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剑桥大学化学

剑桥大学化学

发布时间: 2021-08-02 18:33:04

❶ 剑桥大学化学竞赛题,求解

sum times 1
times 2
times 3
times 4??????????e to different period???

❷ 去英国读化学专业,哪些学校好

英国开设化学Chemical Engineering的大学有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纽卡斯尔大学、赫瑞瓦特大学、巴斯大学、利兹大学、拉夫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阿斯顿大学、斯旺西大学等。这些学校还是值得推荐的。
并且赴英国大学读化学专业还有很多优势:
1、英国化学工程专业历史,非常悠久
英国的化学专业有着非常悠久的研究历史,英国的皇家化学学会(RSC)是一个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是化学信息的一个主要传播机构和出版商。这个机构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并且在全球的范围内享有着著名的荣誉。
2、英国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不局限于化工包含其他专业课程
英国化学工程专业并不是为了让你在化工厂里做一名员工而开设的,而是为了让你在化工厂里做一名领导人物而开设的,所以化学工程专业下设的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化工,而是开设了会计、管理、商务、市场和经济等专业课。
3、英国化学工程专业实验,注重实践模拟企业经营
学生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也并不是单单的做一个实验,而是要从市场调查开始一直到这个项目日后是否盈利,在多久之内能够盈利,从研发开始一直到物流到销售,这些统统都是英国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优势。
4、英国化学工程专业就业,范围很广泛
英国化学工程专业对英国当地的学生来说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因为毕业后的就业范围比较广,学生毕业之后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或者是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适宜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❸ 剑桥大学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您好!

名言:哈佛商学院,剑桥三一学院。
最好的当然是三一学院的专业!

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概 况

三一预科学院提供了一条顺利进入有名的墨尔本大学和澳大利亚其他主要大学的坦途。三一学院的毕业生大多在以下热门科系中就读:医学、商业、法律、建筑、工程、艺术和科学等,墨尔本大学的奖学金很多都是由三一学院的毕业生获得的,三一学院的学生也以学术造诣闻名于科系。

三一的学生在预科课程取得必要的学分后,保证能够进入墨尔本大学的相关科系学习。

三一学院预科课程是进入墨尔本大学的主要途径,对海外学生来说,这是最佳选择。

地理位置

三一学院位于墨尔本大学校园内,距市中心约1•5公里,此处是著名的卡尔通和帕克维勒教育区,学院拥有现代化设施,并有墨尔本大学的教师授课。 遍布市中心及郊区的公交车直通学院。

校园内有咖啡屋、食品店、银行、邮局及各种商店方便学生日常生活。此外,学校附近即是著名的丽冈街商店、咖啡厅,从唐人街坐一小段电车即可到市中心。

课程设置

三一学院的课程设置享有盛名,由墨本尔大学监督,课程灵活,学生可自由选择适合其日后发展的任何科系,这里强调关注每个学生,学院采用演讲和小组辅导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大学学习,小组辅导一般限制在15人以内,还提供特殊帮助和授课。

