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物理实验
⑴ 求 出现神奇现象的物理实验
水面浮针
你能把一根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秆似的浮着吗?
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铁的比重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铁针。
如果你也是这“很多人”中的一个,那么下面的实验可以使你改变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引的纸,再在纸面上轻轻地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以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水的表面有一层弹性的薄膜,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钢针如果不被沾湿或刺破这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一样把钢针托住。在钢针上抹油就是为了不让水沾湿钢针,所以你在重复做这个实验以前,一定要把这枚纲针擦干,重新抹上一层油。
夏日,你在池塘里一定见过一些能在水面上爬来爬去的昆虫,叫做水黾虫(黾mǐn)。它不陷到水里的原因就是足上有一层油,身体又很轻,所以它在水面上就像在陆地上行走一样。
大哥,够好了吧!我还要用的呢!都给你了
⑵ 5个神奇的物理现象,你能解释吗
1;针浮水面
一张纸放在水面上,上面放一枚完全干燥的针。另外用一枚针或大头针把薄纸慢慢压到水里去,从纸边开始一步一步压到纸的中心,等到全张纸都湿透了,它就会自己沉没下去,而针却依然留在水面上。在练习以后,你竟可以不用薄纸就把针放在水面上:只要用两只手指抓着针的中部,在离水面不远的地方水平地放下就可以了。等你会做而且熟练之后,就完全可以使硬币浮在水面了。这是因为液体和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着一个薄层——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因此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2;可乐变雪碧
可口可乐和雪碧都是夏令时节的理想饮料。可口可乐淡褐色的液体,而雪碧汽水则是清澈透明的液体。下面介绍一则将“可口可乐”变成“雪碧”的小实验。
取可口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取烧杯一只加入50亳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碘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一瓶“可乐”制好了。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内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
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口”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原来,硫化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
I2+2Na2S2O3===2NaI+Na2S4O6
自然,这种“可口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
3;这只气球会爆炸吗?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4;瓶吞蛋的实验
找一个瓶口比鸡蛋略小的玻璃瓶,把点燃的酒精棉投入瓶中,把剥了壳的鸡蛋放到瓶口,火熄灭鸡蛋就会进去。倒置,并对瓶加热,鸡蛋就会出来。
5;神奇的分身术
实验器材:一张扑克牌,一根针。
实验过程:在扑克牌上用针扎两个相距不超过3mm的针孔。然后把针放在扑克牌的背后约2.5cm的地方,用单眼透过双孔观察,你看到的不是一根针,而是两根。若在两孔的附近再扎第三个孔,当你透过这些孔观察时,就能看到三根针。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针越多。观察时,适当调整扑克牌(转动或改变扑克牌距人眼的距离),这种现象更清晰。
解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针上的光在透过不同的小孔时,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物像,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分身术现象。
⑶ 物理 神奇现象
一
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
http://ke..com/view/45238.htm
二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http://ke..com/link?url=w7qR3MSm0p-Y-V1z8O3ObyEhmd2b40iIKn_aVQ7A2lhSaypK9LGDKftKGXPLfFd5
三
静电感应:在电场影响下引起物体上电荷分离的现象。
http://ke..com/view/302344.htm
四
气压与风速:窗外吹大风时是吧窗帘往外吸而不是往内吹。
http://ke..com/link?url=VcL80OfFX9o_pxhzIVTi1SztChjKOceh7oWM2_V04Ip1s74mJTiOUFFFB4fPSP0a
五
水的液化:夏天将眼镜放在空调下吹,拿开后发现有白雾;冬天汽车挡风玻璃上的白雾用车载空调吹一段时间就会消失(逆推是汽化现象)
http://ke..com/link?url=mIw1u6n-FsXUUAOq1nL8qVCamVXY_
⑷ 生活中可以做哪些物理神奇的实验我想用一些实验来逗我女朋友开心
过去学过列宁的故事,讲列宁在监狱里的时候是怎么写书的,因为看守不允许列宁写书,所以列宁想出了办法:用牛奶写!因为牛奶写在书上什么也看不出来,当你要读它的时候,把书往灯上或者蜡烛上一烤,字就显示出来了..这个方法应该是特工用的比较原始的方法了
⑸ 十大最诡异的物理实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春去秋来、四季交替,万物的繁荣兴衰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没有一丝混乱。可大自然总会有人类认知以外的事在默默的发生,它们躲过了我们的眼、耳、鼻、等感官的监测。
物理学家们就曾做过很多颠覆我们常识和世界观的实验,比如以下几个:
一、双缝干涉实验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1801年的一个实验中首次观察到了光的双缝干涉。
托马斯用一束光穿过两条平行狭缝投射到探测屏上,发现狭缝后的探测屏出现了一系列明暗条纹相间的相互干涉的图案。
不可思议!为什么不是两条缝的总和?
