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历史
❶ 正安县的著名人物
尹珍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人。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李汉清
李汉清(1901-1982),字理旅,又名字洪,土坪镇安家兴隆人。1926年9月,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北伐,先后荣立战功八次,荣获奖章八枚,被誉为“铁军勇士”。
郑周庆
郑周庆(1928-1984),石井乡郑家院子人。蚕农英模。解放后,郑先后被选为村、乡贫协主席,县人民代表。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郑周培
郑周培(1933-1980),杉木坪乡上坪村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80年,在追捕重庆市公安局通缉的四名持枪歹徒时牺牲。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给郑周培追记二等功,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正安一中始创于1938年,原校址在城南文庙,最初名为正安县初级中学。1945年,校址迁至东街东岳庙,1957年更名为正安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由县立初级中学发展为完中,正式定名为正安县第一中学,简称“正安一中”,并沿用至今。1998年高中布局调整,正安一中成为完全高级中学,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师资最强的普通高中。2004年开始筹划新建正安一中,2008年完成新校区整体搬迁,2010年被省教育厅授牌为“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❸ 正安乐俭有什么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正安县: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县,位于遵义市东北部,是贵州襟联重庆的前沿,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素有“黔北门户”之称。正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北接重庆市南川区,东北毗邻道真县、务川县,东南与凤冈县和湄潭县交界,南靠绥阳县,西北与桐梓县接壤。2013年,正安县实现生产总值达4343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011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925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4959万元。截至2013年,正安县幅员面积为2595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户籍人口为639526人,有仡佬族、苗族、土家族等23个少数民族。正安县名优特产主要有野木瓜、正安白茶等,风景名胜主要有尹珍务本堂、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等。乐俭乡:1992年撤并建时新成立的乡镇,由原乐俭乡、辽远乡及马鞍乡的一部分和牛都乡的一部分组成,现有常住人口16000人左右。乐俭乡四周空旷开敞,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水量1261毫米,无霜期240天,全乡森林覆盖率为55.7%,有耕地14611亩,境内有以二道河森林自然保护区、芙蓉江风景带和乐俭新村的茶产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景点具有供人观光旅游的价值,西线的二道河森林及东线的芙蓉江风景带,中线的乐俭新村等,具有特色的二道河黑叶猴、弥猴、穿山甲、罗汉松、红豆杉、紫薇、奇怪石峰等旅游景观景点,可供游者驻足饱览。境内河流:乐俭乡地处长江流域芙蓉江水系的发源地带,主要有芙蓉江,其支流有二道河、林溪河、小青溪河。二道河发源于金钟山,全长12.4公里,河流落差105米,多年平均流量1.2立方米/秒,流域面积26.7平方公里,属长江流域芙蓉江水系,均系发源性溪流,水量主要靠自然补给,流量较小,且丰水期与枯水期相差较大。气候:乐俭乡地处贵州高原北部,大娄山脉中段,平均海拔1050米,具有明显的高原气候特点,冬暖夏凉,气候十分宜人。受东南季风和西伯利亚冷气团双重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度,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8度,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2度,全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56mm,主要集中在5-9月。地表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山上树木葱郁,田园四季如画。地形地貌:乐俭乡地处大娄山脉中段,海拔520-1400米,以中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地貌地层主要以三叠系、二叠系、志留系、中上寒武系中的泥质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碎屑岩分布较广,岩溶地貌发育明显,形成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丘原地貌,其总轮廓是东西两侧山地、丘陵地势较低,海拔520米左右;南部山地地势较高,海拔1400米左右。土壤与植被:乐俭乡位于正安县南部,土壤多数为酸性黄壤,另外还有黄色石灰土、水稻土、紫色土等。这特有的土质结构为生产优质茶叶、蔬菜、辣椒、水果提供了条件,并且适合于粮食(稻谷、玉米)及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乐俭乡的地带性植被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现存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疏林、灌丛及草丛植被等6种主要类型,由于自然与人工培植,乡内林木和植被错落有致。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5.7%,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15平方米。矿产资源:乐俭乡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主要分布于长兴村一带,总储量500万吨。矿石中常夹有铁质,不规则分布或组成细层分布,形成班纹构造或扁状条纹。矿石断面粗糙不平,粘结性不一,可塑性差。旅游资源:二道河位于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处,景区内山色秀美,风景多姿;具有特色的二道河黑叶猴、弥猴、穿山甲、罗汉松、红豆杉、紫薇、奇怪石峰等旅游景观景点,可供游者驻足饱览。
