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训
⑴ 举两例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鸦片战争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导致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从而激怒了欧美列强,引发了鸦片战争,中国军队被击溃,懦弱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掀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
墨西哥战争
美国1776年独立后,乘欧洲列强在非洲、亚洲争夺殖民地之机,在北美大陆大肆扩张。1846年5月13日,美国政府向墨西哥宣战,美墨战争正式爆发了。宣战不过是蒙蔽世人的把戏,美军的军事行动在此之前早已进行了4个多月。墨西哥政府本来可以抓住机会组织反攻,转败为胜。但墨西哥统治者一味妥协。1848年2月2日,美墨双方签订了屈辱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美国攫取了墨西哥近一半的领土,美国仅仅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作为“补偿”。
通过美墨战争,美国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而且从此成为美洲的主宰。就连亲自参与了战争的美国名将格兰特也不得不承认:“这场战争乃是强大民族对弱小民族所进行的最不正义的战争之一。”
⑵ 如何理解“历史的教训就是从没有在历史上得到教训”这句话
历史的教训就是没有在历史上得到教训。这句话太经典了。
类似的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这样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中国人历来就有注重修史的传统。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更主要起到一个“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的作用。可是,这样的学习历史真的能够让人吸取教训,发愤图强吗?
能!但是很难!
分封制的教训
汉初诸帝看到了秦国不搞分封的坏处,封了很多诸侯王,虽然发生了七国之乱,却比秦国二世而亡强太多。
关键是,汉被王莽篡权后,刘姓子弟很快走上历史舞台,刘玄,刘盆子到刘秀,都是延续汉朝血脉的机会!
汉朝把分封和郡县制做到极致,保障了汉朝400年国运。
汉朝之后的晋朝能吗?
司马懿传位儿子司马师,司马师传位弟弟司马昭,司马昭本来答应传位给侄儿,但是道义毕竟敌不过亲情。司马炎当皇帝,让堂兄弟叔伯当实权皇帝就是自然选择了!
比七国之乱严重太多的八王之乱彻底埋葬了西晋王朝!
西晋并不是不想吸取汉朝动乱教训,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西晋看到的是曹魏命运!
曹魏被司马家取代时,地方实力派都无法推出一个曹操子孙来宣告造反的正义性!典型是淮南三叛只有第一次有个曹彪,后来两次都没有曹家人参与!
后来的明朝朱元璋,依旧天真相信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悍然违背历史规律。死后仅仅四年,靖难之役就创造了藩王造反当皇帝的历史奇迹。
你以为朱元璋很天真就是觉得朱家儿孙可靠?错!
朱元璋看到的是元末朝廷分裂,北方军阀割据被自己各个击破的事实!也许,相比之下,朱家人更容易团结到一起吧?
历史的教训不是那么好吸取的!近的容易吸取,因为切肤之痛,远的不容易吸取,因为孤陋寡闻。具体的容易吸取,因为眼见为实,抽象的难以吸取,因为无力研究!
也许,这就是那句最深奥的“历史局限性”的真实含义吧?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⑶ 中国历史上总结的十大历史教训,做人要牢牢记住这几点
以古为鉴,少走弯路,摒弃错误,记住这十大历史教训:
一、红颜祸水
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三、骄横贪奢、逸豫亡身
四、养乱起祸、奸臣误国
五、昏聩无道,忌能失贤
六、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七、祸从口出
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九、大丈夫能屈能伸
十、察言观色、八面玲珑
⑷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是什么意思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纵观世界人类发展史,发现无论朝代更迭、经济发展等活动都在不断的重复过去。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这话往往被我们奉之如圭臬,其实历史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单纯地纠结于历史没有意义,从历史中得到有助于现在和未来的经验、教训才是读历史的现实意义所在。
“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但又不会简单的重复”,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哲学上的辩证法。这种相似是具有形式上的相似,却又不是完全的相同。罔顾这种相似性和规律性固然不可取,形而上地机械照搬同样不科学。
(4)历史教训扩展阅读:
黑格尔的这句话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译文: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以史为鉴。我们不仅仅要牢记历史,更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清代的覆灭史告诉我们,想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告诉我们,想要不被侵犯,只有发展军事力量;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告诉我们,只有合作共享,才能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是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史为鉴,我们要从历史中去寻找正确的发展方向,坚定道路,从而书写新历史,开创辉煌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黑格尔
⑸ 中国历史的最大教训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吸取历史教训。
——人民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 华林甫
⑹ 二战留下哪些历史教训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是战争的祸根,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绥靖主义”是一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其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前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新的绥靖主义。
局部战争往往是大规模战争的前兆,必须及时制止局部战争,防止其演变为大规模战争乃至世界大战。
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必须坚决反对极端民族主义,消除发动战争的思想根源。
《联合国宪章》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必须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使人类避免再次遭受世界大战的灾难。
二战的基本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⑺ 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经验
一、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宋·无名氏《五代汉史平话·汉史》。蹶:失败,挫折。便:熟习,此指教训。这两句大意是:经过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经过一件事情,便增长一分智慧。此二句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失败。在作者看来,经过一次挫折,事业受到一些损失,并没有什么可怕,只要能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相反,未经过风雨,未受过挫折,其感情必然脆弱,其能力必然低下,其经验必然缺少,这种温室中的花朵,是难以成为栋梁之材的。可以此劝慰那些暂时受到挫折的人。
二、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经验教训名言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鉴:镜子,这里是照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对水而照的人可以见到自己的面容,与人相鉴照的人可以知道吉和凶。以水作镜可以见到自己的面容,以人作镜,可从前人或他人的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测知自己作为的正确与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要善于以前人或他人的事例作鉴戒。
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以铜为镜:古人把铜磨亮作为镜子。这几句大意是:用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代的兴亡替代;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得和失。这几句用一连串的比喻说明事理,使人易于接受,现在可用于说明要以历史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作为鉴戒。
⑻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出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
在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过程中,使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国力是不可能立足于世界的。知史可以明得失,历史虽然已是过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