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记忆
⑴ 初中历史巧记方法
一、谐音记忆:
1.李渊建立唐朝时间618年。
可以记忆为:李渊见糖(建立唐朝)留一把(618)。
2.新中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可以记忆为:猪(珠海)头(汕头)下(厦门)深(深圳)海。
二、歌诀记忆法:
1.经典的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三、历史线索对比记忆
1.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的顺序是:经济——制度——思想文化。
2.西方近代化: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经历的顺序是:思想文化——制度——经济。
⑵ 怎样记忆初中历史
我初中是我成绩最辉煌的时候了,历史也是我的强项,个人观点: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就是背书,不过首先得培养对历史的兴趣,这个可以从课外去 寻找。
你在老师讲课前,你得先预习一遍,把要学习的课文的大字小字全看一遍,仔细的看,对其内容大体了解。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走,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上完课后,马上读三遍书,我想只要你是认真的,在当时就应该能背下来了。
在考试前你得用点时间去背,这样考试对你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说90分,80分是肯定拿得到的。
我说的背,是在背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 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寻找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那才是你应该做的。
加油啊~~~祝你取得好成绩!
⑶ 怎样记忆初中历史知识的方法
中国历史七年级记忆歌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学习历史有诀窍, 掌握方法最重要,
认真读书不可少, 联系实际多思考。
历史脉络要理清, 人时地事记分明,
前因后果多分析, 情景实践加创新。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 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 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 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 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 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 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 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 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 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 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 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 “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 “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 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 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 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 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 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 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 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 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 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 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 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 商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 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 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 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 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可考在商朝, 甲骨文字算最早,
青铜器上刻金文, 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
古人观天很注意, 日食月食书中记,
夏朝历法叫“夏历”, 战国二十四节气。
(三)
最早名医是扁鹊, 针刺汤药和按摩,
“望闻问切”诊疾病,中医沿用真不错。
(四)
楚国诗人叫屈原, 上了世界名人篇,
抒情长诗有《离骚》,思想艺术传千年。
(五)
孔子相传为圣人, 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爱人”察民情, “为政以德”反酷刑,
办学收徒三千人, 因材施教出贤能,
启发学生多思考, 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六)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学说记在《道德经》,
