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物理之光

物理之光

发布时间: 2021-07-30 15:22:23

物理之光心,焦距,焦点,主光轴,凹透镜,凹透镜的讲解,

光心:透镜的中心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点(凸透镜):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称为焦点。
(凹透镜):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发散出去,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
主光轴:过两球面球心的直线(点长线)
透镜:能透过光的镜子。
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有汇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凸透镜(实)焦点
会聚
凹透镜(虚)焦点
发散

② 物理 光学 什么是光程和光程差

光程是光在介质中传抪的路桯r与介质折射率的乘积nr。它实际是把光在介质中通过的路程按相位变化相同折合到真空的路程,可以统一地用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来计算光的相位变化。
光程差:光程之差。
光程差=(光在真空中的波长/2丌)*相位差

③ 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物理之光学)

1、浅,水中发生折射
2、硬币会慢慢“浮”上来
也是由于光的折射。
3、把直尺放在烧杯中,在上面观察。
现象是:直尺好像断了。
反映的也是光的折射。

④ 物理(光的传播)

D

因为太阳距地球很远。这种情况可以视为小孔成像。成的像自然是太阳的像。与孔形状无关。
这时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之一,小孔成像,只要是小孔,孔的形状不限,光通过就会形成一个小圆点

⑤ 初二物理上册光知识点总结最好详细点

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⑥ 光子的物理定义是什么

原始称呼是光量子(light quantum),电磁辐射的量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规范粒子,记为γ。其静止量为零,不带电荷,其能量为普朗克常量和电磁辐射频率的乘积,ε=hv,在真空中以光速c运行,其自旋为1,是玻色子。早在1900年,M.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时作出量子假设,物质振子与辐射之间的能量交换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的能量为hv;1905年A.爱因斯坦进一步提出光波本身就不是连续的而具有粒子性,爱因斯坦称之为光量子;1923年A.H.康普顿成功地用光量子概念解释了X光被物质散射时波长变化的康普顿效应,从而光量子概念被广泛接受和应用,1926年正式命名为光子。量子电动力学确立后,确认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带电粒子通过发射或吸收光子而相互作用,正反带电粒子对可湮没转化为光子,它们也可以在电磁场中产生。
光子从激光的相干光束中出射光子是光线中携带能量的粒子。一个光子能量的多少与波长相关, 波长越短, 能量越高。当一个光子被分子吸收时,就有一个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从内轨道跃迁到外轨道,具有电子跃迁的分子就从基态变成了激发态。
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更具有质量,按照质能方程,E=MC^2=HV,求出M=HV/C^2,
光子由于无法静止,所以它没有静止质量,这儿的质量是光子的相对论质量。
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种规范玻色子。光子是电磁辐射的载体,而在量子场论中光子被认为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与大多数基本粒子相比,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这意味着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与其他量子一样,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能够表现出经典波的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质;而光子的粒子性则表现为和物质相互作用时不像经典的粒子那样可以传递任意值的能量,光子只能传递量子化的能量。对可见光而言,单个光子携带的能量约为4×10-19焦耳,这样大小的能量足以激发起眼睛上感光细胞的一个分子,从而引起视觉。除能量以外,光子还具有动量和偏振态,但单个光子没有确定的动量或偏振态。
[编辑本段]光子与经典电磁理论
命名
光子起初被爱因斯坦命名为光量子 。 光子的现代英文名称photon源于希腊文 φῶς (在罗马字下写为phôs),是由物理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士在他的一个假设性理论中创建的。 在路易士的理论中, photon指的是辐射能量的最小单位,其“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 尽管由于这一理论与大多数实验结果相违背而从未得到公认, photon这一名称却很快被很多物理学家所采用。 根据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记载, 阿瑟·康普顿于1927年首先用photon来称呼光量子。