剑桥共有三十二个学院,年代最悠久的迄今已有800多年,而最年轻的至少也有一个世纪了。这些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声名显赫,比如培养了牛顿、培根等巨人的三一学院、文艺复兴史上伟大的人文学大师伊鲁斯玛士讲学的皇后学院、最古老的彼特豪斯学院、达尔文的母校基督学院以及国王学院和圣约翰学院等。
而初来剑桥,首先要造访的却一定是三一学院。为什么呢?因为哈佛说:“三一才是这个世界的学院之父。”从三一走出来的哈佛,在创建了著名的哈佛大学时说的这句话,几百年来已成为哈佛学生的精神力量。尤其后来当哈佛大学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学府时,哈佛学生说:“这时才幻想出三一的高山仰止。”
三一学院坐落在剑桥的三一街上,别看这条街一点都不起眼,它却是当年由英王亲自命名的。也是迄今为止,800年剑桥唯一的一条以学院名字命名的马路。
三一学院于1546年由英王亨利八世创建。后来历史学家称这是这位骄横一世、跋扈无双的国王一生中做的唯一的一件好事。后来亨利八世的女儿继承父业,修建了著名的三一教堂。如今在教堂的前厅,设立了一个名人堂,摆放着六尊栩栩如生的石雕像,他们就是被誉为三一之子的牛顿、培根、巴罗、麦考莱、魏伟尔和丁尼生。其实,三一之子又岂止这些呢?在近500年的辉煌历史里,三一培养了3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奥运会冠军,5位国家元首。
如果说三一学院的名人堂凸现出的是学院至高无上的学术成就,那么三一学院的莱恩图书馆则让人读到的是三一学院横贯近500年的传统。
巴罗是牛顿的老师,1673年他在担任三一学院的院长时,为三一学院主持建造了几百年后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莱恩图书馆。图书馆屋顶上伫立着由加布里尔设计的四尊石雕,分别象征着四门最古老的学科:神学、法学、物理学和数学。而另一位建筑大师莱恩则设计了图书馆的整体构架,如今我们看到的古朴而又独具匠心的书架、书桌和书托全都出自于他的构思,图书馆也因他而得名。
三一学院的莱恩图书馆不仅藏有古埃及的木乃伊和中世纪的圣保罗信徒的书信手稿等一批珍贵的文物,还有苏格拉底等几十尊西方伟大思想家的雕像。小说《小熊维尼》的作者弥尔顿亦是三一学院的学生,所以他的手稿自然成了图书馆的新宠。
说到弥尔顿不得不提大诗人拜伦,虽然两人毫不相干,但三一学院却成全了两人的共同爱好。拜伦于1805年以贵族的身份入学三一学院,但很快他便对学院的生活厌倦了。他风流倜傥,热衷于酒色。为了戏弄“不准养狗”的院规,他竟养了一头小熊而成为三一学院历史上最具反叛精神的一名学生。但是,惊世骇俗的一代诗圣却是身后飘零不堪回首。他死后朋友欲将他的一尊玉石雕像放进西敏寺教堂却遭拒绝,理由是此人生前有伤风化。最后又是三一学院念旧情,再次接纳了拜伦,并将其放在莱恩图书馆的最醒目处。弥尔顿写熊,拜伦养熊,最后的归宿竟都是三一学院。
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由国王亨利八世创立于1546年 ,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经济实力、学院规模,在剑桥大学现在的31个学院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最令世人仰慕的就是,这里还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著名哲学家培根以及包括查尔斯王子在内的多位王室贵族及六位英国首相、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母校。
学院大门入口处有亨利八世的雕像,令人捧腹的是: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一个象征王位、顶上带有十字架的金色圆球,右手却举着一根椅子腿。据说,本来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征王权的金色节杖,雕像竣工不久,不知是哪些玩恶作剧的学生,悄悄地爬上去,把节杖抽出来,用现在的这根椅子腿取而代之。奇怪的是,几百年来,竟然没有任何人去管它。剑桥人不仅听其自然,而且还津津乐道地不断向新生和游人介绍这个“精彩”的故事。
大门右侧的绿草坪中间,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苹果树,据说,就是这棵树上的一个苹果,落到牛顿头上,从而启发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学院有宽敞的中庭(the Great Court),精美的校舍及古老的建筑,1567年建的礼拜堂(the Chapel)有真人比例的校友雕像,如牛顿像、培根像等;中庭的特色在一座伊丽莎白时代修建的喷泉,这里曾是学院主要的供水处,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三一学院就读期间,很喜欢搞恶作剧, 经常不顾禁令,偷偷地跑到喷泉池里游泳,学院规定不准养狗,他就特意买了一只熊,放到塔楼左边的屋顶阁楼里喂养。

