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光源的历史

光源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2 19:34:36

⑴ 照明灯的发展史

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早在白炽灯诞生之前,英国人汉弗莱·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弧光灯,但这种弧光灯亮度太强产热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场所根本无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

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也制成了碳丝电灯,但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

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国用电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

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购入专利后尝试改良灯丝,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不过,美国专利局判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发明落于人后,专利无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后,亨利·戈培尔赢得专利,最后爱迪生从戈培尔贫困的遗孀手上买下专利。

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后来他们在法庭之外和解,于1883年在英国建立一家联合公司。斯旺后来把他的股权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

20世纪初,碳化灯丝被钨丝取代,钨丝白炽灯沿用至今。

1938年,荧光灯诞生。1998年白光LED灯诞生。

(1)光源的历史扩展阅读:

最初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爱迪生是改进了电灯。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

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而照明的“电烛”,这算是是电灯的最早雏形。另一位英国电技工程师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

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爱迪生以很大启发。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称之为“碳化棉丝白炽灯”,随后大量投产,并成立公司设立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相应基础设施,很快使电灯在美国被普遍使用。

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钨丝作为灯丝,称之为“钨丝灯”,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参考资料:

电灯--网络

⑵ 关于光源的发展史

思路分析]
如下
[解题过程]
造光源有着漫长的发展史。据考古资料,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版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已经权开始将火用于生活之中,穴居的原始人就靠着篝火照明,随后逐渐学会了使用火把。在我国的史书记载中,灯具见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周礼》中也有专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职,在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成型的油灯,随后又发明了蜡烛。1878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现代的电灯(白炽灯),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使用,20世纪初电灯传入我国。20世纪30年代管状日光灯问世,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又一种重要的照明光源。20世纪70年代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紧凑型荧光灯(即节能灯),现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使用。

⑶ 光源的发展史

一、 概论
光源的发展史:
照明的最佳光源是太阳光。太阳以可见的光谱提供光线,千百年来,人们的眼睛已经熟悉了这种光谱。现在人类已经开始重视对日光源的应用,一些创新的技术如侧窗、天窗、光栅板和光线管道等,可将日光引入大楼内部,作为主要的照明光源。
人工光源分物理光源与电光源
物理光源主要是从人工取火开始,人工取火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发明。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马恩选集》第3卷154页)。从这儿可以看出照明对人类的文明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据说是在上古时期,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一个遂明国,终年暗无天日,唯一靠一棵大树闪闪发光照明全国。后来一个聪明的人发现,是一些形状象鹗的长脚爪、黑脊背、白肚子的大鸟在啄树干,一啄的顷间便放射出灿烂的火光。这人反复思绪,就用树支试钻,不一会就发热冒烟而后起火,从此,真正的火就产生了,遂明国也变成了光明的国度。人们为了感谢这位钻木取火的发明者,就称他为“燧人”。
1879年,爱迪生最先成功发明的是白炽灯。现代的白炽灯是将电流通过一小圈钨丝,使钨丝受热而发亮。白炽灯是照明领域最成功的产品。目前在几乎所有家用照明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白炽灯只能将约二十分之一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它的效率很低。
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设计这种新发明以替代旧有的煤没灯以及汽灯,他和他的同事们试用了上千种不同质料的灯丝,同时也把原设计做了上千次的个性在1879年的一次实验中,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他们在一个抽掉了空气的灯光中放入一段碳化的棉线做灯丝,结蛤洒泡连续发光13小后灯丝才被烧断。现代灯泡使用的是更为耐久的用钨做的灯

