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县历史
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全市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
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则称保定为上谷。
北宋建隆元年(960)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保塞军升为保州,清苑县更名保塞县。金保塞县复名清苑县,并复置满城县。宋淳化三年(992)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此地战争。金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金天会七年(1129)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
新建的保州城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辖1录事司、7州、8县,州领11县,“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明代改建保定城,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保定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1911)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保定市区,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不少人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军校学生,如蒋介石、叶挺、陈长捷等。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头衔。
1921年直隶农专(农务学堂)、医专(原医务学堂)、法律、法政、高等师范学堂合并,建立综合性的河北农业大学。
1926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1936年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还于1944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1947年10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
1948年11月5日,解放军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8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阜平、涞源、涿县(现涿州市)、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
1960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
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
1962年恢复22县1市建制。
1966年省会返迁保定。
1968年迁往石家庄。
1968年8月18日,保定专区改保定地区,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改为保定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区析出,复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
1986年5月7日增辖清苑县,保定市辖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和清苑县满城县4区2县。
1987年撤销郊区。
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保定市。
2015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将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国务院同意撤销保定市北市区和南市区,设立莲池区;撤销保定市满城县、清苑县、徐水县,设立满城区、清苑区、徐水区。至此保定市辖5区、15县、2县级市。
② 河北省徐水县釜山的历史
徐水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遗存遍布全县。其中,发端自徐水釜山的“合符文化”最能够突出徐水县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关于釜山如今的确切位置,争议很多,主要有怀来说、涿鹿说、徐水说。对此,我们专赴上述地点以及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徐水釜山作为合符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最多有力的证据。即:“山有其形(俗称锅顶山,状如覆釜),地有其名(如黄帝台,东釜山村、西釜山村、南釜山村、北釜山村)”,名实相符,经得起检验和推敲。而考察任何地方,名实皆无,只是人为的炒作,经不起考证。
两年前,徐水县乡贤杨忠林先生还曾走访釜山周边村镇,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的逸闻传说、民间故事,撰成《釜阳及周边逸闻录》一书,而我们询问其他地方的人们,均茫然无所知。按《资治通鉴》,黄帝合符釜山,亦注明为武遂(今遂城)之釜山,可见釜山周边在公元前2600余年已有人烟。
有史为证,轩辕黄帝“合符釜山”作为中国古代氏族社会第一次重大的政治活动,标志着统一的华夏族的形成,中国从此具备了国家制度的雏形。因此,釜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文明起点的深远意义。
事实上,徐水县境内已知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十分丰厚,除4600多年前炎黄时期“合符釜山”的会盟地釜山黄帝台外,还有万余年前的南庄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文村、遂城古城、金家坟等仰韶文化时期到先商时期的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田光故里田村铺、荆轲故里小赤鲁村、燕长城,汉代到宋元间多达60余处的古文明遗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多处革命遗址等等。凡此种种,无不铭记着华夏先人存亡继绝的文明步履和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
当前,各地都在努力发掘自己特有的文化资源,徐水县如能充分开发整理已知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但能够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以昭示后人,重溯文明之根、重光民族之魂。
十多年前,大午集团曾发动职工在工余搜集整理了大量传统民俗用品,先后制作了5000年历史文化画廊、20年民俗变迁画廊,建了敬儒祠、国防教育基地、大午公园等,并拟筹建一座燕赵历史文化博物馆。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抢救、保存的困难和迫切,同时也更加体认到承担这份责任的光荣和尊严。
我们希望以研讨釜山的合符文化为起点,引起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参与,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整理、保存家乡乃至民族先人的文明遗存,发掘其人文精神。现在,我们正在筹划、进行的工作,一是举办一次关于黄帝“合符釜山”的历史文化研讨会,二是建一座“保定(燕赵)历史文化博物馆”(保定名人塑像馆)。
盛世修文史,明古以鉴今,我们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帮助!