主张事物对立面, 正反两面要想清。
(七)
百家争鸣好形式, “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 “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
法家代表韩非子,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论军事。
十、“秦王扫六合”
(一)
前 230 — 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
始皇咸阳来登基, 至高无上大权集。
(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 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统一度量衡, 还有货币和文字,
为了思想大控制, “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
抵御匈奴筑长城, 开发南疆修灵渠,
开疆拓土好疆域, 世界大国了不起。
十一、“伐无道 诛暴秦”
(一)
秦朝暴政民愤激, 戍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政权, 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
项羽领兵创奇迹, 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 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 刘邦长安建政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记忆歌诀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
北周到了 581, 外戚杨坚大权集,
夺权定都在长安, 杨坚封为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 南朝北朝归统一,
文帝治国有功绩, 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 发展生产重吏治,
提倡节俭反奢侈, 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 社会经济大繁荣,
粮食布匹都丰盛, 二十多年人口增。
(二)
隋朝到了隋炀帝, 巩固统治开大渠,
征发民工几百万, 开凿运河二千几(公里),
贯通海、黄、淮、长、钱, “天下转漕仰此渠”,
炀帝统治施暴政, 隋末农民大起义。
二、“贞观之治”
(一)
唐太宗 李世民, 隋亡教训记在心,
轻徭簿赋重生产, 君臣廉洁又勤政,
“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
政治清明国强盛, “贞观之治”真繁荣。
(二)
唐朝有个武则天, 后宫之中掌大权,
晚年称帝国号周, 唯一女皇她为先,
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三、“开元盛世”
(一)
“开元之治”唐玄宗, 任用宰相名姚崇,
十项建议献良策, 玄宗一一都依从。
重视吏治看政绩, 改革图新大手笔,
玄宗前期政局稳, “开元盛世”显生机。
(二)
农田水利多工程, 水稻育秧产量增,
蔬菜传入新品种, 饮茶之风多盛行。
犁地改用“曲辕犁”, “筒车”灌溉新工具,
丝织陶瓷都出名, 城市发展鼎盛期。
(三)
玄宗后期图享乐, 宠爱贵妃惹大祸,
安史之乱局势转, 唐朝从此渐衰落,
907年 唐朝亡, 后期五代又十国。
四、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诞生隋朝时, 炀帝最先设进士,
实行“学而优则仕”, 公平竞争用考试。
太宗玄宗武则天, 完善科举是关键,
太宗重教扩国学, 进士第一称状元,
则天“武举”选武士, 诗赋考试玄宗时。
教育文艺大发展, 科举改善用人制,
此制延续一千三, 清朝末年才废止。
五、“和同为一家”
(一)
到了公元七世纪, 青藏高原大统一,
松赞干布求太宗, 文成公主嫁过去。
藏汉联姻传佳话, 促进经济和文化,
金城公主入土蕃, 藏汉“和同为一家”。
(二)
渤海郡王管“两江”, 六诏统一云南王,
怀仁可汗治回鹘, 民族友好万年长。
六、对外友好往来
(一)
中日关系渊源长, 日派遣使来隋唐,
鉴真东渡到日本, 文化交流美名扬。
(二)
唐与新罗是邻居, 来往频繁好关系,
仿唐建制用科举, 中国文化传过去。
(三)
高僧玄奘最杰出, 历经艰险到天竺,
西天取经有功绩, 写成《大唐西域记》。
七、八、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隋朝李春赵州桥, 世界现成最古老。
唐朝雕版《金刚经》, 世界最早印刷品。
(二)
唐朝诗歌有成就, 唐诗艺术传千秋,
可查诗人两千多, 现存诗歌五万首,
李白杜甫 白居易, 唐诗“三杰”最优秀。
(三)
李白诗歌传千年, 诗歌作品万万千,
“朝发白帝彩云间”,“蜀道难于上青天”,
豪放清逸意境奇, 后人尊称为“诗仙”。
(四)
杜甫诗歌写实情, 语言凝练讲分寸,
“三吏”“三别”是诗史,后人称他是“诗圣”。
(五)
唐朝中期白居易, 诗歌艺术讲讽喻,
《秦中吟》《新乐府》, 直白如话最简易。
(六)
“颜筋柳骨”书法妙, 立本道子画艺巧,
名家辈出举世骄, 各具神韵领风骚。
(七)
甘肃敦煌莫高窟, 壁画雕塑是宝库。
隋唐盛世多乐舞, “千歌万舞不可数”。
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
时间到了960(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
陈桥兵变当皇帝, 杯酒辞去石守信,
北宋大权集一身, 统一局面又形成。
(二)
辽军进逼澶州城, 真宗皇帝亲助阵,
士气大振宋军胜, 双方议和澶州城,
北宋给辽送岁币, “澶渊之盟”就形成。
(三)
南宋名将叫岳飞, 抗金之中扬军威,
郾城之战收失地, 精忠报国闪光辉。
最恨奸臣是秦桧, 陷害忠良千秋罪。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唐朝、五代、宋时期, 经济重心向南移,
北人南迁搞开发, 带去技术和劳力,
水稻棉花发展快, 丘陵茶园遍地起。
(二)
手工业 很繁荣, 丝织棉织高水平,
浙江哥窑冰裂纹, 著名瓷都景德镇,
广州泉州造船业, 造船技术世人惊。
(三)
开封杭州兴商业, “买卖昼夜叫不绝”,
海外贸易超前代, 广州泉州名世界,
北宋四川出“交子”, 纸币流通就开始。
十一、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
宋代气象万万千, 衣食住行多了眼,
风土民俗有情趣, 心旷神怡好新鲜。
(二)
宋代市民多层次, 娱乐商业兴“瓦子”,
说唱耍踢花样多, 市场繁荣大都市。
十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
