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美化学实验
A. 求十个效果壮观的化学实验。
楼上那些都不错,尤其是铝热,超壮观的。。。还有,1喷泉实验(氨气或者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发生倒吸)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3氢气氯气混合见光爆炸(有危险)
B. 化学史上评出的十大最美化学实验
1.巴斯德(Louis Pasteur)将酒石酸盐类的光学异构物分离(1848年)
2.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在金属氧化方面的研究,随后导引出燃烧和氧化作用的基本理论。(约1775年)
3.费雪(Emil Fischer)确定葡萄糖的结构。(约1890年)
4.戴维(Humphry Davy)利用电解分离元素,包括钠、钾(1807年)与镁、钙、锶、钡(1808年)。
5.柏金(William Henry Perkin)人工合成淡紫色的染料。(1856年)
6.克希荷夫(Gustav Kirchhoff)和本生(Robert Bunsen)证明金属盐类在火焰中加热,释放出的光谱线具有元素特质(焰色反应)。(1859年)
7.卜利士力(Joseph Priestley)透过加热「红色的金属灰」--也就是氧化汞,发现了氧气。(1774年)
8.巴特莱特(Neil Bartlett)利用六氟化铂合成六氟铂酸氙,是合成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第一人。(1962年)
9.格里纳(Victor Grignard)发现含镁的有机化合物可应用在有机合成。(约1899年)
10.居礼夫妇(Marie and Pierre Curie)发现钋和镭元素。(1898年)
C. 实验室现象最漂亮的化学反应,我要上台表演高逼格的化学实验,帮帮忙!!!!
比如燃烧镁的实验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一些有趣又简单的化学实验
1、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2、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3、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答案
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 SO2+2H20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4、净水能手——明矾
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做午饭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太浑,不能用,正在为此而着急的时候,农技站的张技术员来了,他看见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
D. 我知道有“十大最美物理实验”,那有没有“十大最美化学实验”呢
楼上给出的是所谓“十大令人惊奇的化学实验”,这是国际化学家协会评出的“化学史上十大最美实验”:
1.巴斯德(Louis Pasteur)将酒石酸盐类的光学异构物分离(1848年)
2.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在金属氧化方面的研究,随后导引出燃烧和氧化作用的基本理论。(约1775年)
3.费雪(Emil Fischer)确定葡萄糖的结构。(约1890年)
4.戴维(Humphry Davy)利用电解分离元素,包括钠、钾(1807年)与镁、钙、锶、钡(1808年)。
5.柏金(William Henry Perkin)人工合成淡紫色的染料。(1856年)
6.克希荷夫(Gustav Kirchhoff)和本生(Robert Bunsen)证明金属盐类在火焰中加热,释放出的光谱线具有元素特质(焰色反应)。(1859年)
7.卜利士力(Joseph Priestley)透过加热「红色的金属灰」--也就是氧化汞,发现了氧气。(1774年)
8.巴特莱特(Neil Bartlett)利用六氟化铂合成六氟铂酸氙,是合成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第一人。(1962年)
9.格里纳(Victor Grignard)发现含镁的有机化合物可应用在有机合成。(约1899年)
10.居礼夫妇(Marie and Pierre Curie)发现钋和镭元素。(1898年)
E. 求几个观赏性较强的化学实验
1.吹气生火:用棉花包裹过氧化钠,用玻璃管对着过氧化钠吹气,不一会,棉花会燃烧:2Na2O2+2CO2===2Na2CO3+O2
2.颜色反应: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加盐酸变无色,小心设计机关(藏好过氧化钠),振荡又变红,随后变无色的.
3魔棒点灯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4滴水点火
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
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 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5雪球燃烧
雪球也能燃烧??
