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次月考
我们也是刚刚第一次月考完几天,月考只考前三章内容非常简单就算脑子不好使多背也能记住,所以细心的话应该是满分的,91的确是略低了。请分析一下试卷如果问题出在第一章那就是概念不清晰,第一章没有什么高难度内容你只要会读表认表会背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就完全没问题了;第二章声现象的确简单音色音调响度基本上不会混淆吧,唯一难的就是辨认波形图,这个就需要你下功夫了不过只要记熟波峰波谷距离那个是音调那个是响度考试分分钟满分;第三章物态变化可能的确需要点理解,首先记熟各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多做些题就好。建议去买本辅导书,上面各单元的知识点都讲的很细,而且也有大量经典试题
② 初二的第一次月考我考得很差原来在班上前三名的 这次物理和数学考得差 怎么办 能再追上去吗!我真的好怕
其一 初二的理科很简单 复习一下笔记和书就一定能考好
其二 初三的时候总复习时可以查漏补缺 顺便不懂的再记一下笔记吧
总之一定能!~
③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急急急急急,救命啊!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
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
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
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
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
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
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
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 .
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
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
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
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
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
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二、选择题
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 铜、水、空气
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 B. 空气 C.岩石 D. 月球上空
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20 HZ~1100 HZ B.85 HZ~20000 HZ
C.85 HZ~1100 HZ D. 20 HZ~20000 HZ
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大小
28.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
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31.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B. 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
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D. 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
32.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33.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
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
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
D. 戴上防噪声耳塞
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
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
三、计算题
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38.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39.“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
1.振动,振动,振动,振动
2.振动,振动
3.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
4.温度,340
5.小于 6.17 m
7.能感知,听觉神经,骨传导
8.慢
9.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
10.音色,音色
11.响度,声源的振幅,到声源的距离
12.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
13.音色 14.1308
15.噪声,学习,工作,噪声
16.20 Hz,20000 Hz
17.振动,能传递,更强烈
18.70
19.传导障碍
20.传播速度不同
21.次声波,次声波
22.B 23.D 24.D 25.B 26.C 27.C 28.D 29.A 30.C 31.B 32.D 33.B 34.C 35.D
36.182 m
37.1700 m
38.850 m
39.145 m
④ 初二物理第一次月考小结 200字 我95分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亲爱的老师、父母:
你们好,很遗憾地向你们递交这份考试没考好的检讨书。关于我此次的期中考试我未能取得预期的成绩,我感到深深地自责。我绝对有些对不起父母的关心和老师的教导,特此递交这份检讨书,表达我的歉意。
关于我此次期中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我总结了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我的学习态度不好。在上半学期的学习当中,因为有时候上课不听讲,思想开小差常常错过老师讲到的知识点,也耽误了学习。
第二,我在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在上半学期的学习当中要说我上课不听讲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写练习题弥补过来,但因为总总原因我还是没有去补习回来,因此对于不懂的知识点没有深入分析和理解。
第三,是我的压力过大,其实这份压力不仅仅是父母施加的,父母对我的要求是对我的关心,是希望我有好的成绩,将来能够有出息。但我却辜负了父母,以至于考试时候心情紧张,握笔的手都会因为做不出试题而瑟瑟发抖。
关于我此次成绩不好的原因还有很多的,但归根结底我此次未能考好期中考试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了,我在反省检讨错误的同时,我已经将目光投入在了期末考试。
在此递上这份考试没考好的检讨书,恳求父母和老师的原谅。下次一定会考好的,在给我一机会!
⑤ 跪求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何庄中学物理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 (每空2分 计62分)
1.一束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则反射角为_______
2.如图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3.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则迎着月光走,地上_______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_______处是水。(填 ‘亮’或‘暗’)
4.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5.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6.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有关.当声源的________越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____.
7.“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8.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
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________.
1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_____做单位。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___dB.