③ 保定的历史文化
历史
一、先秦时期
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东五里建广养城。因为几条小河交汇,这片土地水草丰美,被燕昭王选来做牧战马之城,并没有普通居民,又称为空城。是为保定市区最早的城池。
二、汉晋隋唐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东北约五里建乐乡城,置乐乡县,属信都国,保定始设县;又有樊舆县、樊舆候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樊舆侯刘修的分封地;新莽改称乐丘,东汉废。
西晋重置,属高阳国;北魏新置清苑县,与乐乡县同属高阳郡;北齐清苑、乐乡均废入永宁,后改永宁为乐乡;隋改乐乡县为清苑县,属河间郡;唐属河北道莫州。
三、宋金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保定为宋朝皇帝祖籍,宋祖陵所在地,改清苑县为保塞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易州满城县南境入保塞县,并升保塞军为保州。
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赞、李继宣先后知保州,筑城关、葺营舍,疏浚一亩泉河与鸡距泉水汇合流入保州城关。宋真宗赵恒曾在圣旨中说:“保州保塞县丰归乡东安村,乃宣祖之旧里也。”
金天会七年(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节度使。大定十六年(1176年)复保塞县为清苑县。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军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废。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满城。
四、元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将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今保定址),令贾辅、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为顺天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辖七州(含十二县)、八县,共二十县。十七年(1280年)置官领保定织染局。
五、明
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保定府。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移驻保定。明初年,设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
正德十年(1515年)设保定巡抚。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书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后改称金台书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书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东南角建清真寺。
崇祯十一年,保定总督从蓟辽总督中析出,其独立总督保定、山东、天津、登莱四巡抚之地[3]。
六、清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莲池书院(今古莲花池)。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于城内西南角建淮军公所。
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天津至保定的电报线路完工。光绪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会在址舫头东建基督教堂。光绪十五年(1889年)架设保定至西安的电报线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卢汉铁路卢保段,次年一月通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保定创办电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卢汉铁路保(定)正(定)段通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慈禧行宫,慈禧挟光绪帝来保驻跸三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保定育德中学。该校曾为河北省同盟会机关驻地。同年,以莲池书院藏书楼为基础,建直隶省图书馆。
七、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为直隶省省会。1913年,废保定府留清苑县,省会迁至天津,清苑县仍为范阳道治所。1914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1925年于清苑县城(今保定市莲池区)设保定自治市。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废保定道。随即保定自治市亦被废除。1935年,河北省会由天津迁回清苑。1937年9月,清苑县城被日军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建立保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6月,河北省会由北平迁至清苑。1947年11月,河北省会又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解放军进驻,建立保定市,为冀中行政公署驻地。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成立。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日设立地级保定市和保定专区。以原清苑县城(今保定市莲池区)为保定市区域,清苑县政府迁至南大冉。1954年9月改称河北省政府改称河北省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28日,保定市降为县级市,划归保定专区;5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由保定迁至天津。
1960年5月3日,保定市第二次升为地级市,由河北省直辖,设路东区、路西区、清苑区、满城区、完县区。1961年5月23日,保定市再次降格为县级市,划归保定专区,并路东、路西区为市区,清苑、满城、完县撤区设县。1961年7月,设立新市区,1962年9月,设北市区和南市区。
1966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由天津迁回保定,保定再次成为新中国河北省省会。1968年2月,省会迁至石家庄。1968年8月,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第三次升为地级市,并改由省直辖,并将满城县划归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县划归保定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
2014年,河北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将保定定位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为此保定规划1149平方公里承接北京功能疏解。
