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人名

历史人名

发布时间: 2020-11-21 02:53:17

历史人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太多了,曹操,刘备,韩信,张飞,刘邦都是。

② 历史人名

【宋太祖】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
【秦始皇】嬴姓,赵氏 名政。
【明太祖】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③ 历史人物名字大全

投笔从戎(班超)慷慨悲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横槊赋诗(曹操)
完璧归赵(蔺相如)洛阳纸贵(张衡)
闻鸡起舞(祖逖)画龙点睛(张僧繇)

④ 云梦山的历史人名有哪些

孙膑、宠涓、苏秦、乐毅、毛遂
仍然叫云梦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县冀家村乡石板房村北,是战国时期著名道家鬼谷子隐居修道授徙之处。叱咤风云的孙膑、宠涓、苏秦、乐毅、毛遂都曾在这里拜师学道。

⑤ 列举初中历史重要人名(至少30个)谢啦,重赏!

1.林则徐:1839年虎门销烟,是名族英雄;
2.道光帝:在鸦片战争时期,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3.左宗棠:从俄国人手里收复新疆,是洋务运动的代表;
4.邓世昌:中午甲日战争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5.李鸿章:洋务运动代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6.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1851年发起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7.曾国潘: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8.张之洞: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汉阳铁厂;
9.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10.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
11.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
12.慈禧太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派李鸿章与日本谈判,发动戊戌政变;
13.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代表;
14.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代表;
15.胡适:新文化运动代表;
16.鲁迅:新文化运动代表;
17.孙中山:历史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
18.董必武:参加中共一大;
19.李达:参加中共一大;
20.周恩来:创建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21.朱德:领导南昌起义;
22.贺龙:领导南昌起义;
23.张学良:西安事变;
24.刘伯承: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5.邓小平: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6.黄继光:是抗美援朝的一位战斗英雄;
27.焦裕禄:党的好干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28.邓稼先:两弹元勋;
29.林彪:指挥解放战争;
30.傅作义:北平和平解放;
31.蒋介石:创立黄埔军校担任校长;
32.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抗美援朝中担任重要干部。

⑥ 中国历史的几个有节气的人物至少五个 人名

1、伯夷、叔齐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顾竹君死后,叔齐不想即位,想让位给兄长伯夷,可是伯夷也不想做国君。

他们两人都离开了居住的地方,在路上听闻周文王有仁德,得到人民的拥戴就入周投靠。等到周武王继位,起兵伐纣王,伯夷和叔齐认为诸侯伐君王是不仁,因此极力劝谏。

周武王一心要伐纣王,执意灭商,伯夷和叔齐对周武王嗤之以鼻,决意不作周朝的臣民,也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隐居在首阳山,靠采野果为生。

5、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

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毛主席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⑦ 历史人物名字

黄帝 唐高祖 阿骨大 尧帝 唐太宗 忽必烈 舜帝 唐高宗 朱元璋 勾践 武则天 朱棣 阖闾 唐玄宗 努尔哈赤 夫差 李建成 皇太极 秦始皇 李煜 顺治 项羽 赵匡胤 康熙 汉光武帝 宋仁宗 雍正 汉明帝 宋真宗 乾隆 汉高祖 蒙哥 嘉庆 王莽 成吉思汗 道光 孙权 拖雷 咸丰 刘备 窝阔台 同治 曹操 术赤 光绪 刘禅 察合台 溥仪 司马炎 拔都 孔子 王昌龄 闻一多 孙武 岑参 严复 屈原 苏轼 白玉霜 墨子 欧阳修 戴望舒 孟子 辛弃疾 林语堂 枚乘 梅尧臣 聂耳 司马迁 范仲淹 叶圣陶 白居易 陆游 茅盾 元稹 苏舜钦 艾青 刘禹锡 刘克庄 吴作人 李商隐 陶渊明 田汉 白行简 曾巩 张爱玲 刘知几 杨万里 丁玲 吴道子 谢灵运 郭沫若 阎立本 元好问 胡适 李白 白朴 成仿吾 韩愈 关汉卿 徐特立 杜牧 高启 徐悲鸿 柳宗元 龚自珍 梅兰芳 杜甫 魏源 巴金 陈子昂 曹雪芹 白淑湘 王维 戴震 曹禺 孟浩然 鲁迅 老舍 应物 郁达夫 蔡元培
伍子胥 周勃 史思明 白起 董仲舒 房玄龄 范蠡 刘歆 王安石 管仲 班彪 寇准 吕不韦 班固 司马光 蒙恬 扬雄 八思巴 范增 司马相如 安童 白圭 萧何 左宗棠 班超 窦固 李鸿章 甘英 吕后 林则徐 张良 窦融 荣禄 韩信 杨贵妃 曾国藩 陈平 松赞干布 唐才常 陆贾 文成公主 慈禧太后 项伯 安禄山 谭嗣同 贾谊 杨国忠 耶律楚材