灯具的发展史:
远古时代,世人没有灯具,没有火种。而黑夜从来不是人类的朋友,它桎梏着先民们原本低级的生存活动,也为野兽的肆虐和侵袭制造了可乘之机……这一切,因火的使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驱散了虫豸和野兽,也消减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忧患;同时,人类渐渐地有意识地固定火源,而这些用来固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改进和演变,也就出现了专用照明的物事——灯具。
人类社会自钻木取火以来,经历了制造和使用动物油灯、植物油灯、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的漫长历史过程。
灯具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灯具控光器件后按预定的要求分配到需要的方向中去。一般控光方式后有反射式,透射式和反射——透射式。现代灯具的三大构件为电光源、灯罩和管架。灯罩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光量的利用率、保护光源和视力,而且作为一种装饰品,创造着现代高度的审美情趣。
灯具造型追求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 ,灯具造型除了功能合理外,还应有美化环境、装饰建筑、创造气氛的作用 。灯具造型设计既要彩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还要体现文化特色,要把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不能片面追求科学性(功能性)或艺术性。
特别是当今流行的 "建筑化" 照明,把发光器件 (光源)和建筑构件(顶棚、梁、柱墙和 地面等)及室内设施(写字台、家具、吊扇等)融为一体,有仅使用权照明灯具的内涵不断深化与扩展,而且形式多种多样,让人耳目一新。

照明灯具的设计技术水平正不断提高。灯具设计软件,即CAD将逐步推广并普及化。在理论上,应用场论来设计灯具的[L]=[S]X[O]方程可望求解。按场论概念分析,灯具改变光源的光分布,用[S]表示光源的光场,[O] 为灯具光学系统的光场,[L]为灯具的光分布的光场。
未来灯具的 光学设计、热学设计、安全设计、机械与工艺设计的科学化程度将大大提高,可用正行或逆行光路法和FIELD法计算配光技术;温度场分布、热流模型和气流分布等研究成果及技术,特别是灯具系统化设计的理论和技术 。将得到推广和应用。
当今的灯具不仅要有最 佳的内在质量,而且还要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和安全经济,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和文化娱乐的要求 ,为人们提供一个最佳的视觉光照环境。

以往室内照明灯具的艺术化实例甚多 ,并给人美的享受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工厂和道路照明功能性很强的灯具 ,近年来也悄悄地发生变化,国际上近年来推出的艺术路灯和工矿灯,不仅功能合理,而且具有很高艺术观赏价值。
光的传播

当光线到达一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透射过去。反射面可以像镜子一样光滑,或者像涂漆的表面一样将入射光散射。吸收光通常被转化成热量。没有被反射或吸收的部分则透过表面。

