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的化学名
Ⅰ 粪便主要化学成分
粪便的成分中3/4为水,1/4为固体;固体中30%为死细菌,10%~20%为脂肪内,2%~3%为蛋白质,容10%~20%为无机盐,30%为未消化的残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体成分如脱落的上皮细胞。粪便的黄色是由胆红色的衍生物粪胆色素和尿胆色素形成的。气味则由细菌作用的产物所致,主要有吲哚、粪臭素、硫醇和硫氢化物。通常人每天约排粪0.5千克;排尿量约为1500毫升,含有肾脏由血浆中清除的各种物质,正常尿液成分为(克/升):钠3、钾0.19、镁0.36、氯4.69、碳酸根0.84、磷酸根5、尿素18、肌酸酐1.96。
作用
燃料
潮湿粪便燃烧时产生的烟很多,因此中国部分史书称古代烽火台以燃烧粪便(狼粪)的浓烟来表达讯息。
乾牛粪是很好的燃料,亦可以用於建房筑墙,「捡牛粪」在早期的乡村是一种工作。
粪便可以用於制造甲烷,一种可以用於工业或民用的可燃气体。
还可以作药
Ⅱ 粪便的化学名称是什麼
你想问大便的成份吗? 这就要看是谁制造的,你要吃什么东西,经过消化系统一大堆处理,才知道会生出什么大便来嘛!不溶于水纤维含量多的食物, 像麦糠及全谷类,无吸收水份的性能,会 缩短通过胃肠管道的时间,同时由于在大肠无法完全消化,会增加大便的 份。相反的水溶性的纤维,像乳胶或胶素,可及收水份而膨大,在胃肠形 成凝胶,延迟胃的排空时间以及通过小肠的速度。水溶性纤维,由于可被 大肠完全消化,所以对大便的份量没有影响。水溶性纤维在形成凝胶之后 ,如同形成胶层过滤系统,可以阻挡消化酵素与食物的接触,以及大分子 养成份的出入,因此可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的吸收。人体内相当重要 离子,像钙、铁、镁及锌等,由于被吸附在细胞壁的纤维,因此从大便排 出的量会增加。木质素或其他植物纤维可与胆汁盐结合,使得后者从粪便 的排泄量增加。另外纤维素会减少肠壁与促癌物质与细菌性毒素的接触, 因此减低形成大肠癌的机会。植物性的纤维,除木质素外,其余在大肠或 多或少会被消化,所以只有少数的纤维出现于粪便。如果纤维的摄取量增 加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及吸收,因此脂肪及氮(构成蛋白质的成份)的排泄 就会增加。少许增加纤维的摄取,可以促进相当热量的排泄,有人报告食 用糠制的饼干从每天十四公克增加为廿七公克时,那么每天从大使排出的 热量从一百零八卡增加为一百六十卡。
大便的成分与品质 正视大便
大便是健康的测量计
水分占65-70%,固体成分占30-35%
1。食物残渣
2。细菌占20-30%
3。消化道粘膜脱落物,分泌物
4。细菌分解代谢物
包括食物中不被消化的纤维素,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胆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和细菌。
其中,2~30%是含氮物质,如胺、氨、吲哚(indole)、亚硝胺,臭粪素等腐败物质,10~20%是无机盐(钙,铁,镁,汞),10~20%是脂肪,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未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细菌和上皮残片而来的。另有粪胆素和尿胆素,胆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维生素。
结肠内气体约100毫升,60%氮、10%二氧化碳、25%甲烷、5%硫化氢和少量氧气。
在大肠内菌群的细菌约有100种共计100兆个,如果将所有细菌首尾相接其长度可绕地球两周。排泄的大便中细菌量约占大便总量的20-30%。大肠内细菌可分为有益菌,机会菌及有害菌三类。由于机会菌如大肠杆菌等,在机体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但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的情况下也会致病,因此也可将其归于有害菌类。有益菌的典型菌为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其中以双歧杆菌为主。有害菌种类很多,如威尔斯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绿脓菌等许多种类的细菌。新生儿肠内无菌,婴儿期主要为双歧杆菌,肠内食物不会被有害菌分解腐化,因此,婴儿的大便为黄色略带酸味,不臭。随着年龄增长或机体功能的下降,有益菌所占的比例降低,而有害菌则随之增加。
大便为什么有臭味?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
因为硫化氢,臭粪素,氨等。
大便为什么有害身心健康?