⑧ 打一历史人名

因为您没有提供具体的谜面,所以无法为您解答,为您奉上有关历史人名的谜语以及谜底,请参考:
三代笔耕 提示:春秋战国人名二
谜底:公孙子都,文种
三春犹系护花铃 提示:京剧演员
谜底:杜近芳
三代夺标父无名 提示:水浒人名
谜底:公孙胜
三代雇农 提示: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公孙无地
三代经商 提示:秦朝人名
谜底:公孙贾
欲破曹公须用火攻 提示:古人
谜底:计然
目迷金粉总虚化 提示:红楼梦人名
谜底:色空
因报其恩,以虚弓射云长,焉能中 提示:足球裁判
谜底:张忠
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提示:《三国演义》人物二
谜底:刘备,陈宫
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 提示:《三国演义》人物二
谜底:李崇,韩德
若得教诲当尽孝 提示:《雍正王朝》人物
谜底:诺敏
开元通宝 提示:明代人名
谜底:李时珍
“百花丛中最鲜艳” 提示:党史人名
谜底:陈独秀
“不受礼、不剪彩、不题词” 提示:作家
谜底:朱自清
长安落日清风里 提示:宋朝人名
谜底:晏几道
“两弹元勋”聪慧过人 提示:党史人名
谜底:邓颖超
“解决了住宿难” 提示:唐朝人名
谜底:白居易
晶莹的灵魂 提示:文学家名
谜底:冰心(谢婉莹)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提示:港台艺人
谜底:王杰
人间天堂 提示:外国画家
谜底:凡高
人皆掩鼻而过之 提示:现代诗人
谜底:闻一多
人君之象比乎日 提示:金庸小说人名
谜底:王重阳
浅墨轻痕道子风·下楼格 提示:台湾作家
谜底:吴淡如
囚禁苏武 提示:元朝人名
谜底:关汉卿
全班考大学——谜底: (宋)毕升
大地旅行——谜底: (宋)陆游
御碑——谜底: 王安石
风调雨顺——谜底: (宋)文天祥
不准放牛——谜底: (唐代诗人)杜牧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谜底: (唐代)武则天

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的人是谁

恰如俄国学者伊•谢•科恩在《自我论》里所称,原始人姓名的诞生是古人自我意识萌芽的出现。没人能确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的人,但这个人一定是存在过的,从他意识到自己为自己命名的那一刻起,有关起名的争议和学问就逐渐展开了。

古代圣王尧舜禹的名字分别是伊祁放勋、姚重华和姒文命,但这到底是其真正的名字,还是后世的附会,就如尧舜禹其人是否真的存在过一样,目前还尚存疑问。但从夏朝开始,古人名字的符号意义就开始被重视,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最为重视名字的,当是当时的“帝王家”。

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殷商古人多为君主、贵族,在当时,平民大多是没有名字的,至于奴隶更不会有名字,最多有个诨号,便很“了不起”了。殷商贵族多用天干为名,是很多人的共识,其实对此说法,还是有一定争议的。太甲、太戊、武丁、武乙等王的名字,应该不是真名,而是类似后世谥号或庙号一类的称号,但也有其在生前就使用的情况。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人起名字,大概不会这么刻板单调。比如,商纣王名受,考虑到商王姓子,商纣王的名字应该是“子受”,但约定俗成的说法却是帝辛、纣王等。

