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县历史
Ⅰ 山西省怀任县在宋朝叫什么地名
就叫怀仁县,不过怀仁县在辽国境内,和从宋朝好像没什么关系,县境内有金沙滩古战场,和杨家将传说好像有点关系。
怀仁县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西缘。辽代置县,因辽太祖与后唐武皇在此相会,取“怀想仁人之意”而得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Ⅱ 任县吧任县历史名医杜老记
楼主你好!
很高兴能帮助你!
你的问题在哪里呢???或者你可以发过来你看到视频链接或者文件啊!
要不然谁知道你问的到底是哪一个啊!
有问题欢迎追问!没有问题望及时采纳!
谢谢合作!
Ⅲ 河北省邢台市任县天口乡刘家庄的历史
想了解你们村历史的话,我给你一份古版的任县县志看看吧!
Ⅳ 邢台的历史
邢台,中国著名的卧牛城,简称为“邢”,有三千五百年的悠久建城历史,四朝古都,先后做过商朝、邢国、赵国、后赵的国都。历史上曾称有苏氏、井方、邢国、巨鹿郡、襄国郡、邢州和顺德府、顺德路、顺德道、邢台市。邢台历史悠久,素有“依山凭险、形胜之地”的美称。
邢台历史悠久,禹贡记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迁都于邢,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纪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春秋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 ,墨守成规区属赵,因“赵襄子食采于引,故有襄国之名”,邢称襄国始于此。公元前372年 赵成侯据邢,改邢为信都,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置信都县,辖区属邯郸郡(一说 属巨鹿郡)。秦末汉初,项羽攻占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东汉属魏郡,三国时属广平郡、巨鹿郡。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建后赵都襄国,置襄国郡,邢地属之。 隋开皇十六年废襄国郡置邢州。唐天宝元年改为巨鹿郡,至德二年复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为信德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主顺德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为顺德府,至元二年改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清因明制。中华民国初期废府留县,属直隶省。1914年设大名道,辖区属之。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道废,各县均直隶于省。1936年在邢设第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七`七”事变,10月15日日军侵占邢台,设冀南道,不处改顺德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府,辖区公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 政府成立并恢复河北省建制,撤销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专员公署,辖邢台、沙河、临城、内丘、威县、南宫、任县、隆尧、柏乡、宁晋等县,撤邢台市为邢台镇。1952年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53年邢镇复升格为邢台市。1958年,邢台专区撤销,宁晋、新河划入石家庄专区。其它各县并入邯郸专区。1961年邢台专区复置。1964年,临西县归属邢台专区,辖区为1市17县。1984年,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辖区与邢台地区分设,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辖。1986年、1987年,南宫、沙河先后改建为县级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邢台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所属县工归邢台市管辖。至此,邢台市下辖2区、15县、2个县级市。
Ⅳ 任县有什么历史
任县位于“九河下稍”,境内“诸流汇集”,素有“南泊”之称。那么任县这个名字由何而起呢?原来,古时候的“任”字和“壬”相通,而“壬”在五行中为“水”的代称,因此地多水,所以早在春秋时期就把这一带叫做“任地”。
《左传》里记载着这样一个事:公元前五四三年七月,郑国上卿伯有掌握朝政,因强迫贵族公孙黑到楚国去,二人发生纠纷,公孙黑一怒之下杀死伯有,并大肆搜捕其“同党”,引起变乱。这时郑国贵族羽颉也被牵连在内,他为了“避祸”逃奔到晋国,晋平公封他为“任大”,就是任县这地方。