2015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北市区和南市区合并为莲池区;满城县、清苑县、徐水县,撤县设区。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北京、天津、保定腹地的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及周边区域,成立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简介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
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3)徐水县历史扩展阅读:
一、地理
保定位于中国河北省中西部,在太行山脉东麓。北邻首都北京,南邻石家庄市,西邻山西省,东邻廊坊市。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3°40'~116°20',北纬38°10'~40°00'之间。以平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均气温12.0℃。
境内地形分为山区(含中山区、地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原与洼淀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49.68%,最高山为阜平县歪头山,海拔2286米,此为驼梁山,海拔2281米。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7%,洼淀区约占3.23%。
二、人口民族
1、人口
2016年末,保定市常住人口1042.5万人,比上年增加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1.2万人,城镇化率49.03%,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出生率12.18‰,死亡率5.79‰,自然增长率6.39‰。
2、民族
保定市境内主要民族为汉族,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三、社会事业
1、文化艺术
2016年,保定全市公共图书馆22座,总藏书量199.2万册;博物馆、纪念馆21座;文化馆23座;乡镇(街道)文化站268个。全市公共文化设施5839个。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3%,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
2、教育事业
保定在历史上宋有州学、明有府学。 清代莲池书院提倡新学,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先河,为晚清时代培育了大批政治、军事、法律、外交、工程、文、史、哲学等方面的人才。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推动了中国军事教育与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培养基地。
2016年,保定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2所,专任教师6426人,在校学生6.7万人。普通中学419所,专任教师3.8万人,在校学生50.5万人。
小学1884所,专任教师4.3万人,在校学生87.9万人。幼儿园2428所,在园儿童36.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8.2%。
④ 关于河北保定有多少年的历史
保定市位于河北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新型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距离北京较近的涞水野三坡山清水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白洋淀里飘飘扬扬的芦苇絮,又给这个“华北明珠”增添了几许捉摸不透的浪漫气息。 保定历史悠久,自古为京畿重地,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秦汉至晋隶冀州、幽州。十六国时北燕在定州建都。隋设郡治,唐设河北道,宋设保州,元置保定路,明设保定府,大宁都司驻此。清雍正至民国初直隶总督署驻此。民国时是直隶督军府,直隶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首府。解放后至1968年是河北省省会。清代以来近300年间为河北(直隶)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誉。 北宋时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处在宋辽边界,常年战事不断,千疮百孔。历史上,每次战乱,打北京先打保定;保护北京,先清剿保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为省会和省辖市。1958年,省会迁天津。1966年,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省辖市。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名胜众多 。市中心的古莲花池是清雍正年间高等学府的所在地,是当时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亭上的莲叶托桃石雕据说是讽刺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连夜脱逃的事儿;此外还有以出土了金缕玉衣而名噪一时的满城汉墓、埋葬着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 地理位置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金融服务 保定金融服务比较发达,拥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投资保险公司、风险投资机构、金融债券机构、期货开户等,具有良好的金融投资氛围。 所辖区县 保定历史悠久,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区位优越,市场广阔。京广铁路、京深高速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津保高速横跨东西。随着建设“大北京经济圈”战略构想的提出,从保定市向外扩展,在150公里半径内,构成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为主,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多层次、大容量消费市场。 保定市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环海湾经济开发区中的京、津、保三角地区,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是河北人口第一大市。 保定市地理优势明显,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开放条件优越。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纵贯市区,保霸铁路、神黄铁路将连通京九、京广、津沪三大铁路干线,使得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保定市自然物产、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开发、贸易潜力巨大;教育、文化、科技、体育事业发达,文化底蕴丰厚,人才众多。另外,保定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开区内设有海关、商检和保税仓库,涉外服务体系健全。目前,保定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先后有1000余家外商到保投资合作。 