为此,后来有物理学家在狭缝后安装了探测器,想搞明白光子通过的是哪条狭缝。可干涉的图案消失了,出现的是两条狭缝的总和,就只是两条明亮的图案。再把探测器卸下后,干涉条纹又出现了。
这让物理学家深感困惑。
这是神奇单粒子双缝实验。此外还有单粒子双缝干涉实验、双缝量子擦除实验、双缝延迟选择实验等。
二、薛定谔的猫
1935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为了说明量子力学的荒谬,他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假设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放一只猫和小量放射性物质。这个物质有50%的概率发生衰变放出毒气杀死猫;当然也有50%的概率物质不会衰变,猫会活着。
在打开箱子前,猫是处于不确定的生死叠加态。当打开箱子的刹那,就会确定了猫的死或活的状态。
薛定谔的猫实验证明了量子力学超出了常识的理解,客观规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猫的死活叠加态违背了逻辑性。
物理学上,颠覆常识和世界观的实验还有很多,比如“奥伯斯佯谬”、“拉普拉斯妖”、“麦克斯韦妖”、“双生子佯谬”
⑹ 生活中神奇的物理现象
、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⑺ 物理实验 神奇的三菱镜
是三棱镜,不是三菱镜
⑻ 神奇的筷子物理实验为什提不起来
神奇的筷子
今天我做了一次实验叫“神奇的筷子”。
我从书上看到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只要把筷子插入装满米的杯子里,把筷子轻轻一提,装满米的杯子就会被筷子提起来。在好奇心得驱动下我准备了一个装满米的杯子,一根竹筷子。接着把筷子深深插入装满米的杯中,可是,当我提起筷子,竟然没有提前杯。我反复试了几次都是失败,感到十分沮丧,于是我把经过告诉了爸爸,爸爸对我说:“你换种方法再试试看。”我琢磨了一下,灵光一闪,想到了书上说用一只手的指掌压住杯口不让空气侵入杯子里,再把筷子从手指的空隙深深地插入杯子里。我连忙按书上的方法又小心翼翼的做了一遍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筷子慢慢提起,啊!筷子带着装着米的杯子被我提了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好奇的跑去问爸爸,爸爸回答:“因为杯内米粒的挤压,会使杯里的空气被挤出,杯子外面的空气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紧紧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块的杯子提起来。”
这个实验让我体会到:“做事要善于思考,勤于尝试,就会成功。
⑼ 出现神奇现象的物理实验拜托了各位 谢谢
柏松斑实验:用一束光线去垂直照射一个不透明的圆盘,结果圆盘后阴影区的正中间会有一个小亮斑,充分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证明了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的正确性
⑽ 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瓶内吹气球、能抓住气球的杯子、会吸水的杯子、会吃鸡蛋的瓶子、瓶子瘪了。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1. 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2. 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10)神奇物理实验扩展阅读: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分为演示实验、课内小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
课内小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操作的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取得资料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总结概括结论的过程,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