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题
我说一些听起来是废话
但是其实很管用的
一、了解总体知识结构,理清基本知识线索。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建议同学们复习时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要点为主,以知识结构的形式解析教材的内容,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把世界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前后相随,紧密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不仅可以梳理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能够揭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联系归纳知识重点,加深理解综合运用。
为了提高同学们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使个别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建议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通过联系归纳,不仅可以促进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并促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成绩的有效途径。
三、结合新课程评价思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近几年来,从中考命题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中考改革正与新的评价观接轨,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开放性,是开卷考试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考生、阅卷者关注的焦点。张天慧认为同学们在面对开放性试题时,应该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正确的、积极的、辨证的观点去客观地、历史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试题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和发散空间,体现了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
四、端正学习态度,不要掉以轻心。
张天慧说,有些同学认为历史开卷考试,只要拿来书本就可以轻松过关,这种观点是极为错误的。历史学科的知识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各学科的内容联系广泛,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再加上简答题的开放性、思维性和创新性,所以,同学们在复习重要加深认识,只有态度端正,才能获得成功。
⑵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孩子 好好学 别指望这些
⑶ 中考历史主要考的内容有哪些 中考历史主要有哪些题型
选择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类:
一.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是历史学科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题干以文字形式或图表材料呈现,可以考查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以及考查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归纳、比较、概括、辩证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等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一种设题灵活、客观性强、覆盖面很广的多功能题型。
1.概念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2.材料型选择题
通过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需要从材料中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是课改以来中考试题中广受命题者青睐的题型。
3.分析评判型选择题
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
(1)揭示本质选择:通过用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够透过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
(2)因果判断选择:分析历史事件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因素,根据题目指向要求找出与上述因素相对应的背景、原因、目的、结果。
(3)比较选择: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4)程度选择: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
(5)逆向(否定)选择: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不准确”、“错误”等词语,
4.组合型选择题
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
⑷ 初中历史试题网
给点分吧,内容很详细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二)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l、下列规定中,哪一项不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我国北方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 )
A、美国 B、沙俄 C、英国 D、法国
3、清朝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活动有……………………………………………( )
①改组军机处 ②设立翻译馆 ③筹建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① D、①②③
4、1899年,美国为什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①其他列强瓜分中国时,它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②它要帮助清政府进行经济建设,与其他列强抗衡
③因为其他列强已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它必须设法插足进来
④它想依靠经济优势,使自己在中国的侵略势力膨胀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①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②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
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它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1858年的《天津条约》 B、1860年的《北京条约》
C、1894年的《马关条约》 D、1901年的《辛丑条约》
7、洪秀全用来宣传和发动群众的组织是……………………………………( )
A、白莲教 B、太平教 C、拜上帝教 D、道教
8、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 B、创办《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龚自珍 D、魏源
10、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
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官场现形记》
11、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谁颁布的?……………………………………( )
A、宋教仁 B、孙中山 C、黎元洪 D、袁世凯
12、下列事件按时间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勋复辟 ②“二次革命” ③护法运动 ④护国运动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的计划
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黄埔军校的创办
15、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罪魁祸首是—……………………( )
A、张作霖 B、汪精卫 C、许克祥 D、蒋介石
16、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
A、 中英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在中国近代史上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19、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0、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邓世昌 B、徐邦道 C、丁汝昌 D、左宝贵
21、戊戌变法在当时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
①开明地主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农民 ④爱国知识分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五四运动是…………………………………………………………………………(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当代史的开端
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3、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者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24、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市民 B、新军 C、学生 D、工人
25、为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而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是…………( )
A、李大钊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独秀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发生在中法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有………………………………………………( )
A、马江战役 B、镇南关大捷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率领太平军北伐的将领是………………………………………………………( )
A、石达开 B、李开芳 C、林凤祥 D、陈玉成
3、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将领有…………………………………( )
A、陈化成 B、左宝贵 C、丁汝昌 D、 关天培
4、在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中,被北洋军阀吴佩孚杀害的有…………( )
A、李大钊 B、陈潭秋 C、林祥谦 D、施洋
5、省港大罢工坚持斗争16个月,取得重大胜利,其主要领导人有…………( )
A、邓中夏 B、彭湃 C、苏兆征 D、刘少奇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____________,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包___
__________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2、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_______。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___________》,割占了台湾岛等地。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__________》,突出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
4、从19世纪60年代到_____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_____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5、________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___________”的照会。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6、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__________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史称戊戌变法,由于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因此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
7、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_____________;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彻底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8、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日趋分化,国民党左派宋庆龄、_________等,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
9、在北伐战争中,____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屡胜顽敌,北伐军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_________________。
10、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次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
四、连线搭配题(共5分)
1927年 “五四”爱国运动 汪精卫
1912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孙中山
1921年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董必武
1919年 中华民国成立 李大钊
五、材料解释题(5分)
“1927年4月12日,上海以生暴徒袭击工人纠察队事件,打死打伤300多人。”“1927年5月,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万多人。”“1927年7月15日,武汉召开会议,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1、以上材料说明什么历史现象?(2分)
2、请说出这三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和造成结果。(3分)
六、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 “五四”运动的中心前后有什么变化?“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上破鹨怀?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