光源与灯具的光学设计应用以上光线传播的方式来创造想要得到的效果。

⑷ 光学的历史是什么

一、早期光学

1.古代光学:基本上停留在几何光学的研究和总结上。

公元前5世纪《墨经》、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有记载。

古希腊欧几里德(Euclid,约公元前330-275) 研究光的反射。

托勒密 (C.Ptolemaeus,希,约公元100-170) 研究光的折射。

2.中世纪: 阿勒哈增(965-1038)(阿拉伯人)著《光学》。

二、折射定律的建立

荷兰人斯涅耳最早提出折射定律,由法国数学家费马(1601-1665)提出费马原理,予以确定,使几何光学理论很快发展。


三、光学仪器的研制
1、1299年,发明了眼镜,意大利人阿玛蒂制造了眼镜。

2、1608年,荷兰人李普塞制成第一台望远镜,伽利略改进成放大32倍的望远镜。

3、几乎与望远镜同时,荷兰人发现制造了显微镜。

四、牛顿对光的色散的研究

1666-1704年间,牛顿用色散原理解释了天界神秘而瑰丽的彩虹。

⑸ 光的历史起源

659655724724734734765734731

⑹ 人类光源的发展史

很早以前很多科学家都已经在研究亚特兰提斯古文明。例如公元1973年在西班牙的外海发现其遗迹,另一个在夏威夷大岛有人成立一个单位,专门收集在全世界教科书以外遗落的古文明。公元1970百慕达巴哈马外海床上发现金字塔,有很多圆顶屋、长方形建筑、金属的雕像、女神手上的水晶柱也是金字塔状,后来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它是「水晶能量的增幅器」。1960年接近玻利维亚的比里尼海岛,找到27000年前的遗迹,居然根玻利维亚某处考古的建筑物相当,证明当时的文明已经延伸到南美洲上。 摩洛哥外海5、60英尺下也发现,1957美国一位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在巴拿马外海也发现大理石的雕像。另外大西洋的海床上铺有氧化镁的路面,从佛罗里达道延伸到南卡罗希纳,类似有街道、建筑物、庙宇石柱、雕像、轮石状等等。就是著名的 " 比米尼壁 " 。位于海面以下5公尺左右,长达540公尺的矮 墙,突出海底约90公分。在大西洋10,000多英尺下,发现金字塔,里面有11个房间,顶端视水晶顶。公元1981年有一位科学家在加拿利群岛发现神秘的遗迹,1977年发现海底下有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很微妙的是,金字塔的周围海域是黑色的,可是在金字塔顶端的海水部分却呈现是白色的,然后把水分开,周围的水是绿色的,在空中也发现它的水纹,进到海底也一样,金字塔顶端绝对有非比寻常的能量。1958、1969年陆陆续续不断有很多发现,在在证明亚特兰提斯出现在全世界各地。有大理石所做的城堡,中有凹槽、圆柱。希腊的特洛伊城从前也不认为它存在,后来才证明曾经存在。这就说明有很多失落的文明,等待我们去发现。

地球曾经遭遇五次的大变动,所以很多建筑物被泥土覆盖。远古时,最初,传说是在柏拉图的著作" 对话录 "中 , 记录着由柏拉图的表弟柯里西亚斯所叙述的亚特兰提斯的故事 。柯里西亚斯是苏格拉底的门生 , 他曾在对话中三次强调亚特兰提斯的真实性 。柯里西亚斯说 , 故事是由曾祖父卓彼讲的 , 而卓彼则是从一位希腊诗人索伦(Solon约639~559BC)那儿听到的 。 索伦是古希腊七圣人中最睿智的 , 索伦在一次埃及之旅时 , 从埃及老祭师处听到亚特兰提斯之说 。柏拉图要我们相信,亚特兰提斯的历史确实存在,亚特兰提斯消失在一场火山爆发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后 , 亚特兰提斯在顷刻之间便永远沉入了海底 。

埃及的祭司不止负责仪式、他们本身也是天文学家、数学家、行政官、以及古代科学秘密的守护者),柏拉图在二千年前述说的这个岛屿,令许多人为之向往,另外,在希腊有很多历史学家,将近20位写过很多关于亚特兰提斯的故事。在那个黄金年代,曾经有过大帝国存在,文明的初期(现今是宝瓶世纪),例如现在有很多是当时亚特兰提斯的灵魂转世,他们就不断想复兴,因为从前有过的失败,所以有所谓的NEW AGE,是再度重整的意思,整编在出发,这一种故事可能只是一种寓言,它所要说明的道理就是本来正直善良繁荣安定的社会,一旦开始腐败,触怒上帝就会有这样的后果。我们要记取亚特兰提斯的教训,不要科技发达而带来毁灭,以免悲剧重演。

讨论亚特兰提斯文明也会提到穆大陆(Lumria,也是一个岛),还有一个岛在格陵兰附近叫督乐,在北极也有过相当不错的文明,当时也是绿草如茵,后来因为地轴改变,才变成冰天雪地,长期被覆盖在冰下面,后来因为考古设备精良,发现曾经有热带地区的动植物存在,引起许多人的兴趣,再配合地质学家再做更深的探索。督乐的一族本身的特质非常精良,智能非常高,也长的很美,德国人自认为是优秀的亚利安族,也是督乐的一族的后裔,智能高是因能应用宇宙的能量,心电感应的能力,(能以精神力量移动物体),寿命平均1000岁,基于这个理由,亚特兰提斯、穆、督乐的一族这些优秀的品种,影响到纳粹组织,本身虽然科技超前,智能超前,但又犯了亚特兰提斯的盲点,所以第三帝国也不见了、灭亡了。

宇宙的能量知所能被这些人用,是来自于精神力,可从希腊之前的埃及这些族群为何能建立如此高的文明?发现大部分的知识都在祭司的手里,祭司等于是魔术师、科学家、为了辅佐主政的人,站在高塔上做仪式,其奇迹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而一般百姓以为是神迹展现,而开始也向往主政,当领导人,因此当时的祭司者开始把know-how管理,不让一般人涉略。但是一般人并不了解,以为他们有特异功能具有神格一般而尊崇。包括阿兹提克、马雅、印加也智这些族的后裔。