公元前四五三年,曾经称霸一时的晋国被瓜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任地归了赵国,改名叫渚阳。《水经注》说:“渚水出常山中邱,东入湡,至任合澧”。《方舆纪要》说:“因在泽渚之阳,故曰渚阳”。原来渚阳一名也是因水而得。 渚阳地方正式建县,是在公元前一九八年。那时汉高祖刘邦刚刚平定了韩王信叛乱,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他开始巡视州郡,整顿吏治,就在渚阳旧地创建了一个任县,属广平国统领。
各朝代行政区划的设置,都是随着政治的需要而更动的。任县自从西汉初年建立以后,县名和范围虽然保留下来,但它经历了数次废并分合。公元六O六年,正是隋朝兴盛时候,全国“户口滋多”,为了加强统治,隋炀帝决定扩大州县辖区,任县在这时第一次被并入南和县内,公元六二一年,唐高祖李渊"初定天下",他吸取隋朝管理地方不善的教训,在调整地方机构中,将南和一分为二,又恢复了任县。公元一O七年,北宋王朝对所属州县开始大规模"裁撤省并"。据《梦溪笔谈》记载:“煦宁中,废并天下州县一百二十七”,任县再次与南和合并。此后经过四十年,直到宋哲宗赵煦时,又“析南和,复置任县”,归信德府管辖。公元一二六五年,元朝政府曾一度把任县并入邢台,但因地理关系,时间不长就又恢复了原来的任县,属顺德路。从此以后,任县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流传至今。
Ⅵ 任县历史人物
张 越 (生卒年不详) 秦末汉初人。据《史记》记载,汉五年张越以骑都尉之职于东垣起兵,击燕、代两国。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功臣。张越因军功被封为任侯,封地在今任县西部,同时任车骑将军。高祖逝,吕后执政,张越因坐匿死罪,被免为庶人,国除,改设为任县。
毛 泽(生卒年不详)秦末汉初人。秦末以中涓骑从兵于丰,以郎将职入汉,随汉高祖击诸侯。汉平定天下,毛泽因功被封为张侯,封地在今任县西固城乡一带。传至其曾孙毛舜,因其获罪而国除,设张县。张侯毛泽死后,葬于任县固城村北,百姓又称张侯墓为“神堂疙瘩”,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游 雅(403——461年) 字伯度,自幼聪明好学,十五岁时便以才华闻名。太武帝依崔浩的举荐,命游雅为“中书博士”,后升至为“太子太傅”兼任东宫侍卫长,进爵为侯。兴安二年(453年),调任雍州刺史。他身居高位,穿粗布、草鞋,不吃请受贿,数次只身私访,为民申冤。有一县令仗势欺压百姓,游雅不姑息杀之,很得民众喜爱。死于北魏和平二年,文成帝追封他为相州刺史。
游明根(417——498年) 字致远,游雅族弟。祖父游鱓是后燕的乐浪太守,其父游幼曾任北燕的广平太守。明根幼年遭迫害,沦为栎阳王地主牧童。但他不忘学业,没钱买书,使用壶盛浆,央人作字于地自习。有一天被长安镇将窦瑾发现,很是惊叹。便把他叫到面前,让他重归学府。明根十六岁时,辞别游雅,回到故乡,在一座土坯房里继续读书。一年后,经游雅举荐,做“中书学生”综习经典。高祖即位后,命明根为“都曹主书”,又任“员外散骑长侍”冠将军,进爵为“安乐侯”。明根先后出使宋国(南朝)三次,很受宋国人的敬重,还朝升任“给事中”,再升“议曹长”后授予“尚书”,参定律令。太和二十二年,卒于家乡。孝文帝派特使前来吊祭,赠先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追谥为“靖侯”。
Ⅶ 任县为什么叫任泽区
因为任县在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后,就划为了邢台市的一个行政区,所以改名叫任泽区。
邢台市任泽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原为任县,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是邢台市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邢台市重点向东发展的主要承载区,总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4镇4乡2区、195个行政村。
任泽区自然气候简介。
任泽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显著和四季分明之特点。春季光照充足,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气象灾害频繁;
秋季前期雨多,后期天高气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无霜期平均197天。年平均气温12.8℃,年最高气温多在38至40℃之间,年最低气温在-12至-22.1℃之间。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85.7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440小时,年日照率为59%。
以上内容参考任泽区政府——任泽区概况
Ⅷ 邢台市的历史概况
邢台有三千五百年的建城历史,历史上曾为国都约610余年,为府建置650余年,为州建置660余年,为郡建置近400年,新中国革命时期,邢台为河北省第一座解放的城市。史书上说邢台:“西带上党,北控常山,河北之襟要,而河东之藩蔽也。”李忠定公曰:“从邢州而西北,路出井陉,可以直捣太原。从邢州而西南,路出邯郸,可以席卷相、卫。若道庆源(即赵州),而取深、冀,越清河而驰德、棣,如振裘者之挈其领也。此韩信得之,遂以掇拾燕、齐;石勒据之,因以并吞幽、冀欤!”
