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
一、国际:战争与革命是四五十年代的时代主题:
1、美苏冷战,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垒。
2、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二、国内:要和平要民主要独立是全国人民共同心愿,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1、土地革命以来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连年战乱。
2、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商业,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3、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中间道路,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赢得民心。
(1)新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完成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成就。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不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实行“耕者有其田”,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下一步任务——实现社会主义也难以完成。到1952年底,全国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这是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标志。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支持力量,也为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契机。我们看到,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失败、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现代工业只是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若干城市,工业产值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很小的比例,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
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且改变中国传统农业国家的地位,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现代化是在1949年以后大规模开启的。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了。
三、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使中国迈入长治久安的历史时期,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可靠政治保证。
⑵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介断,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明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专成为真正的独立自属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主人。他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的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亚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⑶ 新中国以前的历史主要是什么
1、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2、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由国民革命军为了消灭军阀为目的的革命战争。北伐军先向据守在湖南,湖北的吴佩孚这个大军阀进行围剿,成功后在向北京挺进,摧毁了北洋集团军阀。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
3、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4、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5、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6、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
⑷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1956):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第二个阶段(1956-1966):十年探索建设时期。
第三个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三个阶段(1978-今):改革开放时期。
(4)新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第一个阶段: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顺利的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过度。
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国力增强,主要是发展生产力,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三阶段:是十年的大动荡时期,由于毛泽东对于形势的判断失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国家都处于混乱之中,由于被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破坏,经济发展也进入一片混乱之中,打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害,连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被打成“左派”。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是交通工业和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四阶段: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的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一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在思想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国民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经济,科学,文化,都走向了春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⑸ 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从革命任务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也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从国家发展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同时,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主宰国家、统治人民的历史宣告结束,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⑺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小故事
1、和平解放西藏
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5月23日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抗美援朝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3、大跃进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修正草案)》,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
会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召开党的各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准备掀起工农业生产的高潮。
4、四五运动
四五运动源于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悼念。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全国各族人民无限悲痛。但是,“四人帮”压制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诬陷邓小平,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义愤。
5、许海峰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
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金得主,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奥运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⑻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
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的国共内战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占领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领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不同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新国家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建国仪式。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8)新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生思想:
新中国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的。由于连年的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镇失业工人从1949年到1951年年均达四百余万人,失业率高达20%以上,失业工人的生活非常困难”。
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另外,由于旧中国长期受封建制度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文盲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的6亿人口,文盲就占了4亿多。经济、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是摆在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从就业、教育、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体现出了符合实际的民生思想。
⑼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