武王伐纣后,史书上依然罕见平民的名字。但起码在周朝后,姓氏的问题就愈发凸显了,这大概跟当时兴起的祖先崇拜有关。在西周时期,人名大多都是单字名,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口较少,不存在太多重名现象,也没必要用更多的字来起名字。比如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其单字名响亮而易懂。

但有更多的人名,让人搞不懂什么意思,甚至十分古怪。比如周昭王南征楚地,乘坐的船到江心却融化了,自己掉在水里淹死了。《史记》上记载,当时跳下水试图救昭王的大力士,名字叫辛游靡。这个名字十分奇怪,无论是名字结构还是用字,都令人十分不解,除了史书上讲他是一个胳膊很长的护卫,我们对其一无所知。

从辛游靡开始,史书上的“奇怪”名字越发多了起来。春秋时即使君王,也有一些不避俗物的名字。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名小白,在今天,宠物狗才叫这个名字。晋文公名重耳,颇有舜帝“重华”的风貌,但显然耳朵和眼瞳的“地位”不可比。至于黑臀、黑肱、痦生等国君名字,更谈不上高雅。

但古人对名字并非不重视。起码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有人在论述起名的必要和注意事项了。如《左传•桓公六年》中所述,“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古人对名字的避讳首先是政治性的,其次才会考虑避开所谓的低俗。

先秦古人里最让我不解的人名,大概就是著名的“大阴人”嫪毐了。“毐”是品行不端之义,很难想象嫪毐是其本名,更像是结合其性格后起的诨号,类似《水浒》里的“混江龙”“黑旋风”一类的名字。并非没有这样的先例,比如舜的父亲叫瞽叟,这显然也是个诨号,而刘邦的父亲名为刘太公,这也只是个尊称,至于其本名为何,连距离当时并不久远的司马迁也说不清楚了。

或许,当时的平民对待名字并不很在意,所以游走于市井的嫪毐才可以让人忘记曾经的本名。其更吊诡的是,似乎历史上也找不到第二个姓“嫪”的人,或许连这个姓都是假的。不过,后来曾考古出土有一件更早的兵器,名为“嫪偭镰”,或许这个“嫪偭”便是嫪毐的祖先。但这只是后世的猜测,历史的真相恐怕早就迷失在时光的尘烟里了。

有些“怪名”,今天看起来奇怪,但了解当时的语言用法后,也就可以理解了。比如,汉朝名为“食其”者不少。“食其”读音为“异基”,《汉书》上讲“食”为饮食、饭食之义,“其”为“箕”,“食其”的意思是粮食丰收。在以农为本的时代里,出现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这样的名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东汉三国以“单名”为主,甚至几乎找不到非单字名的人,当然,像尹大目这样的诨号、黄承彦这样的字号、沙摩柯这样的少数民族名字不在其列。只有曹安民、傅士仁、胡车儿、吕伯奢、严白虎等个别人是双字名。

这是为何?传统观点认为与王莽托古改制有关,“令中国不得有二名”,以单字名为尊贵。这或许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纵观历史,从先秦到三国,大多数人名都是单字,我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因为当时人口较少、重名率低,用单字名完全可以满足起名需要。

而经过数百年的中原混战,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和中原人不断融合、同化,单字名和双字名的情况都有出现,而仍以单字名为主。

重名现象不是今天才有的,如果说在汉代之前,重名现象还不普遍,从汉魏六朝开始,此问题开始得到时人的关注。

由于前文所述的单字名的流行,读史时常常会遇到让人糊涂的地方。比如,王莽改制前后,活跃在史书上的3个王匡,2个王兴,3个王凤,其中有些是王莽阵营的,还有人是王莽敌对阵营的,至于王莽这个名字,在汉武帝时期也有一人叫王莽,只是新皇帝王莽名气太大,让人淡忘了前面的王莽。连名人都是如此,普通人就更难避免重名问题。

翻阅史料可知,南梁元帝萧绛曾写过一本《古今同姓名录》,他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历史上有3个董仲舒,3个孔子,3个周瑜,3个王羲之,4个刘秀,9个张衡,9个张良……这还是在当时能留下名字的人,加上难留名字市井百姓的,重名者肯定更多。