邢台行政区划
上古时期,尧帝曾建都邢地柏人城。夏《禹贡》记邢地为冀州之域。
商代邢地称井方,公元前十五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姬苴(邢靖渊)为邢侯,建立邢国。
春秋末期辗转属晋。战国时期属赵,赵成侯立邢为信都。
秦置信都县,属巨鹿郡(治邢台平乡),今邢台辖县均属巨鹿郡。
秦末汉初,信都为赵国国都,赵歇、张耳先后据此称赵王,巨鹿大战后,项羽改信都曰襄国。
汉晋时期,邢地称襄国,西晋石勒据邢建立后赵,都襄国。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襄国郡改名邢州,辖龙岗、青山、南和、任县、平乡、钜鹿、内丘、柏仁、沙河九县。大业三年(607年)复改襄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邢州,辖龙冈、南和、任县、平乡、沙河、内丘、柏仁、青山、巨鹿九县。武德五年,青山县省入龙岗、内丘。天宝元年(742年)邢州改为巨鹿郡,柏仁县更名尧山县,至德二年(757年)复改邢州,
五代时期,邢州设节度使,辖邢州,领辖洺州、磁州。除辖本州龙冈、内丘、沙河、巨鹿、南和、任县、平乡、柏仁8县外,还领辖洺州之永年、平恩、临洺、鸡泽、肥乡、曲周6县和磁州之滏阳、邯郸、武安、昭义4县,共辖3州18县。
北宋邢州辖龙岗、内丘、沙河、巨鹿、南和、任县、平乡、尧山8县,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邢州为信德府,辖域不变。宣和二年,宋徽宗改龙冈县为邢台县。
金天会六年(1128年)复改信德府为邢州。沿袭北宋信德府建置,设安国军节度。金大定中改尧山县为唐山县。金代邢州辖八县四镇,八县为:邢台、唐山、内丘、平乡、任县、沙河、南和、巨鹿;四镇为:平乡境内道武镇、任县境内新店镇、沙河境内綦村镇、巨鹿境内团城镇。
元中统三年(1262年)升邢州为顺德府,赐金虎符,立安抚司,洺、磁、威三州来属。宪宗五年(1255年)析平乡县道武镇增置广宗县,至元二年(1265年)顺德府改为顺德路,辖邢台、沙河、内丘、南和、任县、唐山、平乡、广宗、巨鹿九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顺德路复改为顺德府,隶属京师,仍辖邢台、沙河、内丘、南和、任县、唐山、平乡、广宗、巨鹿九县。
清沿明制,仍称顺德府,辖邢台、沙河、内丘、南和、任县、唐山、平乡、广宗、巨鹿九县,隶属直隶省。
民国时期,废府留县,顺德府各县属直隶省(后改河北省)。民国17年(1928年)唐山县复名尧山县。1936年在邢设第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邢台沦陷后,日伪华北委员会在邢台市设冀南道,辖冀南32县,道尹驻邢台,后改顺德道,辖邢台县、任县、南和县、沙河县、内邱县、临城县、平乡县、巨鹿县、威县、柏乡县、尧山县、隆平县、广宗县、清河县、南宫县等15县,公署仍在邢台,1945年邢台解放后取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邢台市辖县分属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设立邢台市,为太行区直辖市。1947年隆平、尧山两县合并为隆尧县
1949年8月1日,成立邢台专区,辖南宫、沙河、内邱县、邢台县、临城县、柏乡县、宁晋县、新河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平乡县、巨鹿县、广宗县、威县等15县和邢台市,专区行署驻邢台市。
1952年,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
1964年,设立临西县,属邢台专区(后改邢台地区)。
1984年,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辖桥东、桥西、郊区三区。
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南宫改建为县级市,1987年沙河改建为县级市。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地市合并为邢台市,下辖桥东区、桥西区、新河县、南宫市、沙河市、内邱县、邢台县、临城县、柏乡县、宁晋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平乡县、巨鹿县、广宗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等2市2区15县。
另经省政府批准,邢台还建有邢台经济开发区、大曹庄管理区。
Ⅸ 邢台的历史是什么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东、北、西三面与邢台县毗连,南与沙河县为邻。面积132.8平方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20公里。
邢台市在春秋时期曾为古邢国之都邑(见《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时期,赵成侯据邢,在此高筑檀台(《史记·赵世家》:“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以此为古邢国地并筑有檀台,遂将龙冈县改称邢台县,治在今市。1945年曾设为邢台市,即以县名为市名。1949年建国前夕降为镇。1953年再次设市,仍沿用原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