交通:位于市中心,从剑桥巴士总站步行乘旅游巴士到学院仅需10分钟。
门票:成人2.2镑/人,儿童及老年人1.3镑/人;当地居民和剑桥大学学生、校友免费,每年12月26日到次年3月12日游客免费。
开放时间:每天10:00~17:00。以下时段不对游客开放——6月17日~6月23日;6月30日;10月1日~10月4日;圣诞节当天。
娱乐:毗邻剑河的三一学院可以参加剑河撑篙游览活动,8镑/小时,押金30镑/船,但必须在下午17:00前返回出发点,只有本校学生可以租船在外过夜。

❹ 英国哪些大学化学专业最强

如果想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成绩是否达到哪些院校的录取要求,或者以目前的成绩水平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院校?
可以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输入你的GPA,专业,语言成绩等,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了,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提交你的留学目标,你就可以查询到,都有谁和你的想法一样,他们的申请是否成功了。
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地址:http://school.liuxue315.cn/studyassess/?ozs=61257-2709

❺ 剑桥大学有哪些系

剑桥大学本科专业设置:
建筑学、艺术史学、古希腊和罗马语言文学系、神学系、英语系、现代和中古语言学系、音乐系、东方学系、经济学系、教育学系、历史系、法律系、哲学系、社会和政治科学系、地球科学、地理系、工程系、数学系、物理化学系、考古和人类学系、医药医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土地经济学系、管理学系、生物学系。

❻ 关于剑桥大学的,请帮忙!

)IELTS指雅思总分7分以上,每个单项都不能低于6分.如果是考旧托福(TOFFL)的话是600分(现在是新托福,折合100分)(要求比多伦多要高很多)
大学入学考试必须有三个A.(是在英国本土考的)
后面的哪个A-LEVEL在上海师范好象有读,是与剑桥连办的,但如果是中国学生的话可以不管,你需要的是平均分85以上,有足够的社会经验~~~`
总的来说要求十分高~~~~~加油!

这样解释总可以了吧~~~

❼ 剑桥大学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哪些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简历:
出生日期和地点 1926年11月24日,中国上海

国 籍 美国

目前职务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学 历
1943-44
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
(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
1945

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
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
1946-49 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

荣誉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 和平科学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 纽约市科学奖
1999 教皇保罗奖章
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 纽约科学院奖
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

名誉学位
1958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 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 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 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 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 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 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 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 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50 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 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 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 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1986-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 WL)主任
1986- 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 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 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理事会成员
1985-9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名誉教授
198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 暨南大学
1982 复旦大学
1984 清华大学
1985 北京大学
1985 南京大学
1986 南开大学
1987 上海交通大学
1987 苏州大学
1988 浙江大学
1993 西安西北大学
1998 上海大学
2000 兰州大学
2002 厦门大学
2003 西北工业大学

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 美国Sloan 基金学者(Sloan Fellow)
1962 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 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 Fellow)
1982 意大利 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 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 Danz讲座
1994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 麻省理工学院,Herman 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 梵蒂冈Pontifical 科学院院士
2004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

著 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 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 and Breach, 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

生平概述:
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

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

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 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

重要事件年历

1926年 出生于上海
1943年 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 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 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 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 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 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 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 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
1958年 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 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 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 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 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 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 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 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642.12.25——1727.3.20.)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简介】
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智商:190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的成就】

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

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

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

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

数学方面的贡献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用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

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

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流数(fluxion)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G.W.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得出了导数、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光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牛顿还曾把一个磨得很精、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在白光照射下可看到,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牛顿环”。他创立了光的“微粒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光的运动性质,但牛顿对光的“波动说”并不持反对态度。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系统阐述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热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

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

哲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例如,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东西,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提出一切行星都是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才开始运动的说法。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1958年两次重印。

牛顿对自然的兴趣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就在1665~1666年这两年之内,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这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由此可见,牛顿一生的重大科学思想是在他青春年华、思想敏锐短短两年期间孕育、萌发和形成的。

