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历史
❶ 汶川历史上发生过地震吗
汶川,古属茂州,建国初期属茂汶县(也就是现在的茂县、理县和汶川),是个以汉族和羌族人口为主的地方。这一带是地震高发区。据记载,仅明清以来,茂州境内发生的强烈地震就不下二十次(其中震源在汶川县的就有1480年、1510年、1607年、1657年四次),而7.5级以上地震,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33年。
1933年8月26日下午2时的茂州大地震的震中位置在茂县北部的叠溪镇,因此也称“叠溪地震”。其强度7.5级,烈度10级,破坏范围包括茂县、理县、汶川、黑水,就连成都也受到了影响。
❷ 汶川县在古代历史上住的是什么名族
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虒(sī)、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读作汶江。
古属冉毵(sān)部年(公元前111年)以冉毵地置汶山郡,辖绵虒等5县,绵虒为郡、县旧址在今威州镇姜维城。东汉曾改绵虒县为绵虒道,西晋改绵虒县为汶川县。东晋后汶川郡侨迁都安(今都江堰市),废绵虒县。肖梁于绵虒县地置汶川县,西魏时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县治仍在姜维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间过治寒水驿(今汶川县绵池乡政府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迁汶川县治于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复置。1990年底汶川县行政建置为3镇、14乡。
汶川因县西汶水(现岷江)得名,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1958年茂县、汶川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2年恢复汶川县至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汶川县常住总人口100771人,其中:威州镇34460人,绵虒镇7845人,映秀镇2468人,卧龙镇2421人,水磨镇12574人,漩口镇13597人,龙溪乡3724人,克枯乡3078人,雁门乡7504人,草坡乡3826人,银杏乡2302人,耿达乡2857人,三江乡4115人。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1号)批复同意撤销三江乡,设立三江镇,镇政府驻街村,辖原三江乡所属行政区域;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26号)批复同意撤销耿达乡,设立耿达镇,镇政府驻耿达村,辖原耿达乡所属行政区域。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9号)批复同意撤销草坡乡,将草坡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绵虒镇管辖。汶川县是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有羌族27154人,占总人口的28.27%,主要居住在县北部的威州、绵池地区;藏族13837人,占总人口的14.4%,多聚居在氓江以西地带;汉族53978人,占总人口的56.2%,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映秀地区;回族916人,占总人口的0.95%,其他民族169人散居集镇。
❸ 汶川地区发生地震的历史记录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❹ 四川汶川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的
大禹故里。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
据《元和郡县志》载: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读作汶江。
❺ 汶川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汶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汶川县,于2009年11月1日开工,2010年3月20日竣工。139天的精心建造让这拥有羌红色彩、羌碉形态的博物馆成为了县城地标。从此,汶川结束了没有博物馆的历史,六千年的羌族文化将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和传承。博物馆占地794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71平方米,总投资约6460万元。博物馆是广东省在汶川县援建的最大的文化项目。发展历史
❻ 求汶川历史。。。 简介。。。
汶(wèn)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48%。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自1963年恢复建县至今,全县辖6镇8乡,总人口111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岷江纵贯县境西部地区,长达88公里,主要有杂谷脑、鱼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积1429平方公里。全县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348万千瓦,可开发量170万千瓦,现已开发100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迁汶川县治于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复置。1990年底全县行政建置为3镇、14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左右,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风土人情:
这里的羌文化在以前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目前基本保持了自己原有的风俗。这里还沿袭着千百年来羌家小伙与姑娘谈恋爱对唱山歌的习俗,每年羌族节日期间,寨子内,小伙姑娘们不仅深情对歌,还和村里人一道围着火塘跳锅庄舞,吃着大块肉,喝着自制的米酒,咂酒,吹着羌笛、唢呐、口弦琴,打着羊皮鼓,通宵达旦,其热闹的场面充满了浓郁的西部羌民族特色。
这里称女人为包帕子的,女人一般在家织布、做饭、养牲畜。称男人为顶帕子的,意思是顶大事的。农闲时节的羌寨,男人们外出揽活去了,女人们搬出针线筐,晒台上、门槛上就坐满了绣女。羌民生活在山中,离云很近,雨过更是云烟升腾,云给了他们灵感,他们将云绣在鞋上(还有袖口、衣襟、裤管、头帕),将云踏在了脚下,每一步都走在云中,过着云上的日子。就连寨子里已经不穿传统服装的男人们,也无一例外穿着云云鞋,艳丽精致的云云鞋在男人们的蓝黑汉服下面非常打眼,给英武的羌家汉子平添儿女柔情。
羌族的服饰,多以自产的火麻经加工后纺线织成,俗称“麻布衫”,或以牛羊毛吊线后织成,俗称“毪衫”,亦有布衫,以青色为多。腰间男束腰带,女束花围腰,外着无袖羊皮褂子,穿草鞋或“云云鞋”(羌绣布鞋)。由于现在受外面世界的影响,现在萝卜寨里的一些羌族年轻人,平时也着汉装了。
羌族的挑花、刺绣工艺精湛,早在明清时,就已普遍盛行。萝卜寨的羌族妇女,从小就受到挑花和刺绣工艺的训练,常在耕种劳动之余,从事纺线、织麻、挑花、刺绣等活动。她们挑花和刺绣,一不打样,二不划线,全凭自己的构思,自由动用五色丝线和棉线,信手挑绣出富有羌族特色的图案,如色彩绚丽的几何花纹、栩栩如生的各种花卉和动物等。
❼ 四川汶川在中国历史上地震是什么的