成吉思汗铁木真, 游牧部落当首领,
1206 为 大 汗, 从此蒙古国建成,
战绩直到多瑙河, 一代天骄后人敬。
(二)
忽必烈 战功高, 1271 建 元 朝,
次年定都在大都, 1276灭宋朝(南宋),
中央设立中书省, 省级行政始元朝,
西藏正式归元管, 琉球台湾也管到,
重视农业治黄河, 开通运河有两条,
海上运输大发展, 大都繁华景象好。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一)
刘邦用人“张萧韩”, 前202(年)建西汉,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百姓的负担。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
着眼长治和久安, 武帝一统更不凡。
(二)
雄才大略汉武帝, 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 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 一统江山鼎盛期。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武帝治河有高招, 文武官员背柴草,
亲临工地看治理, 八十多年无灾涝。
(二)
东汉明帝修黄河, 筑起大堤一千多(里),
被淹土地变良田, 八百多年无水祸。
(三)
西汉耕犁装犁壁, 耧车播种新工具,
丝绸织布提花机, 杜诗水排用水力。
(四)
武帝集权有经验, 统一铸造五株钱,
盐铁经营归中央, 城市繁荣已出现。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统一蒙古盛, 汉初被迫去和亲,
卫、霍领兵破匈奴,昭君出塞传美名。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追溯历史两汉期,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召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匈来夹击。
(二)
张骞两次出西域, 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 历史意义了不起。
(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 丝绸之路通欧洲,
陆海贸易大发展, 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 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符, 总管西域的事务。
(四)
前138、119,张骞到西域,带去牛羊和布匹,
铸铁凿井和开渠,织布漆器金工具,
带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还有歌舞和乐器。
(五)
海上丝路也不差, 广东沿海大出发,
中南半岛往南下, 马来半岛马六甲,
继续通往孟加拉, 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十六、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东汉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
《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
(二)
华佗外科是名医, “麻沸散”是好药剂,
世界医学有创举, 还编体操“五禽戏”。
(三)
东汉末年张仲景, 写了《伤寒杂病论》,
医德高尚医术精, 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
司马迁写《史记》,记述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五)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水平显神功,
艺术群像磅礴势,造型精美又生动。
十八、三国鼎立
(一)
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
(二)
老骥伏枥志千里, 208年 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 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 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
赤壁之战定大局, 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 定都洛阳打魏旗,
次年刘备亦称帝, 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王, 定都建业吴旗举。
(四)
三国经济大发展, 各显神通抓生产,
魏国重视抓水利, 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 联系内地与台湾。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
妄图一举灭东晋, 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军心, 将士不愿去卖命,
前师不忘有教训, 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
追溯历史三国前, 江南落后少人烟,
土地肥沃无人垦, 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 各族人民迁江南,
带去劳力和技术, 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 修建水利多工程,
水稻小麦和绿肥, 推广粪肥和牛耕。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有个孝文帝, 迁都洛阳定大计,
穿汉服 学汉语, 改汉姓 学汉礼,
卑汉联姻受鼓励, 采用汉制学令律,
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 数学天文有贡献,
精确计算圆周率, 领先世界近千年。
著书《缀术》有功绩, 计算年时差无几,
造“千里船”行百里, 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他写,
农林牧副渔五业, 不误农时抓季节,
改进技术和方法, 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 地理学中是专著,
江河水道为纲目, 地形物产与风俗,
山川城镇与古迹, 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 束 语
历史知识多奇妙, 学好历史人开窍,
做人处世与治国, 历史当做镜子照。
