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化学实验
1. 定性的实验和定量的实验有什么区别
一、目的不同
定性的实验:目的是了解、解释和理解研究对象;理解并不必然导致对现象的预测和控制。
定量的实验:目的是发现规律,以推论整体,预测未来或控制未来
二、研究者不同
定性的实验:定性的实验的研究者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他不可避免地要参与以至影响到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解读。
定量的实验:定量的实验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可以互相分离,研究者是外在于研究对象的。
三、环境不同
定性的实验:定性的实验通常是在实地和自然的环境中。
定量的实验:定量的实验可以在人造的环境中进行。
四、实验设计不同
定性的实验:定性的实验的计划会随着研究的进展而调整。
定量的实验:定量的实验要遵循事先拟订的计划,并在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守。
2. 求详细解答:传统的定量化学实验受
(1)量筒(或移液管);烧杯;容量瓶 (2)①0.1000mol/L的氨水;偏高;②CH 3 COOH+NH 3 ·H 2 O=CH 3 COO - +NH 4 + +H 2 O;③1.000mol/L |
3. 初中化学有哪些定量实验
只有一个:就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 高中化学重要的四大定量实验是什么
定量实验之一: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仪器]
容量瓶、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药匙。
[实验步骤]
(1)计算:根据要求计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的体积;
(2)称量或量取;
(3)溶解:往小烧杯中放入溶质,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但用98%浓硫酸配制溶液时,一定要把98%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4)转移: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玻璃棒和烧杯2~3次,并将每次的洗涤液也倒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上述容量瓶继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厘米,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7)装瓶:将溶液转入试剂瓶,贴好标签放在指定位置存放。
[注意事项]
(1)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2)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3)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的容积的溶液,溶液温度需与标注温度相仿。(4)配制好的溶液不能长期存放在容量瓶中,要及时倒入指定的细口瓶中。(5)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液面会看低,所加水量增大,浓度变小;反之,俯视浓度变大。(6)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时,若液面过了刻度线,就宣布实验失败,重做实验。
定量实验之二:中和滴定
[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实验的关键]
①、准确量取酸液和碱液的体积;②、选择适宜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工作
①、洗涤滴定管。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净。
②、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操作中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③、用待装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以保证装入溶液时不改变原溶液的浓度。
(2)滴定(以已知标准酸液滴定未知碱液为例)
①、准备标准酸溶液:注酸液→赶气泡→调节液面(在“0”或“0”以下)→记录读数。
用同样的方法把碱式滴定管准备好并记下读数。
②、量取待碱液:取碱溶液→放入锥形瓶→滴加指示剂。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下,垫一张白纸。
③、操作: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不断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边滴边振荡→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注意指示剂的变化→判断终点(半分钟不再变化)→记下V(终)读数。
(3)重复滴定2~3次,计算平均值。
定量实验之三: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研钵、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
(1)研磨:在研钵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2)称量:准确称量坩埚质量和硫酸铜晶体质量。
(3)加热:将盛有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三脚架上面的泥三角上,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硫酸铜晶体,直到蓝色硫酸铜晶体完全变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气逸出。然后将坩埚放在干燥器里冷却。
(4)称量:冷却后,称量坩埚和无水硫酸铜的质量。
(5)再加热称量:把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坩埚再加热,然后放在干燥器里冷却后再称量,记下质量,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6)计算。
[注意事项]
(1)硫酸铜晶体必须研细;(2)加热后的固体必须在干燥器中冷却,防止吸水;(3)两次称量间质量差须小于0.1g;(4)不能用试管代替坩埚;(5)加热要充分但不“过头”(否则CuSO4也会分解)。
定量实验之四: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2个量筒(50mL)、泡沫塑料或硬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
[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实验中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H+(aq)+OH-(aq)=H2O(l);△H=-57.3kJ.mol-1。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两大小烧杯间隙填满泡沫或纸条,烧杯上用泡沫塑料作盖板,盖板孔上插入温度计和玻璃搅拌棒。
2、用量筒量取50ml HCl(aq)倒入小烧杯中并测定HCl(aq) 温度,记入下表。
3、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NaOH(aq),并用温度计测定NaOH(aq)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带有硬纸板(泡沫塑料板)的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器放入小烧杯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aq)一次性倒入小烧杯(注意:防止溅出)搅动,准确读取最高温度。记入下表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的平均值,做计算的依据
6、数据处理(两个近似)
5. 三大定量实验包括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定量实验有很多。没有所谓“三大定量实验”这个说法
6. 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定量实验:定量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一个物体的价值,或者要求在物体和数量之间建立经验公式。
2、定性实验:定性试验是为了判断因素是否存在,某些因素间是否存在联系,某些对象的结构如何等等。
二、实验的发现不同
1、定量实验实验的发现:著名的实验是斐索测定光速的实验、汤姆逊求出电子荷质比计算实验。汤姆森在用稀薄气体密封的玻璃管两端施加高压电,阴极发出射线。
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弯曲程度,可以测量阴极射线粒子的速度及其电荷E的比值M/E。结果表明,这个粒子质量是氢原子核质量的1/2000。
2、定性实验实验的发现: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在美国克利夫兰做了著名的物理实验,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了两个垂直光的速度差。然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惯性系和方向上,光速是相同的,由此否认了以太(绝对静止参考系)的存在。
(6)定量化学实验扩展阅读:
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实验背景:
19世纪,随着光波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流行的“以太”理论。当时,由于人们对光的本质知之甚少,他们用机械波的概念来想象一定有一种弹性物质能够传播光波,它的名字叫“以太”。
许多物理学家相信“以太”的存在,并认为这个无处不在的“以太”是一个绝对惯性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以太”的存在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的目标。
7. 化学 定量实验
首先氢氟酸HF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要配制400ml浓度8mol/L的溶液需要12mol/L的溶液的体积=400*8/12=267ml
267ml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1*267/1000=0.267mol
400ml硫酸浓度为3mol/L的混合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0.4*3=1.2mol
所以需加入硫酸的物质的量=1.2-0.267=0.933mol
密度为1.84g/mL、浓度为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4*1000*0.98/98=18.4mol/L
所以需加入密度为1.84g/mL、浓度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0.933/18.4=0.05(L)
8. 中学化学定量实验有几个
中学化学中的定量实验有
1、配制溶液,质量分数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其他的就是一些习题中的实验组合题。如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等。
9. 化学中什么叫定量试验
简单地说,实验结果是得到该物质的一种性质的就是定性实验,如浓硫酸洒到纸上,纸变黑,即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实验。
实验结果是一个数值的就是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最终求出待测液的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后得到一个具体浓度的溶液,都是典型的定量实验。定量实验要注意减小误差,往往是考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