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明光市历史

明光市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2 19:46:25

⑴ 安徽省明光市有多少个镇

安徽省明光市有12个镇:张八岭镇、三界镇、管店镇、自来桥镇、涧溪镇、石坝镇、苏巷镇、桥头镇、女山湖镇、古沛镇、潘村镇、柳巷镇。
张八岭镇
张八岭镇位于明光市最南部,地处江淮风水岭脊背。境内交通便捷,104国道、京沪铁路、蚌宁高速贯穿全境,区位优势明显,与南京相距不到80公里,被划为南京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人口2.2万人。镇境内动、植物资源及以绢云母为主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绢云母已探明储量200万吨,远景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
三界镇
三界镇隶属于安徽省滁州明光市,于1992年撤区设镇。其中三界村为老嘉山县政府所在地。位于明光市南部40公里处,面积135.6平方公里,东临张八岭镇、白米山农场,西与定远拂晓、管店交界,南部与南京训练靶场为邻,北与管店、原三关接壤。
管店镇
管店镇位于明光市南部,历史上因管姓开店故曰“管店”。1999年被省命名为中心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重点镇。2005年该镇的总体规划由安徽省城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毕,并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005年7月,该规划经明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给管店镇定位:全国重点镇,省中心镇,工贸旅游小城镇。
自来桥镇
自来桥镇位于明光市的东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8046 34-118038 36,北纬32036 07-32044 07,地处两省(安徽、江苏)四县(市、区)交界处,东与江苏省眙盱县、安徽省来安县接壤,南部与南谯区相毗邻。北部与涝口乡、西部与嘉山集乡搭界。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110个自然村庄,1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00人),镇域面积86.4平方公里(其中街道2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现有耕地面积23514亩,其中旱田面积15114亩,水田面积8400亩。镇内宜林山场面积近三万亩。
涧溪镇
涧溪镇地处安徽省明光市东部,与江苏省盱眙县毗邻。经省政府批准于2007年5月前由原涧溪镇、白沙王乡、官山乡、鲁山乡陆续撤并而成,总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5.5万,全镇辖12个行政村(2008年进行了区划调整)和一个镇办赖山林场,318个村民组,37个机关单位。
石坝镇
石坝镇位于明光城东10公里处,镇域距宁洛高速明光东入口仅4公里,104国道、309省道穿镇而过。东接跃龙湖,南依老嘉山,西连栖凤湖,北临七里湖,中嵌石坝水库,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青山绿水环绕,景色宜人。全镇辖13个行政村,295个村民组,总人口5.2万人,行政区域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1万亩,面积位居全市乡镇之首。特色农产品有:水蜜桃、薄壳山核桃、小磨麻油、紫甘薯、非洲菊、甜叶菊、黑瓜子、花生等。
苏巷镇
苏巷镇位于东经118°04′,北伟32°53′,明光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属丘陵地带,是典型的“两湖夹一丘”地形,中部为南北分水岭,地势高低不平,境内地面高程一般在15—55米之间,地面高低相差40多米之多。苏巷镇背靠女山湖十三公里,腹内有石坝河流经苏巷镇十二公里,南抵七里湖与石坝镇隔河相望,西部与明东街道为邻,明旧公路横穿境内。
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明光市西北部16公里处,东接女山湖,南邻明西办事处,西连凤阳、五河,北部与古沛镇接壤。镇域南北跨度近15公里,东西跨约24公里,区域面积152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村、人口3.3541万人,21个党支部,535名党员。全镇下设9个工作部门,共有工作人员45名,其中党政领导10名。镇区距蚌宁高速公路入口仅7公里,104国道和明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教育、医疗、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
女山湖镇
位于明光市东北部,距明光城三十四公里,女山湖镇东临淮河,南托七里湖,西、北依女山湖,与江苏隔湖相望。是明光市唯一辖管水域的水上镇,也是皖东闻名遐迩的水乡古镇。 总面积186.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13.3 平方公里(2万亩),占总面积的7%;水面17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占明光40万亩水面的65%,是明光市唯一的水上集镇,也是皖东地区重要水网地带。全镇八个行政村(其中五个渔业专业村)、一个水上运输公司、三大渔场和三十家企事业单位,总人口1.3万人。该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基础设施完善,同时旅游资源也待开发。
古沛镇
古沛镇位于安徽明光市。明光市古沛镇认真宣传执行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协助动员能人、大户依法设立农民专业组织。该镇已依法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占明光市的三分之一。
潘村镇
潘村镇位于明光市东北部,东、北距淮河均为6千米,距蚌宁高速公路入口35公里,为明光市北部重镇,集镇贸易辐射两省(苏皖)三县,同时集镇也是国营潘村湖农场场部所在地。
柳巷镇
柳巷镇位于明光市北部、淮河南岸,与江苏隔河相望,和五河、泗洪、盱眙三县毗邻。面积近55平方公里。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分别为:丁坝、陶桥、淮宁、浮山、义集、桃溪、里涧、柳巷,面积分别为(公顷):554.89,1176.90,543.44,887.04,632.52,435.82,763.46,452.85,共计5446.92公顷。共有35个自然村,现住宅用地704.6公顷,耕地3424.06公顷。总人口32000人。

