长度与实体的高度的比例来做.

或者,把镜子放到人与杆的中间,测出人的身高,人站在能从镜中看到杆顶端的地方,量出人与镜的距离,量出镜与杆的距离,根据公式:
身高/人镜距离=杆长/杆镜距离
已知3个量,求未知数(杆长)!镜的厚度与大小忽略不计,则求出大约杆长!

或者,把水放在离电线杆适当的位置上,量出两者的距离a,人和电线杆在水的两边,调节人的位置,当人通过水刚看到电线杆的顶部时停下来,量出人的高度h和脚到水的距离b,设电线杆高为H,有三角形相似,有
H/a=h/b
所以,电线杆高为H=ah/b

㈩ 物理方案设计

用一个“倒顺开关”就可以实现。正转反转可以直接切换。倒顺开关可以用双刀双制开关制作。两个方向插口用导线交叉连接。中间做输出即可。

热点内容
汉乐府诗有哪些 发布:2025-07-01 08:41:05 浏览:409
短篇小说班主任 发布:2025-07-01 05:53:13 浏览:140
阳春教师待遇 发布:2025-07-01 04:22:37 浏览:201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信息 发布:2025-07-01 04:21:50 浏览:167
地理高二辅导 发布:2025-07-01 03:38:34 浏览:280
阿波罗在哪里 发布:2025-07-01 03:16:36 浏览:868
高考前班主任 发布:2025-07-01 02:52:57 浏览:591
如何封印 发布:2025-07-01 02:47:36 浏览:726
船长3连教学 发布:2025-07-01 02:27:57 浏览:2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表 发布:2025-07-01 01:22:31 浏览: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