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历史
A. 永春老醋的历史
早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间即开始酿造老醋,其酿造技术独特。选用优质糯米、高级红曲、特等芝麻、白糖等为原料,是质地优良的调味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宋初期,当时永春民间的富有人家把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视为居家“三宝”;家中一坛老醋,往往经年不断地添加陈酿,一传几代,历经百年,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凡是能酿得好醋的都被称为吉祥兴旺的门第;如要向别人讨老醋入药,则需带上一盅红酒交换,以图吉利,否则,主人会暗中在醋里放入几粒食盐杀死醋酸菌体,因此永春人把永春老醋看成是居家之宝、礼赠宾友的极品。
此醋旧时是民间富户秘传自酿食用,些许作为珍品馈赠亲朋好友。家中一坛老醋往往经年不断地添加陈酿,历经百年,为吉祥如意之象征。民间作为商品的不多。
永春老醋,又名乌醋或福建红粬醋,以优质糯米、高级红粬等为原料,实行液态深层发酵,加以独特生产配方陈酿多年而成;其中经历糯米蒸煮、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培菌、陈酿等大小50多道工序,历时800-1000天左右。
永春老醋不需外加食盐和防腐剂,含有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发酵微生物,是与其他食醋的区别。
1955年,著名侨领尤扬祖先生回国定居,看到永春老醋独具特色,但仍是各家自酿,未能形成规模。他立即投资创办永春酿造厂,吸取古代制醋工艺之精华,集中技师之巧艺,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酿制,产品不但保持了古代特色,而且色、香、味俱佳.
B. 永春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永春,原称桃源,以境内草木茂盛,四季如春而改名。
永春
古称“桃源”,地处闽南金三角,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灵人杰,风景秀丽,被南宋蔡襄誉之为:“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
永春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东关桥;登高望远、云叠雾嶂的百丈岩;山重水复、鸟啼泉鸣的乌髻岩;福建惟一的宋代炎帝庙、风景绚丽的仙洞山;被南宋理学家朱熹称之为"月蓬第一峰"的岱山岩;誉为"避暑圣地"的雪山,乃至成为全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典型"的美岭,都是人们留连忘返的地方。除了名胜古迹,山林生态景观更是永春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牛姆林,这一处匿藏于深山之中的绿色明珠,是闽南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泉州市一处重点生态旅游区,境内奇花异树,争奇斗艳;群鸟欢唱,彩蝶飞舞;百兽云集,曲径通幽;清澈小溪,流水潺潺,瀑布飞挂,真可谓"松涛竹舞花竞开,蝶飞鸟欢春常在",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
永春县不仅名胜奇景众多,而且旅游商品琳琅满目。东方佳果芦柑,芳香扑鼻的乌龙茶,名闻遐迩的纸织画,蜚声世界的永春老醋,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威镇四海的白鹤拳,被称为东方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等等,都是颇具鉴赏的珍品和技艺。
永春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外连机场、港口、铁路,内向各乡镇、村、景点辐射的交通网络。遍布全县的通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目前,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饭店、宾馆40多家,还有夜总会、歌舞厅数十家,保龄球馆2家,形成了小商品一条街,风味小吃一条街等等,为旅游者提供了完善的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永春,正以绚丽多姿的形象,迎迓五湖四海的朋友!