⑵ 安徽滁州的历史

滁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绚丽。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历史文化名城1个,国家级重点对外开放寺院2处。全市有名人、名亭、名文、名山、名画、古关、古城、古寺、古陵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其精粹可概括为:(1)四山:琅琊山、皇甫山、凤阳山、神山;(2)四湖:女山湖、碧云湖、卧牛湖、高邮湖;(3)四洞:韭山洞、庵基洞、吸水洞、禅窟洞;(4)四名:名人(朱元璋、欧阳修、吴敬梓)、名亭(醉翁亭、丰乐亭)、名祠(阳明祠、陈铎祠、沃公祠)、名著(《儒林外史》、《醉翁亭记》);(5)四古:古关(清流关)、古寺(琅琊寺、龙兴寺、护国寺、禅窟寺、普济寺等)、古城(明中都城、钟离城)、古陵(明皇陵、虞姬墓)。天长市近年来发掘的西汉三角圩古墓群,属国内罕见,出土文物价值连城

⑶ 明光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明光分属扬州、徐州、青州,周代后期为徐国等方国领地。
春秋时期,为吴国善道地,是吴、越、楚争峙场所。战国时期,越灭吴,属越国;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属楚国,居于“吴头楚尾”。
秦汉时期,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天下,称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置郡县,始有盱眙县(治今盱眙县城北)、淮陵县(治今女山湖镇邵岗境内),明光为盱眙、淮陵两县辖地,先后属泗水郡、东海郡。
三国时期,属魏国徐州(仍治彭城)下邳郡(国)(治古邳镇),仍设淮陵县(仍治故淮陵城)。后期沦为弃地。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晋代魏,仍之。淮陵县(仍治故淮陵城)仍属徐州(仍治彭城。元康年间,改治下邳,今古邳镇)下邳国(都古邳镇)。太康元年(280年),改属徐州临淮郡。元康初(约291年),分临淮郡淮陵县置淮陵郡(仍治淮陵,淮陵故城),设淮陵县。永宁元年(301年),设临淮国(仍治淮陵故城),仍属徐州。永兴元年(304年),又侨置堂邑郡(治淮陵故城),后废。永嘉乱后,荒废。
东晋大兴三年(320年),侨置淮陵郡(改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镇,原称旧县集),属北徐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后废。南朝梁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梁代南齐。初属南兖州(治广陵县,今扬州市),后改属淮州(治淮阴,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淮河南岸)淮阳郡(治淮陵侨县,今明光市女山湖镇,原旧县集),设淮陵县(侨治旧县集);盱眙郡(治盱眙,今县城东北)设阳城县(今明光市故淮陵城)。又属北徐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济阳郡(治睢陵侨县,今女山湖镇),设睢陵县。

南陈永定元年(557年)复名睢陵县。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齐,逐渐恢复旧制。北徐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济阴郡(治睢陵,由东魏济阳郡改,县由北齐池南改,今女山湖镇)设睢陵县。阳城县(治淮陵城)仍属南兖州(治广陵县,今扬州市)盱眙郡(仍治盱眙故城。太建五年九月戊子,改属谯州。七年三月辛未,改属南兖州)。北朝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十二月,地入北周。今市境设置有:西楚州(由徐州改。治钟离县,今凤阳县)济阴郡(治昭义,今女山湖镇。同时改陈睢陵县为招义县,又写成“昭义”)。吴州(改陈东广州为吴州,仍治广陵,今扬州市)盱眙郡(治盱眙故城)设阳城县(仍治故淮陵城)。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为隋取代。
隋唐时期,隋朝开皇元年(581年)仍沿袭旧制。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撤销阳城县,改昭义县为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濠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大业元年(605年),改招义县为化明县(《太平寰宇记》称,开皇二年,以光德太子名昭,改招义县为化明县)。大业三年四月,改濠州为钟离郡(治钟离县,今凤阳县),化明县改属扬州刺史部钟离郡。隋末,县民马薄据县,改置化州,分置济阴县,共设2个县,属之。大业十四年四月为唐取代。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析置睢陵县(仍治淮陵故城),济阴、睢陵、化明3个县属化州(仍治今女山湖镇)。三年,撤销济阴、睢陵县、化州,改化明县为招义县(仍治今女山湖镇),改属濠州(治钟离,今凤阳县)。士人杨益曾于武德二年自据招义县化州,四年归国。贞观元年(627年),濠州属淮南道(地理区域)。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淮南道为一级政区(治扬州,今为市)。天宝元年(742年),濠州改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钟离郡改为濠州。安史之乱后,濠州改属武宁军节度,又叫徐泗节度感化军(治徐州)。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朝灭亡。