燃烧的当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钙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钙就象白雪一样,制成球状,点燃即燃烧。
实验: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钙,制成饱和醋酸钙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边加边搅拌,就析出象雪一样的固体。
6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
实验: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7.白糖黑面包
在一只洁净干燥的烧杯中放入少许白砂糖,滴入几滴水后倒入少许浓硫酸,就会看到白糖膨胀、变黑。
F. 十个安全漂亮的化学实验分别是
一、可口可乐和薄荷。这个实验不能在室内进行,都是在走廊围观的。
G. 我想问下十大经典化学实验分别是什么
十大美丽化学实验--巴斯德(Pasteur)分离镜像异构物(Enantiomers)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李俊毅/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林雅凡博士责任编辑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图一)分离酒石酸盐的镜像异构物(enantiomers)荣膺史上最美丽的化学实验,不过他最著名的实验其实是用封口与不封口的鹅颈瓶(swan-neck flask)进行细菌培养,证明物体如果能与外在隔绝、或经过高温处理,便不会腐败,也不会自然孳生出任何生物,因而推翻「自然发生说」,对生物起源的理论有著重量级的影响。他一生对化学与微生物学贡献良多,票选第一名的实验便是他年仅25岁时的杰作。(图一,巴斯德与他的实验室)首先来回顾知识背景:光是一种电磁波,当光在前进时会产生四面八方的电磁波动。17世纪末,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观察到当光透过方解石後,会产生只有单一方向波动的光,也就是偏极光(polarized light)。1812年,毕欧(Jean Baptiste Biot)发现将偏极光透过特定方向切割的石英晶体会发生偏转,随後他发现某些液状的天然物或是天然物溶液,例如柠檬油、樟脑、醣类,也可使偏极光偏转,这种性质尔後被称作光学活性(optical activity,如图二)。(图二)而巴斯德研究的物质同样是天然物--酒石酸(tartaric acid)的盐类,酒石酸的发现可追溯到希腊、罗马时代,因存在於葡萄酒沉积物中而得此名。在巴斯德之前便有许多科学家对酒石酸盐类进行了解,包括制备、分析、鉴定晶体形状,特别的是,毕欧发现天然的酒石酸具有光学活性,不过人工合成的酒石酸则无光学活性,此两者其他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均完全相同。巴斯德独到之处在於他找到一个前人研究遗漏的小地方:他发现酒石酸与酒石酸盐类的晶体都是半面晶型(hemihedral),半面晶是晶体学的专有名词,指只展现出晶型对称性所需一半的面(简单的说就是很特别的一种晶体类型啦)。合成的酒石酸有著两种半面晶型,但天然的酒石酸只有一种。贺歇尔(John F. W. Herschel)在1820年提出石英的光学活性是来自於半面晶型,酒石酸是否也会有相同的结果呢?巴斯德仔细地从人工合成的酒石酸铵钠晶体中挑选分类(见图三),发现两种晶型的结晶溶於水後各可以造成相反的偏极光偏转方向,取等量混合後又回到无光学活性的型式!巴斯德兴奋之馀,立刻发电报给年岁已高的毕欧;等到巴斯德在毕欧面前亲自操作这个实验时,毕欧颤抖的说:「孩子,我一生太爱好科学了,这发现使我心脏都激烈的跳动起来!」(图三,酒石酸钾铵的两种晶体)巴斯德对自己的实验下了结论:「从原本完全混合的酒石酸中分离出两种晶形对称的原子基团。(原文为”…had separated two symmetrically isomorphous atomic groups which are intimately united in paratartaric acid”)」很拗口不是吗?这并非巴斯德的语言程度不好,也不是我翻译得烂(好啦,也许有点烂),而是在当时还没有镜像异构物的确切解释。直到1874年,凡特何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和勒贝尔(Joseph Achille Le Bel )才确立光学活性的来源:「若有四种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排列在四面体的顶点,将会形成两种异构物,而两者互为镜像关系。(如图四)」(图四)镜像异构物好比左手与右手,因为他们除了光学活性外,其他化学与物理性质都一样,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来分离,现今实验上分离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概念都是使用另外一种光学异构物来与其作用,此时原先的镜像异构物混合物便会产生差异。好比朋友伸出左手跟你握手,因为用右手会很彆扭,你也会自然伸出左手,如此一来左右手便有了分别。像酒石酸铵钠这样不需另一种光学异构物来作用,即可分别产生晶体的案例相当罕见。巴斯德的成功确实有著运气成分在里头,由於这个实验是经典中的经典,历年来化学家不断重复巴斯德的实验,以找出影响这实验的每个细节。巴斯德到底有多好运呢?在酒石酸的盐类中,酒石酸铵钠是唯一可形成肉眼即可分离的晶体,而酒石酸钠、酒石酸钾、酒石酸锑钾都只会形成单一种晶体;再者,巴斯德是在寒冷的巴黎进行这项实验,若环境温度超过摄氏26度,同样也只会形成单一种晶体。在许多教科书上提及巴斯德利用摄子配合放大镜(或显微镜)来挑选晶体,但巴斯德的记录并未明确记载实验方式,酒石酸晶体的差异真有大到凭肉眼即可分辨吗?日本中崎教授重复检验这个实验,发现控制良好的晶体成长环境,甚至可长出不用放大镜也可分辨的晶体。不过中崎教授表示需要相当多次的嚐试之後才能再现巴斯德的成果。这说明巴斯德的实验纵然有部分来自机运,但他丰富的知识与严谨的态度才是引领至成功的关键,巴斯德往後在微生物学界的卓越贡献,也证实他的发现绝对不只是偶然。参考文献: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uis_Pasteur
2. G. B. Kauffman and R. D. Myers, “The Resolution of Racemic Acid” J. Chem. Ec., 1975, 52, 777
3. Yoshito Tobe, “The reexamination of Pasteur’s experiment in Japan” Mendeleev Commun., 2003, 13, 93–94
4. Richard Koch原著,梁伟权节译,“多才科学家--巴士特”,科学月刊1970年10月份
http://dss.ccivs.cyc.e.tw/science/con … 0/0016.htm
H. 实验效果比较美丽或者浪漫的化学实验有哪些值得
实验效果比较美丽或者浪漫的化学实验有哪些值得
1、易燃易爆的药品远离火源回,避免将腐蚀性药答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2、进入实验室前,应明确实验任务、步骤及注意事项
3、实验前,要检查用品是否齐全;实验进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
4、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严禁品尝药品。
5、做实验时尽可能佩戴护目镜;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进行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他人或自己
6、实验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7、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指定位置
8、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之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I. 有哪些让你惊艳的化学实验
碘钟反应
J. 说说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化学实验
水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