历史上关于汶川地震的记录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地震的记载。《竹书纪年》写道:“夏帝发七年泰山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载,距今已有3800多年了。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我国已开始详细描述地震。《春秋》、《国语》和《左传》等先秦古籍中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述,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的记录。从汉代开始,地震就作为灾异记入各断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后地方志发达起来,地震也被作为灾异记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这些官修的正史、方志外,许多私人写的笔记、杂录、小说和诗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记载,而且往往附有生动的描述。此外,碑文中也有历史地震的记载。 笔者粗略地查阅了一下,在四川汶川县地区有关地震灾害的历史记录大致有这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十二月壬子,北川发生了4.6级地震,烈度6度,史书记载:“石泉军(今北川县)屋瓦尽落。地震三日,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三年正月辛酉:“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九年十月丙子:“四川汶川县及威州俱地震有声。”《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二月辛卯:“四川汶川县初八日地震,至日,复震,俱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壬辰:“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丙辰:“四川小河叠溪守御千户所,及岁茂、汶川等州地再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七年正月丙子:“四川威州及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武宗实录》正德元年十月壬申:“茂州、汶川县地震。”《明武宗实录》正德九年冬十月乙卯:“四川茂州及汶川县地震。”《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等处地震数日。” 清顺治十四年三月八日,汶川发生6级地震,烈度6度。有关书中记载房屋城垣多倾。山崩石裂,江水皆沸。压死男妇无数。自三月三日地震有声,昼夜不间,到四月初九地震乃止。 清乾隆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汶川、灌县发生5.5级地震,烈度6度。有关书中记载汶川县境内桥梁、道路多损坏。 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以北60公里的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为6.1千米。据史料记载,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至600米,叠溪镇从此不复存在。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地震属震群型,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地震。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最大半径1150千米。震后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农田、道路、河床等破坏严重,通讯中断。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加之震前已有预报,采取了人员撤离的措施,因此,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其中轻伤600余人。 来源:老来乐
❽ 汶川县的历史沿革
在四川汶川县地区有关地震灾害的历史记录大致有这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十二月壬子,北川发生了4.6级地震,烈度6度,史书记载:“石泉军(今北川县)屋瓦尽落。地震三日,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三年正月辛酉:“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九年十月丙子:“四川汶川县及威州俱地震有声。”《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二月辛卯:“四川汶川县初八日地震,至日,复震,俱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壬辰:“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丙辰:“四川小河叠溪守御千户所,及岁茂、汶川等州地再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七年正月丙子:“四川威州及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武宗实录》正德元年十月壬申:“茂州、汶川县地震。”《明武宗实录》正德九年冬十月乙卯:“四川茂州及汶川县地震。”《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等处地震数日。” 清顺治十四年三月八日,汶川发生6级地震,烈度6度。有关书中记载房屋城垣多倾。山崩石裂,江水皆沸。压死男妇无数。自三月三日地震有声,昼夜不间,到四月初九地震乃止。 清乾隆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汶川、灌县发生5.5级地震,烈度6度。有关书中记载汶川县境内桥梁、道路多损坏。 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以北60公里的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为6.1千米。据史料记载,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至600米,叠溪镇从此不复存在。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地震属震群型,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地震。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最大半径1150千米。震后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农田、道路、河床等破坏严重,通讯中断。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加之震前已有预报,采取了人员撤离的措施,因此,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其中轻伤600余人。 来源:老来乐
❾ 汶川大地震到现在已有多少年历史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汶川大地震距今8年。
❿ 汶川大地震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什么的
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