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历史
『壹』 宋朝历史
宋朝的历史网上去找,历史表我给你:宋皇室960年—1279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宋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 960年—976年 建隆960年—963年、干德963年—968年、开宝968年—976年
宋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赵光义 976年—997年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雍熙984年—987年、端拱988年—989年、淳化990年—994年、至道995年—997年
宋真宗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赵恒 997年—1022年 咸平998年—1003年、景德1004年—1007年、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天禧1017年—1021年、干兴1022年
宋仁宗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赵祯 1022年—1063年 天圣1023年—1032年、明道1032年—1033年、景佑1034年—1038年、宝元1038年—1040年、康定1040年—1041年、庆历1041年—1048年、皇佑1049年—1054年、至和1054年—1056年、嘉佑1056年—1063年
宋英宗 体干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赵曙 1063年—1067年 治平1064年—1067年
宋神宗 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赵顼 1067年—1085年 熙宁1068年—1077年、元丰1078年—1085年
宋哲宗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赵煦 1085年—1100年 元佑1086年—1094年、绍圣1094年—1098年、元符1098年—1100年
宋徽宗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赵佶 1100年—1125年 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重和1118年—1119年、宣和1119年—1125年
宋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赵桓 1125年—1127年 靖康1126年—1127年
宋高宗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赵构 1127年—1162年 建炎1127年—1130年、绍兴1131年—1162年
宋孝宗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赵昚 1162年—1189年 隆兴1163年—1164年、干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宋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赵敦 1189年—1194年 绍熙1190年—1194年
宋宁宗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赵扩 1194年—1224年 庆元1195年—1200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宋理宗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宝庆1225年—1227年、绍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佑1241年—1252年、宝佑1253年—1258年、开庆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宋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赵禥 1264年—1274年 咸淳1265年—1274年
宋恭帝 孝恭懿圣皇帝 赵显 1274年—1276年 德佑1275年—1276年
宋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赵昰 1276年—1278年 景炎1276年—1278年
宋末帝 卫王 赵昺 1278年—1279年 祥兴1278年—1279年
『贰』 宋朝历史~!
五代十国(907-960)
唐亡后,朱全忠在开封建梁,嗣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唐、晋、汉、周等五个朝代,因为这些名称已经出现过,为了与前代相区别所以史学工作者们为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五代更替:后梁(907-927)、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五代基本均为内乱或掌军武将所灭由武将建立下一朝代】
十国:约同五代同时又相继在南方出现了10个政权是为“十国”(大致919-979)。这十国是:吴、南唐、吴越、闽、南汉、楚、荆南、前蜀、后蜀和北汉【十个政权中唯有北汉政权在北方,都太原】
宋辽夏金(960-1279)
960年后周为禁军统帅赵匡胤所灭,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为宋太祖,北宋建立后开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事业,先征服富庶但弱小的南方,然后在北上灭北汉收复幽云地区,从乾德元年(963)开始到太平兴国四年(979)消灭北汉为之,背诵基本完成了统一事业结束了长期分立割据的局面。
辽朝:契丹人所建,契丹是鲜卑的分支,在四世纪前期已现于记载,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为可汗。916年统一各部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定都上京潢府,耶律德光时期改名为“辽”,979年高粱河之战和986年的北伐均以背诵失败告终,景德元年(1004)订立“澶渊之盟”,从此辽宋基本消除了战争。
西夏:由党项人所建,为羌族的一支,唐末,党项平夏部酋长拓拔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
宋太祖时,党项曾入贡。以后,党项酋长李继迁时叛时降,死后其子德明与议和,死后其子李元昊即位,宝元元年(1038)正式称帝,国号“大夏”,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史称西夏。
从康定元年(1040)起,西夏与北宋不断发生战争,多以北宋战败告终。后由于本国灾荒不断、物资缺乏、人民厌战等原因,西夏与北宋妥协,订立了“庆历和议”。
大理:937年,白族起义首领段思平推翻大义宁政权,建立“大理”政权,与北宋保持密切的商业交往。
金:女真族所建,10世纪初大多依附契丹,11世纪中期完颜部壮大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政和三年(1113)完颜阿骨打成为部落联盟酋长开始反抗辽朝统治,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南)。
辽、北宋的灭亡