在物理学领域,光子通常用希腊字母γ (音: Gamma )表示,这一符号有可能来自由法国物理学家维拉德 ( Paul Ulrich Villard )于1900年发现的伽玛射线,伽玛射线由卢瑟福和英国物理学家安德雷德 ( Edward Andrade )于1914年证实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形式。 在化学和光学工程领域,光子经常被写为h ν ,即用它的能量来表示;有时也用f来表示其频率,即写为h f 。
物理性质
用费曼图表示的正电子 - 负电子散射(也叫做BhaBha散射 ),波浪线表示交换虚光子的过程
参见: 狭义相对论
从波的角度看,光子具有两种可能的偏振态和三个正交的波矢分量,决定了它的波长和传播方向;从粒子的角度看,光子静止质量为零,电荷为零, 半衰期无限长。 光子是自旋为1的规范玻色子,因而轻子数 、 重子数和奇异数都为零。
光子的静止质量严格为零,本质上和库仑定律严格的距离平方反比关系等价,如果光子静质量不为零,那么库仑定律也不是严格的平方反比定律。 所有有关的经典理论,如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的拉格朗日量都依赖于光子静质量严格为零的假设。 从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和光量子能量公式可粗略得到光子质量的上限:M=HV/C^2
这里M即是光子质量的上限, V是任意电磁波的频率,位于超低频段的舒曼共振已知最低频率约为7.8赫兹。
这个值仅比现在得到的广为接受的上限值高出两个数量级。
参见光子:规范玻色子一节中对光子质量的讨论。
光子能够在很多自然过程中产生,例如:在分子、 原子或原子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电荷被加速的过程中会辐射光子,粒子和反粒子 湮灭时也会产生光子;在上述的时间反演过程中光子能够被吸收,即分子、原子或原子核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粒子和反粒子对的产生。
在真空中光子的速度为光速,能量 和动量p之间关系为(公式缺); 相对论力学中一般质量为?的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公式缺)。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仅与光子的频率ν有关;或者说仅与波长λ有关光子的能量和动量仅与光子的频率ν有关;或者说仅与波长λ有关 。
从而得到光子的动量大小为 ?
其中? 也叫做狄拉克常数或约化普朗克常数 , k是波矢,其大小也叫做狄拉克常数或约化普朗克常数 ,方向指向光子的传播方向;?叫做波数 ;? 是角频率 。 光子本身还携带有与其频率无关的内秉角动量?: 自旋角动量 ?,其大小为光子本身 ,并且自旋角动量在其运动方向上的分量(这一分量在量子场论中被称作helicity )一定为 ? ,两种可能的值分别对应着光子的两种圆偏振态(右旋和左旋)。
从光子的能量、动量公式可导出一个推论:粒子和其反粒子的湮灭过程一定产生至少两个光子。 原因是在质心系下粒子和其反粒子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为零,由于动量守恒定律 ,产生的光子的总动量也必须为零;由于单个光子总具有不为零的大小为 的动量,系统只能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子来满足总动量为零。 产生光子的频率,即它们的能量,则由能量-动量守恒定律 (四维动量守恒)决定。 而从能量-动量守恒可知,粒子和反粒子湮灭的逆过程,即双光子生成电子-反电子对的过程不可能在真空中自发产生。
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说光子像一粒一粒的粒子的特性又有像声波一样的波动性,光子的波动性有光子的衍射而证明,光子的粒子性是由光电效应证明。
上面有人认为光子的动质量为零是错误的,光子的静质量为零,否则的话其动质量将为无穷大。但其动质量却是存在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首先,由于频率为v的光子的能量为
E=hv,(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故由质能公式可得其质量为:m=E/c^2=hv/c^2
其中c^2表示光速的平方。该方法由爱因斯坦首先提出。
经典的波有群速度与相速度之分。
光子的速度就是光速。
光子有速度、能量、动量、质量。光子不可能静止。光子可以变成其它物质(如一对正负电子),但能量守恒、动量守恒。
华中科大罗俊教授重新确定光子静止质量上限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重新确定光子静止质量上限,有业内人士认为:光子静止质量为零是经典电磁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但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光子可能有静止质量。如果实验最终检测到光子存在静止质量,那么有些经典理论将要有所变化。
在2月28日出版的美国《物理学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 上,有专文介绍说:“一项由中国科学家罗俊等完成的新的实验表明,在任何情况下,光子的静止质量都不会超过10的负54次方千克,这一结果是之前已知的光子质量上限的1/20。”罗俊和他的同事通过一种新颖的实验方法,在一个山洞实验室里将光子静止质量的上限,进一步提高了至少一个数量级。
据悉,如果光子存在静止质量,虽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产生的后果将是根本性的———例如,光速将随波长的改变而变化,并且光波将像声波一样能够产生纵向振动。