(三)
抗元英雄文天祥,广东兵败拒劝降,
坚贞不屈抒战歌,《正气歌》《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宁死不屈多悲壮, 浩气长存永不忘。
(四)
民族融合日月新, 杂居相处又通婚,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经济文化大发展, 促进社会向前进。
十三、十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北宋科学家毕升,活字印刷他发明,
战国时期创“司南”,北宋制成指南针,
古代炼丹制火药, 唐末宋元用战争,
西汉发明麻做纸, 东汉改进是蔡伦,
四大发明传世界, 推动历史向前进。
(二)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详。
苏轼豪迈评“赤壁”,清照委婉又感伤,
弃疾作品多豪放, 汉卿剧作善恶扬。
择端《清明上河图》,孟頫书画人崇尚,
书法人称“宋四家”,苏、黄、米芾和蔡襄。
十五、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
1368 朱 元 璋, 建都南京元灭亡,
“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直属归中央,
废除丞相、中书省, 六部分理管朝纲,
特务机构锦衣卫, 皇帝指挥大权掌,
四书五经八股文, 明朝君权更加强。
(二)
明朝有个建文帝, 下令削藩大祸起,
朱棣打起“靖难”旗,起兵夺权称了帝,
1421 迁 都 城, 南京迁都到北京,
强化君权有谋心, 削藩“增特”搞专政。
十六、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
我国航海历史上, 郑和七次下西洋,
亚非经济大交流, 友好关系长又长。
(二)
民族英雄戚继光, 抗倭战斗是名将,
英勇善战戚家军, 九战九捷平浙江。
十七、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
努尔哈赤统女真, 1616国号金,
起兵攻明夺辽东, 迁都沈阳改盛京。
继承汗位皇太极, 重视生产改内政,
选才“联蒙”扩势力,1636国号清,
1644 清 入 关, 统治中心迁北京。
(二)
清初采用明朝制, 内阁六部都设置,
但留满洲议政王, 议政决策军国事。
雍正集权强君主, 开始设置军机处,
军国大事皇帝说, 大臣跪地作记录,
名存实亡议政会, 乾隆时期被撤除。
思想文化搞禁锢, “康雍乾”时最残酷,
“文字狱”案搞恐怖,阻碍发展和进步。
十八、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
“牛皮侵略”是荷兰,1624 占台湾,
民族英雄郑成功, 1661 帅战船,
1662 收 台 湾, 1683 清朝管。
日今“台独”搞分裂,阴谋诡计要揭穿。
(二)
十七世纪沙俄国,扩张势力搞侵略,
城堡修到尼布楚,烧杀抢掠吃人肉。
康熙两次派军队,击毙俄军总头目,
1689 双 谈 判,签定条约《尼布楚》,
黑、乌两江库页岛,规定都属我领土。
十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
清朝统治很有方,驻藏大臣管西藏,
平定和卓的叛乱, 伊犁将军管新疆,
土尔扈特回祖国,民族统一谱新章。
(二)
清朝疆域真宽广, 东边临着太平洋,
东北林海风景好, 外兴安岭库页岛,
东南台湾诸岛屿, 南海诸岛跨水域,
西跨葱岭众山谷, 西北巴尔喀什湖,
北接寒冷西北利亚,亚洲中国属最大。
二十、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
明代引进农作物,玉、甘、花、向、马铃薯,
棉织、丝织、青花瓷,商贸出现大城市,
明朝中期资萌芽, “机户”就是资本家,
“机工”出卖劳动力,雇佣关系就成立。
(二)
清朝国策大错, 对内“重本抑末”,
对外“闭关锁国”,先进技术不学,
长期与世隔绝, 二百年来国弱。
二十一、二十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明朝修建北京城,建筑特点很鲜明,
设计精巧又严整,“宫、皇、京城”三部分,
皇帝故宫紫禁城,世界瑰宝最出名。
(二)
明朝长城大发展,采用条石和青砖,
东边起点鸭绿江,西边到达嘉峪关,
蜿蜓六千多公里,世界史上数奇观。
(三)
《本草纲目》李时珍, 医药巨著世人惊,
《天工开物》宋应星, “工艺网络”传后人,
《农政全书》徐光启, 农学史上他第一。
(四)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写成功,
长篇历史第一部, 故事情节特生动。
同时还有《水浒传》,作者大名施耐庵,
农民起义为题材, 一百单八英雄汉。
明朝中期《西游记》,长篇神话最神奇,
著名作家吴承恩, 以唐僧取经为顺序。
曹雪芹写《红楼梦》,古典小说达高峰,
贾、王、史、薛四家族,爱情悲剧贯始终。
汤显祖著《牡丹亭》,戏剧作品负盛名,
19 世纪 到 中 期, 中国京剧就形成。
⑷ 初中历史点记忆方法
背框架背关键词,我老师反复强调,其次我自己背的时候发现,要串着来,例如秦朝的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元朝的行省制,它们可以放在一起背,都属于地方制度,然后中央制度在放在一起
⑸ 初中历史快速记忆法 怎样快速考好历史
初中历史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本身所占分值不是很大,快速记忆,就是背,其实不必求快,每天看20分钟,坚持每周4到5次就已经成绩会很理想了,建议你自己制作提纲,其实呢,老师会给你提纲让你背,有时候说不准还会考,但是你心里要清楚,自己做提纲帮你自己清理思路,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参看老师的提纲框架,但是一定要自己做,不要照搬照抄,最好是你在进行学习完一章之后,看知识点,一般老师会给画,进行相应的背诵,然后制作,切记切记,一定要把书合上制作提纲,如果你把书打开没有任何意义,这点切记,制作之后打开书,看看自己的知识点有无疏漏,进行相应的修改,如果能让老师指导一下,那就再好不过,这个方法很有用,还有,你是初几?。。。。。。
⑹ 如何快速记忆初中历史
记忆初中历史知识的方法一:
1、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2、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4、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5、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6、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记忆初中历史知识的方法二:
一、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