除了Lemuria,(别名:Mu、Pan、Mar、Muror)还有一个是Lumania,考古学家也发现他们的石刻,此地区又比亚特兰提斯文明早,这些石版是在西澳与林中的小庙中发现的,1960年发现,澳洲的沙漠中发现许多的金属虫,科家也无解。艾加凯西也曾用催眠的方式看过Lemuria,发现科技比现在世界更先进的国家,所有城市是建在地下,四周都有能量场保护,不会被毒蛇猛兽和野人攻击。这一族比较和善,从来不想建立帝国,人口集中在Muskara城市,在别的大陆也建造地抵城市,不想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地下城都是用天然的穴洞,出入口都是透明的,这个文明是现在的一个印地安族叫做Hopi,也受其影响,夏威夷(看阳光的日子)、缅甸(丛林中的神庙)也有。Lemuria的板块有5000英里*3000英里,类似伊甸园一样,有640万人口,在陆沉时,几乎全部消失。太平洋的一些小岛都是Lemuria的山峰。

....

⑺ 人造光源的进化史

你好楼主!
最早用火生光的人是北京人.最初,原始社会的人类就像野兽一样,一群群地住在深深的洞穴中。他们采集植物的根茎和野果子,捕捉小动物,靠生吃这些东西过日子。那时候,原始人和大自然斗争的本领还很小,他们常常挨饿,还要躲避猛兽的伤害。实在弄不到食物的时候,甚至还会发生人吃人的事情。原始人并不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他们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增强自己改造自然的本领。生活也在改善着,不过实在慢得很,几千年、几万年也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

可是,自从原始人发现了火,又学会使用火以后,他们生活的面貌就改变得比较快了。火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从许多古老的传说中也能看出来。中国古代流传着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的故事。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个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神,他叫普罗米修斯。

传说,是普罗米修斯从主神宙斯那里盗取了天火,送给人们以后,人类才学会了用火。普罗米修斯却因此触怒了宙斯。宙斯吩咐威力神和暴力神,用铁链把他牢牢地锁在高加索的悬崖绝壁上。每天,派一只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可是,肝脏无论被吃掉多少,马上又长了出来。普罗米修斯忍受着无休止的痛苦,始终不肯屈服。后来,力大无比的英雄海格立斯射死了鹫鹰,才把他解救出来。

这是一个神话。火当然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下来的。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火。但是,在100多万年以前,火还是一种使人类祖先感到害怕的自然现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认识和掌握火的渴望,表现了他们对英雄无私无畏精神的崇敬。

人类是在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学会使用火的。

起初,原始人吃够了火的苦头。大火烧毁了他们生活的森林,害得他们四处奔逃。有不少人甚至葬身火海。但是,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大火过后,原始人找到许多烧死的野兽。他们毫不费力地填饱了肚子,还有了一个重大发现:烤熟的肉比生肉好吃得多。火的余烬使人感到暖烘烘的,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它。火能取暖,这是人们对火的又一个认识。这样,年纪大的人试着把火种引进山洞。他们慢慢懂得,把火种放到枯枝败叶上,会燃起更大的火。丢进去的柴越多,火烧得越旺。火堆使阴冷的洞穴又暖又亮。更使原始人惊喜的是,有了火,和人类抢洞穴的野兽也不敢闯进来了。

人类就这样逐渐学会了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和驱赶野兽。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人,是生活在大约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1965年,几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北部元谋县,发现了这种猿人的化石和他们烧剩下的大量的炭屑。原始人在使用火的时候,也逐渐学会了保存火种。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具有管理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人类制造火,大约是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的。在打制石器的时候,石头相互撞击,经常会发出火花。一次、两次、千百次,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偶然,有人用黄铁矿或赤铁矿打击燧石,迸出的火花落在干燥的树叶堆上竟然点着了它。人们受到了启发,找来同样的石块,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终于学会了用撞击法取火。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末期,人们又发现了摩擦取火,用两块木头相互摩擦,发出火来。这就使火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了。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把神话变成了现实,他们不必再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历尽艰辛、舍身盗火了。

