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化学剥蚀

化学剥蚀

发布时间: 2021-08-02 17:34:30

❶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

一因素不同:

风化作用,参与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大气、水、空气,生物等;侵蚀作用参与的因素主要是一些运动着的(如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的作用。

二对象不同:

风化主要是指相对静止的事物对岩石的破坏;侵蚀是指运动的事物对岩石及风化产特的破坏。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是水、温度以及植被,而风力侵蚀的影响因素是风。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较多,受风化作用影响的地域也较普遍,可影响到整个地表层。

(1)化学剥蚀扩展阅读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

此外植物根系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岩石风化作用与水分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风化作用越强;但在干燥的环境中,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但在湿润的环境中,主要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什么是化学侵蚀

由于产生化学变化而导致的侵蚀,侵蚀物和被侵蚀物发生了化学反应。

比如溶洞是碳酸钙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压强突然变小时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而形成的。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属于流水侵蚀。

❸ 化学学名蚀是什么作用

化学溶蚀指外营力对地表冲刷、磨蚀和溶蚀等作用的总称。


外营力对地表冲刷、磨蚀和溶蚀等作用的总称。

外营力包括流水、冰川、波浪、潮流、海流、风等。风化作用产生碎屑,为外营力提供了侵蚀地面的条件;继侵蚀作用之后,相继出现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使地貌改观。狭义的侵蚀作用指流水、波浪和潮流、冰川和风等外营力的侵蚀作用;广义的侵蚀作用还包括坡地上岩屑、土粒受重力影响顺坡下移的块体运动。剥蚀作用与侵蚀作用的概念一样,有上述含义的狭义和广义之分。有人认为剥蚀作用等同侵蚀作用,一些人认为剥蚀作用概念广于侵蚀作用,也有人认为窄于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磨蚀和溶蚀等作用。冲蚀作用是指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磨蚀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溶蚀作用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当水中含有CO2时,则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在易溶岩区(如石灰岩区)溶蚀作用尤其明显。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下蚀作用加深河床,在上游山区刻蚀出宏伟峡谷。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


地下水溶蚀和潜蚀作用:多发生在岩石裂隙和孔隙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结合,溶解可溶性岩石,形成喀斯特地貌,称为溶蚀作用。地下水沿岩(土)层的裂隙流动,溶解并冲带岩(土)层中可溶性矿物,对岩(土)层起淘空作用,引起上覆岩(土)层发生坍陷,称为潜蚀作用。


冰蚀作用:指冰川缓慢运动中发生的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见冰川地质作用)。


海蚀作用:由波浪、潮流、海流等引起。包括冲蚀、磨蚀和溶蚀等作用,主要发生在海岸带

❹ 什么是化学侵蚀和化学风化

其实了解风化侵蚀的概念后,对化学风化和化学侵蚀就会更好了解了。

风化是指岩石发成分解,而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发生
化学成分
的改变分解。

比如水和岩层中的矿物作用,生成新的矿物,而导致分子结构的改变。这些作用可使岩石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体积膨胀,促使岩石分解。而之后的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者体积膨胀而导致岩石风化也包含了物理风化。

因此,一般来说,化学风化里都包含物理风化~

而至于侵蚀,首先要了解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自然界主要是由水参与,也分为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化学侵蚀强调的也是指有化学变化的侵蚀,如地下岩石在CO2浓度较高的地下水中被溶解。等等~其他的例子可以参考化学风化。

因此,化学风化和化学侵蚀,简单地说都是带有化学变化的风化和侵蚀。但其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这也印证了"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这句话。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❺ 水的化学侵蚀

LZ是指溶洞之类的么?它们正是因为水的化学侵蚀形成的···

溶洞是碳酸钙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压强突然变小时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而形成的。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属于流水侵蚀。

❻ 什么是剥蚀作用和侵蚀作用

操作
风化作用使岩石松散或碎裂,然后掉下来的是碎屑基本停留原地或者是还在原岩上,剥蚀作用使一切能被带走的碎屑离开,使新鲜岩石暴露。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不论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还是生物风化,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不论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还是生物风化,都是把大块岩石变成碎屑.
侵蚀作用的实质是“小块被搬走,大块越来越小”,其重点在于“搬走”了,至于搬了多远,搬到哪里,并不是最关心的.

❼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不论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还是生物风化,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❽ 化学熔蚀作用

化学溶蚀,化学名称,指外营力对地表冲刷、磨蚀和溶蚀等作用的总称。
溶蚀作用
外营力对地表冲刷、磨蚀和溶蚀等作用的总称。外营力包括流水、冰川、波浪、潮流、海流、风等。风化作用产生碎屑,为外营力提供了侵蚀地面的条件;继侵蚀作用之后,相继出现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使地貌改观。狭义的侵蚀作用指流水、波浪和潮流、冰川和风等外营力的侵蚀作用;广义的侵蚀作用还包括坡地上岩屑、土粒受重力影响顺坡下移的块体运动。剥蚀作用与侵蚀作用的概念一样,有上述含义的狭义和广义之分。有人认为剥蚀作用等同侵蚀作用,一些人认为剥蚀作用概念广于侵蚀作用,也有人认为窄于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磨蚀和溶蚀等作用。冲蚀作用是指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磨蚀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溶蚀作用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当水中含有CO2时,则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在易溶岩区(如石灰岩区)溶蚀作用尤其明显。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下蚀作用加深河床,在上游山区刻蚀出宏伟峡谷。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
地下水溶蚀和潜蚀作用多发生在岩石裂隙和孔隙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结合,溶解可溶性岩石,形成喀斯特地貌,称为溶蚀作用。地下水沿岩(土)层的裂隙流动,溶解并冲带岩(土)层中可溶性矿物,对岩(土)层起淘空作用,引起上覆岩(土)层发生坍陷,称为潜蚀作用。
冰蚀作用指冰川缓慢运动中发生的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见冰川地质作用)。
海蚀作用由波浪、潮流、海流等引起。包括冲蚀、磨蚀和溶蚀等作用,主要发生在海岸带

❾ 什么是风化作用,什么是侵蚀作用,什么是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在干旱的沙漠区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有的像古代城堡,有的像擎天立柱,有的像大石蘑菇,这并非雕塑家们的精工巧作,而是风挟带岩石碎屑,磨蚀岩石的结果,人们称之为风蚀地貌。

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风和生物作用等。在搬运过程中,风化物的分选现象以风力搬运为最好,冰川搬运为最差。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

热点内容
教师不知道 发布:2025-07-08 14:09:07 浏览:788
教师晒礼物 发布:2025-07-08 13:58:41 浏览:17
罗森历史 发布:2025-07-08 13:20:04 浏览:293
交大是哪里 发布:2025-07-08 12:06:29 浏览:594
香港有哪些特产 发布:2025-07-08 12:04:51 浏览:832
船用化学品 发布:2025-07-08 11:24:18 浏览:912
大老师恶心 发布:2025-07-08 08:52:35 浏览:959
日本历史学 发布:2025-07-08 08:37:05 浏览:487
有什么好歌 发布:2025-07-08 07:06:26 浏览:68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发布:2025-07-08 07:06:19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