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图像
Ⅰ 初中化学图像题
做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
A错。如果在酸中加水,怎么加PH都不可能大于7只能是无限接近于7,在碱中加水也是无限接近于7。如果是中和反应,如果适量、则等于7。若过量,则大于七或小于七(要看是什么过量)
B错。因为氢气是生成物,应该是从零开始。如果是反应物,则一般是减少。最后完全反应后趋于直线
C对。中和反应先进行。亦或者这样理解,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但沉淀又立马跟硫酸反应溶解了。
D错。应该是一开始就下降。
Ⅱ 初三化学,这个反应的图像应该怎么画
由于是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固体就会不断和溶剂水反应,直至水用完,随着溶剂的减少,溶质不断析出,直至全部析出变为零。
Ⅲ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的图像题
【补充过滤操作】一搅:将混合物倒入水中以后,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其中可溶性物质的溶解速率。
一静置:待可溶性物质完全溶解后,不要立即就进行过滤,要静置片刻。目的是使不溶性物质的颗粒先沉淀出一部分,这样做可以减少或防止不溶性物质将滤纸上的微小孔隙堵塞,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指的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接触:一是指盛有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要使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与倾斜的玻璃棒相接触。二是指玻璃棒的下端要与滤纸为三层的那一边相接触。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与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 【补充其他的】试管里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拿瓶子的时候标签要向手心。 用试管加热的时候不能将试管口对别人。 加热要用试管夹,并且要从上往下套入,夹在试管的离试管口1/3处,不能用夹的。 倒出溶液要瓶口对瓶口。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时候不能把溶液吸入橡皮塞。 “左物右砝”。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更不要 倒置。滴加时把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垂直管口滴加。 不可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 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否则会致使集气瓶炸裂。
Ⅳ 初中的化学图像题是不是画错一个点就整道都没分
初中的化学图像题画错一个点,这个点是关键点的话,图像线段走向就全错了,整道都没分。
Ⅳ 初中化学 图像题
A错,电解一份水生成一份氢气和0.5份氧气,所以氢气的量应该比氧气多
B错,MnO2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速率变大,图像斜率应该大于无MnO2的
C正确,灼烧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散导致质量减少,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变
D错误,反应消耗O2,气体压强应该持续减小
Ⅵ 一道初中化学图像题
见图
Ⅶ 初中化学关于溶液的图像分析的技巧
只要把握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的关系,溶液与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关系即可。
另外,要注意化学反应中溶质的成分,剂溶液质量的求法(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另外,列比例式时要注意:前后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对应;温度的变化
Ⅷ 初中化学图像坐标题
一切为了中考......我也要中考了......
♢♢♢♢♢♢♢♢♢♢♢♢♢♢♢♢♢♢♢♢♢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像http://www.zqjyzx.jine.cn/xkxx/UploadFiles_1333/201004/2010021639941.jpg】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 g
B.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把t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 ℃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分析】选项A:没有标明温度。选项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更不饱和。选项D:由于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在从t℃降温到2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综上所述,答案选B。
2.右图所示曲线是x、y、z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像http://www.zqjyzx.jine.cn/xkxx/UploadFiles_1333/201004/2010021717126.jpg】
A.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Y、Z、X
B.t2 ℃时,X和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C.t3 ℃时,在100 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 g,只有X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混有少量Z的X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X,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分析】选项A:比较溶解度大小一般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标明温度或温度范围,二是看对应温度下曲线的上下次序。选项B:在t2℃时,X和Y的溶解度相等,据公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知两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在t3℃时,只有Y的溶解度为mg,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 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 充分溶解后,X形成不饱和溶液,Y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而Z不但可以形成饱和溶液,且有部分固体剩余。选项D:X、Z两者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的是X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如果要从混有少量Z的X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X,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又叫降温结晶法。综上所述,答案选C。
3.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像http://www.zqjyzx.jine.cn/xkxx/UploadFiles_1333/201004/2010021736143.jpg】
A.t3℃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t3℃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分别将甲、丙的饱和溶液由t3℃同时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的=丙的
D.将t3℃时100g水配成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者析出晶体质量大小关系是:甲的>乙的
【分析】选项A:t3℃时,甲、乙溶解度大小关系是:S甲>S乙。故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选项中没有标明是否是饱和溶液,是错误的。选项B:t3℃时,由于S甲=50g>S乙=38g。故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且乙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所以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为:甲的>乙的。选项C:甲、丙的饱和溶液由t3℃同时降温至t2℃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t2℃时,甲、丙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所得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此时溶质质量分数:甲的>丙的。选项D:t3℃时,在100g水中溶解50g甲形成饱和溶液,质量为150g;溶解38g乙形成饱和溶液,质量为138g。两者降温至t1℃时,两者溶解度都是30g,都得到了130g饱和溶液。所以,甲析出晶体质量为50g-30g=20g,乙析出晶体质量为38g-30g=8g。故此题答案选D。
Ⅸ 初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方法(越细越好)!
看清楚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
结合题意分析曲线的起点,变化趋势,拐点,终点是否正确。
Ⅹ 初三化学图像题。
应该是B和D。
第一是水平线前是曲线。C其实是氢氧化钡和氯化钠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