保定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以30余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集团、大公司为骨干,如中国乐凯胶片公司、保定风帆集团、天威集团、天鹅化纤集团、宝硕集团、八达集团等,形成了机械、纺织、电子、轻工、化工、建材、汽车、矿产、食品、医药等十几个主导行业。保定农业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形成粮食、蔬菜、草莓、药材、油料、畜产品 、禽蛋、水产品、果产品九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县域特色产业已具规模,一大批名优产品已打入国内外市场。 保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大市,有很多历史名胜古迹。如全国十大园林之一的古莲池、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易县清西陵、长信宫灯的满城汉墓、“华北明珠”白洋淀、定州开元寺塔、冉庄地道战遗址、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涞水野三坡等。作为文化名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荆轲、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等,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叶挺、蒋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读;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行政区划 2005年,保定市辖3个市辖区、18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保定市 面积22159平方千米,人口1089万人(2004年)。 新市区 面积 75平方千米,人口 44万人。邮编071051。 北市区 面积 19平方千米,人口 29万人。邮编071000。 南市区 面积 43平方千米,人口 27万人。邮编071000。 定州市 面积1274平方千米,人口114万人。邮编073000。 涿州市 面积 742平方千米,人口 59万人。邮编072750。市政府驻范阳西路。 安国市 面积 486平方千米,人口 40万人。邮编071200。 高碑店市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 57万人。邮编074000。 满城县 面积 734平方千米,人口 39万人。邮编072150。县政府驻满城镇。 清苑县 面积 953平方千米,人口 62万人。邮编071100。县政府驻清苑镇。 易县 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编074200。县政府驻易州镇。 徐水县 面积 736平方千米,人口 56万人。邮编072550。县政府驻安肃镇。 涞源县 面积2430平方千米,人口 26万人。邮编074300。县政府驻涞源镇。 定兴县 面积 714平方千米,人口 56万人。邮编074200。县政府驻定兴镇。 顺平县 面积 714平方千米,人口 30万人。邮编072250。县政府驻蒲阳镇。 唐县 面积1417平方千米,人口 54万人。邮编072350。县政府驻仁厚镇。 望都县 面积 357平方千米,人口 26万人。邮编072450。县政府驻望都镇。 涞水县 面积1666平方千米,人口 34万人。邮编074100。县政府驻涞水镇。 高阳县 面积 497平方千米,人口 31万人。邮编071500。县政府驻高阳镇。 安新县 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41万人。邮编071600。县政府驻安新镇。 雄县 面积 513平方千米,人口 34万人。邮编071800。县政府驻雄州镇。 容城县 面积 31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编071700。县政府驻容城镇。 曲阳县 面积1064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编073100。县政府驻恒州镇。 阜平县 面积2497平方千米,人口 21万人。邮编073200。县政府驻阜平镇。 博野县 面积 33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编071300。县政府驻博陵镇。 蠡县 面积 652平方千米,人口 49万人。邮政编码071400。县人民政府驻蠡吾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记得采纳啊
⑤ 保定近代的历史发展
保定市位于河北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新型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距离北京较近的涞水野三坡山清水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白洋淀里飘飘扬扬的芦苇絮,又给这个“华北明珠”增添了几许捉摸不透的浪漫气息。
保定历史悠久,自古为京畿重地,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秦汉至晋隶冀州、幽州。十六国时北燕在定州建都。隋设郡治,唐设河北道,宋设保州,元置保定路,明设保定府,大宁都司驻此。清雍正至民国初直隶总督署驻此。民国时是直隶督军府,直隶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首府。解放后至1968年是河北省省会。清代以来近300年间为河北(直隶)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誉。
北宋时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处在宋辽边界,常年战事不断,千疮百孔。历史上,每次战乱,打北京先打保定;保护北京,先清剿保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为省会和省辖市。1958年,省会迁天津。1966年,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省辖市。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名胜众多 。市中心的古莲花池是清雍正年间高等学府的所在地,是当时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亭上的莲叶托桃石雕据说是讽刺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连夜脱逃的事儿;此外还有以出土了金缕玉衣而名噪一时的满城汉墓、埋葬着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
地理位置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金融服务
保定金融服务比较发达,拥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投资保险公司、风险投资机构、金融债券机构、期货开户等,具有良好的金融投资氛围。
所辖区县
保定历史悠久,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区位优越,市场广阔。京广铁路、京深高速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津保高速横跨东西。随着建设“大北京经济圈”战略构想的提出,从保定市向外扩展,在150公里半径内,构成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为主,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多层次、大容量消费市场。