因为胺,氨,硫化氢,尿素,细菌毒素等,会导致身体老化,肝损伤,早老性痴呆症,抑郁症,抑制免疫等等。
大便为什么会致癌?
因为吲哚(indole)、亚硝胺,酚,胆汁酸诱导体,雌激素等,可引起大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等。
Ⅲ 屎有什么成分组成化学式是什么
你想问大便的成份吗? 这就要看是谁制造的,你要吃什么东西,经过消化系统一大堆处理,才知道会生出什么大便来嘛!不溶于水纤维含量多的食物, 像麦糠及全谷类,无吸收水份的性能,会 缩短通过胃肠管道的时间,同时由于在大肠无法完全消化,会增加大便的 份。相反的水溶性的纤维,像乳胶或胶素,可及收水份而膨大,在胃肠形 成凝胶,延迟胃的排空时间以及通过小肠的速度。水溶性纤维,由于可被 大肠完全消化,所以对大便的份量没有影响。水溶性纤维在形成凝胶之后 ,如同形成胶层过滤系统,可以阻挡消化酵素与食物的接触,以及大分子 养成份的出入,因此可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的吸收。人体内相当重要 离子,像钙、铁、镁及锌等,由于被吸附在细胞壁的纤维,因此从大便排 出的量会增加。木质素或其他植物纤维可与胆汁盐结合,使得后者从粪便 的排泄量增加。另外纤维素会减少肠壁与促癌物质与细菌性毒素的接触, 因此减低形成大肠癌的机会。植物性的纤维,除木质素外,其余在大肠或 多或少会被消化,所以只有少数的纤维出现于粪便。如果纤维的摄取量增 加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及吸收,因此脂肪及氮(构成蛋白质的成份)的排泄 就会增加。少许增加纤维的摄取,可以促进相当热量的排泄,有人报告食 用糠制的饼干从每天十四公克增加为廿七公克时,那么每天从大使排出的 热量从一百零八卡增加为一百六十卡。
Ⅳ 粪便里的化学成分.
粪便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其中一部分水分和电解质等被大肠黏膜吸收,经过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即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粪便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黏膜碎片和大量细菌,还有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如黏液、胆色素、黏蛋白和消化液等。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类食物,粪便组成常一致,即水分65%,固体35%。固体部分细菌最多,可达总量的1/3-1/2,当排出粪便时,大部分细菌已死亡。另有2%-3%的含氮物质,10%-20%的无机盐,如钙、铁、镁盐。脂肪占10%-20%,一种是未被吸收的分解脂肪,另一种是由细菌和上皮残片而来的中性脂肪,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嘌呤基和维生素。正常排出粪便是圆柱形,长10-20cm,直径2-4cm,重量100-200g。正常粪便为碱性,其碱度高低与在结肠存留的时间长短有关,存留越长,碱度越高。相反稀粪便存留时间短,常呈酸性,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一般正常粪便呈棕色,这是由于粪内含有粪胆色素和尿胆素。因吃食物不同,粪便亦有改变,如吃含蛋白蛋丰富食物的粪便,有臭味、稍硬、成块,色稍淡呈棕黄或浅黄色,含细菌以革兰阳性细菌为多。吃碳水化合物丰富食物的粪便,呈棕绿色,恶臭味,软或半液体状,酸性,细菌以革兰阴性细菌居多。某些药物也可改变粪便颜色,如口服利福平后粪便颜色可变红。
Ⅳ 屎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正常大便中水分占3/4,固体物占l/4。后者包括死的和活的细菌(30%),未消专化的和不消化的食属物残渣及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黏液、胆色素(30%),脂肪(10%~20%,主要由细菌分解食物产生及来自脱落的肠上皮细胞),无机盐(10%。20%)和少量蛋白质(2%一3%)等。由于大便的大部分是非饮食成分,其组分受饮食改变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较长时间未进食的情况下仍然可有大便排出。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大部分是食物中的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各种树胶、果胶等;通常人每天约排粪0.5千克。