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更为重要。
例如: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 (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二、数字归纳记忆法
数字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可归纳为“四三二一”来记忆。即:四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在“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学习中也可用七个“3”进行归纳总结。即:3个导火线:英格兰人民起义(英)、波斯顿倾茶事件(美)、三级会议召开(法);3个革命开始标志性事件: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英)、莱克星顿的枪声(美)、攻占巴士底狱(法);3个重要文件:《权利法案》(英)、《独立宣言》(美)、《人权宣言》(法);3个中心人物:克伦威尔(英)、华盛顿(美)、罗伯斯庇尔(法);3次政变:宫廷政变(英)、热月政变(法)、雾月政变(法)。
三、精简浓缩法
精简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例如:隋朝大运河记住“永、通、邗、南”。记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如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然后将其还原为完整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串联记忆法
串联记忆法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
例如:用串联法记忆“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时间长了,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两个,如果用串联法记,就容易记牢。即:“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用串联法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五、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例如: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用“刘叶煮粥喝”这五个帮助记忆,记起来就方便多了。
七、历史年代记忆法
记忆历史年代是令许多同学头疼的,但有些年代学生又不得不记。那怎么办呢?孤立的数字是难记而易忘的,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易记而难忘,对此,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比较记忆法。如:中共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举行;“三国鼎立”的年代: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蜀;222年,孙权称吴王。世界近代历史开始(1640年)和中国近代历史开始(1840年)刚好相隔200年;中国奴隶社会结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公元476年),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和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对于这样的时间,只要记住一个,另外两个也就记住了。
(2) 尾数相同的事件。如:以“9”为例的历史事件。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49年,新中国诞生……
(3)归纳同一个年代发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总理衙门设立,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开始。又如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事: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共产党人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等。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但记忆方法是需要自己再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琢磨,上面的几种方法我们也不能全部生搬硬套,需要我们灵活掌握。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
记忆初中历史知识的方法三: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
、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
》。 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无论上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首先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⑺ 学习初中历史的几种记忆方法,历史其实不难记
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很多学生把准确记忆理解为死记硬背,历史学科本来是有趣的,学生是喜欢的,并且也是学得懂的,他们担心的是记不住,害怕的是考试。如果有好的记忆方法,让他们能学得轻松,考得愉快,相信所有的同学都会喜欢历史。下面就介绍常见的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性的体验一下。
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更为重要。
例如: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数字归纳记忆法