保定市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环海湾经济开发区中的京、津、保三角地区,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是河北人口第一大市。
保定市地理优势明显,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开放条件优越。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纵贯市区,保霸铁路、神黄铁路将连通京九、京广、津沪三大铁路干线,使得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保定市自然物产、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开发、贸易潜力巨大;教育、文化、科技、体育事业发达,文化底蕴丰厚,人才众多。另外,保定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开区内设有海关、商检和保税仓库,涉外服务体系健全。目前,保定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先后有1000余家外商到保投资合作。
保定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以30余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集团、大公司为骨干,如中国乐凯胶片公司、保定风帆集团、天威集团、天鹅化纤集团、宝硕集团、八达集团等,形成了机械、纺织、电子、轻工、化工、建材、汽车、矿产、食品、医药等十几个主导行业。保定农业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形成粮食、蔬菜、草莓、药材、油料、畜产品 、禽蛋、水产品、果产品九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县域特色产业已具规模,一大批名优产品已打入国内外市场。
保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大市,有很多历史名胜古迹。如全国十大园林之一的古莲池、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易县清西陵、长信宫灯的满城汉墓、“华北明珠”白洋淀、定州开元寺塔、冉庄地道战遗址、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涞水野三坡等。作为文化名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荆轲、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等,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叶挺、蒋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读;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行政区划
2005年,保定市辖3个市辖区、18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保定市面积22159平方千米,人口1089万人(2004年)。
新市区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 44万人。邮编071051。
北市区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 29万人。邮编071000。
南市区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 27万人。邮编071000。
定州市面积1274平方千米,人口114万人。邮编073000。
涿州市面积 742平方千米,人口 59万人。邮编072750。市政府驻范阳西路。
安国市面积 486平方千米,人口 40万人。邮编071200。
高碑店市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 57万人。邮编074000。
满城县面积 734平方千米,人口 39万人。邮编072150。县政府驻满城镇。
清苑县面积 953平方千米,人口 62万人。邮编071100。县政府驻清苑镇。
易县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编074200。县政府驻易州镇。
徐水县面积 736平方千米,人口 56万人。邮编072550。县政府驻安肃镇。
涞源县面积2430平方千米,人口 26万人。邮编074300。县政府驻涞源镇。
定兴县面积 714平方千米,人口 56万人。邮编074200。县政府驻定兴镇。
顺平县 面积 714平方千米,人口 30万人。邮编072250。县政府驻蒲阳镇。
唐县面积1417平方千米,人口 54万人。邮编072350。县政府驻仁厚镇。
望都县 面积 357平方千米,人口 26万人。邮编072450。县政府驻望都镇。
涞水县 面积1666平方千米,人口 34万人。邮编074100。县政府驻涞水镇。
高阳县面积 497平方千米,人口 31万人。邮编071500。县政府驻高阳镇。
安新县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41万人。邮编071600。县政府驻安新镇。
雄县面积 513平方千米,人口 34万人。邮编071800。县政府驻雄州镇。
容城县面积 31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编071700。县政府驻容城镇。
曲阳县面积1064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编073100。县政府驻恒州镇。
阜平县面积2497平方千米,人口 21万人。邮编073200。县政府驻阜平镇。
博野县面积 33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编071300。县政府驻博陵镇。
蠡县面积 652平方千米,人口 49万人。邮政编码071400。县人民政府驻蠡吾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⑥ 保定的历史
概况
保定市位于河北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新型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距离北京较近的涞水野三坡山清水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白洋淀里飘飘扬扬的芦苇絮,又给这个“华北明珠”增添了几许捉摸不透的浪漫气息。
保定历史悠久,自古为京畿重地,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秦汉至晋隶冀州、幽州。十六国时北燕在定州建都。隋设郡治,唐设河北道,宋设保州,元置保定路,明设保定府,大宁都司驻此。清雍正至民国初直隶总督署驻此。民国时是直隶督军府,直隶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首府。解放后至1968年是河北省省会。清代以来近300年间为河北(直隶)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誉。