辽天祚帝时北宋派人渡海到金国相约夹攻辽朝。史称“海上之盟”。1122年初,金兵攻下辽中京、西京等地,天祚帝西逃。宣和七年(1125)二月,天祚帝被俘,辽亡。十月,金兵分两路南下,徽宗传位给赵恒(钦宗),随后南逃,抗战派首领李纲在广大军民支持下展开保卫战,靖康元年(1126)秋,金兵再次南下攻陷开封,1127年四月初撤兵,掳走徽、钦二宗,史称“靖康之难”,金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北宋亡。
南宋: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即皇帝位,改年号“建炎”南宋建立,但直到1132年正月,那送朝廷才在临安府(今杭州)安顿下来,以后南宋决定与金议和,正式下令定都临安。
蒙古:东胡的一支,12世纪末虽然形成了如蒙古、塔塔尔、克烈等强大部落但仍受到金朝的统治。
铁木真征服各部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于是“蒙古”成为大漠南北地区得统称。1206年,在斡南河畔召开了忽里勒台,推其为蒙古大汗,即“成吉思汗”
从1211年春开始,蒙古不断进兵金朝。1226年秋,发动对西夏战争,1227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为大汗,联合宋灭金。1234年,蒙宋联军合功蔡州(今汝南)哀宗自杀,金忘。
灭金之后,蒙古着手灭宋1276年二月攻陷临安,1279年二月,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而亡,南宋亡。
『叁』 宋的历史文化
“宋”地位特殊,与周为客,在继承与发展殷商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相传,赵匡胤在做归德府的太守时,敬重微子,多次前去祭拜。由于自己曾做过“宋地”的太守,发迹地也在“宋地”,建国之后也为了效仿微子的仁义品德,将国号定为“宋”。
到了明万历年间,归德府知府郑三俊为微子重新立了墓碑,上书“殷微子之墓”。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修206省道时,发现了一个长约1里的墓道,直通到微子墓穴。考古专家在墓葬内挖掘出一把青铜剑,以及陶器。
“天下宋姓源于商”的说法,已经得到了认可,微子墓也成了世界宋姓的拜祖之地。
2009年3月10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此祭拜微子启,并对陪同的人士说:“以后我的人生资料就可以写:‘祖籍商丘,生在湘潭,台湾打工。’”
『肆』 宋代历史
找了好多,实在找不到啊
看看这个,应该差不多的距离
『伍』 北宋的历史。和南宋有什么关系
南宋王朝是北宋王朝的延续。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威胁之中。
南宋的建立是因为在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宋都城汴京(即今开封),公元1127年四月,金掳走了宋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宋灭亡.到此为北宋。公元1127年五月,宋徽宗另一个儿子赵构逃到南京,即位为帝,即宋高宗,重建宋朝,后称为南宋,以后定都临安,即现杭州。总体来说北宋南宋,是因为重大事件的发生导致首都迁移及版图变化,后世才如此区分的。
(5)宋的历史扩展阅读:
靖康之难中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女真人俘虏,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宫廷女官、大臣,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女真人俘虏北上,康王赵构得以幸免。1127年,金国从开封府撤军,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史称伪楚。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皇后之名,下诏书立赵构为帝。
1127年四月二十一日,赵构从济州南下,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营筑“中兴坛” ,于五月初一正式即位,改元建炎。
张邦昌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继续大举南侵。之后宋高宗一路南逃,过淮河渡长江。南宋也进行北伐,由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等抗金将领指挥,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和金国的联军。
后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到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腐败,而处于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征服金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陆』 宋朝的历史
宋朝(北宋及南宋)的历史时期是960年到1279年,而元宪宗蒙哥是1259年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也就是在蒙哥死后20年,宋朝灭亡。
『柒』 宋朝历史简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捌』 宋有怎样的历史
10世纪60年代到13世纪70年代建立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960年在开封建国,1127年政权南迁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1279年被元朝灭亡。习惯上称1127年前的宋朝为北宋,1127年后的宋朝为南宋。
『玖』 宋朝的历史
宋朝,共分两宋,北宋京城在汴梁(开封),南宋的京城在临安。
『拾』 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
1、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2、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3、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4、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本人和徽宗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
《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5、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有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提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桥兵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澶渊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靖康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绍兴和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崖山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