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把他的光学讲稿(1670~1672)、算术和代数讲稿(1673~168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一部分(1684~1685),还有《宇宙体系》(1687)等手稿送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其间牛顿和国内外科学家通信最多的有R.玻意耳、J.柯林斯、J.夫拉姆斯蒂德、D.格雷果理、E.哈雷、胡克、C.惠更斯、G.W.F.von莱布尼兹和J.沃利斯等。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厌倦大学教授生活,他得到在大学学生时代结识的一位贵族后裔C.蒙塔古的帮助,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牛顿于1727年3月31日(儒略历20日)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光学》和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光学和力学一样,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需要,光学仪器的制作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折射定律直到牛顿出生之前不久才为荷兰科学家W.斯涅耳所发现。玻璃的制作早已从阿拉伯辗转传入西欧。16世纪荷兰磨制透镜的手工业大兴。把透镜适当组合成一个系统就可成为显微镜或望远镜。这两种仪器的发明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牛顿之前,伽利略首先把他所制作的望远镜用在天象观测上。枷利略式的望远镜是以一片会聚透镜为目镜、一片发散透镜为物镜的望远镜。还有当时盛行的由两片会聚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两种望远镜都无法消除物镜的色散。牛顿发明以金属磨成的反射镜代替会聚透镜作为物镜,这样就避免了物镜的色散。当时牛顿制成的望远镜长6英寸,直径1英寸,放大率为30~40倍。经过改进,1671年他制作了第二架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并送到皇家学会评审。这台望远镜被皇家学会作为珍贵科学文物收藏起来。为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牛顿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牛顿自幼爱好动手制模型,做试验,这对他在光学实验上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光的颜色问题早在公元前就有人在作猜测,把虹的光色和玻璃片的边缘形成的颜色联系起来。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他们都没像牛顿那样认真做过实验。

❽ 英国大学化学系哪些比较好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对英国留学感兴趣。根据2014TIMES英国大学化学专业排名,排在化学专业前十位的大学分别是剑桥大学、杜伦大学、牛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爱丁堡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约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它们的综合排名分别是剑桥、牛津并列第一,圣安第三,帝国理工第四,杜伦第六,华威第八,约克第十六,爱丁堡、诺丁汉并列第二十二,曼彻斯特第二十八。
除了以上列举出来的大学,还有很多化学专业很出色的大学,如巴斯大学、利物浦大学、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
具体的择校是要根据你的院校背景、平均成绩、语言成绩,同时兼顾你选择大学的地理位置、学费及课程设置等因素来进行考量。
如果你对留学英国还有其他问题,欢迎进一步与我们交流!

❾ 我想询问一下,剑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入学要求,包括绩点,雅思成绩,论文专利等各项要求。

排名重要的
你需要给出所需毕业学分要求的课成绩,其中一定要有专业课以及通修课版程
你,这个是权总绩点,当然如果你想显示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很好的话,可以单独列一下你的MAJOR的绩点。如果你们学校普遍给分低的话,你提供一个RANK就很好啦~
雅思7分以上比较保险
PAPER有比没有强,好比不好强,反正有最好,不强求的

热点内容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发布:2025-07-08 19:00:24 浏览:284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 发布:2025-07-08 18:59:48 浏览:141
阳西教育 发布:2025-07-08 18:31:56 浏览:479
王瑞娜老师 发布:2025-07-08 18:31:53 浏览:456
莘县教师考试 发布:2025-07-08 17:50:59 浏览:944
赤峰教师资格证报名 发布:2025-07-08 17:50:19 浏览:969
老师在讲课扩句 发布:2025-07-08 17:30:09 浏览:125
办公家具有哪些 发布:2025-07-08 17:23:21 浏览:765
教师节彩铅 发布:2025-07-08 16:20:39 浏览:975
老师的始祖 发布:2025-07-08 16:07:30 浏览: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