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⑴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专业对吗,过去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下面的方向,后来单独分成一个专业。难度一般吧。分数330以上。实力挺强,虽然没有吉大化学那么突出。但吉大理科本来就都很强,这个也不弱。
吉大微生物专业考研现在考的是生物化学一张卷,另外微生物和细胞生物学合卷。生化有一些难度,微生物和细胞不算难。
⑵ 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 史前期 约8000-1676,特点是未见微生物个体,各国人民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2 初创期1676-1861 形态描述阶段 特点 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个体。3 奠基期1861-1897 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巴斯德 微生物奠基人,科赫 细菌学奠基人)4 发展期1897-1953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 发现微生物代谢统一性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行成 青霉素的发现 5 成熟期1953-至今 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 主要是广泛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
⑶ 微生物学考研情况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学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真菌及地衣学、微生物资源、分类、系统学、多样性、群体遗传与演化、协同代谢分子机理、环境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系统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代谢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化工程、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
这个要看你研究方向了,总体来说现在研究微生物的人很多,而且因为高通量测序越来越发达,在一个环境中的整体微生物数量极其庞大,99%以上的微生物都是未知的,所以做微生物的在我看来还是有前景的。现在我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做环境的,就污染啊,土壤啊这些,这些肯定是最有前景的,毕竟生态循环很大一部分靠微生物嘛,当然,地化的也有一定需要,但大部分老师并不懂微生物,所以他们需要微生物的研究生,真说起来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往生物学赶,比如说做医学的,现在很多病都往肠道微生物方面扯,经典的就是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还有环境上,矿山废水(AMD)这方面比较厉害,还有海洋,主要是代谢循环之类的。看你想做哪个方向吧,我写东西都是想到啥写啥,很少管逻辑的,将就看吧,不懂可以继续问我。
⑷ 微生物学就业前景
微生物学一般来说也属于生物类的一个专业生物专业可以被列为十大最难就业的专业,大部分都是在一些研究机构或者是学校里面当老师。
⑸ 微生物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我们知道,微生物学的建立是同进化论一样伟大的成果。它不仅使人们知道大量的微生物存在,而且揭示了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疾病之病因。
⑹ 什么是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充分发挥微生物的有利方面,造福人类;充分遏制其有害方面,减少、防止、消除疾病、灾害的发生。
⑺ 微生物学就业方向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学学科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微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微生物资源研究反映了微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水平,是国情调查、资源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濒危物种保护的基础,也是包括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在内的微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这一领域的研究将加速微物生资源调查、收集、系统分类的研究,扩大微生物菌种与标本保藏量,建立中国微生物物种资源库,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和亚洲最大的菌物标本馆。在系统分类研究中普遍引入新的方法、新技术、新设想,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进化、微生物生态研究,为大规模筛选功能物质提供材料,其中,极端微生物和对农作物有害或有益的微生物的研究以逐渐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
微生物学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真菌及地衣学、微生物资源、分类、系统学、多样性、群体遗传与演化、协同代谢分子机理、环境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系统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代谢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化工程、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
具体应用
现代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又是检验医学中重要和成熟的专业之一。这门新兴的学科需要微生物医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联合进行工作,具体任务有四项:(1)对微生物标本做出快速、准确的检验报告,及时满足临床需要;(2)进行有关抗菌药物耐药性方面的各种试验,受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咨询;(3)密切结合临床,与临床医师讨论、研究及处理有关感染性疾病的问题;(4)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这就要求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不仅要完成实验室工作,还要完成有关的临床工作,成为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参谋和顾问。
⑻ 微生物学的种类
微生物的含义: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
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动物界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进行光合作用。
三界:原生生物界Protista:(E.H.Haeckel,1866年提出) 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放线菌等
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
真菌界Fungi:酵母、霉菌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六界:加上病毒界。 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0多株细菌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惊奇地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细菌(archaebacteria)。随后他又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的大量菌株进行了16Sr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较,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样,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于是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⑼ 微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细菌的结构与生理
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
个体形态可分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微米,群体形态为菌落(菌苔)
基本结构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和核体
细胞壁:肽聚糖(黏肽)、磷壁酸、脂多糖(内毒素)、染色特性(阳紫阴红)、L型细菌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闭合环状双股DNA分子
特殊结构有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
荚膜: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胞内菌感染)
鞭毛:运动器官
菌毛:普通菌毛(黏附)和性菌毛(接合),电子显微镜观察
芽孢:不是繁殖方式,是休眠状态,是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或消毒是否彻底的标准。
染色方法:革兰氏染色、瑞氏染色法、特殊染色
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支杆菌(蜡质、糖脂),红色,3%盐酸
布氏杆菌:柯兹洛夫斯基染色,红色
巴氏消毒:低温长时间,在60℃ 30min
奶牛两病的检测:试管凝集试验和变态反应
生长繁殖基本条件:温度和酸碱度
群体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重点)、稳定期、衰亡期
细菌代谢产物:热原质(又称致热源)、毒素、侵袭性酶类(卵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细菌素与抗生素
细菌分解代谢:I(吲哚)M(甲基红)Vi(VP试验)C(枸橼酸盐)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
普通肉汤培养基:四种成分
培养基:四种基本成分+(琼脂)、0.5%(半固体)、1.5%-2%(固体),注意与琼脂扩散试验的琼脂浓度区别(1%)
麦康凯培养基:大肠杆菌(红色,分解乳糖)、沙门氏菌(无色,不分解乳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蓝灰色)、胆酸盐(抑制阳性菌)
厌氧培养基:疱肉培养基;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菌膜(专性需氧菌,分支杆菌等)
第二单元 细菌的感染
正常菌群的作用:颉颃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非特异性)
内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0.3%~0.4%甲醛
毒血症:即病原菌侵入机体后,仅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并非病毒)人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第三单元 细菌感染的诊断
样品保存液:30%无菌甘油缓冲盐水(细菌)、50%无菌甘油缓冲盐水(病毒)
利用生化反应对肠道杆菌进行鉴定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特异性IgM抗体,可进行早期诊断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主要扩增DNA
RT-PCR:主要扩增RNA,主要是病毒
第四单元 消毒与灭菌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无菌(状态)、防腐(抑制物微生物)
热力灭菌:干热和湿热灭菌;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果好
高压蒸汽灭菌法(121.3 ℃,15~30min):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方法
煮沸法:100℃ 30min左右,2%碳酸钠提高沸点
巴氏消毒法:葡萄酒、牛奶等消毒,低温长时间(60℃ 30min)、高温短时间(70℃ 15s)、超高温瞬时间(132℃ 1-2s)
热空气灭菌法:160℃,2h
紫外线:265~266nm,表面消毒(穿透力弱),空间消毒
电离辐射:“冷灭菌”,穿透力强,医用塑料制品消毒
滤过除菌:0.22~0.45μm,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
过氧乙酸:过氧化物类,不属于酸类!!!
氢氧化钠(烧碱):2%水溶液杀灭繁殖体和病毒,4%溶液45min杀灭芽孢
一般配成20%的石灰乳涂刷厩舍墙壁、畜栏及地面消毒
熏蒸消毒,温度应不低于15℃,相对湿度60%~80%
乙醇(75%)、碘酊(2%)
季铵盐类(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常用浓度0.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