❹ 贵州遵义正安县郑氏家族字辈
修撰于不同时期的郑姓家谱,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大多未能保存下来。家谱的持有者一般奉行”秘不示人”的家规,另外在新的家谱修撰完毕以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保存在宗庙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毁,以免外流和不肖子孙售与他人。无疑,这是郑姓家谱在流传和保存过程中困难重重和不为人知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一些郑姓人自己编订的族规家法中,也有一些关于保存家谱的规定。如在西山郑氏《昌世堂条例》中,就明确规定”若有不肖鬻谱卖宗,除由绅耆鸣众责罚外,其昌宗者摒逐不准人祠、如己制有私谱,即须禀官追缴治罪”,对家谱的保存有较为严格的约束。所以,尽管郑姓在历史上不断修谱和续谱,但真正能保存到今天的并不多,特别是为世人所知的十分有限。据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和家谱资料收藏中心所收集到的历代郑姓家谱、以及保存在宗亲会、研究会或个人手中已为人知的家谱数量看,也仅仅只有50部左右,且绝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修撰的,这显然不足以反映郑姓家谱的全貌,与实际的郑姓家谱数量相去甚远。
目前已知的郑姓家谱,明代以前的都未能保存下来,能够见到的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但这些家谱中无不涉及到明代以前的内容,有些还是此前家谱的重修或续修,所以较多地保留了以前的内容。如浦江义门《郑氏宗谱》,原是在南宋以前家谱的基础上修撰的,其中还有宋代硕儒欧阳修、朱熹等人的序,但至宋末元初时毁于战乱,直到元朝中叶时才得以重修。后来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又14次续修,成为一部内容完备的家乘谱牒。这种不断修撰和增补的做法,在郑姓家谱中具有普遍意义。
今天保存在国内外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的郑姓家谱,从谱名和修撰时间上看主要的有:
明 浦江《郑氏宗谱》 《石井本郑氏宗族谱》 《掌庵谱略》 清 《包山郑氏族谱》 《云阳郑氏宗谱》 漂邑古瑶《义门郑氏宗谱》 《莆城郑氏宗谱》 《南湖郑氏大宗谱》 《郑氏大成谱》 《慈邑灌浦郑氏宗谱》 《太康郑氏族谱》 《偃师郑氏家谱》 《石马郑氏宗谱》 中华民国 《南湖郑氏族谱》 《通山郑氏家谱》 《虞山郑氏支谱》 《郑氏大统宗谱》 《如皋郑氏族谱》 《姚江烛溪郑氏宗谱》 《牌前郑氏宗谱》 《永春夹祭郑氏族谱》 《大里郑氏家谱》 修撰时代待查 《西村郑氏族谱》 《白蒲郑氏族谱》 《沙市郑氏族谱》 《相城郑氏宗谱》 《山东郑氏世谱》 《浦城郑氏宗谱》 《河山郑氏家谱》 《荥阳郑氏续修大统宗谱》 《岵山郑氏族谱》 《永春城关郑氏族谱》 《玉溪郑氏家谱》 《南京郑氏咸阳世家宗谱》
❺ 贵州的一个县城
正安县
正安县位于遵义东北中位地带,是贵州襟联重庆的前沿,县城北距重庆220公里,南距遵义140公里,贵阳295公里,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古有“黔北门户”之称。全县辖19乡镇,152个村(社区、居委会),59万人,国土面积2595平方公里。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是一个一产薄弱,二产贫弱,三产低弱,财政脆弱,城镇化水平极弱的新时期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正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是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与古黔北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发育的重要区域。是东汉儒学大师、教育家、贵州文化鼻祖尹珍先生的故里,尹珍文化在这里世代传承和发扬,积淀了正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
正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全县有耕地46万亩,林地138万亩,水域4万亩,可开发利用非耕地107万亩,待开发的草山草坡70万亩;全县水能资源储量2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2万千瓦,已经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规划的沙阡电站、毛家塘电站(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正待引资开发;全县有中药材品种1500余种,占全省品种资源的50%以上,野生动物160多种,有云豹、金钱豹、毛冠鹿、大鲵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20余种;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铝土矿、含钾页岩、萤石等16种,开发价值极大。全县绿色开发总面积已达45万亩,绿色产业产值实现5000多万元,以野木瓜、茶叶、蚕桑、方竹笋、油桐、猕猴桃、中药材及草食牲畜等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前景看好,部份产业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现有大小绿色企业38家,已开发出系列绿色产品,野木瓜、牛肉干、富硒茶、方竹笋等一大批绿色特色产品已走俏省内外市场,乃至国外市场。先后被授予“油桐之乡”、“中国野木瓜之乡”、“全国优质蚕茧出口基地县”、“全省重要的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全省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贵州省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县”、“贵州省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等称号。