12.“无声手枪”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13. 人们把高于_____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Hz。
14.回声是由于声音的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某同学面对高墙后退,边退边向高墙喊话,这时人离墙的距离至少是______________m
15.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__造成的音响效果。
二.选择题。(只选一个 计28分)
1.物体在1秒钟里振动的次数叫( )
A.频率 B.周期 C.速度 D.振幅
2.拿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只装水,一只是空的,用一把小勺敲击它们,哪个发声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小.( )
A.空杯 B.盛水杯 C.一样 D.无法比较
3.“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论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太小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按电子琴的不同键位所发声音不同,主要是声音的频率不同
B.人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小,这是因为响度变小的原因
C.只有两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辩它们
5.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是( )
A.使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
6.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7.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
8. 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器都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旁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D.漫反射不遵从反射定律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射击时,常提到的“三点一线” B.黑板上笔直的粉笔线
C.夏天树阴下的圆光斑 D.月食的形成
10.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11.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大约是:
A.60次 B.1800次 C.3600次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12.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13.百米赛场上,如果计时员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他所测到的运动员成绩比实际成绩要:
A.完全一样 B.好一些 C.差一些 D.无法判断
14.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
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狗猫的听觉有问题
三、实验题
1. 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实践活动,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3分)
(2)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举2例) (3分)
四、计算题 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巳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 m/s。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4分)
⑥ 初二物理月考的试后反思500字以上
没有充分复习好~还有就是公式记不熟,最大的 原因就是上课的精神要集中~~专~把握好这几个属~ 就好了! 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 如下: 1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 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 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 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 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 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 没有解决 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 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 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 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 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 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综上,我 决心: 平时锻炼自己,强迫自己养成细致认真 的习惯;把课堂学习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并 学有余力地积极发展兴趣爱好;考试前做好充 分准备,打一场酣畅淋漓、悲壮彻底、问心无 愧的战役.
⑦ 急需初二第1次月考物理试卷题,附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试题(第1~4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关于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也可以是正立的
B.虚像也可以是倒立的
C.在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都是实像
D.虚像都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5.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 )
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
6.崔彦同学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7.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则此温度下的的萘(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为了浇铸一个铜像,使用的材料是铜,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0.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11.下列现象中属于水蒸气凝华的是( )
A.春天湖面上的冰解冻
B.冬天的早晨,在枯树枝上常有霜
C.江河,湖面上常见大雾
D.夏天的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
1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的焦距很可能是( )
A.4cm
B.8cm
C.10cm
D.18cm
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冬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雾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的办法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17.将一只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比水先沸腾
B.酒精和水同时沸腾
C.水比酒精先沸腾
D.液体沸腾时温度升高
18.夏天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围,希望牛奶不至于很快升温而变质,从物理角度讲( )
A.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湿毛巾和牛奶的湿度相同,对牛奶温度变化毫无影响
B.由于湿毛巾把牛奶包住反而使牛奶散热困难,加速了牛奶的变质
C.由于毛巾是湿的,毛巾中的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蒸发时吸热,固可使牛奶的温度下降,牛奶不至于很快变质
D.这种做法不只为了降温保质,而是为了防止细菌污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9.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现象制成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一点,这个点叫透镜的________,这个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_______。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20.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银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__________(填“大”或“小”)
2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
2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cm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12cm时,调整光屏,________(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25.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26.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7.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其主要部件是镜头,它是_____镜,是利用其成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原理工作的,因此被拍摄物体从很远处向照相机镜头靠近时,像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镜头和像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28.某物质从40°C开始融化,直到50°C还未融化完,则此物质一定是 。
29.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的变成______。它的温度却保持______。
30.将烧红的铁件放到冷水中淬火,此时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白气,这其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先后顺序回答)
31.在下列空白处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发生_______急速吸热变为干冰的蒸气:使空气温度急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变为小冰粒,或水蒸气遇冷发生 变为小水珠,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下落过程中冰粒又_________变成水滴:水滴降落形成了雨。
四、实验题(22分)
34.现有一块透镜,不用手摸,请你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来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2分) 。
方法二:(2分) 。
3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刚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他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9
10
11
12
13
14
15
水温/°C
…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2)小刚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
3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需的仪器有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______和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的中心大致在 。
(4)若透镜的焦距是15cm,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距离是40cm,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像。
37.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着他移动凸透镜位置,使蜡烛到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然后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