宋元时期,北宋时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属濠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初属淮南道。乾德元年(963年),招义县改属泗州。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招义县为招信县,仍属泗州(治盱眙,今同)。至道三年(997年),泗州改为淮南路(治扬州),属之。熙宁五年(1072年),泗州改属淮南东路(仍治扬州)。金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北宋灭亡,同年五月一日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置招信军,属淮南东路(仍治扬州)泗州。建炎四年(1130年),招信县改属淮南西路(治庐州,今合肥)濠州(仍治西古城)。绍兴四年(1134年),招信县改属泗州。七年,泗州改属淮南东路(仍治扬州)。十二年正月,升天长县为天长军,盱眙县和招信县改属淮东路天长军。五月,废天长军,复升盱眙县为军,隶淮南东路,辖招信、天长两县。年底,改属招信军(治盱眙,今同)。绍兴二十一年,入金。后复,仍之。元朝初年,盱眙初为招信军治。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抚司事,辖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至元十四年,在盱眙县治立招信路总管府,招信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江淮行省(治扬州,后升为路)淮东道(治扬州路)昭信路,又称招信路(仍治盱眙,今为县)。十五年,招信县所隶招信军改属临淮府。二十年,撤销招信县,并入盱眙县,同时在招信县治设立百户打捕所,后人称这里为旧县。从此,今明光市境内分属滁州、来安、盱眙、定远4个县。至设县前,今明光市境内无建置。盱眙县改属淮安路(治山阳,今江苏淮安)泗州(治临淮,故泗州城,清没入洪泽湖)。二十七年,废临淮府,盱眙县改属泗州。二十八年十二月,今明光市境主属河南江北行省(改治汴梁路,今开封市)江北淮东道(仍治扬州路)泗州(仍治故泗州城)盱眙县等4个县。至正十二年(1352年),盱眙县改属淮南江北行省江北淮东道(均治扬州路)淮安路(治山阳,今江苏淮安楚州区)泗州(治泗州故城)。

明清时期,明光市境内无建置,仍为4个州、县边缘地区。洪武元年(1368年)盱眙县属临濠府(治今凤阳县)泗州,次年盱眙县直属中书省,洪武五年改属凤阳府(治今凤阳县)泗州,清雍正年间升泗州为直隶州,并在今女山湖镇设立“旧县巡检司”。清顺治二年(1644年),盱眙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设江苏、安徽两省,盱眙属安徽省凤阳府。康熙十九年,泗州城沉没水中,泗泗州州治移至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安徽省直隶州,隶安徽布政使司,盱眙为属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凤阳府虹县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县(今泗县)。 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代,定远、来安、滁县、盱眙4个县均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原盱眙县三界士绅邵树谷、吴敬业等人向安徽省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请求变更行政区划,设县分治”,国民党为加强当时盱、来、滁、定4个县边区统治,决定同意设立嘉山县。11月15日,经国民政府内政部和安徽省政府批准,从滁县划出马垣墙、樊山寺、江宁后、盈福寺、小岱山、三都六(张八岭)6个保;从来安县划出嘉山集、尹家集、张铺营3个保;从定远县划出嘉山保、大北保、大南保(大横山堡)、潘家营、三和集、槐墟院6个保;从盱眙县西南部划出自来桥、乌石山、黄寨、鲁山、凤贤集、罗家岭、大越、管店、刘家集、石坝、明光集、许家河、马家岗、红庙集、查家埠、西永兴、爱棠镇17个保,计32个保组成新设的嘉山县行政区域。
民国21年11月初,创嘉山县(治三界镇),属安徽省第五专区(专员驻滁县,今滁州市区)。民国27年7月,嘉山县改属第六专区(专员驻泗县)。二十九年二月二日,撤销皖北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四月,将仇集、涧溪、旧县、潘村、古沛、泊岗一带划给嘉山县。七月,将嘉山县改属第九专区,潘村、古沛等地于九月份划归盱凤嘉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一月二日,日军再次攻陷嘉山县城三界镇,纵火烧毁整个县城。于二月中旬,在明光镇组建“维持会”汉奸政权。七月十二日,嘉山县伪政权改属“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安徽省”(驻蚌埠)。十月二十八日,“安徽省维新政府”正式成立。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安徽省维新政府”并入南京汪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九月二十日,汪伪“安徽省政府”(仍驻蚌埠)成立。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汪伪“嘉山县政府”改属“安徽省第三专区”(专员及县政府均驻明光镇)。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嘉山县政府也草草收场。日伪政权控制明光、张公岭、三界、管店、三和集等地被国民政府接收。

