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
❶ 初中物理的重要实验有
初中物理实验不多,可以说很少,也很简单,中考会考到的都是平时会遇到的题目,大概有20个实验。想要了解2019最新物理实验总结,可参考:初中物理20个实验 中考物理必备实验大全
希望可以帮到你~
❷ 初中物理实验有哪几种方法例子是什么
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
常见的物理方法
模型法 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如用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等。
叠加法 物理学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起来,测量后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称“叠加法”。
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实验+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转换法 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
等效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描述法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常用线条等手段来描述各种看不见的现象。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等。
类比法 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如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❸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都有哪些
密度 浮力 摩擦力 杠杆 滑轮 平面镜与凸透镜成像
❹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评估交流
❺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养成
一、提问能力的养成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也证明了这一结论,他不拘泥于一切传统的观念,以彻底的创新精神革新了旧有观念,建立了相对论,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现代物理学的杰出代表。我们在物理教学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是提出问题,将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因此在探究活动开始时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通过“火箭升空”的图片,让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火箭是怎样升空的?火箭靠什么力量升空?火箭升空时为什么有浓烟产生?等等,然后再限定条件(如从能的转化情况来看)让学生具体提出问题,学生会立即提出:火箭升空时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再如:学习“电压”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本所配的章首语,并看章首图,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电压是什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要注意及时表扬。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联系实际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二、实践能力的养成
针对学生而言的“实践能力”强调的是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是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目标之一。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
1.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如:碘的升华和凝华,可以是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如:探究固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可以是家庭开放性实验探究;如:让学生自制照相机模型、观察水中筷子的折射情况等。
2.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各种物理实验,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例如:以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制作不同的水果电池并测量其两端的电压,既通过实验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❻ 初三物理实验方法探究
《探究设计题》专题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探究设计题》专题
1. 小明学习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明想,还有什么因素也能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呢?
请你和小明一起提出一个物理探究课题,并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或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1)主要器材和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
分析与论证:
如果得出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在你刚才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所看到的现象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
你认为你在这次设计中,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究课题: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猜想或假设: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1)主要器材和装置:长方体的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
(2)实验步骤设计:
①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匀速直线运动,记下示数F1,②将木块侧放在木板上,竖放在木板上重做上述实验:分别记下示数F2、F3。
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
分析与论证:
如果得出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在你刚才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所看到的现象
应该是:F1>F2>F3。
评估:
你认为你在这次设计中,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能否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小明取出两块冰放在一旁准备做熔化实验,在准备好器材后,发现其中的一块开始化了,另一块没有任何变化。他用手沾了一点化成的水,尝了尝竟然是咸的。请你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或说明:
实验步骤设计:
进行实验:实验表格设计
分析论证:假如实验所获得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在刚才的实验中应当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
(1)在本次实验设计中你应用了哪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本次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这一探究课题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探究的内容?请你写出任意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究课题:冰熔化的快慢与上面撒盐多少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撒盐越多,熔化越快
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三块质量相同的冰、盐、小勺、停表
实验装置或说明:
实验步骤设计:
将三块冰分别标记1、2、3放在桌面上,分别撒上一、二、三勺盐,用停表记下它们完全熔化所用时间t1、t2、t3。
进行实验:实验表格设计
实验次数 1 2 3
撒盐多少
熔化时间
分析论证:假如实验所获得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在刚才的实验中应当看到的现象是t1>t2>t3。
评估:
(1)在本次实验设计中你应用了哪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你认为在本次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盐撒得是否均匀等。
(3)除了这一探究课题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探究的内容?请你写出任意一条:
冰的熔点与撒盐多少是否有关。
3. 小明从电视中看到:下大雪后人们在高速公路上撒上一层碳黑,他联想到一些事情。请你针对上述情景,提出一个课题,并完成探究报告。
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或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1)主要器材和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
分析与论证:
如果得出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在你刚才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所看到的现象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
你认为你在这次设计中,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究课题:物体的吸热能力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系
猜想或假设: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1)主要器材和装置:三只相同的烧瓶、水、三只温度计
(2)实验步骤设计:
将三只烧瓶分别涂上黑色、灰色、白色,里面装入相同的水,分别插入一根温度计。将三只烧瓶同时放在太阳底下,过一段时间,记录各自的温度t1、t2、t3。
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
分析与论证:
如果得出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在你刚才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所看到的现象
应该是:t1>t2>t3。
评估:
你认为你在这次设计中,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颜料涂抹的厚度是否相同等。
❼ 初中物理各种实验探究方法,及其代表实验有哪些.(能
物理中探究实验的方法有:
一.对比(比较法):
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颜料混合;研究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研究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时,在应用控制变量的同时,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比较哪一个蒸发快。
二.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2个或2个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关时,常采用只改变一个物理量,而使其余物理量保持不变,从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变量的关系。
如研究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研究压强和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重力势能大小和质量、举高高度的关系;物体吸热多少和物质种类、质量、升高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电流和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关系;电功和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等效替代法
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这种“等效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们将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四.实验推理法(理想化实验)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下结论的?
五.转换法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不易直接观察认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它所产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径来认识它,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转换法
六.类比的方法
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某种关系上的相似叫类似,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找出某些相似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叫类比。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在物理学中,现象、属性、概念、规律、理论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种种关系,都可以是类比的对象。
七、模型法
①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这种转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这种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可使物理教学简单化,形象直观化,又可使具体问题普遍化,便于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
②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忽略次要因素,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显示复杂事物及过程,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到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结构时,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块时,把撬棒当做是杠杆模型。
八、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实验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有关物理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九、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十、累积法:
在测量的量很小时,将很多规格、性质相同的物体累加起来测量,然后除以个数算出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方法就叫累积法。
十一、比值法
17. 物理学常用“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请你参照下面给出的题例再举两个例子 (需说明定义的物理量名称及其数学表达式,讲明是什么物理量与什么物理量的比值及这个比值的物理意义)
例 速度 ,是路程与时问的比值;它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十二、分析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
十三、假设法
物理解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看有参量假设、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等.利用假设,我们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恰当地运用假设,可以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效果。
❽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类型有哪些
没太清楚你要问的是探究性实验有哪些还是中考试题中探究类的实验试题题型有哪些。只能都答了:
一、最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项目如下。其中前面有“探究”两个字的都是探究性实验,其余的属于测量或测定性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不论哪个实验,在中考试题中,试题类型都没有独特的题型,无非就是填空、选择、简答(较少)。个别地区会考查具体的实验操作(但平分标准很难把握)。
不知是不是你想问的。
❾ 人教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有哪些
凡是探究性试验,在课本上都是标出的。例如“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内。课本上没有“探容究”两个字的实验就不是探究性实验。翻一遍书就知道了。手边课本不全的话就网络一下“电子课本网”。里面什么课本都有。
❿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及每种
常见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这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这样理解:当实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结果有何影响,就必须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具体的例子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产生的热量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实验+假设(合理外推)法
某些物理现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于是我们先进行初步实验,再根据实验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延伸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两个这样的实验:研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3.转换法
有些物理现象直接通过感官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接进行观测加以认识,于是我们通过它们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其他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就能间接的认识它的一种方法。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间接反映了大气压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中国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中国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的;研究滑动摩擦力时通过观察匀速拉动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
实验中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会改变物理效果的一种方法。比如:研究合力与各个分力的关系时用一个合力取代了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时用总电阻替代了各部分电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还有很多,但作为中招考试以上四种方法是最常出现的,尤其是在实验题方面,这只是自己几十年来教学的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