数字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可归纳为“四三二一”来记忆。即:四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在“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学习中也可用七个“3”进行归纳总结。即:3个导火线:英格兰人民起义(英)、波斯顿倾茶事件(美)、三级会议召开(法);3个革命开始标志性事件: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英)、莱克星顿的枪声(美)、攻占巴士底狱(法);3个重要文件:《权利法案》(英)、《独立宣言》(美)、《人权宣言》(法);3个中心人物:克伦威尔(英)、华盛顿(美)、罗伯斯庇尔(法);3次政变:宫廷政变(英)、热月政变(法)、雾月政变(法)。精简浓缩法
精简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例如:隋朝大运河记住“永、通、邗、南”。记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如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然后将其还原为完整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串联记忆法
串联记忆法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
例如:用串联法记忆“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时间长了,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两个,如果用串联法记,就容易记牢。即:“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用串联法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新中国成立与巩固》: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例如: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用“刘叶煮粥喝”这五个帮助记忆,记起来就方便多了。历史年代记忆法
记忆历史年代是令许多同学头疼的,但有些年代学生又不得不记。那怎么办呢?孤立的数字是难记而易忘的,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易记而难忘,对此,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比较记忆法。如:中共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举行;“三国鼎立”的年代: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蜀;222年,孙权称吴王。世界近代历史开始(1640年)和中国近代历史开始(1840年)刚好相隔200年;中国奴隶社会结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公元476年),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和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对于这样的时间,只要记住一个,另外两个也就记住了。
(2)尾数相同的事件。如:以“9”为例的历史事件。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49年,新中国诞生……
(3)归纳同一个年代发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总理衙门设立,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开始。又如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事: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共产党人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等。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但记忆方法是需要自己再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琢磨,上面的几种方法我们也不能全部生搬硬套,需要我们灵活掌握。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
⑻ 初中历史知识常见的几种记忆方法
1,需要做到构建系统,化繁为简。只有从逻辑上分清楚关系,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建议每个章节自己做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而且一定是自己亲手绘制出来的,如此才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刚开始的时候很痛苦,很纠结,但是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经历过知识的迷惘,才能看清后边的结构。另外需要做到的是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不要被眼前的大山吓唬到了,愚公尚且能够移山,何况我们眼前的只是山丘。把整体化为部分,各个击破。
2,确定目标,做好规划。不要带着盲目去记忆知识点。一定要目标明确,即今天需要记忆多少知识点,记忆达到什么程度等。说一个曾经教学中的实例,班级中的学员基本都是知识接触较少,但是7天之后就走上考场。时间紧迫,当时采取的方式就是在课堂上进行记忆:知识讲解一个大的版块,如教育学讲解结束,立马随堂记忆,且伴随着考察。最后收到很好的成效,150分平均考到120分,基本都被录取。这次教学实践给我一个启示:带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去进行记忆是可以很好的迅速提高记忆的知识量的。
3,说说说记忆之中可以采取的有效地技巧。很多学员感觉单纯的记忆很枯燥,这个时候可以采取记忆和习题的练习相匹配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舒缓记忆的疲劳,而且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另外,可以采用相应的口诀来减少记忆的负担。如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的记忆可以采用1,2,3,4来进行记忆。1个原则:教育性教学的原则;2个理论:伦理学和心理学;3个中心:教师,教材,课堂;4个阶段:明了(清楚),联想,系统,方法。这样的方式的采用可以减少记忆的时间,而且更加准确。
4,知识的记忆好比爬山,达到一定的层次,便可融会贯通,高瞻远瞩。