北宋时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处在宋辽边界,常年战事不断,千疮百孔。历史上,每次战乱,打北京先打保定;保护北京,先清剿保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为省会和省辖市。1958年,省会迁天津。1966年,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省辖市。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名胜众多 。市中心的古莲花池是清雍正年间高等学府的所在地,是当时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亭上的莲叶托桃石雕据说是讽刺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连夜脱逃的事儿;此外还有以出土了金缕玉衣而名噪一时的满城汉墓、埋葬着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
地理位置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所辖区县
保定历史悠久,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区位优越,市场广阔。京广铁路、京深高速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津保高速横跨东西。随着建设“大北京经济圈”战略构想的提出,从保定市向外扩展,在150公里半径内,构成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为主,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多层次、大容量消费市场。
保定市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环海湾经济开发区中的京、津、保三角地区,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是河北人口第一大市。
保定市地理优势明显,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开放条件优越。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纵贯市区,保霸铁路、神黄铁路将连通京九、京广、津沪三大铁路干线,使得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保定市自然物产、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开发、贸易潜力巨大;教育、文化、科技、体育事业发达,文化底蕴丰厚,人才众多。另外,保定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开区内设有海关、商检和保税仓库,涉外服务体系健全。目前,保定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先后有1000余家外商到保投资合作。
保定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以30余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集团、大公司为骨干,如中国乐凯胶片公司、保定风帆集团、天威集团、天鹅化纤集团、宝硕集团、八达集团等,形成了机械、纺织、电子、轻工、化工、建材、汽车、矿产、食品、医药等十几个主导行业。保定农业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形成粮食、蔬菜、草莓、药材、油料、畜产品 、禽蛋、水产品、果产品九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县域特色产业已具规模,一大批名优产品已打入国内外市场。
保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大市,有很多历史名胜古迹。如全国十大园林之一的古莲池、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易县清西陵、长信宫灯的满城汉墓、“华北明珠”白洋淀、定州开元寺塔、冉庄地道战遗址、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涞水野三坡等。作为文化名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荆轲、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等,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叶挺、蒋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读;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行政区划
2005年,保定市辖3个市辖区、18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保定市面积22159平方千米,人口1089万人(2004年)。
新市区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 44万人。邮编071051。
北市区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 29万人。邮编071000。
南市区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 27万人。邮编071000。
定州市面积1274平方千米,人口114万人。邮编073000。
涿州市面积 742平方千米,人口 59万人。邮编072750。市政府驻范阳西路。
安国市面积 486平方千米,人口 40万人。邮编071200。
高碑店市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 57万人。邮编074000。
满城县面积 734平方千米,人口 39万人。邮编072150。县政府驻满城镇。
清苑县面积 953平方千米,人口 62万人。邮编071100。县政府驻清苑镇。
易县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编074200。县政府驻易州镇。
徐水县面积 736平方千米,人口 56万人。邮编072550。县政府驻安肃镇。
涞源县面积2430平方千米,人口 26万人。邮编074300。县政府驻涞源镇。
定兴县面积 714平方千米,人口 56万人。邮编074200。县政府驻定兴镇。
顺平县 面积 714平方千米,人口 30万人。邮编072250。县政府驻蒲阳镇。
唐县面积1417平方千米,人口 54万人。邮编072350。县政府驻仁厚镇。
望都县 面积 357平方千米,人口 26万人。邮编072450。县政府驻望都镇。
涞水县 面积1666平方千米,人口 34万人。邮编074100。县政府驻涞水镇。
高阳县面积 497平方千米,人口 31万人。邮编071500。县政府驻高阳镇。
安新县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41万人。邮编071600。县政府驻安新镇。
雄县面积 513平方千米,人口 34万人。邮编071800。县政府驻雄州镇。
容城县面积 31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编071700。县政府驻容城镇。
曲阳县面积1064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编073100。县政府驻恒州镇。
阜平县面积2497平方千米,人口 21万人。邮编073200。县政府驻阜平镇。
博野县面积 33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编071300。县政府驻博陵镇。
蠡县面积 652平方千米,人口 49万人。邮政编码071400。县人民政府驻蠡吾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其他解释
保定(561─565)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年号;
保定(1082年─?)大理段正明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