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共产党领导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山镇自来桥成立,汪道涵(海峡两岸对话关系开创者,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中顾委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担任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隶属于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津浦路东专员公署(驻盱眙县时家集)。民国三十二年三月,与盱眙抗日民主政府合并为盱嘉办事处,民国三十三年十月,又分设。另外,明光市境内还有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至1945年设)。这些抗日政权于三十四年十一月后并为嘉山县,改属苏皖边区第三行政区,直至三十五年九月北撤取消。解放战争期间,民国三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了江淮行署。六月四日后调整的嘉山县属第一专区。三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嘉山县城明光镇。二月,先后成立嘉山县人民政府和明光市政府。四月,改明光市为明光区。四月十五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公告,嘉山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专区。 明光市矿产资源丰富,明光市地处著名的郯庐大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素有山峦藏宝、阡陌流金之誉,目前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如铁矿、凹凸棒石粘土、石英石、浮石、玄武岩、花岗石、大理石、钾长石、绢云母、石油等,尤其是非金属矿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凹凸棒石粘土是重要的稀有非金属矿,具有良好的吸附、脱色、热稳定、抗盐、造浆及作为添加剂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材、造纸、医药、食品等行业。我市已探明储量达2220万吨,居全国之冠,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海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
玄武岩矿是生产铸石的主要原料,铸石具有耐化学腐蚀、机械强度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煤炭、建材、纺织等工业,同时,玄武岩又是生产石灰、水泥、装饰板材、人造纤维的原料。明光市的铸石玄武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
石英砂(硅石矿),具有耐热、耐酸等性能,主要用途是生产石英玻璃、硅砖、耐火材料和冶炼各种金属的熔剂,并应用于医药、化纤等行业。全市探明储量达700多万吨,属于大型矿床。
绢云母是一种主要用于造纸、保温绝缘材料、建筑陶瓷及磨擦材料等生产领域的原料,超细绢云母还广泛应用于油漆、橡胶、防水材料、医药、化妆品、颜料等。绢云母主要产于以明光南大门著称的张八岭镇,储量大,品质优,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
花岗岩用于建筑材料、铁路道渣生产,优质花岗石是重要的装饰板材原料。全市花岗岩储量约1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管店、横山、自来桥等乡镇,开采利用前景较好。
另外,明光市的黄砂资源十分丰富,且质地优良,素以清水砂著称,作为建筑材料,行销华东地区。其他如嘉山集的伊利石;司巷、古沛的铁矿;涧溪、自来桥、招信等地矿泉水、膨润土;女山的彩石、浮石;明光东北部一带发现的石油等,都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欢迎社会各界、海内外人士前来投资开发。 水库4个:林东、分水岭、石坝、燕子湾。
湖泊3个: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
河流:淮河、池河、白沙河、南沙河、涧溪河、泊岗引河。淮河过境56.7公里,池河过境75公里。 土地面积构成:(1)淮河流域209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560平方公里,丘陵1160平方公里,平原232平方公里,湖泊1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9%(山区占24%、丘陵占50%、平原占10%、湖泊占5%)。(2)长江流域256平方公里为山区,占总面积11%。
耕地面积:省属48557亩,占17.5%(其中潘村湖32230亩、白米山16372亩),旱地4209亩含军事用地;市属耕地面积803352亩(其中水田380581亩,旱地422771亩)。

⑷ 出生在明光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名人:明光市,人杰地灵,名人志士辈出,既有一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又有晚清封疆大吏四川总督吴棠;既有仰慕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献身"八·一三"淞沪抗战英雄吴继光,又有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飞行员蒋道平;既有开玉米杂交先河的著名遗传育种专家吴绍睽,又有驰骋乒坛的世界冠军刁文元;更有享誉海内外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原上海市市长、市委书记)。古往今来,他们在明光市的历史上,都留下了凝重的一笔。