Ⅵ 大便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粪便的成分中3/4为水,抄1/4为固体;固体中30%为死细菌,10%~20%为脂肪,2%~3%为蛋白质,10%~20%为无机盐,30%为未消化的残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体成分如脱落的上皮细胞。粪便的黄色是由胆红色的衍生物粪胆色素和尿胆色素形成的。气味则由细菌作用的产物所致,主要有吲哚、粪臭素、硫醇和硫氢化物。通常人每天约排粪0.5千克;排尿量约为1500毫升,含有肾脏由血浆中清除的各种物质,正常尿液成分为(克/升):钠3、钾0.19、镁0.36、氯4.69、碳酸根0.84、磷酸根5、尿素18、肌酸酐1.96。
Ⅶ 粪便的化学成份是什么
粪便的形成与食物无重要关系,禁食和正常喂养的动物粪便无显著区别,只是粪量减少。粪便组成都一样。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结缔组织、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胆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和细菌。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类粪便组成常是一致的,即65%水分,35%固体。固体部分细菌最多可达50%,但大半细菌排出时己死亡。另外2~30%是含氮物质,10~20%是无机盐(钙、铁、镁)。脂肪占10~20%,有2种,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未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细菌和上皮残片而来的。另有胆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维生素。正常粪便是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重100~200克。食用蛋白质的粪便为棕黄色或黄色,有臭味,硬而成块,含有很多革兰氏阳性细菌。食用碳水化物的粪便为棕绿色、恶臭味、软或半液体状、酸性、含有很多革兰氏阴性细菌。正常粪便稍有棕色,这是因有粪胆素和尿胆素,粪便颜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药物可改变颜色。正常便为碱性,其高低与在结肠存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稀便是酸性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疼痛。食用辣椒或饮酒可引起肛门直肠反应性充血使痔疮急性发作。
Ⅷ 动物的屎味化学名称怎么说
参照H2S描述为刺激性臭鸡蛋气味,那么动物屎可以描述为熏人性屁味
Ⅸ 屎的化学成分
粪便的成分中3/4为水,1/4为固体;固体中30%为死细菌,10%~20%为脂肪,2%~3%为蛋白质,10%~20%为无机盐,30%为未消化的残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体成分如脱落的上皮细胞。粪便的黄色是由胆红色的衍生物粪胆色素和尿胆色素形成的。气味则由细菌作用的产物所致,主要有吲哚、粪臭素、硫醇和硫氢化物。通常人每天约排粪0.5千克;排尿量约为1500毫升,含有肾脏由血浆中清除的各种物质,正常尿液成分为(克/升):钠3、钾0.19、镁0.36、氯4.69、碳酸根0.84、磷酸根5、尿素18、肌酸酐1.96。
Ⅹ 屎的成分是什么
粪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
粪便,俗称“大便”、“屎”、“便便”、“㞎㞎”等,对于农民来说,粪便可以作为较好的庄稼的有机肥料。
(10)屎的化学名扩展阅读:
粪便的形成:
食物在胃和肠道内进行消化、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结肠不产生酶,只有细菌起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多种细菌,大肠杆菌70%,厌氧杆菌20%,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芽胞和酵母。
有极少原生动物和螺旋体。肠细菌的重要作用是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如食物缺乏维生素时可在肠内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₁、B₂、维生素H、维生素B₁₂、B₆、蔚酸,叶酸和消旋泛酸。也能产生吲哚、粪臭素、硫化氢使粪有臭味。
长期用抗生素则不易合成维生素而不能吸收,引起维生素缺乏症。食糜通过回盲瓣到盲肠每24小时约500~1000毫升。直肠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和药物。
肠功能障碍、肠炎和感染时可影响吸收。腹泻时肠蠕动增强,吸收减少,严重时可丢失大量维生素、水和电解质。如果正常则在乙状结肠内形成粪便,等待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