火的制造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恩格斯把这看做是“人类历史的开端”。

有了火,就能经常吃到熟食,这不但增强了人类的体质,促进了人脑的发达,而且扩大了人类食物的来源。许多豆类,生吃有毒,熟食对人体有益。生鱼很难下咽,用火烧熟就变成美味的食品。

火的使用帮助人们更密切地合作。原始人成群结队外出打猎,有时候会遇见非常凶猛或数量很多的野兽,一群人很难对付。火就成为一种求援的信号。火光、浓烟把更多的人召唤来参加围猎。这种用火作信号的联络办法,人类曾经长期采用。中国古代,在万里长城上修筑了烽火台,每座相隔一定距离。发现敌人入侵,一台燃起火把,邻近的一些台上也跟着立即举火报警。这样,就可以很快告诉全线士兵作好准备。直到现代,人们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还常常用火作为一种报警、求救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有了火,金属的发现和冶炼成为可能了。人类最先学会了炼铜,用铜制造工具。后来,人们无意中把铜矿和锡矿一块儿冶炼,得到了一种更坚硬的合金,这就是青铜。在发现金属铁以前,青铜成了人类用来做工具和武器的最好材料。人们广泛使用青铜的时期,叫做青铜时代。

铜矿、锡矿比较稀少,所以青铜器也不能大量制造。铁矿差不多到处都有,可是冶炼它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人们先发明了炼铜,然后才学会了炼铁。

学会制造青铜器和铁器以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和石器时代根本不能相比了。特别是铁器的使用,很快改变了人类生产的面貌,推进了古代社会的进步。所以恩格斯把古代民族所经历的铁器时代称为“英雄时代”。

由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和铁器时代,火的发明和使用是关键。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火的发明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多么大的功劳啊!

⑻ 人工光源的发展过程

一、 概论
光源的发展史:
照明的最佳光源是太阳光。太阳以可见的光谱提供光线,千百年来,人们的眼睛已经熟悉了这种光谱。现在人类已经开始重视对日光源的应用,一些创新的技术如侧窗、天窗、光栅板和光线管道等,可将日光引入大楼内部,作为主要的照明光源。
人工光源分物理光源与电光源
物理光源主要是从人工取火开始,人工取火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发明。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马恩选集》第3卷154页)。从这儿可以看出照明对人类的文明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据说是在上古时期,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一个遂明国,终年暗无天日,唯一靠一棵大树闪闪发光照明全国。后来一个聪明的人发现,是一些形状象鹗的长脚爪、黑脊背、白肚子的大鸟在啄树干,一啄的顷间便放射出灿烂的火光。这人反复思绪,就用树支试钻,不一会就发热冒烟而后起火,从此,真正的火就产生了,遂明国也变成了光明的国度。人们为了感谢这位钻木取火的发明者,就称他为“燧人”。
1879年,爱迪生最先成功发明的是白炽灯。现代的白炽灯是将电流通过一小圈钨丝,使钨丝受热而发亮。白炽灯是照明领域最成功的产品。目前在几乎所有家用照明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白炽灯只能将约二十分之一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它的效率很低。
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设计这种新发明以替代旧有的煤没灯以及汽灯,他和他的同事们试用了上千种不同质料的灯丝,同时也把原设计做了上千次的个性在1879年的一次实验中,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他们在一个抽掉了空气的灯光中放入一段碳化的棉线做灯丝,结蛤洒泡连续发光13小后灯丝才被烧断。现代灯泡使用的是更为耐久的用钨做的灯