永春由来 “四时多燠”(永春的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故称永春。 桃源由来 “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C. 历史上,永春和咏春有什么区别
据《咏春白鹤拳谱》记载,白鹤拳是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福建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内拳师方种的独生女容方七娘所创。 方七娘-日在白练(莲)寺内织布时,见一只白鹤飞落在梁间,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衔毛,做伸颈觅食之状,后又缠膀歇息,姿态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避过;又以纬尺击之,复被白鹤展翼弹出。俄而白鹤展翅凌空,冲人霄汉。于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辍,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创出别具一格的拳法。 后永春等地学习白鹤拳的人数最多,范闹最广,影响最大,使白鹤拳在理论和练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点的技术体系,因为这些人的籍贯都在永春,故将此拳称为“永春白鹤拳”。 咏春拳宗于白鹤拳,而方-匕娘的白鹤拳经过三代人才传到五枚师太,故严咏春没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间,也与古劳咏春派流传的说法不一致。
D. 历史上,永春和咏春有什么区别
并无区别,意思相同,都是指咏春。
咏春中国传统武术,指咏春拳。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
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
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6月8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正式进驻福建警察学院。
(4)永春历史扩展阅读:
起源传说: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而发展至今的咏春拳实质上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
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有关咏春拳的历史只在群众中口头流传,再则就是野史小说的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说法就互有出入,故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说法一: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
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说法二: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
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说法三: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
说法四: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
E. 永春的历史文化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延钧称帝,以其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闽通文三年),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遂以境内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县,治所在上场堡(今桃场村),改桃源县为永春县。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直至后周(951年—960年),永春均属清源军。宋属福建路泉州。元代,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
截至2014年,永春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14次,书刊文献外借11.23万册,总流通人数12.61万人次;
各级文化馆组织举办展览11个,组织文艺活动28次、培训班10期和公益性讲座14次,共有9.23万人次参加;博物馆共举办1个基本陈列和6个展览,共有3.45万人次参观,其中:未成年人参观2.15万人次。
(5)永春历史扩展阅读:
永春,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华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代后周时期(951—960),就有永春商人到交趾经商。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以及港澳台同胞达120多万人,足迹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为永春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镇三侨领”的达埔镇,先后有尤扬祖、李铁民、颜子俊任全国侨联副主席,侨领的风采,激励众多侨资、侨力回馈家乡。
百十年来,故土文化感召侨亲无私奉献、回报桑梓,共为家乡捐赠投资累达上亿元,为家乡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永春县
F. 永春的历史作文300字
今天,阳光明媚,是一个好日子,也是我游的日子。我们显得格外开心。
到开各自组织游玩惊险、刺激的项目。那里好玩的东西数不胜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高大的假山还有分布在周围的大型游乐设施:“月亮车、”“过山车、”“激流勇进”“水上飘”……真是应有尽有,样样都是我们喜欢的。但是我们最喜欢的是激流勇进,刚到那一看,只一位叔叔坐在一辆小皮艇似的船上,从上坡的顶上冲了下来,飞溅起两米多高的水花,将那位叔叔淋得透湿,但叔叔还是一脸兴奋。于是我们去买了标准备上船。
我们扶着栏杆,沿着楼梯走去。远看水流缓缓的,可近看真是水流湍急。我们上了船,这时我心里才感到可怕。船开动了,它沿着水流向前漂去。船的四周各有一个导轮,有点像我们玩四驱车似的。突然船开始渐渐地上升了,我坐在船头心里七上八下的十分不安,心也随着船的升高被拽得高高的。一下子,船好像失哈哈、、、
春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
是个充满着希望的季节
是个充满着诱惑的季节
是万物孕育生命的季节
是充满着智慧和挑战的季节
春天是个播种耕耘的季节 春天是个开怀大笑的季节
春天是个绽当个性的季节
是个可以开开玩笑溜达风景畅所欲言的季节
哈哈 ,春天,因为有你,而更美丽,我的小妞,我的小可爱
有个小朋友问:春天是一个怎么样的季节?????????
现在的春天不再有冬天里肆虐的风雪,不再让无数个家庭有家难回;也不会有夏天猛烈的暴雨造成危害,不会再让我们仰天长叹!我们呼吸的空气都是那么的温暖和清新;
春天是个恋爱的季节:你听,,鸟儿们在高高的树梢上尽情的对唱!清脆悦耳,情意绵绵啊!象是在和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真情又,象是在给心上人朗读自己激情澎湃的浪漫诗篇,你看那满园春色,百花齐放!花儿们在窃窃私语心花怒放.
春天是个播种耕耘的季节,你看农民伯伯还有阿姨们在田地一边轻松的忙活着一边说话欢笑.
春天是孩子们活泼撒娇的时节!脱下了冬天厚重的衣服,边走边欢叫.一路很逍遥.
春天是充满着诱惑的季节,春天也是个缠绵的季节!春天的雨,柔柔的,粘粘的,细细的,春天是孕育生命的最好时节.
春天是美丽的姑娘展示苗条身材和美丽笑容绽放个性的时节,春天是英俊的小伙子自信满满健步如飞的时节.
春天里:春暖花开,春心荡漾,春风化雨,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风得意,,春风满面.......
春天,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节!
亲爱的朋友啊,抓住这美丽的春天吧!把握好每一天吧!展现你的聪明你的智慧和美好的创意.用我们的信心和毅力打造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春天!