⑦ 关于光的折射的问题 物理光

透镜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一、当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向光速小的介质,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光从光速小的介质斜射向光速大的介质,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二、空气中光速比真空中略小,但大于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光速。光从水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
三、此图中,不能把空气看成凸透镜,而应该把两侧的水看成两个凹透镜,就容易理解了。

⑧ 物理 光

光的传播的特点:
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反射的条件: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入射角
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推论:
1.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入射角;
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如果介质的折射律不均匀,光沿曲线传播。
光反射的条件:
光经过不同介质(或真空)的交界面,且界面的反射率不等于零。光的传播的特点:
费马原理:在同种介质(或真空)中,光沿短程线传播(通常引力强度不大的空间内为直线)。
这里不考虑光的衰减。如果介质完全通明(真空条件下),传播中的光强度将保持不变。
推论:
1.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入射角;
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如果介质的折射律不均匀,光沿曲线传播。
光反射的条件:
光经过不同介质(或真空)的交界面,且界面的反射率不等于零。
光折射的条件:
光经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或真空)的交界面处,且入射光不与法线重合(即不和入射点处界面垂直)。
光反射在生活中的例子:平面镜、凹/凸面镜成象。一般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哈哈镜是凹/凸面镜。汽车后视镜用凸面镜制造,因为它比平面镜能够反射更大范围内的入射光线。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例子:凹/凸透镜成象——放大镜、显微镜、折射式望远0镜。
参考资料:费马原理 he 物理书

⑨ 什么是物理光学

物理光学(又称波动光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光的基本特性、传播规律和光版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权相互作用。
其中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是以几何光学无法解释的。
是建立在惠更斯原理之上,可以建立复波前(包括振幅与相位)通过光学系统的模型。这一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模拟或计算衍射、干涉、偏振特性、像差 等各种复杂光学现象。由于仍然有所近似,因此物理光学不能像电磁波理论模型那样能够全面描述光传播。对于大多数实际问题来说,完整电磁波理论模型计算量太大,在现在的一般计算机硬件条件下并不十分实用,但小尺度的问题可以使用完整波动模型进行计算。

⑩ 物理(光的折射)

眼睛对物体的定位,是粒子作用力最大方向。而在同一介质中,眼睛跟物体版的距离越近粒子权的作用力越大。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最短,我们看到的物体直线传递的力。不同介质中,由于错觉眼睛看到了光的折射现象。根本原因是粒子传递力由于介质不同所遇阻力不一样,两介质中,直线传递的力不在是最大。当分别在两种介质中的眼睛与物体的连线不垂直界面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热点内容
中的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5-07-15 11:15:29 浏览:517
一加一笔有哪些字 发布:2025-07-15 10:46:37 浏览:188
五年级上册语文测评卷 发布:2025-07-15 10:34:46 浏览:419
全国高考数学卷 发布:2025-07-15 10:32:48 浏览:750
地暖多少钱一平米 发布:2025-07-15 08:42:54 浏览:57
师德师风问题整改方案 发布:2025-07-15 08:00:29 浏览:663
电棒多少钱 发布:2025-07-15 07:59:03 浏览:628
东北有哪些 发布:2025-07-15 07:37:39 浏览:286
第3的英语 发布:2025-07-15 07:10:21 浏览:59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15 05:31:34 浏览: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