灯具的发展史:
远古时代,世人没有灯具,没有火种。而黑夜从来不是人类的朋友,它桎梏着先民们原本低级的生存活动,也为野兽的肆虐和侵袭制造了可乘之机……这一切,因火的使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驱散了虫豸和野兽,也消减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忧患;同时,人类渐渐地有意识地固定火源,而这些用来固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改进和演变,也就出现了专用照明的物事——灯具。
人类社会自钻木取火以来,经历了制造和使用动物油灯、植物油灯、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的漫长历史过程。
灯具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灯具控光器件后按预定的要求分配到需要的方向中去。一般控光方式后有反射式,透射式和反射——透射式。现代灯具的三大构件为电光源、灯罩和管架。灯罩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光量的利用率、保护光源和视力,而且作为一种装饰品,创造着现代高度的审美情趣。
灯具造型追求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 ,灯具造型除了功能合理外,还应有美化环境、装饰建筑、创造气氛的作用 。灯具造型设计既要彩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还要体现文化特色,要把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不能片面追求科学性(功能性)或艺术性。
特别是当今流行的 "建筑化" 照明,把发光器件 (光源)和建筑构件(顶棚、梁、柱墙和 地面等)及室内设施(写字台、家具、吊扇等)融为一体,有仅使用权照明灯具的内涵不断深化与扩展,而且形式多种多样,让人耳目一新。

照明灯具的设计技术水平正不断提高。灯具设计软件,即CAD将逐步推广并普及化。在理论上,应用场论来设计灯具的[L]=[S]X[O]方程可望求解。按场论概念分析,灯具改变光源的光分布,用[S]表示光源的光场,[O] 为灯具光学系统的光场,[L]为灯具的光分布的光场。
未来灯具的 光学设计、热学设计、安全设计、机械与工艺设计的科学化程度将大大提高,可用正行或逆行光路法和FIELD法计算配光技术;温度场分布、热流模型和气流分布等研究成果及技术,特别是灯具系统化设计的理论和技术 。将得到推广和应用。
当今的灯具不仅要有最 佳的内在质量,而且还要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和安全经济,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和文化娱乐的要求 ,为人们提供一个最佳的视觉光照环境。

以往室内照明灯具的艺术化实例甚多 ,并给人美的享受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工厂和道路照明功能性很强的灯具 ,近年来也悄悄地发生变化,国际上近年来推出的艺术路灯和工矿灯,不仅功能合理,而且具有很高艺术观赏价值。
光的传播

当光线到达一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透射过去。反射面可以像镜子一样光滑,或者像涂漆的表面一样将入射光散射。吸收光通常被转化成热量。没有被反射或吸收的部分则透过表面。

光源与灯具的光学设计应用以上光线传播的方式来创造想要得到的效果

⑼ 光源的历史起源

18世纪末,人类对电光源的开始研究。
19世纪初,英国的H.戴维发明碳弧灯。
1879年,美国的T.A.爱迪生发明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碳丝白炽灯,使人类从漫长的火光照明进入电气照明时代。1907年采用拉制的钨丝作为白炽体。
1912年,美国的I.朗缪尔等人对充气白炽灯进行研究,提高了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并延长了寿命,扩大了白炽灯应用范围。
20世纪30年代初,低压钠灯研制成功。
1938年,欧洲和美国研制出荧光灯,发光效率和寿命均为白炽灯的3倍以上,这是电光源技术的一大突破。
1940年代高压汞灯进入实用阶段。50年代末,体积和光衰极小的卤钨灯问世,改变了热辐射光源技术进展滞缓的状态,这是电光源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60年代开发了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其发光效率远高于高压汞灯。
1980年代出现了细管径紧凑型节能荧光灯、小功率高压钠灯和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使电光源进入了小型化、节能化和电子化的新时期。

热点内容
教师晒礼物 发布:2025-07-08 13:58:41 浏览:17
罗森历史 发布:2025-07-08 13:20:04 浏览:293
交大是哪里 发布:2025-07-08 12:06:29 浏览:594
香港有哪些特产 发布:2025-07-08 12:04:51 浏览:832
船用化学品 发布:2025-07-08 11:24:18 浏览:912
大老师恶心 发布:2025-07-08 08:52:35 浏览:959
日本历史学 发布:2025-07-08 08:37:05 浏览:487
有什么好歌 发布:2025-07-08 07:06:26 浏览:68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发布:2025-07-08 07:06:19 浏览:841
数学老师推荐信 发布:2025-07-08 04:44:51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