⑸ 明光市行政区划

1、邮编:239400 代码:341182 区号:0550 拼音:Míng Guāng Shì 英译:Mingguang City

明光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居江淮分水岭北侧。南与滁州市南谯区接壤;北临淮河,与五河县接壤;东与江苏省盱眙、泗洪等县相邻;西邻定远、凤阳两县。总面积2335平方千米。总人口63.56万人(2013年)

2、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明光全市辖4个街道、12个镇、1个乡:明西街道、明南街道、明东街道、明光街道、张八岭镇、三界镇、管店镇、自来桥镇、涧溪镇、石坝镇、苏巷镇、桥头镇、女山湖镇、古沛镇、潘村镇、柳巷镇、泊岗乡。市政府驻明光街道花园东路。

⑹ 明光以前叫什么

明光市原为嘉山县,汉代始置县,为盱眙、淮陵二县地,属临淮郡。
南朝时,宋侨置睢陵县。北魏改睢陵为济阳,北齐改为池南县,南陈复名睢陵县,北周初改为招义县,后又改为化明县,属钟离郡。
唐朝时复名招义,属濠州,宋朝改为招信县,元朝并招信县入盱眙,明朝属凤阳府,清朝直隶泗州。
据《泗州志》记:"明光山,集主之山也,明太祖生时有光灼天,因赐名。"可知明光得名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一月,划盱眙南17个保、滁县北6个保、定远东6个保、来安西3个保,合并新置嘉山县,县治三界镇(老三界)。
1940年,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政府设在自来桥镇,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同志即为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
1994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1997年成为对外开放城市

⑺ 安徽省明光市从古至今出现过那些名人

明光市,人杰地灵,名人志士辈出,既有一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又有晚回清封疆大吏四川总督吴棠;既有答仰慕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献身"八·一三"淞沪抗战英雄吴继光,又有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飞行员蒋道平;既有开玉米杂交先河的著名遗传育种专家吴绍睽,又有驰骋乒坛的世界冠军刁文元;更有享誉海内外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原上海市市长、市委书记)。古往今来,他们在明光市的历史上,都留下了凝重的一笔。

⑻ 安徵明光有那些历史人物

吴棠(1813年8月19日-1876年7月20日),字仲宣,号棣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三界市(今安徽省明光市三界镇老三界行政村)人。 相传吴棠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吴棠不仅是位能力非凡的漕运总督,也是晚清时非常有名的清廉吏。

汪道涵(1915年3月27日-2005年12月24日),原名汪导淮,安徽芜湖人,同盟会元老汪雨相之子。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等重要职务。为海峡俩岸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⑼ 安徽省明光市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朱元璋 汪道涵 吴棠

⑽ 安徽明光的由来

秦汉时期,明光为盱眙、淮陵两县辖地,先后属泗水郡、东海郡。

三国时期,属魏国徐州(仍治彭城)下邳郡(国)(治古邳镇),仍设淮陵县(仍治故淮陵城)。后期沦为弃地。

东晋大兴三年(320年),侨置淮陵郡(改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镇,原称旧县集),属北徐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后废。

南陈永定元年(557年)复名睢陵县;明清时期,明光市境内无建置,仍为4个州、县边缘地区。

1992年12月20日,嘉山县改属省辖地级滁州市。1994年5月31日,撤销嘉山县,改设省直属行政区县级明光市,由省委委托滁州市代管。

(10)明光市历史扩展阅读: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明光市辖4个街道13个乡镇,135个村、15个社区,韩山社区、女山路社区、龙山社区、交通路社区、中心路社区、市府社区、黄郢社区、花园社区及南大寺社区、滨湖社区。

地理位置

明光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边缘,居江淮分水岭北侧,地处东经117°至119°,北纬32°至34°之间,与滁州市南谯区接壤;北临淮河,与五河县接壤;东与江苏省盱眙、泗洪等县相邻;西邻安徽省定远、凤阳两县。

热点内容
罗森历史 发布:2025-07-08 13:20:04 浏览:293
交大是哪里 发布:2025-07-08 12:06:29 浏览:594
香港有哪些特产 发布:2025-07-08 12:04:51 浏览:832
船用化学品 发布:2025-07-08 11:24:18 浏览:912
大老师恶心 发布:2025-07-08 08:52:35 浏览:959
日本历史学 发布:2025-07-08 08:37:05 浏览:487
有什么好歌 发布:2025-07-08 07:06:26 浏览:68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发布:2025-07-08 07:06:19 浏览:841
数学老师推荐信 发布:2025-07-08 04:44:51 浏览:167
mc另类压声教学 发布:2025-07-08 04:35:41 浏览: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