春天,花一定会开!去了重心,一个劲地往下冲,我情不自禁地睁开眼。哇!真舒服,水花溅到我身上,我身上凉丝丝的感觉真好!这还不是刺激的时候。最刺激的是船开到最高处时船头突然朝下,高速俯冲下去时候,整个心好像跳出来似的,冲到最下面的时候,船身与航道里的水撞击,瞬间激起数十米多高的波浪,我们和船完全被浪花吞没了,淋得每个人一身水,成了一群“落汤鸡”,经过一番极度的刺激和恐惧过后,我们嘴里还一个劲地大喊,船又开始上升了,这一次的坡更高更陡了,向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颤。我们被船托到最高顶峰。我做好了心理准备,船又一次疯狂地下冲,我却不那么害怕了。船到了终点停了下来。我下了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接下去,我们玩了“月亮车”。每辆月亮车外表有着各自不同漂亮的颜色,它要靠我们脚踏的力量,沿着离地面三米高的轨道上行驶的。我和黄如将坐在了第二辆车上,我们俩人使劲地蹬着踏板向前进,前面柯鹏程和金畅的月亮车就被我们追上了,并让我们撞地一颤一颤的,我们开心极了。
我想,我们充分享受游玩的乐趣后,在回家的路上大家一定应该还在回味玩过的项目,心里说有多高兴就有多高兴。啊!今天可玩得真刺激。
G. 简写永春的民间传说。
你说的永春应该是咏春吧.
关于咏春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而发展至今的咏春拳实质上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有关咏春拳的历史只在群众中口头流传,再则就是野史小说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说法就互有出入,故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
说法一: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说法二: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
说法三: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 。
说法四: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
说法五: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师太或严咏春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咏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人称“摊手五”,据说有“一只摊手独步武林”之誉),张五后来落难来粤,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便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后咸丰年间李文茂起义,诸弟子为避祸而将“咏春拳”的“咏”字改为“永”“泳”。红船中人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又再传给在佛山筷子路开中药店兼行医的梁赞,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
说法六: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
H. 永春是属于哪个朝代
永春,古称“桃源”,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7°41’-118°31’,北纬25°13’-25°33’之间,东与仙游县相连,西和漳平市交界,南同南安市、安溪县接壤,北和大田县、德化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全境呈带状,东西长84.7公里,南北宽37.2公里。总人口54万人。现设18个镇、4个乡、9个国营农林茶果场。
永春县是国务院首批开放县之一,是“国家卫生县城”、“中国芦柑之乡”、“中国纸织画之乡”、福建省乌龙茶生产出口基地县、全国最大的陶瓷灯饰生产县、全国最大的神香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重点地方产煤县。
县人民政府驻桃城镇,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全县辖18个镇、4个乡:桃城镇、五里街镇、一都镇、下洋镇、蓬壶镇、达埔镇、吾峰镇、石鼓镇、岵山镇、东平镇、湖洋镇、坑仔口镇、玉斗镇、锦斗镇、东关镇、桂洋镇、苏坑镇、仙夹镇、横口乡、呈祥乡、介福乡、外山乡。共有27个社区、209个行政村。
永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福建省第二大山脉——戴云山脉自德化南伸本县,绵延全境。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蓬壶马跳为界,大致可分为两部份。西北群山叠嶂,幽壑高岩,泉清树绿;东南丘陵起伏,盆地相间,犹如珠串散布。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数游永春,不禁赞道“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
永春民风淳朴,劳动力充足,素质良好。全县劳动力20.6万人,占总人口的39.2%。每十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者达586人,其比例居泉州市第二位。全县有普通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学校各1所、职业中学4所、普通中学36所。1995年开始全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永春县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港澳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华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德宣五年(公元1430年)就有人旅居南洋群岛。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以及港澳台同胞达103万人,足迹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为永春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93年11月成立的“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简称“世永联”),不仅对加强海外乡亲的横向联系,敦睦乡谊,合作交流,而且对我们开展海外侨务工作,加快永春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近年来,永春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项目规模日趋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永春出现的名人有:卢琦、郭忠福、林阿绵、陈英、弘一法师、余光中、留从效、颜域、留正、周自超、陈晋接、庄际昌、林一心陈秀东、赵学敏、白粬、梁灵光、林连通、林国雄、许寒冰、苏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