正安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境内属典型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富有特色,极具开发价值。有百里桐花,千顷茶园,万亩草场;有天楼云海,顶菁日出;有马溪河风光,杨柳溪风光,林溪河风光;有石笋凌霄,天池泛舟,南天一柱,古柏腾龙,风雨桥,公馆桥;有尹珍墓、务本堂、八圣宫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遵义历史名城红色旅游线与渝南金佛山、蜀南竹海、道真大沙河银杉保护区等著名景区连线构面的中枢地带,对构筑黔北渝南旅游产业经济带,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和承接作用。
❻ 正安一带吴姓苗族的历史记录
吴源于姬姓
周太王三:太伯、仲雍季历
季历才干姬昌自幼聪明周太王打算让季历继承
太伯仲雍明白父亲意自让贤趁周太王病假托外采药走东南沿海带
江南落太伯仲雍带原先进文化族推举君今江苏苏州带建立吴
太伯仲雍相继君仲雍孙世代相传
春秋期吴渐渐强起强
由于吴王夫差骄傲自越打败亡
夫差孙便名自
❼ 遵义市正安县行政区域名称历史
遵义市辖2个市辖区(红花岗区、汇川区)、8个县(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2个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赤水市、仁怀市)。
遵义是贵州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位于贵州省北部,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要冲,黔北重镇。全市辖新蒲新区、红花岗区、汇川区、仁怀市、赤水市、遵义县、桐梓县、习水县、余庆县、湄潭县、绥阳县、凤冈县、正安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海拔800~1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270天。
遵义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地处国家规划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综合开发重要区域,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❽ 遵义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一、历史事件如下:
1、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2、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
3、“夜郎”郡县
(1)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
(2)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
4、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5、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6、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7、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8、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
9、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
10、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至此, 全市共辖2区、2市、8县和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二、遵义简介
1、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2、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1] “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
❾ 遵义市正安县有那些名人
尹珍
正安因汉儒尹珍而名扬于世,人因地传,地因人传。至今一千九百年来,尹珍文化流风遗韵,沾溉深远,承前启后,人文蔚起,成为一个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现象。尊前贤,励后学。正安人世世代代继承着赋诗填词写文章,习书画,崇尚科学,喜爱读书的优秀美德。正安文教事业蓬勃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正安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大学、中专生,输送硕士研究生 20 余名,博士研究生 6 名。其中 5 名教授、博士分别留学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在德国的冯育坤博士,在日本的郝明辉、郝双辉兄弟双博士,在美国的邬小青博士、徐孝德硕士,在北京的著名世贸专家张汉林博士,戴江鸿硕士任美国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驻北京大中华区经销总经理。他们在学术和事业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安人在省内外高等院校担任教授的著名学者和专家比比皆是。如西安音乐学院的陈代霖教授、浙江美院的陈仲常教授、湖南长沙师大的王青教授、北京体院的程建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贾娟、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张汉林教授、广东肇庆大学的骆礼刚教授、贵州大学的青敏、李朝龙、高荣盛、贵州师大的郑亚宇、蔡成效教授、农学院的向显衡教授,财经学院的李永书、陈安教授,遵义医学院的简祖寿教授,贵州教育学院的彦迈教授等,正安人在全国全省工作的教授、专家、高经工程师等各类高级技术人才拥有数百人。据《正安籍在外人才录 》 1993 年收搜集到全国 23 个省市入编的 572 位在外工作人员中,有大学、 大专以上学历的 266 人,中专中师学历的 117 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 233 人,县团级干部 143 人。特别是文学艺术的崛起,闻名全省,出现有文志强、石定、赵剑平为代表的全国知名作家,以及刘世杰、赵进争、江定元、陈仲常、陈代霖、简承国、蒲明州、李云翔、钟涛、韩继权、李启明、李克礼、刘国治、陈昌霖、邱仲书、谭文长、陈义忠、叶金国、王华、王美泉、罗遵义等 30 多名在全国全省有成就和影响的文学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