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小故事
❶ 近代历史人物小故事
1、聂士成的故事
聂士成,字功亭,1836-1900,安徽合肥北乡(今岗集乡聂祠堂)人。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宜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曾有一夏姓商贩被匪徒追杀,聂母设法将其藏匿,幸免于难。聂归家后热情相待,结为好友。不久,夏弃商从军,入湘军袁甲三部当兵。
咸丰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驻临淮关,写信邀聂一同从军,从此,聂士成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
光绪十年(1884年)夏,中法战争爆发,法军侵占基隆,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求援,聂士成主动请战赴台,击退敌兵。
光绪十九年,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他请准赴东北三省察看边境,测绘山川□塞,历时八个月,行程2.3万里,写成《东游纪程》,呈送清政府,为巩固国防献策。
光绪二十年五月,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战,他率部绕过汉城,取道平壤,撤回国内,扼守辽东摩天岭。利用山高路险,设疑疲敌,雪夜奇袭连山关,继击分水岭,阵毙日中佐富刚三造,杀敌甚众,以战功晋直隶提督。甲午战后,清政府创立武卫军,改其所统30营为武卫前军,驻扎芦台。
聂士成二十六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山东、直隶(约今河北)迅速发展,他力主镇压。旋八国联军入侵,清廷令其率部保卫天津,他身先士卒,与侵略军浴血奋战。六月十三,侵略军自租界出犯,他率部抗击,在津郊八里台与敌展开激战,多处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最后中炮阵亡。
然而你是称并不是被八国联军杀死的,竟然是义和团杀死的!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就这样殒命了!惜哉惜哉!
2、吉鸿昌的故事
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
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当外国人都在歧视中国人的时候,吉鸿昌在自己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真可谓是爱国名将。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在国外,吉鸿昌通过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和蒋介石对日妥协的丑恶行径。
在德国时,吉鸿昌曾多次要求到苏联进行访问,遭到蒋介石反动政府使馆的百般刁难,不予签证。悲愤之下,吉鸿昌挥笔疾书:“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3、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
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
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4、鲁迅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
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5、邓世昌的故事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❷ 近代中国历史小故事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奥)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在廊坊受义和团围攻,(史称廊坊大捷)兵败后加大兵力一举占领廊坊,8月14日凌晨来到北京城外向北京发起总攻,至16日晚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鸿章与联军谈和。9月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联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内。此间,俄国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十七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政府全盘接受,并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兵回国。
❸ 要十个近代历史小故事,短一点
聂士成的故事
聂士成,字功亭,1836-1900,安徽合肥北乡(今岗集乡聂祠堂)人。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宜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曾有一夏姓商贩被匪徒追杀,聂母设法将其藏匿,幸免于难。聂归家后热情相待,结为好友。不久,夏弃商从军,入湘军袁甲三部当兵。咸丰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驻临淮关,写信邀聂一同从军,从此,聂士成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
光绪十年(1884年)夏,中法战争爆发,法军侵占基隆,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求援,聂士成主动请战赴台,击退敌兵。
光绪十九年,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他请准赴东北三省察看边境,测绘山川□塞,历时八个月,行程2.3万里,写成《东游纪程》,呈送清政府,为巩固国防献策。
光绪二十年五月,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战,他率部绕过汉城,取道平壤,撤回国内,扼守辽东摩天岭。利用山高路险,设疑疲敌,雪夜奇袭连山关,继击分水岭,阵毙日中佐富刚三造,杀敌甚众,以战功晋直隶提督。甲午战后,清政府创立武卫军,改其所统30营为武卫前军,驻扎芦台。 聂士成
二十六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山东、直隶(约今河北)迅速发展,他力主镇压。旋八国联军入侵,清廷令其率部保卫天津,他身先士卒,与侵略军浴血奋战。六月十三,侵略军自租界出犯,他率部抗击,在津郊八里台与敌展开激战,多处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最后中炮阵亡。
然而你是称并不是被八国联军杀死的,竟然是义和团杀死的!
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就这样殒命了!惜哉惜哉!
吉鸿昌的故事
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当外国人都在歧视中国人的时候,吉鸿昌在自己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真可谓是爱国名将。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在国外,吉鸿昌通过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和蒋介石对日妥协的丑恶行径。在德国时,吉鸿昌曾多次要求到苏联进行访问,遭到蒋介石反动政府使馆的百般刁难,不予签证。悲愤之下,吉鸿昌挥笔疾书:“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张学良:
早年 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
1928年6月4日,自皇张学良 照片(11张)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总司令。 晚年 在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蒋介石同意。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在台湾,张学良被软禁在台北北投居所,过着软禁下的隐者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是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得“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他于幽禁中信奉基督教,但按基督教教规只能一夫一妻,1964年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8年,蒋经国逝世。 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Straub Clinic & Hospital)医院病逝,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望采纳
❹ 有趣的中国近代历史故事
1、虎门销烟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并严肃表示禁烟的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日(6月3日至6月25日),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在虎门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之后,英国开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开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结束,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太平天国起义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另外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是:发展工商业、奖励科技发明;开新式学堂;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等。它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现。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
(4)近代历史小故事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史的分界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