到了隋唐以后,名字的避讳现象更加凸显,或许是考虑到使用的麻烦,从唐代开始的皇帝名字(尤其是出生在深宫中的太平天子),名字用字愈发冷僻,这点在南宋和明代皇亲国戚的取名中也格外明显。

出于避讳考虑,贵族不与百姓生活用字“争字”,倒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如果所有的帝王都用“世民”这样的字,恐怕会干扰到日常用字,毕竟避讳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甚至连古人都会“抢占”今人的使用权。比如,李家夺定天下后,先祖李虎的“虎”字也要避讳,史书上的隋代名将韩擒虎只好“改名”为韩擒或韩擒豹。此类例子比比皆是。

除了重名与避讳现象,“热门字”现象在后世依然留存。五代十国时期,名字里带“彦”字者甚多,可见当时的人对这个字的偏爱。《尔雅·释训》有言:“美士为彦”,“彦”字有丰富的美好内涵,但这依然不能解释五代北宋人为何偏爱“彦”字。

据清代大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里统计,五代以“彦”为名者多达145人,如王彦章、杨彦温、张彦超等,而不列入史籍的名“彦”者就更不可计数了。毕竟,只有贵族和名人才能在史书上留名,但平民百姓未必不热爱“彦”字。

宋代文人对内倾和自省式的文化思维更加迷恋,取名也更加雅致,且双字名开始成为主流。金朝、元朝时多民族混杂,出现了燕帖木儿这样的混杂名,还有石抹狗狗、完颜驴粪等颇为生猛的名字。

从明代开始,传统的崇尚文雅的取名风气复归,明清两代,堪称知识分子取名花样的巅峰期,大多数名留史书者都语出有典故,取名所谓“男楚辞,女诗经”的说法大概就是那时候流行开来的。

清代取名的学术文雅气一直保持到了民国。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民国人物的名字,和今天很不一样,一方面,重名率较低,双字名多;同时,名字多有丰富寓意,但上流社会取名和老百姓很不一样,这点比较复杂,就不展开叙述了。

共和国成立后,“建国”“建军”“国庆”“兵”“红”等带有明显政治意味的“新词”成为取名的主流,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重名现象。80年代后,家长给小孩取名,开始去政治化,但对单字名的“迷恋”,同样造成80后和90后重名者甚多,“张伟”“李伟”“李明”“李华”等名字高居同龄人同名榜首,也就不奇怪了。

从对政治和国家概念的追逐,到复归个人、家庭“寄托”,当代国人的名字特征的变化与时代保持了有趣的关系。到了00后的孩子们,据说起名用字最多的是“子轩”“紫萱”“涵”“欣”“梓”等颇有琼瑶风的名字。

有些名字今天看来十分“新潮”,但可能只是错觉,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新潮”,那么将来它会成为重复率很高的名字。当我看到唐太宗有个皇子也叫“李明”、唐代有个文人也叫“李华”的时候,并不觉得这名字用滥了,因为在古代,这样的名字十分少见,尽管在今天十分普遍。

如果要标新立异,崇尚个性,还是要避开时代风潮,晋代的“之”、唐五代的“彦”,建国初的“建国”,未来的“轩”,这些都是当时时代爱用的字,长远来看还是要有“逆向思维”。

热点内容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发布:2025-07-08 19:00:24 浏览:284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 发布:2025-07-08 18:59:48 浏览:141
阳西教育 发布:2025-07-08 18:31:56 浏览:479
王瑞娜老师 发布:2025-07-08 18:31:53 浏览:456
莘县教师考试 发布:2025-07-08 17:50:59 浏览:944
赤峰教师资格证报名 发布:2025-07-08 17:50:19 浏览:969
老师在讲课扩句 发布:2025-07-08 17:30:09 浏览:125
办公家具有哪些 发布:2025-07-08 17:23:21 浏览:765
教师节彩铅 发布:2025-07-08 16:20:39 浏览:975
老师的始祖 发布:2025-07-08 16:07:30 浏览: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